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zlt張宇佳
戰城南 楊炯 唐
塞北途遼遠,城南戰苦辛。幡旗如鳥翼,甲冑似魚鱗。
凍水寒傷馬,悲風愁殺人。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黃塵。
古從軍行 唐 李頎
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
行人刁斗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雲萬里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
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
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
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
戰城南 唐 李白
去年戰,桑乾源;
今年戰,蔥河道。
洗兵條支海上波,放馬天山雪中草。
萬里長征戰,三軍盡衰老。
匈奴以殺戮為耕作,古來唯見白骨黃沙田。
秦家築城備胡處,漢家還有烽火然。
烽火然不息,征戰無已時。
野戰格鬥死,敗馬號鳴向天悲。
烏鳶啄人腸,含飛上掛枯樹枝。
士卒塗草莽,將軍空爾為?
乃知兵者是凶器,聖人不得已而用之!
從軍北征 李益
天山雪後海風寒,橫笛遍吹《行路難》。
磧裡徵人三十萬,一時回首月中看。
己亥歲二首(其一) 曹鬆 唐
澤國江山入戰圖,生民何計樂樵蘇。
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傳聞一戰百神愁,兩岸強兵過未休。
誰道滄江總無事,近來長共血爭流。
不好意思,三國的沒找到,這些行嗎?還要嗎?
2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三國時期描寫戰爭的最有名的《悲憤詩》作者是東漢文學家蔡琰
漢季失權柄,董卓亂天常。志欲圖篡弒,先害諸賢良。逼迫遷舊邦,擁主以自強。
海內興義師,欲共討不祥。卓眾來東下,金甲耀日光。平上人脆弱,來兵皆胡羌。
獵野圍城邑,所向悉破亡。斬截無孑遺,屍骸相撐拒。馬邊懸男頭,馬後載婦女。
長驅西入關,迥路險且阻。還顧邈冥冥,肝膽為爛腐。所略有萬計,不得令屯聚。
或有骨肉俱,欲言不敢語。失意幾徵間,輒言弊降虜。要當以亭刃,我曹不活汝。
豈敢惜性命,不堪其詈罵。或便加棰杖,毒痛參並下。旦則號泣行,夜則悲吟坐。
欲死不能得,欲生無一可。彼蒼者何辜,乃遭此厄禍。邊荒與華異,人俗少義理。
處所多霜雪,胡風春夏起。翩翩吹我衣,肅肅入我耳。感時念父母,哀嘆無窮已。
有客從外來,聞之常歡喜。迎問其訊息,輒復非鄉里。邂逅徼時願,骨肉來迎己。
己得自解免,當復棄兒子。天屬綴人心,念別無會期。存亡永乖隔,不忍與之辭。
兒前抱我頸,問母欲何之。人言母當去,豈復有還時。阿母常仁惻,今何更不慈。
我尚未**,奈何不顧思。見此崩五內,恍惚生狂痴。號泣手撫摩,當發覆回疑。
兼有同時輩,相送告離別。慕我獨得歸,哀叫聲摧裂。馬為立踟躕,車為不轉轍。
觀者皆噓唏,行路亦嗚咽。去去割情戀,遄征日遐邁。悠悠三千里,何時復交會。
念我出腹子,胸臆為摧敗。既至家人盡,又復無中外。城廓為山林,庭宇生荊艾。
