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大乖總
《中國建築史》[2] 是中國建築歷史的宗師樑思成於戰火紛飛的2023年在四川宜賓的李莊完成的扛鼎之作,是第一本中國人自己編寫的建築史。當時對中國建築的研究尚處於起步的階段,對古建築的實地調查也僅僅限於l932--2023年這短短的5年時間。在這樣短的時間裡,要弄清中國建築兩千年來發展的歷史源流,梳理清楚其發展脈絡,自然只能先從主流建築人手,這就是為什麼此書內容側重於宮殿廟宇(即重點在大木作)。
而對中國建築中極富特色的園林,豐富多彩的民居基本沒有論及。此書完成後,先生深感建築史尚需深入的課題還很多。但當時正是抗戰勝利,軍興以還,各地城市摧毀已甚,失地收復之後,立即有復興焦土的艱鉅工作隨之而至,所需人才當以萬計,當務之急是為國家造就建設人才,首先是建築師。
今後數十年,國家建設實有待於此輩人才之養成。因此他到清華大學創辦了建築系,建築史的研究只得暫緩進行。
本書是先生的重要遺著,因此補充的**也全部採用當年先生所拍攝的**,儘管這批**經過水殘質量已大不如前了。《中國建築史》除供高等學校建築學、城市規劃專業作教材外,也可供考古、風景園林、旅遊、工藝美術、舞美等專業人員及廣大讀者閱讀、參考。全書分中國古代建築、近代中國建築、現代中國建築三部分,每一部分除對發展概況進行綜述外,重點對城市建設與各型別的建築作了分章論述。
其中古代建築部分所佔分量較重,內容較系統、全面,對木構建築特徵和清式建築做法也闢有專章介紹;近現代建築部分則著重於建築發展的概括論述和典型例項的分析,使讀者對近、現代中國建築的發展有一個完整而具體的瞭解。為了使讀者獲得更豐富而形象的相關資訊,《中國建築史》還配有光碟,收錄古代建築重要例項的彩色**約千幅。
2樓:勤奮的曼曼
早在清朝都已經誕生了這個學科,很受當時清**的注重,派了留學生到國外學習來。
3樓:步餘年
這個應當是中國近代才有的,也就是大概100年前左右。
中國建築史分成哪幾個階段?各有什麼代表作品? 20
4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建築史分為中國古代建築史,中國近代建築史,中國現代建築史,中國當代建築史四個階段。各個階段的代表作品有:
中國古代建築史(上古時期至1902)各個朝代都有自己的代表建築,具體的可參閱潘谷西先生的中國建築史。
中國近代建築史(1902-1949)代表作品有中山陵、外灘等中國現代建築史(1949-1978)代表作品有人民大會堂等中國當代建築史(1949-至今)代表作品有香山飯店、鳥巢等
中國建築史簡述各歷史時期的建築特徵?
5樓:獨行沒趣
1)開成時期:原始社會―漢代;特點:中國木結構建築技術已日漸完善。人們掌握了夯土技術,燒製了磚瓦,建造了石建築。
2)發展時期:魏晉南北朝;特點:磚瓦的產量、質量及木構架技術都有所提高。大量興建佛教建築。
3)成熟時期:隋唐時期;特點:磚的應用更加廣泛,琉璃的燒製更加進步,建築構件的比例逐步趨向定型化。
4)大轉變時期:宋朝;特點:宋朝建築的規格一般比唐朝小,但比唐朝更為秀麗,絢爛而富於變化,出現了各種複雜形式的殿閣樓臺。
5)發展時期:元朝;特點:興建大量藏傳佛教寺廟及伊斯蘭教禮拜寺。藏傳佛教和伊斯蘭教的建築藝術影響到全國。
6)高峰時期:明清時期;特點:磚的生產大量增加,琉璃瓦的數量及質量都超過過去任何朝代。官式建築已經高度標準化、定型化。
劉敦楨的《中國古代建築史》和樑思成的《中國建築史》哪本好一點?
