1樓:金寶貝月嫂
說起放鬆,先要了解什麼是彈奏上的緊張。基本上分兩種:
一、生理上的;
二、心理上的。
一、心理上的緊張
不論彈奏或演奏都需要一定程度心理精神上的緊張。這時最需要一種全神貫注的興奮狀態,從而充滿感情地把樂曲忠實、完整地演奏出來。這裡成功的基礎:
一是技術上對樂曲的練習已達到非常熟練的程度;二是對樂曲的處理做到心中有數;三是心理上處於非常健康的狀態。但我們有些時候卻在彈(演)奏前或彈(演)奏時,不由自主地產生一種有害的心理上的緊張,其原因大致是:(1)技術上沒把握;(2)樂曲處理上做不到心中有數;(3)環境上不適應。
1 由於技術上沒有把握造成的緊張 如果自己感覺對樂曲沒有完全掌握、技術上的難點沒有完全克服,或感到對樂曲的風格、表現還無法把握等等,精神上就會不由自主地緊張起來,或手心出汗,或手指發抖,從而影響、破壞了演奏,產生差錯;這反過來又會引起心理上的進一步緊張,形成一個不可收拾的惡性迴圈,最後只有以一塌糊塗而告終。
2 由於演奏時對樂曲處理、表現思路不明確造成的緊張 一首好的樂曲令人百聽不厭,這正是彈(演)奏者很好的詮釋了作曲家樂曲內容而形成的。如何表現一首樂曲這與演奏者的處理是分不開的。瞭解作曲家生活時代背景,寫作背景及寫作意圖正是處理樂曲的關鍵所在。
然而有的學生拿到一首新的樂曲後,只是一味地把音符彈響,對樂曲的理解只停留在譜面的表情記號上,經過這樣機械的練習後,乍一聽很熟練,但由於大腦對樂曲的思路、結構不甚明確,只是靠手的慣性往下演奏,一但出錯便會造成心理緊張,樂曲中斷。即使能完整地彈奏,也如一篇內容空洞的文章,令人聽來索然無味。
3 由於對環境的變化不能很好適應而造成的緊張 常常發現,有的學生在小琴房中彈得不錯,而一旦到大教室考試卻不行了;有時在同學面前彈得很好,在老師面前又不行了,這些都是由於環境的變化造成的。在小的環境、熟的環境,自己的感覺和突然到一個大的、陌生的環境是很不同的,往往會由於對琴、手指觸感、座位、房子大小差別引起的音響上、共鳴上和光線上等等的不習慣,使心情不那麼安定而影響到演奏。
二、生理上的緊張
1 由於彈奏的基本姿勢不夠良好而形成的 很多學生在彈奏速度較快的曲目時,經常感到前臂、手腕肌肉發熱、痠疼,這是因為沒能正確運用全臂彈奏法,而僅用連線肘部關節的肌肉力量舉起和支援住前臂來進行彈奏,使肌肉始終處於收縮狀態,肘關節處於固定狀態,這樣很難使上臂及全身的重量完全送下去,也就很難發出豐滿、明亮的音質和音量。時間一長就會形成所謂的「職業病」,甚至肌肉損傷無法彈琴。所以,用全臂彈奏是鋼琴學生所必須的。
最成問題的還在於肌肉是有「記憶力」的,一種形式的肌肉運動一旦經過千百次習慣性的反覆,就會形成一種條件反射,形成一種後天得來的自然,要想改過來是非常困難的。如果已經習慣了只用前臂的力量進行彈奏,要想改過來也是很難的。因此,教師在學生學琴的開始階段就應以正確、有效的教學方法使其不走或少走彎路。
2 由於觸鍵後沒有立即放鬆而形成的 當手指抬起觸鍵發出聲音後,就應立刻放鬆,讓剛才觸鍵而收縮的肌肉立即恢復原來平靜的狀態,只保留一點使琴鍵不致於起來的重量就行了,這樣出來的聲音是明亮透徹的。
我們在聽到有些鋼琴學生在彈奏曲目時,所表現出的聲音很悶,很死,樂曲全無**可言,這就是因為觸鍵後仍然用勁按住琴鍵,沒有使手臂裡的肌肉放鬆下來, 鍵盤被壓得很死,止音器不能完全彈開,從而使琴絃共鳴不良。還有的學生在彈奏快速的練習曲或有技術難度的段落時,越往後越覺得手腕、前臂酸困,彈不動。這是因為第一次下鍵的緊張還沒有消除,又加上彈第
