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靄靄停雲
隋朝在對外交往上,主張眾國臣服的朝貢體制。各藩屬國奉隋朝為宗主國,定期朝貢,各國和平相處。如果有國家不願意臣服,必要時隋朝會採取戰爭的手段威服之。
如果有國家侵犯另一國,隋朝為了維護朝貢體制會幫助弱國擊敗強國。如果各國臣服隋朝,隋朝也給予優惠回饋。在這樣外交理念下出現萬邦來朝的恢弘局面,然而隋煬帝過度誇耀,浪費不少人力與物力。
北方方面,突厥汗國在土門可汗滅柔然後成為漠南漠北的強國,北朝各國莫不進貢突厥。然而在佗缽可汗死後突厥大亂,同時共出現5個可汗,沙缽略可汗為大可汗、時庵邏為第二可汗、大邏便為阿波可汗、玷厥為達頭可汗等。583年,由於隋朝不再進貢突厥,在加上北周千金公主的請求,沙缽略可汗決定發兵南侵,史稱隋與突厥之戰。
經過多次戰役,隋文帝打敗突厥,並用長孫晟計謀使突厥汗國正式**成東突厥與西突厥。599年東突厥啟民可汗戰敗降隋,611年西突厥泥厥處羅可汗亦戰敗降隋朝,突厥的威脅暫時解除。605年隋將韋雲起率突厥兵大敗契丹,韋雲起揚言借道去柳城與高句麗交易,率軍入其境。
韋雲軍進至距契丹大營50裡處,突然發起進攻,擊敗契丹軍。606年東突厥啟民可汗入朝時,隋煬帝招集全國樂人招待他。隔年隋煬帝到榆林,令宇文愷作大帳,邀請啟民可汗及契丹、奚、霫族族長參加大宴並看散樂,隋煬帝還贈送大量絲織品。
隋煬帝又命宇文愷臨時造出大殿,稱「觀風行殿」。當地外族以為是神功,每望見御營,十里外就跪伏叩頭,走路不敢騎馬。然而隋末民變時,各地群豪如薛舉、王世充、劉武周、樑師都、李軌、高開道等人紛紛向東突厥稱臣求援。
突厥協助他們叛亂以弱化隋朝。
南方方面,南中地區由隋廷派兵駐守南寧州(即南朝時期的寧州),但實際上由當地豪族爨氏管轄,爨氏也發展成民族。不久爨族反隋,597年隋文帝遣史萬歲率兵征討,至西洱河、滇池一帶擊敗。爨族主要人物爨震、爨玩入朝,被隋文帝所殺。
到隋末時爨族**成東、西兩爨,東爨稱「烏蠻」、西爨稱「白蠻」。西爨由六個部落組成,又稱六詔。六詔中蒙舍詔就是南詔和大理的前身。
綜觀隋代在南中的經略,據學者方國瑜指出,是「多憑武力而少政治設施」。南海以南則有林邑、赤土、真臘與婆利國。隋煬帝派常駿、王君政等出使赤土國(今馬來半島克拉地峽一帶)。
608年常駿等帶著絲織物五千段送給赤土國國王瞿曇利富多塞。他從南海郡(廣東廣州市)出航到赤土國。國王也遣兒子那邪迦隨常駿等來中國,隋煬帝賜那邪迦官位和物品。
東北亞有高句麗、新羅、百濟、倭國與流求。高句麗是東北亞的強國,國都長安城(今平壤)。隋滅南朝陳後,高句麗平原王即備戰防禦隋軍來犯。
598年高句麗嬰陽王率眾萬餘人攻遼西。隋文帝藉此發動大軍三十萬,分水陸兩路進攻高句麗。然而路徒險惡,死傷慘重,隋文帝只好退兵。
隨後嬰陽王遣使請和,雙方和平。後來隋煬帝繼續走隋文帝受挫的舊路,607年由於高句麗與突厥聯盟,隋煬帝於612年、613年與614年對高句麗發動三次大規模戰爭。其中第一次東征高句麗遭受慘敗,浪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加重人民負擔,導致日後隋末民變的發生。
百濟於隋文帝開皇初年遣使入隋,封為餘昌為「上開府、帶方郡公、百濟王」。隋滅南朝陳時,有戰船漂入海中,百濟供給豐厚物資送回,並派使祝賀隋朝統一。隋煬帝攻高句麗時,百濟亦曾在境內調動軍,聲言會協助隋軍,實際上卻是對高句麗保持友好,有意在兩國之間圖利。
