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在我國古代,人們把系在頭上的裝飾物稱為「頭衣」,主要有:冠、冕、弁、幘四種,其中「冠」是專門供貴族戴的帽子,漢代的時候,冠的種類非常多。
《儀禮.士冠禮》賈公彥疏:「諸侯十二而冠也。
若天子,亦與諸侯同,十二而冠......《大戴禮》雲:『文王十三生伯邑考』,《左傳》雲:
『冠而生子,禮也。』」又《儀禮.士冠禮》:
「始加(冠)祝曰:『令月吉日,始加元服,棄爾幼字,順爾成德。壽考惟祺,介爾景福。
』再加曰:『吉月令辰,乃申爾服,敬爾威儀,淑慎爾德。眉壽萬年,永受胡福。
』三加曰:『以歲之正,以月之令。鹹加爾服。
兄弟具在,以成厥德,黃老無疆,受天之慶。』」
宋朱熹《朱子語類》卷**:「[冠禮]是自家屋裡事,有甚難行?關了門,將巾冠與子弟戴,有甚難?」
孟嘗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見之。――《戰國策·齊策》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論語·先進》
弱冠弄柔翰。――左思《詠史》
新沐者必彈冠。――《楚辭·漁父》
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樂府詩集·陌上桑》
男子二十冠而字。——《禮記·曲禮》
婚姻冠笄,所以別男女也。——《禮記·樂記》
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明·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男子幼,娶必冠。——《白虎通》
笄冠有**之容。—— 《通典》
冠禮,人倫之所重者也。——《六藝綱目》
古者重冠禮,將以責**之道。——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三苗髽首,羌人括領,中國冠笄,越人劗鬋。——《淮南子·齊俗訓》
首服既加,而後人道備,故君子重之,以為禮之始矣。——《五經要義》
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論語·堯曰》
冠者表**之容,正尊卑之序。——《通典》
《朱子家禮·冠禮》冠服:
《開元禮》、新舊《唐書》、《宋史》禮儀志皆不載庶人冠禮,唯《宋史》輿服志有朱子定冠禮之證。然則朱子之制亦取法前賢,其淵源待考。宋朱子重更定,後代尊之。
根據《明集禮》載,明代士庶冠禮基本沿用宋朱子《家禮》之制。
童子服:雙紒,四(衣+癸)衫、勒帛、採履。初加:緇布冠,服深衣、大帶、納履。
宋代,好以幅巾代緇布冠。再加:帽子,服皁衫、革帶、系鞋。三加:襆頭,服公服、革帶、納靴、執笏。或襴衫(父親無官者),納靴。
北宋,司馬光將《儀禮·士冠禮》加以簡化,制定了冠禮的儀式。儀式載於其《書儀》之中,規定,男子年十二至二十歲,只要父母沒有期以上之喪,就可以行冠禮。他還根據當時的生活習俗,將三加之冠作了變通:
初加巾,次加帽,三加襆頭。《朱子家禮》沿用了司馬光《書儀》的主要儀節,但將冠年規定為男子年十五至二十,並從學識方面提出了相應的要求:「若敦厚好古之君子,俟其子年十五以上,能通《孝經》、《論語》,粗知禮義之方,然後冠之,斯其美矣」。
在古代,無帽而有巾,人們用絲、麻制的巾來包頭或扎髮髻,如今西南少數民族使用的「包頭巾」便是古代巾的遺留。北周時期,武帝為易於讓自己的軍隊戴用,特意 把巾製成含有四個角的形狀,當時稱作「襆頭」,實際它便是中國最早的帽子。後來,四角帽逐漸改為向左右延伸出兩個長角,由此演變成烏紗帽。
左右伸出的兩角在腦後交叉,又發展成武官的頭盔。不僅中國有古老的帽子發展史,國外在古時也將帽子當作一種權利與地位的象徵。早期的羅馬,帽子是自由合法公民的標誌,奴隸們只能頭頂塊兒布來遮天度日。
帽子在中國很久以前就發明了。如中國成語中有"衣冠楚楚"、"冠冕堂皇"等,這裡的"冠"、"冕"指的就是帽子。
中國古時的冠不同於現在的帽子,它只有狹窄的冠樑遮住頭頂的一部分,不像帽子蓋住全部。