二、三個音,造成了緊張的積累,使手一直處於緊張的狀態下彈奏,就不可能彈好流暢的音群和較難的技術部分, 同時也使肌肉過於疲勞造成損傷。 解決以上問題的辦法就是在很慢的的速度下,先把彈一個音鬆一下的練習練好。這裡可採用肖邦的練習方法,用五個手指分別把e、#f、#g、#a、c五個音同時按下後,再一個個舉起來觸鍵,等到各個手指都在這樣全部按下去的練習中習慣了以後,再將手指浮起在鍵面上,作同樣的練習。
然後再繼續兩個音鬆一下,彈三個音鬆一下,彈
四、五、六……音鬆一下等等。在練習一首新的樂曲時,運用以上肌肉輪換緊張的法則進行慢練是非常重要的。例如:
我們在慢速彈奏《哈農鋼琴練指法》第一條時,大指在彈「do」音時,主要是用上臂的肌肉輪換收縮和放鬆,使其在一個十六分音符的時間裡緊張地收縮一次,卻在三個十六分音符的時間裡得到休息。
除了這些自身的緊張之外,樂曲所要求的聲音變化也容易引起上述緊張,這時就需要手臂放鬆來彈。大致分為兩類:重手臂式的放鬆;輕手臂式的放鬆。
(1)重手臂式的放鬆。當要求聲音有力、結實、速度也不太快時,應將手臂上的重量基本都鬆下來,找這樣的感覺可將手拿起來用三指觸鍵,三指的指尖一定要把住鍵盤,感覺到整個手的重量都集中在三指指尖。(2)輕手臂式的放鬆。
當要求聲音明亮、輕快和迅速地跑動的時候,手臂就不能這麼重地放在鍵盤上了,而要將重量收回,使落在手指指頭尖的重量由很重到很輕地做各種程度的減少。這時整個手臂由於有肩關節強大的肌肉群塊控制住,就可以變得很輕,而且手臂的肌肉也沒有一點緊張的感覺。例如:
《肖邦練習曲》no.2。
要解決以上問題,首先,教師在佈置曲目時要依據學生的程度選擇曲目,拔高程度無異於拔苗助長,是非常有害的,要讓學生有發揮自己技術水平的餘地;其次,從一開始就應要求學生仔細讀譜,放慢練習,絕不能養成大概差不多的習慣。消除求快、貪多、馬虎的思想,否則後患無窮。另外,當學生處理、表現好一首樂曲後,不可在考試或演出前拼命練習,因為這樣不但大量消耗精力,而且會使感覺麻痺,使真正演奏時失去新鮮感,只需活動一下手指,使其暖和、靈活,處於一種臨場前良好的狀態。
最後,當坐到琴凳上後,絕不要馬上就彈,應靜下心在把樂曲的結構,處理大概想一遍,做到心中有數後再開始。在演奏時最好跟著樂曲在內心歌唱,這樣可使自己完全投入**的意境中,排除雜念的產生,從而保證演奏的圓滿成功。
2樓:手機使用者
現代鋼琴教學法介紹 通常我們認為學習鋼琴不僅需要長期的、艱苦的訓練,更需要非常複雜的、正確的技術支援,這種觀點不僅家長、學生這樣認為,許多老師也是這樣認為的。於是鋼琴界就逐漸形成了各種各樣的演奏派別、各種各樣的彈奏方法、各種各樣的教學方法。各種教法、派別之間長期的爭論不休,也造成了學生在學習中的無所適從,跟這個老師學是一種方法,換一個老師又是一種方法,經常是換一個老師就要從頭再學,即使不需要從頭學,也需要相當長的時間來適應新老師的教法。
而且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要接受老師各種各樣的技術要求,經常是這麼做也不對,那麼做也不對;今天出現這個毛病,明天出現那個毛病,這種現象幾乎無止境的貫穿了整個學琴的過程。老師也經常被學生出現的各種問題所困惑,想盡各種辦法來解決,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一般還有些辦法解決問題,而一些年輕教師,往往收效不佳。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種問題?