6樓:匿名使用者
樑思成著的《中國建築史》,寫於20世紀40年代,主要是基於營造學社調查所獲材料。可以視作中國古代建築史學科的奠基性的作品。但當時發現的古建築尚有限,研究剛剛開展,不少認識也帶有侷限性。
甚至包括一些重要建築物的斷年,樑著《中國建築史》也有不少錯誤。
劉敦楨主編的《中國古代建築史》編寫過程複雜而漫長(具體可參見該書書後),文革前就已編竣,但遲至文革後方出版。該書實際是集體編寫的,劉先生任主編。較梁書,隨著古建築調查和考古發現的增加,劉書內容有了很大擴充套件,體例也更加完善。
如果是想要作為了解中國古代建築的書目,劉書其實是更合適的。
當然,這說不上哪個更好,只能說編寫時間不同,也應可以作為不同目的使用。
7樓:匿名使用者
這兩本應該差不多。而且他們當時的治學都有點受政治的影響,
建議看《華夏意匠》,比上面兩本有意思,也更有專業的思想。
8樓:花伊殘
個人覺得樑思成的好點。樑思成是梁啟超的後代,對建築研究較深。此外,我看過《中國建築史》
,覺得裡面的專業術語用的很恰當,哪怕是極細微的區別,他也給區別的清清楚楚的。
9樓:匿名使用者
哪本書都不錯,重點是你要會讀
10樓:陽光購物聯盟
樑思成比較有名吧 呵呵
集仿主義的特點是什麼呢?在中國哪些建築是代表作?
11樓:南宮玄軒
西洋復古主義風格分為三派:一派為古希臘、羅馬建築復興風格;一派為哥特式建築復興風格;一派為折中主義風格。
古典復興風格建築嚴謹地遵循古典建築的建築樣式,又稱新古典主義;折中主義風格的特點是以歷史為藍本,卻不專注於任何一種建造風格,常常是將幾種風格集於一身,故又被稱為「集仿主義」。湯玉麟公館、萬福麟官邸、於濟川公館、張廷棟寓所等均為此類建築的代表。
復古主義風格的官邸分佈在商埠地,建造時間集中在20世紀20年代至30年代。這些**均為奉系軍閥的重要成員,官邸建築彰顯豪華氣派。
湯玉麟公館建築造型穩重、大方,主入口在西側,用四根愛奧尼克式柱子承起二層平臺,平臺兼做入口雨篷,平臺欄杆為歐式欄杆。牆面有明顯的歐式割線條裝飾。平屋頂,女兒牆有歐式線條裝飾處理。
在張作相公館主入口的兩側及上部各有兩根比較大的歐式柱,柱間做歐式半圓拱形裝飾;一層牆面開窗為拱形窗洞,二層及三層牆面開窗雖為矩形窗洞,窗戶上沿採用拱形裝飾與一層窗洞呼應;二層欄杆的做法也是歐式手法的體現。
小青樓的正面和側面,看上去完全是中西兩種建築風格。
中與西這兩對矛盾的複雜交織構成了中國近代建築的特殊面貌。
一方面,一大批前所未有的建築型別出現了,諸如工廠、車站、銀行、醫院、學校、會堂、教堂、領事館和新式住宅大量湧現,以及以鋼鐵、水泥為代表的新的建築材料及與之相應的新的結構方式、施工技術、建築裝置等的應用,都極大地衝擊著傳統的以木結構和手工業施工為主的建築方式;另一方面,傳統的建築型別如宮殿、壇廟、帝王陵墓、古典園林和廟宇等都停止了建造。這一切,都為建築藝術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動力,客觀上具有積極的意義。同時,新的生活和生產方式使人們的審美情趣等也發生的變化。
總之,總體上已發展到終點的中國古典建築體系在近代以來已逐漸淡出,新建築已成了中國建築的主導方向。
但是,這種「新」卻不是從中國傳統建築的內部自然地演化出來的,而是隨著列強的刺刀從外部強加在中國土地上的。一大批西方式樣—古典主義、折衷主義及以後的「摩登建築」的「洋房」,首先在各大城市的租界出現,其建造目的是在於掠奪中國的財富,炫耀西方的驕傲,使中國蒙受屈辱。這個現實剌傷了中國人民的自尊心。
