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戰車有哪些形式,最早的戰車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2021-03-20 14:00:32 字數 5143 閱讀 9177

1樓:歷史通

戰車作為古代諸侯國征戰的主要工具,在夏商周時期就出現了,根據史料記載,目前已經知道的最早的戰車是在夏王指揮的甘孜戰役當中出現的。可以從這個資料認為,我們國家是歷史上最早出現戰車的國家。

這場戰役是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獲得中原各部首領的支援。夏王就召集了各個部落的首領,將他們轉化為諸侯,貴族。使得世襲制合法化,也對中國的政治制度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另外,在軍事上也有很重要的影響。

這次戰役中第一次出現了戰車,戰車是中國古代用於打仗的一種馬車,一般由兩匹馬或者四匹馬組成。種類有很多,有輕裝的戰車,衝鋒的戰車,一般車上有士兵三個人,中間一個人被稱為防禦也負責駕車。左邊和右邊各有一個人,分別負責射擊。

戰士的身上穿著有金屬打造的鎧甲,並且拿著盾牌防身。戰車裝備的**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遠距離兵器和近距離格鬥兵器。遠距離就是弓弩,由射手負責使用,主要在戰車較遠衝擊的時候進行射擊。

近距離使用的兵器為兵刃,在戰車交錯時用於出擊。在上面提到的戰場戰役之後,戰車的威力越來越受到各個諸侯國的重視。隨著戰爭規模的不斷擴大,戰車已經成為了戰爭的主要力量和衡量一個國家軍事力量的標準,後面就有了千乘之國和萬乘之國的說法,到了漢代騎兵不斷的興起,戰車也就逐漸的退出了舞臺。

2樓:晗兮汐

戰車最早在夏王啟指揮的甘之戰中使用。以後戰爭規模越來越大,戰車成為戰爭的主力和衡量一個國家實力的標準,到春秋時出現了「千乘之國」、「萬乘之國」。

3樓:小小智慧

戰車作為諸侯國征伐的主要工具早在夏商周時代就出現了。據史書記載,目前已知的道我國最早的戰車是在夏王啟指揮的甘之戰中出現的。可以說,我國是歷史上最早出現戰車的國家。

4樓:猛虎愛薔薇

戰車按功能分有攻和守兩大類,攻車直接對敵作戰,守車用於屯守並載輜重。戰車出現得很早,夏朝已經有戰車和小規模的車戰了。

5樓:sunnya莫

戰車作為諸侯國征伐的主要工具早在夏商周時代就出現了,最簡單的戰車應該就是兩匹馬拉著幾位士兵,有的負責拿盾牌擋,有的負責拿長槍進攻。

6樓:葫蘆娃兒啦啦

最早的戰車應該出現在夏商周時期,當時夏王指揮戰役的時候出現了戰車。戰車的形式多種多樣。

7樓:匿名使用者

根據歷史記載,最早的戰車應該出現在夏商周時期。當時夏王指揮的甘孜戰役中就出現了戰車的身影。

8樓:嫣然

戰車最早出現在夏商周時期,也是戰國諸侯國征伐的主要工具,最早的記載是夏王指揮戰役時出現的戰車。

9樓:可靠的默染

中國古代戰車最早在夏王啟指揮的甘之戰中使用。以後戰爭規模越來越大,戰車成為戰爭的主力和衡量一個國家實力的標準,到春秋時出現了「千乘之國」、「萬乘之國」。到了漢代,隨著騎兵的興起,戰車逐漸退出了戰爭舞臺。

10樓:我們的明天

最早的戰車,我們國家一般是在夏商周時期出現的。最早的話,它應該是作為一種帝王在這個戰車上指揮軍隊的這樣一種工具。

古代的「戰車」是誰最先發明的?

11樓:歷史便當

戰車的鼻祖是始祖黃帝。歷史上有明確的記載,到了夏代,一個叫奚仲車輛管理人員對戰車進行了改造。

在《後漢書》的記載裡,戰車就已經登上了戰場。在史書中的記載中,戰車稱之為武剛車,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戰車,用途自然而然的也是很廣泛。我們仔細看它的構造,也會覺得這個設計真的是精美絕倫,同時我們也看出設計者對於戰爭有自己的理解。

武剛車的外形很威武,外側呢是鋒利的令兵器,內側是堅固的盔甲和結實的犀牛皮構成的。然後內側的擋板上有小洞,方便弓箭手的射擊。武剛車的設計可攻可守,它可以用來防禦,給後面的士兵擋傷害,也可以用來近攻,由於他的外殼十分堅硬,所以敵軍就不能攻破這個防線。

他除了可以作戰,還可以用來運送士兵、糧草等等戰爭的必需品。

戰車的很強大,也被廣泛的用在戰爭中,衛青霍去病和李廣兵分三路深入大漠,但是李廣迷路了,所以,衛青只能與八萬匈奴單打獨鬥。但是,敵多我寡,衛青的兵力不到四萬,對這裡的地形地勢也不是很瞭解,可以說是很被動了。這時,戰車派上了用場,他利用戰車環成了一個營地,用來抵禦匈奴的攻擊,在戰車的掩護下,五千騎兵迅速從兩邊攻擊匈奴,最終打退了匈奴的攻擊。

百年之後,馬隆又根據諸葛亮的八卦陣,改裝了戰車,裝上了磁石,因為羌族的騎兵都穿的都是鐵甲,所以說,這樣的設計大大的提高了戰爭的效率。

戰車凝聚了中國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可謂是讓人驚歎的發明。

古代的戰車是什麼樣的?