難道學琴真的是那麼難嗎? 目前鋼琴技術教學的問題主要體現在教學法本身的矛盾性和較難實施性上。在彈琴力度和手的放鬆上、在手型和手臂的協調性上、在各種感情標記演奏法和**情感上、在力度和音色上都存在一定的矛盾性。
因為**的變化在一定程度上是通過音量的變化體現的,而音量的變化就涉及到在彈琴動作的力量大小,這就是通常提到的"力度"。力度的變化可以造成聲音音量大與小和音色"實"與"虛"的變化。而彈琴用力必然會造成肌肉的緊張,於是就提到了"放鬆"的問題。
關於這些問題我有幾個疑問:
1. 關於力度和放鬆的問題。教學中教師大多認為在連奏時,彈奏用力後要快速的使肌肉放鬆下來,只依靠手的重量壓住琴鍵。
而在斷奏時,手的動作只靠重量下落而不加力量。表面看這種彈奏方法很合理,可實際上,我們在演奏較大型的作品時需要彈奏成千上萬的音符,也就是說,手指要進行成千上萬次的動作。無論我們放鬆的有多快,肌肉也要經歷成千上萬次的從緊張到放鬆的收縮動作,如果彈奏的速度較慢,放鬆的時間比緊張的時間長,手指和手臂是可以應付過來的,但是稍難一些的作品,速度都可以達到每秒鐘至少6個音以上,也就是說肌肉每秒至少有6個以上的收縮動作。
手在這種情況下是很難保持長久的放鬆,於是手就出現緊張的現象。因為肌肉的緊張會使手的反應速度和敏感程度下降,手的緊張必然會直接影響彈奏的速度和**的色彩,同時由於手的反應能力減弱,會造成**表現不能得心應手。如果解決這種問題,不僅要尋求合理的使用力量,而且還要進行大量的放鬆練習,這樣的學習不僅進步很緩慢,而且在整個學琴的過程中,會經常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使學琴變得很艱難。
力度必須依靠肌肉的緊張來實現,我們在教學中強調彈奏力度和放鬆的本身就是很矛盾的。而且,這種鬆緊的調整隻是理論上可行,由於人的注意力和心理問題,恰到好處的鬆緊狀態時較難達到的。
2. 關於手型的問題。學琴的第一步就是要把手放在琴上,這就涉及到手要以什麼形狀放在琴上,所以幾乎所有的老師在教學的第一步都會提到手型的問題。
大多要求手型為:手指勾回來使指尖直對琴鍵,手指第一支關節在彈奏時要"立住",手心是空的象握一個"雞蛋"一樣,手腕要放平,手掌在彈奏中要起支撐的作用,形成一個由一指和五指支撐起來的"架子"等等。問題是要形成這樣的手型,肌肉總需要一定的緊張度的吧?
太放鬆手就沒有形狀,太緊張就會影響彈琴,所以要"不鬆不緊"恰到好處。怎麼才能夠做到恰到好處呢?在實際當中我所見到的學生幾乎就沒有做到恰到好處的,而且大多數是手型僵硬,彈出的聲音非常難聽。
還有手指第一關節"立住"的問題,一般認為手指站不住會使力量不能傳遞至指尖,造成聲音不夠結實。所以當學生出現手指關節立不住時,老師就一再的要求學生必須讓手指關節立住。問題是學生的手指第一關節為什麼立不住?
任何人都可以看到,當手在放鬆狀態時,手指的第一關節是自然立住的。造成手指立不住的原因有兩點:一個可能是手臂的重量壓迫造成的,另一個可能是由於手指用力彈琴造成的,那麼如果讓學生強行把手指立住,就必須另外在手指第一關節加力,是不是會造成在手上更用力?