白骨不知誰,縱橫莫覆蓋。出門無人聲,豺狼號且吠。煢煢對孤景,怛吒糜肝肺。
登高遠眺望,魂神忽飛逝。奄若壽命盡,旁人相寬大。為復強視息,雖生何聊賴。
託命於新人,竭心自勖勵。流離成鄙賤,常恐復捐廢。人生幾何時,懷憂終年歲。
【其二】
嗟薄祜兮遭世患。宗族殄兮門戶單。身執略兮入西關。歷險阻兮之羗蠻。
山谷眇兮路漫漫。眷東顧兮但悲嘆。冥當寢兮不能安。飢當食兮不能餐。
常流涕兮眥不幹。薄志節兮念死難。雖苟活兮無形顏。惟彼方兮遠陽精。
陰氣凝兮雪夏零。沙漠壅兮塵冥冥。有草木兮春不榮。人似獸兮食臭腥。
言兜離兮狀窈停。歲聿暮兮時邁徵。夜悠長兮禁門扃。不能寢兮起屏營。
登胡殿兮臨廣庭。玄雲合兮翳月星。北風厲兮肅泠泠。胡笳動兮邊馬鳴。
孤雁歸兮聲嚶嚶。樂人興兮彈琴箏。音相和兮悲且清。心吐思兮胸憤盈。
欲舒氣兮恐彼驚。含哀咽兮涕沾頸。家既迎兮當歸寧。臨長路兮捐所生。
兒呼母兮啼失聲。我掩耳兮不忍聽。追持我兮走煢煢。頓復起兮毀顏形。
還顧之兮破人情。心怛絕兮死復生。
《悲憤詩》(其一)是我國詩史上文人創作的第一首自傳體的五言長篇敘事詩。全詩一百零八句,計五百四十字,它真實而生動地描繪了詩人在漢末大動亂中的悲慘遭遇,也寫出了被掠人民的血和淚,是漢末社會動亂和人民苦難生活的實錄,具有史詩的規模和悲劇的色彩。詩人的悲憤,具有一定的典型意義,它是受難者對悲劇製造者的血淚控訴。
字字是血,句句是淚。
全詩可分三大段,前四十句為第一大段,其中分三個層次。前十四句,先從董卓之亂寫起。這是詩人蒙難的歷史背景,它概括了中平六年(189)至初平三年(192)這三四年的動亂情況,詩中所寫,均有史可證。
「斬截無孑遺」以下八句,寫出了以董卓為首的一群窮凶極惡的豺狼所進行的野蠻**與瘋狂掠奪。據《三國志·董卓傳》記載:「(董卓)嘗遣軍到陽城,時適二月社,民各在其社下,悉就斷其男子頭,駕其車牛,載其婦女財物,以所斷頭系車轅軸,連軫而還洛,雲攻城大獲,稱萬歲。
入開陽城門,焚燒其頭,以婦女與甲兵為婢妾。」詩中所寫的卓眾東下,殺人如麻,以至積屍盈野、白骨相撐以及「馬邊懸男頭,馬後載婦女』的慘象,是這場浩劫的實錄。「載婦女」三字,把詩人自己的遭遇暗暗引入。
初平三年春,董卓部將李傕、郭氾大掠陳留、潁川諸縣,他們的部隊中又雜有羌胡兵,蔡琰就是此時被擄的。「所略有萬計」以下十六句,細述詩人在俘虜營中的生活。這些成千上萬的俘虜,賊兵不讓他們在一起屯聚,即使骨肉之間碰在一起,也不敢說一句話。
稍不留意,就會遭到一頓臭罵和毒打。他們日夜號泣悲吟,欲死不得,欲生不能,於是詩人含著滿腔的悲憤,只好呼天而問。「彼蒼者」兩句,將途中之苦總括收住。
這一大段最精彩的藝術描寫,是賊兵辱罵俘虜的幾句話,口吻畢肖,活畫出賊兵一副猙獰的嘴臉。
「邊荒與華異」以下四十句為第二大段,主要描寫在邊地思念骨肉之親的痛苦及迎歸別子時不忍棄子、去留兩難的悲憤。「邊荒與華異,人俗少義理」兩句,高度概括了詩人被擄失身的屈辱生活,在不忍言、不便言之處,僅用「少義理」三字概括,「以少總多」,暗含著她被侮辱被蹂躪的無數傷心事。「處所多霜雪」以下六句,用「霜雪」、「胡風」,略言邊地之苦,以引出念父母的哀嘆。
詩人通過居處環境的描寫,以景襯情,以無窮無盡的「霜雪」和四季不停的「胡風」,來烘托出無窮已的哀嘆,增強了酸楚的悲劇氣氛。有的注家認為蔡琰被掠後所居之地在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附近),這是不確切的。暫居在河東平陽的,是南匈奴右賢王去卑的一支,非左賢王所居之地。
