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舉個例子:青島
處黃河流域下游、黃海之濱的青島,不僅以其秀麗的海光山色聞名於世,而且還以悠久的文化歷史曾成為山東省的文化中心和我國北方的一個著名文化城市.2023年被***命名為「歷史文化名城」.
青島,又稱小青島,別名琴島,它既是青島美的象徵,又是青島美的縮影.
青島、小青島、琴島,都是指膠州灣入海處北側的小島.這個小島和青島歷史的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重要關係,歷來受到史學界的重視和文人墨客的歌詠.但由於這個小島名稱的起源及其與陸地上青島名稱的關係、發展變化、名稱的涵義等確有著不同的解釋,幾十年來還說法各異.
時至今日,在多種出版物中還沒有一個較為統一的看法.本文試就幾十年間先後發見的歷史資料,就以下諸問題瑣考如下.
一 青島本是指膠州灣海口北側的海中小島,面積僅零點零一二平方公里,海拔十七公尺有餘,北側距陸地一華里多(約720公尺).清朝同治年版《即墨縣誌》卷一「島嶼」條目中記載,「青島,縣西南百里」.是說青島位於即墨縣城西南百里的海中.
在「山川脈絡圖」和「七鄉村莊圖」中都標註有這個海中島嶼.《膠澳志》還明確地說,「青島,在青島灣內不足一海里」,以「山岩聳秀,林木蓊清」,故名青島.
關於青島名稱命名的年代,缺少具體的記載,從現在我們所能見到的古籍來看,明朝中葉已有青島名稱的記載,嘉靖刊《鄭開陽雜著》中已載有「青島」一名.明萬曆六年(2023年)任即墨縣知縣的許鋌在《地方事宜議·海防》一文中記有:「本縣東南濱海,即中國東界,望之了無津涯,惟島嶼羅峙其間.
島之可人居者,曰青、曰福…….」按膠州灣自唐宋以來已成為北方重要港口,尤其是宋代「元三年(公元2023年)……乃置密州板橋市舶司」(見《宋史•食貨志》),板橋鎮即現在膠州灣畔的膠州市.「市舶司」類似現在的海關和港口管理機構,掌管檢查出入海港的船舶,徵收商稅,收購**專賣品和管理外商等.
板橋市舶司的建立,使膠州灣成為當時中國北方唯一設有市舶司的**口岸,海運頻繁,所有貨船必經膠州灣海口方可到達板橋鎮.而青島位於膠州灣入海口重要航道的一側,不可能沒有「青島」或青島的其他名稱,只是我們沒有見到記載罷了.
在出現「青島」名稱的同時,也出現了「青島口」的名稱.膠州灣內女姑口所立《重整舊規》碑文中明確記載了:「我即邑自前明許公奏請青島、女姑等口準行海運,於是百物鱗集、千艘雲屯,南北之貨即通,農商之利益普……」.
許公就是許鋌.從明朝開始,「青島」這個地名開始從海中間逐漸移向陸地.青島北面的海灣稱為青島灣;灣邊的村莊稱為青島村;村南的小河稱為青島河;村東南的山稱為青島山.
「青島口」泛指青島左右的海灣,範圍約從現魯迅公園至團島一帶的海岬.是「青島」這個地名,從海中向陸地過渡的名稱,它的內涵既包括海口也包括海邊的陸地.清同治版《即墨縣誌》的「海口圖」中已將「青島口」標註在陸地上.
青島村是明朝初年建立的.明初,天下設立衛、所,青島東部建有浮山所.據浮山所《蘇氏族譜》載:
「洪武定鼎,敕封世襲武德將軍,賜爵千戶授以御券,分封鰲山衛浮山所……,同封千戶者九……,同封百戶者四,丁、詹、侯、葛,共封十三戶…….」另據《丁氏族譜》記載,丁氏其中一支由浮山所遷至青島村定居,開始人口較少,所以稱之為丁家莊.以後,一些軍戶和沿海漁民也來此安家,逐漸發展成為一大村莊,改名為青島村(曾分別為青島村和上青島村).
《膠澳志》中說:「青島村,初為漁舟聚集之所,舊有居民
三、四戶,大都以漁為業.」青島村地處青島的對岸,為什麼叫青島村,未見記述,但從我國地名命名的特點來分析,是不是可以說青島村是以靠近青島得名的,青島村附近的海口、小河、小山也都以青島命名了.初建之後的青島村的居民多為漁民.
隨著青島口海運的逐漸開放,南北船員也逐漸增多.漁民和船員出海多祈求海神保佑平安,遂於明代成化三年(公元2023年)在青島村西側修建了一座天后宮,用以祭祀「天后」.《膠澳志》雲:
「天后之祀,不見於正史,然漁航業奉祀維謹,故海岸恆有是廟.」前幾年,《青島晚報》上開展的「青島原來是小漁村」的討論中,就青島在德國侵佔前是不是小漁村的問題上出現了幾種說法.就我們掌握的歷史資料看,德國侵佔膠澳前,青島早已不是小漁村了,而是一個繁榮的市鎮了.
為了說明這個問題,我們還得從青島村建立時談起.前文談到,青島村建於明朝初期,開始為軍戶務農的地方,後一些漁民也來此定居,發展為一個大村莊.明萬曆年間,青島村前的青島口被闢為海上**港口,於是「百物鱗集、千艘雲屯」
關於地名來歷的作文字是200個字四年級
2樓:匿名使用者
成都地名的來歷
文 廟 街 唐代開始,全國普遍修建文廟,以專門祭祀孔子.唐代以前,則是祭祀周公.漢景帝時,文翁作為蜀郡守,修建了周公禮殿,用石料修築,以保護書籍,被稱為「石室」.