新羅於594年遣使入隋,隋封其王真平為「高祖拜真平為上開府、樂浪郡公、新羅王」。煬帝大業年間亦常遣使入隋[54]。倭國(即日本,時為飛鳥時代)曾多次派使臣來華通好,600年就帶沙門(即僧侶)數十人來隋朝學佛法。
607年大和推古天皇派遣隋使小野妹子向隋煬帝遞交國書,然而其中「日沒天子」一語過於傲慢,引得隋煬帝勃然大怒。次年小野妹子再次使隋,國書改為「東天皇敬白西皇帝」以緩和雙方關係。隋煬帝在608年也派裴世清回訪日。
隋煬帝於607年和608年兩度派朱寬前往流求(疑為今日琉球或臺灣),務求「慰撫」該國,但流求不從。610年又派陳稜、張鎮州率兵萬人前往攻打流求,擊殺其主歡斯渴刺兜,俘男女數千人而去。在隋軍征戰期間,流求人曾到隋軍當中,進行**活動。
2樓:匿名使用者
1. 匈奴:(1)興起地域:
蒙古高原一帶。(2)建立政權:秦漢之際,冒頓單于統一併形成奴隸制國家。
(3)同內地關係:秦朝時,大將蒙恬率軍奪取河套地區,秦築長城防禦匈奴。西漢初,匈奴擄掠漢北部邊郡。
漢被迫「和親」。武帝時,衛青、霍去病率兵三次反擊匈奴,取得重大勝利。東漢初,匈奴**為南北二部,南匈奴向漢稱臣,同漢族雜居,北匈奴退居漠北,仍威脅著中原及西域。
大將竇固、竇憲先後出擊打敗北匈奴,使其政權瓦解。魏晉南北朝時,匈奴大量內遷。
2. 蒙古族 :(1)興起區域:
蒙古高原一帶。(2)建立政權:12世紀,鐵木真統一蒙古各部。
2023年,蒙古族在斡難河源召開大會,推舉鐵木真為大汗,尊稱「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權。(3)軍事擴張: 2023年,滅西夏。
2023年,滅金。接著,進攻南宋,攻佔大理。(4)建立元朝:
2023年,忽必烈繼承汗位,定都大都。 2023年,定國號元。2023年,攻滅南宋。
2023年元朝統一全國。2023年,元朝滅亡。(5)蒙古同明朝的關係;① 14世紀蒙古**為韃靼和瓦剌等部,威脅明朝北疆。
永樂年間,其首領先後接受明朝封號。②明中期,瓦剌揮兵南下,後期,韃靼首領俺答汗同明朝修好,實現封貢互市。(6)蒙古同清朝關係:
① 明末清初,蒙古分為漠南、漠北、漠西三部。清採取「聯蒙制漢」方針,蒙古各部向清臣服。 ② 17世紀漠西蒙古貴族噶爾丹稱汗割據天山南北,清軍於2023年粉碎準噶爾部貴族的叛亂,並在烏里雅蘇臺設將軍,在科布多設參贊大臣,掌管蒙古各部軍政大權。
③ 2023年,伏爾加河下游的漠西蒙古土爾扈特部發動起義,首領渥巴錫率部迴歸祖國,受到乾隆帝的熱情接待。
(二)東北地區
1. 黑水靺鞨——女真——滿族:(1)靺鞨:
7世紀中期開始強大起來,唐朝時在黑水靺鞨設定都督府,封粟末靺鞨首領大祚榮為渤海郡王。(2)女真:女真族由黑水靺鞨發展而來,居住在黑龍江下游一帶。
2023年,阿骨打稱帝,建立金。2023年金滅遼。2023年,金滅北宋。
南宋建立後,金多次興兵進攻南宋。2023年,宋金議和。(3)滿洲:
明後期,建州女真首領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2023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建立後金。皇太極繼位後,改女真為滿洲。