請問中國古代戰車是什麼時候鼎盛,什麼時候衰落,什麼時候推出歷史舞臺

12樓:匿名使用者

漢代,正是中國古代戰車走向消亡的時期。在漢初,戰車還算是一個重要的輔助兵種。比如在秦始皇陵兵馬俑坑中,步兵為主,戰車和騎兵為輔。

楚漢戰爭中,還曾有很多戰車運用,文獻中經常出現「輕車」、「車騎」等字眼,說明戰車與騎兵同為軍隊中的主要機動力量。到漢景帝時,戰車還在平定吳楚之亂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漢景帝的兒子,漢武帝,可以算戰車消亡的最後推手。為了遠征匈奴,漢武帝大規模發展騎兵,於是騎兵成為主要的快速機動力量,戰車迅速趨於消亡。漢武帝以後,軍隊中使用的車輛主要是運輸糧草等輜重,也用於營地設防和野戰防禦,少數供將領們乘坐。

因此在200年後的三國時期,已經沒有戰車衝鋒陷陣的場景。

另外,隨著戰車的消亡,車的結構也在發生變化。

先秦時期,中國古代戰車和普通車輛的典型特徵都是單轅,雙馬或四馬牽引。這需要有較複雜的駕車技術,控制好每一匹馬。西漢中期,單轅逐漸被雙轅所取代。

東漢後期,古老的單轅駕兩馬或四馬的戰車已經基本上不用了,多使用一種雙轅駕一馬的戰車。這種車上一般乘坐兩人,一名是馭手,負責駕車和警衛,另一名是軍吏或官吏,負責指揮和作戰。雙轅的發明是一個進步,它使駕馭馬匹的技術變得比較容易掌握,因為控制一匹馬遠比控制兩匹馬或四匹馬容易,從而增強了車輛行駛的穩定性。

在大量的東漢畫像石上,特別是戰爭畫像石中,可以看到少數這種單轅駕兩馬的戰車形象。

你也許會問,春秋戰國時期為什麼非要用四匹馬拉車呢?一匹馬不行嗎?確實不行,這其中的一個深層次原因就是鋼鐵的普及。

商周、春秋時期車的車軸、輪轂都還是木製的,摩擦阻力大,所以車輛需要的牽引力也更大,一匹馬難以拉動,更不用說快速奔跑了。因此衝鋒陷陣的戰車普遍採用四匹馬,甚至六匹馬。戰國時期,隨著鐵的普及,人們開始在車軸、輪轂之間加上金屬環,也就是原始的金屬軸瓦。

套在車軸外的叫做「釭」,嵌在輪轂中的稱為「鐗」。木與木的接觸變成了鐵與鐵,大大減少了摩擦係數。即使在現代工程技術中,用銅等材料製做的滑動軸承也是普遍應用在發動機等高轉速地方。

當然,現代的滑動軸承中已經利用了油膜粘性、液體動力等知識,不再是簡單的金屬與金屬的摩擦。春秋戰國時期,銅還是一種非常珍貴的材料,不如鐵的成本低廉,因此人們捨不得用銅製做滑動軸承,能夠冶煉生鐵後則迅速把它用到了車軸上。再加上木工等其它技術方面的發展,車輛的自重降低,車軸可以更細。

這自然也使得牽引所需的馬匹數量大大減少,甚至降低到了一匹馬即可,這時單轅就不行了,只有兩根轅架設到馬的兩邊,才能實現單馬牽引。所以戰國時期,雙轅車開始出現。到了漢代,中國的鋼鐵冶煉技術已經有了很大發展,雙轅車就成了主流。

比較而言,西方導演在這些技術方面要精細得多。比如《特洛伊》中的馬車,車轅在馬脖子的下方,通過一圈帶子套在馬脖上。這被稱為頸帶式挽具,容易壓迫馬的氣管,因此賓士速度不快,遠遠不如中國商周時期的挽具先進。

西方導演忠實地展現了自己外在的落後,實際上卻表露出了內心的科學與認真。

13樓:冷眼看世界[拒聊

春秋戰國時鼎盛.明朝以後衰落清未退出

14樓:起妖風了

春秋鼎盛,戰國時衰落,秦朝以後退出歷史舞臺

古代戰車的主要作用是什麼?