藝術是感情的產物,於是,一批受過西方現代教育的中國愛國建築師自然會起來與之抗爭,於是與完全西化的建築潮流相對應,近代中國建築又掀起了一股聲勢不小的「民族形式」的運動。這個運動還得到了當時**出於維護其法理正統地位需要的支援,甚至還有外國教會,為便於其文化觀念的宣揚,也曾參加其中。所以,完全西化的洋房與對於「民族形式」的努力,就構成了近代中國建築藝術的兩條主線。
早在明代,中國就出現了西式教堂,清初在圓明園還建造了「西洋樓」,由在清廷供職的西洋畫師設計,水平並不高,基本採取西方文藝復興後出現的巴洛克風格。但西方建築形成潮流的湧入是2023年鴉片戰爭以後,本世紀初以來,隨著西方近代和現代建築的發展,面貌與西方同時期的建築完全一樣的「洋房」,首先在各大城市的租界更是大量出現。其發展大致可分為三個時期。
一為本世紀20年代以前,先是流行古典主義,更多模仿西方文藝復興建築形式,然後是集仿主義,拚湊西方各種古代建築形式於一身,代表作如上海外灘英商匯豐銀行、北京留美預備學校清華學堂大禮堂等。第二時期是
二、三十年代,建築形式大多已向現代「摩登建築」的方向轉化,代表作如上海外灘江海關、沙遜大廈和24層的國際大廈。江海關和沙遜大廈仍帶有折衷主義的印記,國際飯店則屬於地道的現代建築,與同時期例如美國的現代建築芝加哥學派相差無幾。第三個時期是30年代末以後即抗日戰爭到新中國建立以前,除東北偽滿時期由日本人促成的仍屬西方折衷主義的所謂「興亞式」建築外,建築活動不多。
在二、三十年代,與西方建築在中國流行同時,「民族形式」的建築運動也呈現出活躍的態勢,其形式處理大致有三種方式:一是基本照抄古代形式,把它用鋼筋混凝土澆鑄出來,代表作如南京中山陵、原**博物院「大殿」、靈谷寺陣亡將士紀念塔、中山陵園藏經樓、北京燕京大學未名湖塔等。**博物館「大殿」是一座展覽大廳,從全體到細部,形式完全模仿北方遼代建築。
靈谷寺塔和未名湖塔也用鋼筋混凝土建造,形式模仿宋塔和遼塔。中山陵園藏經樓是北京清代漢式藏傳佛教寺廟形式的再現。
以這種方式建造的大都是一些功能比較單純的紀念性建築,其中建於2023年的中山陵是中國青年建築師呂彥直設計的優秀作品。事前進行了有獎設計競賽,規定「須採用中國古式而含有特殊與紀念性質者,或根據中國建築精神特創新格亦可」,收到中外參賽方案40餘件,作者必須隱去姓名,經公開陳列評選,獲頭、
二、三等獎的都是中國人,後即按頭獎進行建設。評語認為:此方案「完全根據中國古代建築精神」。
南京中山陵在南京紫金山南麓,在入口設石牌坊,以緩坡經長長的神道抵正門,再至大碑亭,過亭後坡度加大,以很寬的臺階和平臺相間次第上升,直達祭堂。全程坡度由緩而陡,造成瞻仰者逐步加強的「高山仰止」的嚴肅氣氛。寬闊的大臺階把尺度不太大的祭堂和其他建築連成一個大尺度的整體,取得莊嚴的效果。
陵墓總平面呈鐘形,寓意「警鐘」。
祭堂平面前部近方,四角各有一個角室;後部以短甬道連結圓形墓室,總體呈凸字。外觀為重簷歇山頂,覆深藍色琉璃瓦,角室牆面高出下簷,構成四個堅實的牆墩,牆、柱都是白色石頭,襯以藍天綠樹,十分雅潔莊重,沉靜肅穆。祭堂內部**置中山先生白石坐像,四個圓柱和左右側牆下部鑲黑色磨光大理石。
堂為穹窿頂,以馬賽克鑲青天白日圖案,地面為紅色馬賽克,寓意「滿地紅」。圓形墓室**作圓形凹下,周以白石欄干,置中山白石臥像,棺柩封藏地下。在墓室穹頂也鑲貼青天白日圖案。