使手更緊張?一方面強調手指立住,一方面又不停的強調手要放鬆。於是一些學生出現了放鬆了站不住,站住了不放鬆的現象。
3. 關於手臂協調性的問題。在學生學習到一定程度時,就涉及到手臂的協調動作。
手臂的協調動作的主要原則是根據樂句的進行手臂也進行重心的移動,根據樂句的內容和**的要求,手臂和手腕要相應的做出的各種協調動作,如"落滾"等等。比如樂句是"弱收"的,就要求在彈奏中以手臂帶動手腕,向上提起,來形成"弱收"的效果。這些動作多種多樣,而且動作比較複雜,是很難用語言來準確形容的,所以在實際教學中都需要老師一個個的、手把手的去傳授。
問題就是,一方面這種動作很複雜,學生掌握起來比較困難,經常是練了許久老師也不滿意,而且由於沒有明確的標準,老師之間對動作的要求也不一樣。另一方面由於學生們素質、性格等等的差別,造成學生多種多樣的彈法。實際上,老師對動作是否合格是以聲音為標準的,可是學生對聲音標準並不明確,在這種情況下如何能夠使學生不僅聲音概念明確又能夠把動作做準確呢?
如果不去做這些動作,能不能通過更簡單的辦法來彈奏出相同的效果呢?而且複雜的動作,學生做起來容易不協調,在動作都彆扭的情況下,**又如何表現?
4. 關於感情標記演奏法和真實**情感表現的問題。在樂譜上都標有許多感情記號,包括:
強、弱、跳音、重音、前後倚音等等。在教學當中,這些標記會有明確的彈奏方法。如跳音要分:
手指跳音、手腕跳音、手臂跳音。還有半斷奏、跳音、頓音演奏時值的不同等等,很是複雜。問題是作曲家為什麼要在樂譜上做這些感情記號?
例如漸強記號,如果作曲家是通過這個標記來表達某種情感或內容,我們直接彈奏漸強記號是否表達的準確?我們總是要求學生彈奏時要注意**感受,如果學生在心裡已經有了較真實的**感受,通過這麼複雜的動作還能不能表現出來?如果感情記號是為了表達作曲家的某種情感,通過像把跳音簡單的分為三種彈法這種方式,能否就等於還原了真實的情感?
由於強弱涉及到觸鍵力度的大小變化,在漸強的過程中,力度必然發生變化,而觸鍵力度的大小直接影響彈奏的音色。也就是說,在對漸強、漸弱等感情記號的彈奏中,由於觸鍵力度的變化,音色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力量越大,聲音越緊。遮掩,就造成演奏整體上音色的不統一,這個問題解決起來比較困難。
彈鋼琴會不會讓手臂變粗,彈鋼琴彈久了手會不會變粗?
放心,這個絕對不會的。我從五歲開始彈,現在差不多十幾年了,除了身體生長髮生的改變 包括變胖 完全沒有影響到。彈琴是不會影響身材的,身材一般都是平時的運動和飲食來控制的。彈鋼琴是一件體力活,跟唱歌一樣,需要用到丹田去調和身體每一個部位進行運動,一般不會讓手臂變粗的 不會吧,你可以試試,彈鋼琴的人應該手...
請問彈鋼琴的人指甲都很短嗎,彈鋼琴的時候,指甲容易分層,請問是怎麼
對的 不只是鋼琴 小提琴 大提琴等也是一樣 必須的 要時常剪 不一定要很短 但是要保證彈琴時不會碰鍵 手型就像你說的 手指要立 初學者一般會找握著桔子的感覺 自然的 抓東西的形狀.另外彈鋼琴不一定要手指長 短 但是粗壯的手指也很適合彈鋼琴 對,彈鋼琴的人都是不留指甲的,這樣會影響彈琴。然後,彈鋼琴時...
彈鋼琴時5指4指分不開怎麼辦,彈鋼琴的時候左手的4,5指斜著彈的
在5個手指中,無名指和小拇指通常是最沒有力氣的手指,也是最難獲得支撐力的兩個手指。彈琴時,這兩個手指抬不高 站不住 落下時沒力,站不穩,而且獨立性強差,這種情況在初級階段經常出現。因此,對於這兩個 困難戶 也要進行特殊 照顧 1 4指要學會擺脫依賴 在訓練過程中,要對4指 5指進行單獨訓練,用多於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