譚其驤先生考證出蔡琰所居之地在西河美稷(今內蒙古自治區伊克昭盟一帶),較為可信,不然,地近中原的河東平陽焉能稱作「邊荒」?又何言「悠悠三千里」呢?「有客從外來」以下六句,敘述引領望歸和急盼家人訊息的心情,忽喜忽悲,波瀾起伏。
客從外來,聞之高興;迎問訊息,方知不是同鄉,也不是為迎己而來,希望轉為失望。「邂逅徼時願,骨肉來迎己」兩句,詩的意脈忽又轉折,平時所企望的事情意外的實現了,真是喜出望外。「己得自解免」以下六句,忽又由喜而悲。
返回故鄉必須丟棄兩個兒子,可能一別永無再見之日,念及母子的骨肉之情,怎能忍心拋棄自己的兒子呢?詩人於是陷入痛苦與矛盾之中。「別子」的一段藝術描寫,感情真摯,而且挖掘得深而婉,最為動人。
兒子勸母親留下的幾句話,句句刺痛了母親的心。清人張玉谷評「天屬綴人心」以下十六句詩說:「夫琰既失身,不忍別者豈止於子。
子則其可明言而尤情至者,故特反覆詳言之。己之不忍別子說不盡,妙介入子之不忍別己,對面寫得沉痛,而己之不忍別愈顯矣,最為文章妙訣。」(《古詩賞析》卷六)此言頗為精到。
兒子的幾句質問,使詩人五內俱焚,恍惚若痴,號泣撫摩其子,欲行不前。在去住兩難中,突現了抒情主人公的複雜矛盾心情。「兼有同時輩」以下八句,插敘同輩送別的哀痛,「同時輩」應指與蔡琰一起被擄,同時流落在南匈奴的人,其中應多為婦人女子。
她們羨慕蔡琰能返回故鄉,哀嘆自己的命運,故號啕痛哭。作者描繪出馬不肯行、車不轉轍、連觀者和路人目睹此情此景無不欷歔流涕的場面。不言而喻,當事者的痛苦,要甚於旁觀者十倍、百倍。
此種襯托手法,更加突出了詩人悲痛欲絕的心境。
「去去割情戀」以下二十八句為第三大段,敘述歸途及歸後的遭遇。首六句寫歸途:割斷情戀,別子而去,上路疾行,日行日遠,但情戀又何嘗能割去?
「念我出腹子,胸臆為摧敗」兩句,以念子作收,隨作一頓。「既至家人盡」以下十二句,先敘述歸後方知親人凋喪,連中表近親也沒有,以此狀寫詩人的孤苦無依。接敘亂後荒涼:
城郭變成山林,庭院長滿荊棘漫草,白骨縱橫,屍骸相撐。特別是「出門無人聲,豺狼號且吠」兩句,把戰後的荒涼,通過陰森恐怖氣氛的渲染,表現得十分透足。「煢煢對孤景」句,遙接「既至家人盡,又復無中外」兩句。
「登高遠眺望」兩句,又以念子暗收,遙應「念我出腹子」兩句,把念子之情表現得迴環往復。以下四句,敘述詩人在百憂煎熬之下,自己感到已快到生命的盡頭,雖勉強生活下去,也失去了生活的樂趣。「託命於新人」以下四句,敘述重嫁董祀之後,雖用盡心力,勉勵自己活下去,但自己經過一番流離之後,已經成為被人輕視的女人,常常耽心被新人拋棄,這反映了加在婦人身上的精神枷鎖及自輕自賤的女性心態。
最後以「人生幾何時,懷憂終年歲」作結,「雖頂末段,卻是總束通章,是悲憤大結穴處。」(《古詩賞析》)說明自己的悲劇生涯已無法解脫,悲憤無時無往不在,沒有終極。
通觀全詩,《悲憤詩》在藝術上有幾點突出的成就。
詩人善於挖掘自己的感情,將敘事與抒情緊密地結合在一起。雖為敘事詩,但情繫乎辭,情事相稱,敘事不板不枯,不碎不亂。它長於細節的描繪,當詳之處極力鋪寫,如俘虜營中的生活和別子的場面,描寫細膩,如同電影中的特寫鏡頭;當略之處,一筆帶過,如「邊荒與華異,人俗少義理」兩句,就是高度地藝術概括。
敘事抒情,局陣恢張,波瀾層疊。它的敘事,以時間先後為序。以自己遭遇為主線,言情以悲憤為旨歸。
在表現悲憤的感情上,縱橫交錯,多層次,多側面。她的傷心事太多了:被掠、杖罵、受侮辱、念父母、別子、悲嘆親人喪盡、重嫁後的懷憂,詩中可數者大約有七八種之多,但是最使她痛心的是別子。