冠產生之後,冠帽之間有了貴賤等級之分,貧賤無身份的人不準戴冠。每一個朝代的冠式、冠制與前代相比都有不同。
漢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它的形式大體已與帽式相類。冠還得與頭帕配合,卑賤者只能戴頭帕,未成年者只能戴空頂頭帕。這種冠制一直影響到明代。
明代(公元2023年-公元2023年)公服中又有烏紗帽。"冕"比"冠"出現要早,一般指封建帝王專用的"冕",在皇子繼承皇位時才加"冕"。勞動者只能戴頭巾,主要用來揩汗,以後當作帽子裹頭。
中國的帽子有其民族特色,在古代,遼金人多戴皮帽,元人多戴盔式和禮帽、維吾爾族的小花帽、土族的氈帽、蒙古族的狐皮帽等。日常生活中,帽子還有防寒保暖、裝飾打扮的作用。
原始人把獸皮、樹葉蓋在頭上以保護頭部,產生了帽子的雛形。《後漢書·輿服志》有「上古穴居而野處,衣毛而冒皮」的記載。中國古代的帽,主要有冠、冕、弁、巾幘、襆頭、盔等品種。
束髮裹額而具帽形的頭巾。西漢之前只為平民用,故有「士冠庶人巾」之說,顏色為黑或青。約東漢以後,貴族以幅巾裹發稱巾幘,因其前高後低而中間露發,恰可用於冠下。
約從晉代開始,巾幘戴用時折出稜角,稱角巾或方巾,成為文人學士的象徵,後稱儒巾。隋代將巾幘定入輿服制度。唐宋元明各代,巾幘成為成年男子的普通用帽。
其間唐代帝王始用的唐巾,宋代文學家蘇軾所創的東坡巾,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命制的四方平定巾,都是著名的巾幘品種。
包頭的軟布。有四帶,二帶系腦後垂之,二帶反系頭上,令曲折附頂。襆頭始於北朝。
隋以桐木作骨子,使頂高起。唐以羅代繒。皇帝用硬腳上曲,人臣則下垂。
五代漸變平直。宋代襆頭有多種式樣,其直腳式樣不同階層都可戴用。
古代帝王、諸侯、大夫的禮儀用帽。冕是最尊貴的一種冠,冕上面有一幅長方形的版,稱?,?
前沿掛一排串珠(稱旒)。周代天子十二旒,諸侯以下旒數各有等差。後來只有帝王戴冕,所以「冕旒」又作帝王代稱。
弁分爵弁和皮弁。爵弁即無旒之冕。皮弁用白鹿皮做成,其縫合處名會。
會有結飾,綴五彩玉石。
古代貴族使用的束髮物,先將長髮綰起再用冠束住。冠初始時,主體只是一條冠樑,不寬而有褶,兩端連於冠圈,像弧形帶子從前向後覆發。冠圈兩旁有絲的纓帶,結於頦下。
秦漢以後,冠樑漸寬,與冠圈連成覆杯狀,其形制漸趨帽形。冠名目繁多,著名的有漢代樑冠。
帽子是古代「頭衣」的一種,並且是最古老的一種「頭衣」,古代「頭衣」包括帽子、巾、襆、頭、冠、冕、弁等。《說文解字》未收「帽」這個字,可見帽是出現於東漢以後的字。
古代的帽子也沒有什麼特別明確的定義,有時和其他「頭衣」外形相近,沒有一個特別嚴格的界限,但一般說來,帽子是圓頂形的,能覆蓋整個頭部,且易戴易脫,為人們日常所戴。
我國戴帽子的歷史很久了,早在春秋戰國以前,人們都是戴帽子的,並且是皮帽子。只是後來隨著封建制度的建立,,等級制度的出現,一般有地位有身份的人才轉而戴弁、冠、冕等,帽子轉而成了小孩的專用品。到晉代已經要求不是那樣很嚴格了,一般士人亦可戴帽子。
實際上在三國時期,凡不做官的士人就可以戴帽子,有名的高士管寧就在家中戴黑布帽子,但在正式場合是不允許戴帽子的,而要按規定戴冠和幘等。
由於帽子有其方便的一面,因而北魏以後,士大夫階級也逐漸戴起了帽子,成為日常生活中的一般打扮。到隋唐以後,由於民族的大融合,帽子成為人們日常普遍的一種服飾,並且和現代的帽子一樣,容易脫掉。
古代人戴帽子也和現在一樣,喜歡趕時髦,後周時獨孤信打獵時帽子稍微斜了點,結果百姓戴帽子都要學他將帽子斜戴上,以為時髦。隋文帝楊堅未當皇帝以前,因脖子上長有一肉瘤,怕人看見,便戴帽子以遮掩,竟流行而為時尚。
帽子的類很多,魏晉南北朝時期就有突孫帽、大帽子、白紗帽、烏紗帽、皁帽等;唐宋時代有席帽、渾脫帽、氈帽、壓耳帽、風帽、婦女戴的帷帽、胡帽等;明清有棕結草帽、遮陽大帽、圓帽、鵝帽、堂帽、巾管帽、瓦楞氈帽、小帽、卷簷氈帽、皮帽、狗頭帽、涼帽等等。它們因材質、形狀等的不同,而分別具有防風、遮陽、保暖、美飾等功用。這其中最負盛名的乃是烏紗帽。
為什麼古代的書生必須要戴帽子?