15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古代在戰爭中用於攻守的車輛。攻車直接對敵作戰,守車用於屯守並載運輜重。一般文獻中習慣將攻車稱為戰車,或稱兵車、革車、武車、輕車和長轂。

夏朝已有戰車和小規模的車戰。從商經西周至春秋,戰車一直是軍隊的主要裝備,車戰是主要作戰方式。

戰車速度快,衝擊力強,特別是在開闊地帶作戰,具有步兵無法抗拒的優勢。所以自商以後,尤其到兩週時期,戰車部隊和車戰戰法得到長足的發展,戰車兵逐漸成為軍隊的主力兵種,以一乘馬駕的戰車和附屬的徒步士兵為一個基本作戰單位。

判斷各諸侯國的軍事實力,也常常以戰車的數量來計算。總之,當時的戰車兵就相當於今天的機械化部隊,代表著一個國家最先進的軍事武裝。

擴充套件資料

據左傳記載,在公元前2023年夏朝初大禹時代,奚仲製造世界第一輛車,設有車架、車軸、車箱,為保持平衡,採用左、右兩個輪子。墨子在「非儒」篇中也提到:「左者羿作弓,仔作甲、奚仲作車,巧垂作舟」。

可見奚仲作車信而可靠,後來有不少文獻說:「黃帝造車,任重致遠」。似房傳說:

沒有左傳和墨子可靠記載,古典力學專家劉仙洲確認,「馬車是始於堯和舜之間的時代」。若相信起於奚仲,便在這個時代進一步發展為馴馬拉車。從此推動社會發展。

16樓:陽光文學城

古戰車其實就是軍用馬車,一般為獨轅雙輪方車廂,駕四匹馬或兩匹馬。車上有甲士三人,中間一人為驅車手,左右兩人負責搏殺,種類很多,有輕車、衝車和戊車等。主要用途是衝擊步兵陣,對步兵有極大的殺傷力。

戰車最早在夏王啟指揮的甘之戰中使用。但戰車不靈活,轉向困難,到了漢代,隨著騎兵的興起,戰車逐漸沒落了。

古代的戰車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古時候的戰車叫什麼

17樓:洛洛西米

衝車:諸葛亮攻擊陳倉的**,也是歷代進行攻城的時候使用的重要戰車,在陳倉,被郝昭用鏈球式磨盤所破。

巢車:古代的裝甲偵察車,用於窺伺城中動靜,帶有可以升降的牛皮車廂,估計是唐代出現的。

流馬:源自諸葛亮的運輸車。

偏箱車:戚繼光對抗北方遊牧民族軍隊的戰車,一側的裝甲可以作為初步的掩體。

洞屋車:用於攻城的戰車,侯景曾經用它和它的改進型尖頭木驢攻克健康,上面抗矢石,下面可以挖掘破城。

塞門車:守城的**,一旦城門被撞開,這就是活動的城門。

雲梯車:雲梯可不是一般電影上那樣一個簡單的梯子,它帶有防盾,絞車,抓鉤等多種專用攀城工具。

塞門刀車:加以改進的塞門車,這樣對方很難攀援,形成活動的壁壘

古代戰車興盛與沒落的時間和原因,古代戰車為何消亡?

在車戰的起始階段,使用戰車的數量較少。據 呂氏春秋 記載,夏朝末年,商湯滅夏之戰僅使用了戰車70乘。商末,在周武王伐紂的牧野之戰 中,達到一次動用 300乘的規模。春秋時期,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兼併戰爭的加劇,戰車數量有了明顯增加。到春秋末期,一些大的諸侯國,如晉國和楚國,擁有戰車的數量已達4000乘...

古代戰車中車軸末端的插銷叫什麼,古代戰車規格,車伕分為?各個部件名稱???????

車輪是人類在搬運東西的勞動實踐中逐漸地發現的。在原始社會,我們的祖先以採集和打獵為生,開始時,弄到的食物有限,輕而易舉地就能隨身把它帶回來。隨著 及生產工具的改進,獵取的東西多了,把他們運到目的地就困難了。於是,有人就想出了主意,從地上揀了幾根折斷的粗樹枝,用藤蔓將這些樹枝連線在一起,然後把獵物放在...

先秦時期的戰車為什麼被淘汰,古代的戰車為何漸漸退出了歷史舞臺?

戰車風行戰場2000餘年,是古代戰場上速度最快,殺傷力最強,最具威脅性的戰鬥工具,至秦朝往後騎兵逐漸出現在戰場,更加實用,更加機動靈活,成為新的速度和衝擊力的代表,騎兵的不斷完善使得騎兵成為必備,並逐步淘汰掉了戰車。戰車受地理環境的限制,這方面騎兵則優於戰車。騎兵大部分是單兵戰鬥狀態,戰車則需要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