2023年,後金改國號為清。2023年,遷都北京,統一中國,直到2023年被推翻。
2. 契丹:(1)興起於遼河上游一帶。
(2)10世紀初,耶律阿保機統一契丹各部。916年,阿保機建立契丹國。947年,契丹改國號為遼。
(3) 同內地的關係:①五代時,契丹軍隊滅掉後唐,立石敬瑭為後晉皇帝。石敬瑭割幽雲十六州給契丹。
② 北宋初兩次對遼用兵,試圖奪回幽雲十六州,被遼挫敗。2023年,遼大舉攻宋。2023年,宋遼達成「澶淵之盟」。
對峙局面形成。(4)契丹族的演變:元朝時,進入黃河流域的契丹人,與漢族相融合,已被稱為「漢人」。
(三)西北地區
1. 西域各族:(1)漢朝時玉門關和陽關以西、蔥嶺以東的西域有大大小小幾十個政權。
(2) 張騫出使西域後,漢朝同西域的往來十分頻繁。(3)公元前60年,西漢**在西域設定西域都護,進行軍事、政治管理,這是西域正式歸屬**政權的開始。(4)東漢時,班超出使西域,任命班超為西域都護,密切了西域和內地的聯絡;
2. 突厥 :(1)6世紀中期,興起於阿爾泰山一帶,建突厥汗國。
(2)隋朝時,突厥**為東、西兩部。(3)唐朝時,先後打敗東、西突厥,在東突厥舊地設定都督府,任命突厥貴族為都督。在西突厥地區先後設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分治天山南北。
3. 回紇—回鶻--維吾爾:(1)7世紀回紇原居色楞格河一帶,受突厥奴役,(2)唐太宗任其首領為瀚海都督府都督,8世紀中期,唐玄宗冊封其首領骨力裴羅為「懷仁可汗」。
(3) 8世紀後期,回紇改名為「回鶻」。 9世紀中期,回鶻政權瓦解,西遷甘肅的演變為裕固族、西遷新疆的演變為維吾爾族。(4)清朝同維吾爾的關係:
清朝稱新疆天山南路信仰伊斯蘭教的維吾爾族居住地區為回部; 2023年回部貴族大小和卓兄弟發動叛亂。被清軍平定; 2023年清**在新疆設伊犁將軍。
4. 党項族 :(1)党項族是羌族的一支。
唐中期以來居住在寧夏、甘肅和陝西西北一帶,過著遊牧生活。2023年,元昊稱大夏國皇帝,史稱西夏。(2)北宋時,夏宋之間連年戰爭,2023年宋夏議和後,北宋每年送給西夏歲幣,並在邊境進行**;(3)2023年,蒙古軍隊攻滅西夏。
(四)西南地區
1. 藏族:(1)7世紀前期,其祖先吐蕃人松贊干布統一青藏高原,以邏些為中心建立政權。
(2)唐太宗和中宗時,唐蕃兩次聯姻。9世紀中,吐蕃同唐舉行長慶會盟。(3)元朝設宣政院,統領宗教事務和管轄**地區,**正式成為元朝的一個行政區域。
(4)明朝在**建立僧官制度。(5)清順治帝、康熙帝先後賜予 黃教首領「**喇嘛」和「班禪額爾德尼」封號,開創**對**和班禪的冊封制度。2023年,清**設駐藏大臣,代表****與**、班禪共同管理**。
2. 西南夷--南詔 :(1)漢朝時西南地區有數十個少數民族,統稱西南夷,漢武帝時先後在西南夷地區設郡。
(2)7世紀前期,雲南洱海一帶彝族和白族的祖先南詔強大起來,8世紀前期統一六詔,唐玄宗封其首領皮羅閣為雲南王。(3)元統一全國後,在雲南建立了行省。(4)明朝仍在西南設貴州布政司,大部分地區實行士司制度,清平定三藩之亂後,大規模推行「改土歸流」。
(五)東南地區:百越:秦統一越族地區後,設三郡進行管轄。(2)夷洲:三國孫權派衛溫率軍至夷洲(臺灣),加強了臺灣與大陸的聯絡;元世祖在澎湖島設巡檢司管轄澎湖和臺灣。
二、中國古代的對外關係
(一)兩漢時期的對外關係:
1.朝鮮: 往:銅鏡、漆器、鐵工具;來:檀弓、果下馬。
2.日本:漢武帝時與日本30多個小國有密切聯絡;東漢光武帝時賜金印。
3.越南:往:鐵犁牛耕、水利工程;來:象牙、犀牛、珍珠等。
4.絲綢之路:陸上、海上絲綢之路。路線及作用(略)。
5.與西亞的往來:安息利用絲綢之路與漢朝交往。
6.與歐洲的往來: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行至波斯灣;《後漢書》記載,166年,大秦安敦王朝派使者回訪,這是正史中關於中國同歐洲往來的最早記載。
(二)隋唐時期的對外友好交往
1.唐朝海陸並重的交通**路線及開明的對外政策。
2.對外關係涉及新羅、日本、東南亞、印度、中亞、西亞、歐非各地域,交往內容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唐朝的絲綢、瓷器大量外運;造紙術在唐時傳到大食。
3.中日文化交流使臣:日本的吉備真備和中國的鑑真,中印文化交流使者:高僧玄奘和義淨。
(三)宋元時期的對外關係
1. 北宋**在廣州設定「市舶司」負責管理對外事務和**,徵收商稅。
2. 南宋**採取鼓勵外商的政策,設有供外商居住的蕃坊。泉州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國際**港。
3. 遼、金在邊境設定榷場。
4. 元朝在各港口設市舶司;同歐洲非洲有交往(馬可·波羅在元世祖時來到大都。元朝的畏兀兒族人列班·掃馬,成為我國第一位訪問歐洲各國的旅行家)
(四)明清時期的對外關係
1. 1405-2023年明成祖派鄭和出使西洋;華僑開發南洋。
2. 明朝,戚繼光抗倭。
3. 2023年葡萄牙殖民者租借澳門為暫居**地,後強行租佔澳門。
4. 明末,荷蘭殖民者侵佔臺灣;清初鄭成功於2023年打敗荷蘭殖民者;2023年臺灣回到祖國懷抱。
5. 明清之際,**侵略者強佔了雅克薩和尼布楚;1685、2023年康熙帝兩次親征;2023年《尼布楚條約》簽訂。
唐朝與哪些民族有關係, 唐朝民族關係和對外關係的重大事例有哪些?
突厥 敵對 太宗曾降服東突厥頡利可汗 突厥之於唐 如同匈奴之於漢回鶻 即回紇 維族祖先 ms是 曾幫唐朝復國 借回鶻兵平叛安史之亂 藏族 土蕃 bo 即 地區,有敵對有和親 後者如文成嫁松贊干布 還有金城公主 前者有郭子儀單騎退藩兵 其他就是些小族了 如bohe 忘記怎麼寫了 建渤海國等等 由於唐朝...
縱觀中國古代歷史,民族關係發展的主流是什麼
從早期的征服與被copy征服來看bai 民族之間的衝突是很常見的 比如草原du匈奴與漢 zhi民族的衝突與抵抗 西北羌人dao與漢人的衝突等等 政權甚至被少數民族推翻的例子 甚至出現了漢人差點滅亡的局面 但是 有壓迫 就有反抗 高壓的民族政策只能換來更加強烈的反抗 比如元朝的統治 五胡亂中華時期 古...
如何認識當代中日關係中的歷史問題
正確看待戰爭歷史,是推進中日友好的基礎,如果時而出現挑釁行為,則會直接影響中日關係。據日本 報道,日本海上自衛隊宣佈將派遣包括日本最大噸位戰艦 準航母 加賀 號在內的3艘戰艦前往南海和印度洋。加賀 號曾經是日本侵華時,轟炸上海 南京的主力航母,對中國犯下過滔天罪行,二戰期間被美軍擊沉。時隔多年,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