2樓:我姓空山
早在春秋時期開始,戴帽子就已經成為了中原文化區別於蠻夷文化的一種標誌了,雖說經歷了戰國動亂的時期,但是行冠禮和對冠服的重視卻一直延續到秦漢時期,即使到了清初都還保留著這些文化,因為清朝開始剃髮易服才導致逐漸丟失了這項傳統文化。
很多時候我們會進入一個誤區,總是看電視,認為只有書生才會戴帽子,其實不是的,基本上只要是成年男子,那都是要戴帽子的,這裡說戴帽子有些不專業。
應該說幾乎所有的成年男子都要戴冠、帽、巾,這三個指的都是帽子,但是大多是針對漢族人的。
1、成年的象徵;古代男子都會在20歲的時候舉行冠禮,和我們現在說的成年禮差不多一個意思,即使是平百姓民也要包裹頭巾,所以古代人認為二十歲時弱冠之年。
2、禮儀教化的象徵;比如在重要場合下必須戴冠,而免冠則是表達歉意或者是在勸諫的時候,好比現如今我們如果很敬重一個人,你在他面前肯定是有帽子就摘帽子,有眼鏡就摘眼鏡。
3、地位的象徵;其實古人戴的帽子也很有講究,士族才會佩戴冠、平民用巾、罪犯是不允許戴冠的。
4、上面也提到過的,就是漢族民族的象徵。
不過這些禮儀到了清朝時期,尤其是到了乾隆年間,大家都留著長長的辮子,看起來光頭的比較多文化不一樣,導致很多人開始沒有再佩戴冠、帽、巾,不過很多有身份地位的還是會佩戴的。
而這些所謂的冠、帽、巾也在不斷的演變。
3樓:
古代人的習俗是外出一定要戴帽子。古代男子在二十歲左右的時候由父親或者是族中的長輩給他戴上一頂帽子,意味著這個人已經成年了,可以擔負起家庭、宗族以及國家的責任了。
古代人戴帽子也不是隨便戴的,有諸多講究的。庶民有庶民的戴法(平民戴不起帽子,以黑巾裹頭,所以庶民就叫「黔首」),**有**的戴法,在什麼場合戴什麼帽子,被國家以近乎法律的形式規定下來,一旦違背,後果難以預計,輕則受頓訓斥,重點罷官免職,再嚴重點則會被扣上藐視朝廷的罪名。
古代讀書人必須熟記的《禮記》裡,就很提倡戴帽子,認為戴上帽子能夠顯示出禮義教化。凡人之所以為人者,禮義也。禮義之始,在於正容體、齊顏色、順辭令。
容體正,顏色齊,辭令順,而後禮義備……故冠而後服備,服備而後容體正、顏色齊、辭令順。故曰:「冠者,禮之始也。
」是故古者聖王重冠。古者冠禮,筮日筮賓,所以敬冠事,敬冠事,所以重禮,重禮,所以為國本也。
為什麼我戴帽子不好看,為什麼我戴帽子很難看 我是男生,穿連帽衛衣時戴著帽子,我照鏡子感覺好難看
我戴帽子也不好看,我試過很多款式的帽子,戴著都不好看,主要原因是因為我的臉比較大,左右兩邊臉頰又不太對稱,戴著很難看。可能是因為臉下面應該挺大的吧,一般臉下面大的人戴帽子都不好看,因為帽子給上面壓得比較貼不蓬鬆,所以顯得下面更大了。有時帶帽子不單是一種服飾穿著,帽子帶在人體最重要的部分,也就是頭上,...
這種帽子為什麼戴上那麼醜,為什麼我戴帽子不好看?
這種就是那種比較老舊的那種帽子不好看,你就可以不帶中心搭配件嗯,合適的帽子媽媽 帶上好不好看還是要看你是不是適合這個款式吧 有的女人戴這種帽子,有的女人不適宜 不要正戴,往後推一些看看 為什麼我戴鴨舌帽特別難看?你不夠自信,要自信一點啊 對自己說,我戴什麼都好看 這樣就不會覺得醜了,自信的人是最帥的...
古人的「帽子」有多重要,古人為什麼都愛戴帽子,帽子對古人有多重要
冠禮,意味著已經 了,負起家庭 宗族和國家責任了。要是一個人下定決心在任何場合都不戴帽子,那就意味著他要自絕於社會了。東漢的袁閎,見朝政昏暗,就 散發絕世,欲投跡山林 古人為什麼都愛戴帽子,帽子對古人有多重要 帶帽子對於古人而言就是禮儀的一種表現,古人注重衣冠整潔,帽子也象徵著古人的各種身份。古人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