作者為突出這一重點,用迴環往復的手法,前後有三四次念子的藝術描寫。別子之前,從略述邊地之苦,引出「感時念父母,已為念子作影。」(《古詩賞析》)正面描寫別子的場面,寫得聲淚俱下。
同輩送別的哀痛,又為別子的哀痛作了襯托。贖歸上路後,又翻出「念我出腹子,胸臆為摧敗」一層。見得難以割捨的情戀,是因別子而發。
至「登高遠眺望,神魂忽飛逝」,又暗收念子。從這裡可以看出別子是詩人最強烈、最集中、最突出的悲痛,從中可以看到一顆偉大的母親的心在跳動。詩人的情感在這方面挖掘得最深,因此也最為動人,這是令人歎為觀止的藝術匠心之所在。
《悲憤詩》的真實感極強,詩中關於俘虜生活的具體描寫和別子時進退兩難的複雜矛盾心情,非親身經歷是難以道出的。誠如近代學者吳闓生所說:「吾以謂(悲憤詩)決非偽者,因其為文姬肺腑中言,非他人所能代也。
」(《古今詩範》)沈德潛說《悲憤詩》的成功「由情真,亦由情深也。」(《古詩源》卷三)足見它的真實感是有目共睹的。
《悲憤詩》語言渾樸,「真情窮切,自然成文」,它具有明白曉暢的特點,無雕琢斧鑿之跡。某些人物的語言,逼真傳神,具有個性化的特點。如賊兵罵俘虜的幾句惡言惡語,與人物身分吻合,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形象鮮明生動。
文姬別子時,兒子說的幾句話,酷似兒童的語氣,似乎可以看到兒童抱著母親的頸項說話的神態,看出小兒嘟努著小嘴的樣子,孩子的天真、幼稚和對母親的依戀,躍然紙上,這在前此的詩歌中是罕見的。
《悲憤詩》激昂酸楚,在建安詩歌中別構一體,它深受漢樂府敘事詩的影響,如《十五從軍徵》、《孤兒行》等,都是自敘身世的民間敘事詩,《悲憤詩》一方面取法於它們,另方面又揉進了文人抒情詩的寫法。前人指出它對杜甫的《北征》、《奉先詠懷》均有影響,不為無據。它與《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堪稱建安時期敘事詩的雙璧
古代打仗用的戰馬是怎麼選拔的?如果那些被淘汰的,不聽話野性難馴的,被認為不適合當戰馬的都怎麼處理
古代打仗一般用閹了的公馬或者母馬,資質較差的就用作運輸 中國歷史上軍事實力最強大的朝代 秦國時期 歐美人認為當時世界最強國家是的馬其頓人建立的亞歷 山大帝國 亞歷山大的老師亞里士多德誤導了 讓他打到亞洲海疆的盡頭就可以征服亞洲了 結果他打到印度洋就打道回府了 錯過了和秦國的較量 不過世界的主流想法是...
描寫古代兒童生活的古詩有哪些,描寫古代兒童生活的古詩詞有哪些
小兒垂釣 唐 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這是一首以兒童生活為題材的詩作。在唐詩中,寫兒童的題材很少,因而顯得可貴。一二句重在寫形,三四句重在傳神。綸 是釣絲,垂綸 即題目中的 垂釣 也就是釣魚。詩人對這垂釣小兒的形貌不加粉飾,直寫出山野孩子頭髮蓬亂的本來...
描寫湖的古詩,描寫湖的詩句有那些?
惟有門前鏡湖水唐賀知章 回鄉偶書 2 江湖水之所出入宋姜夔 滿江紅 滿江紅舊呼叫仄韻 3 虛白亭前湖水畔唐白居易 霓裳羽衣歌 和微之 4 唯有門前鏡湖水唐賀知章 回鄉偶書二首 5 湖水連天天連水宋滕宗諒 臨江仙 湖水連天天連水 6 新開湖水浸遙天宋李之儀 朝中措 新開湖水浸遙天 7 春波淨 湖水初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