墓室的佈局吸取了法國古典主義的墓室處理手法。
中山陵是中國人自己設計的第一座國家級現代紀念建築,總體規劃吸取了明、清陵墓手法,單體建築雖然也是在現代結構上加上一個木結構形式的外殼,但造型上有所創新,同時作為一座其精神性意義大大超過物質性意義的特殊建築來說,它的內容和形式仍然是協調的。即使到了今天,對於某些相類建築,採用這種方式,也應該是可以存在的探索方向之一。
呂彥直設計中山陵時只有31歲,他還榮獲過廣州中山紀念堂設計競賽的首獎。2023年,當中山紀念堂還正在施工的時候,他就過早地去世了,當時只有35歲。
「民族形式」的第二種方式用於功能要求比較複雜的大型樓房中,平面設計與西方現代建築差不多,只是披上了一箇中國傳統建築的經過「創造」了的外殼。代表作如原上海市**大樓、南京**研究院、北京輔仁大學、武漢大學、燕京大學、南京金陵大學、北京****和原北京圖書館等。其中有一些還是外國人設計的,由於對中國傳統建築並沒有多少研究,往往不倫不類,功能上也常常甚不合理。
第三種「民族形式」建築以形式的簡化為特點,出現在人們開始對前此的作品產生懷疑以後,如南京原***大樓、北京交通銀行、南京原國民大會堂、上海中國銀行等。已經與西方現代建築相當接近,只是區域性運用了一些中國古代建築的裝飾圖案。
總的來說,近代中國建築藝術處在一個大轉折的過程當中。一方面,新的功能要求,新的建造條件和手段,以及在中國土地上建造的包括西方現代建築在內的西式建築,為中國建築師提供了就近學習的機會,對於促進中國建築的發展,都起著積極的作用;另一方面,新一代受過現代教育的中國建築師並不認為現代化就是西方化,也在探索多種民族化的途徑。雖然不一定都是成功的,但不論是經驗還是教訓,近代中國建築畢竟是新中國建築賴以發展直接基礎,是中國古典建築與新中國之間的過渡。
在20年代末還正式誕生了中國建築史學科。學科的創立者樑思成、劉敦楨等作了大量工作,把幾千年來一直為士大夫所盲目不齒的建築事業納入學術領域,為中國建築歷史和建築理論研究初步奠定了基礎
中國建築的特點中國建築有什麼特點?
特點 1 以宮殿和都城規劃的成就最高,突出皇權至上思想和嚴密的等級觀念 2 特別注重群體組合的美,或取中軸對稱院落式佈局,或為自由式,以前者為主 3 注重與自然的高度協同,尊重自然 4 藝術性格特別重視對中和 平易 合蓄而深沉的美的追求。中國建築藝術是中國人的倫理觀 審美觀 價值觀和自然觀的深刻體現...
中國建築 屬於什麼企業性質,中國建築是國企嗎?
國有。中國建築集團 簡稱中國建築,正式組建於1982年,其前身為原國家建工總局,是為數不多的不佔有大量的國家投資,不佔有國家的自然資源和經營專利,以從事完全競爭性的建築業和地產業為核心業務而發展壯大起來的國有重要骨幹企業。中國建築集團 是中國專業化經營歷史最久 市場化經營最早 一體化程度最高的建築房...
中國建築什麼時候開始申購啊,股票 中國建築什麼時候正式發行啊
1 發行新股資料 中國建築 601668 601668 申購 780668 上市地點 上海 交易所 發行 元 股 4.18 發行市盈率 51.29 發行面值 元 1.00 網上發行日期 2009 07 22 網上發行股數 股 7,200,000,000 網下配售日期 2009 07 21 網下配售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