這條街因為立有紀念文翁的牌樓,原名為文翁坊.後來經過戰亂,周公殿和文翁牌樓均被毀壞,唐代的人便在原址上修建了孔廟,興辦學堂.文廟迄今未被毀盡,這條街也由此得名,現以文廟的方位,分為前、後、西三街.
暑 襪 街 明代,中上層人士習慣穿羊毛襪,柔韌合腳,溫暖舒適.這條街集中了賣毛襪的商店.夏天則賣油燈布襪.
油燈布又名雲綢,質輕細膩,輕巧涼快,加工方便,**不貴.四川天暖,夏襪穿著時間較長,因此,此街得名為暑襪街. 指 揮 街 明代在各省省會設有「衛都指揮使」,衙署叫指揮使署,職責是募集、演練兵員,保衛省城治安,類似以後的警備司令.
街道因衙門得名.清代廢除衛都指揮使,街名沿用至今. 紅 照 壁 街 明代皇城有城牆,御河圍繞城牆.
皇城正南門御河上有金水橋三座(現人民南路百貨公司、新華書店處).橋前的空地,是文武百官到皇城朝拜藩王的停轎駐馬之處.這裡立有赭紅照壁,是皇族的標誌,每年都要漆上赭泥以示吉慶,街名因此照壁得名.
紅照壁於一九二七年拆除,街名保留至今. 同 仁 路 清朝末年,少城內滿蒙下層人民生活非常貧困.辛亥革命時,成都旗兵與軍**簽約交槍,軍**在城西靠牆處以支磯石祠宇為基礎,拓地蓋房,設辦「同仁工廠」,招
地名的由來—作文(500字以上)
3樓:匿名使用者
王府井由來
遼、金時代,王府井只是一個不出名的村落,元代以後,人煙逐漸稠密,公元2023年,元世祖忽必烈下令闢出了王府井,不過當時被稱為「丁字街」。明成祖時在此建了十個王府,王府井也就初具規模,改稱十王府街。清代廢十王,改稱王府街或王府大街。
2023年,北洋**繪製《北京四郊詳圖》時,把這條街劃分為三段:北段稱王府大街,中段稱八面槽,南段因有一眼甜井,與王府合稱,因此得名「王府井大街」。 這些都是史料上記載的了,現在到王府井逛街,街頭的廣播裡就有這些介紹。
王府井由於它的知名,各種記載非常豐富,正史年鑑,野文逸事,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傳說。 2023年2月29日晚,亂兵洗劫東安市場,並在東安電影院放起大火,市場化為灰燼,這是上了年紀的老人還記得的第一次王府井大火;另一場大火起於2023年6月9日夜,當時一家玩具店失火,禍延整個市場。僅有北稻香春、東來順等數家商號倖免,也是令人相當不堪的回憶。
到得2023年,王府井得到了很大發展,那時的東安市場已是「寸土寸金」之地了,許多好逛之處。據統計,當時全市場商販已多達925戶,在很多名家的記憶文章裡,對當時的盛況頗有記載。 王府井在解放後的發展以2023年北京王府井百貨大樓竣工為起點,這是新中國第一家國營百貨商店,有「新中國第一店」之稱。
2023年9月11日,王府井經過改造後第一次「開街」,當時日均客流量達到30萬人,節假日更多達70萬人;2023年9月11日,中秋前夜,王府井二次「開街」,經過這次擴建,王府井商業區南起長安街,北至燈市西口,東接金魚衚衕,西連東安門大街,恰好呈一個「金十字」構架。如此「定格」,標誌著這條古老的商業街正朝著北京中心商業區的目標邁進。
四年級作文《家鄉有趣的地名》
福州地名浩繁而有趣,一九八0年普查資料,福州地名計有4260多條。七閩現代骨董錄 載.過去福州民間把地名串編起來的,進京路引 這裡不妨摘錄一段 青圃藍圃慢慢行,烏龍過江三角埕,黃山城門鄉下路,後管直達白湖亭,下渡紅牆十錦廟,梅塢過嶺倉前橋,中洲大橋設稅館,中亭街魚貨兩邊排,小橋左邊排水果,安民崎頂掛...
關於月餅的四年級作文 要有來歷,形狀,味道
過節了,過節了!我高興地叫道。因為今天是中秋節。說起中秋節,人們常常會想起月餅。圓圓的,帶花邊的,上面寫著各種餡兒,有五仁的 草莓味的 哈密瓜味的等等。它只有一個蘋果那麼大,但可比一個蘋果甜多了。突然一個月餅掉到了地上,我那嗅覺靈敏的點點跑了過來,它先碰了碰月餅,這時它的好奇心強烈地鼓舞著它,它滾著...
四年級作文,四年級作文300字
童年的回憶 人生中留下許許多多美好的回憶,他們像沙灘上閃光的珠貝,時不時的讓你揀起它,細細的咀嚼品味。夜,靜得可怕,連一絲風也沒有。天上幾顆稀稀疏疏的星星眨著眼睛,遠處幾戶人家的火已熄,可我還坐在沙發上久久不能入睡。收音機裡放著周華健的 朋友 這使我想起了離開母校的日子 雨淅瀝地下著,我撐者傘,獨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