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養生保健的原理和特點,養生保健指的是什麼 ?平常應該注意什麼

2021-03-22 00:48:09 字數 4882 閱讀 6660

1樓:

定義:傳統養生是以我國傳統哲學為理論基礎,以強健體魄、調養身心為目的的保養生命的思想、手段和方法。重人貴生思想是我國養生學的理論基礎

生命整體觀:祖國醫學認為:認得生命包括了「精氣神」三個部分,是一個完整的整體。

天人合一觀:中國思想文化的一個重要特徵。

陰陽平衡觀:陰陽學說是中國古代非常樸素、辯證的、對立統一的哲學思想。

經絡理論:經絡不僅是行氣血、調陰陽的通道,而且也是聯絡人與自然的要津,它對人體生命有著重要的意義。

傳統養生的內容:氣功養生、運動養生、按摩養生、飲食養生、藥物養生

傳統養生的特點:傳統養生是以人體生命的整體觀為理論基礎,注重從人的整理出發,

2樓:匿名使用者

傳統養生保健的原理是以中醫的辨證論治,陰陽平衡為依據理論依據。其特點是強調天人合一,順乎自然,按照人體和自然界固有的執行規律辦事。

3樓:陶老兵

就是利用傳統的中醫中藥和傳統的藥膳、按摩等,並通過食補和藥補相結合、養生和保健相結合,達到增強身體免疫力,提高身體活力的目的

傳統養生保健的原理和特點 ?

養生保健指的是什麼 ?平常應該注意什麼

4樓:孫朝朝呢

日常養生需要注意什麼呢?

5樓:匿名使用者

養生保健的內容非常寬泛,中國從古至今對養生保健也在不斷的探索發展。養生保健大致包括四季中的生活起居、飲食調養、身體鍛鍊、精神養護、克服不良習慣、注意生活節制等方方面面。按照中醫養生理論和方法,重要的是順時養生。

順時就是順四時而適寒暑。這是中醫養生一條極其重要的原則,人體適應四時陰陽變化規律,才能發育成長,健康長壽。

倡導:早檢查、早發現、早預防。科學的養生保健理念。

陽光思維模式:用快樂的心態,面對工作、生活、家庭。

在平常生活中,養生最重要的是規律的生活習慣,以及飲食習慣。 (1)體欲常勞,勞逸適度 應長期堅持一定的體力活動,但又須講究勞逸適度。《呂氏春秋》中就提出了「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的原理,經華佗、孫思邈等名醫實踐,又形成了「體欲常勞,勞勿過極」、「不動則氣鬱,動極則氣耗」等養生原則。

(2)重視精神修養,怡神養志 七情六慾,人皆有之,正常的情志活動有益於身體健康,但如果情緒過劇,內傷七情,就會引發疾病。 (3)講究生活規律 人的壽命長短與生活起居的合理安排有關,應按四時變化,合理安排生活起居。 (4)強調飲食有節 日常飲食應做到合理搭配、飢飽適中、食宜清淡、不可過飽。

6樓:匿名使用者

根據自已的體質,合理搭

配一日三餐,我認為這是最好的保健。在學一些經絡養生知識,有一些小病自已調一調,只要沒有什麼大病,這才是真正的養生保健,很多人誤認為吃一些保健品,就是養生,我認為錯了,人身體有自已平衡的能力,如果你一定要經常打亂這種平衡,最後的結果是出現偏差,可能造成病變。比如酸鹼不平衡了,如果偏鹼還行,如果偏酸的話,可能得心血管病、癌症、高血脂、血糖病。

這是很危險的事。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吃保健品的,要根據自身情況定能吃不能吃,特別是外面說的包治百病你更不要信。

7樓:匿名使用者

養生保健就是要順應四時,春夏生髮,秋冬收藏。跟隨陰陽走。春天早起晚睡,冬天早睡晚起,順應天時作息。

每晚子時(11點)前必須睡覺,不熬夜。飲食清淡不過飽。注意適量運動,情致愉快,不生氣、不鬱悶。

保健養生的目的是什麼啊??

8樓:匿名使用者

中醫養生,就是指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所謂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長之意;所謂養,即保養、調養、補養之意。總之,養生就是保養生命的意思。

以傳統中醫理論為指導,遵循陰陽五行生化收藏之變化規律,對人體進行科學調養,保持生命健康活力。 精神養生是指通過怡養心神,調攝情志、調劑生活等方法,從而達到保養身體、減少疾病、增進健康、延年益壽的目的。 中國傳統養生強調對人與自然界的關係,認為人應順應自然環境、四時氣候的變化,主動調整自我,保持與自然界的平衡以避免外邪的入侵。

《周易》雲「一陰一陽之謂道」;「法象莫大乎天地,變通莫大乎四時」。(《易·繫辭上》)《老子》雲「道法自然。」就是中醫養生的基本要求。

中醫養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養生是以培養生機、預防疾病、爭取健康長壽為目的。中醫養生有食養、藥養、鍼灸、按摩、氣功等豐富多樣的養生技術。 古人認為養生之法莫如養性,養性之法莫如養精;精充可以化氣,氣盛可以全神;神全則陰陽平和,臟腑協調,氣血暢達,從而保證身體的健康和強壯。

所以精、氣、神的保養是最重要的內容,為人體養生之根本。中醫學把人身最重要的物質與功能活動概括為精、氣、神,認為這是生命之根本,是維持人體整個生命活動的三大要素。早在兩三千年前,《周易》、《黃帝內經》、《老子》裡面已經有一套很完整的養生原理,就像一個永遠也挖不完的寶庫,值得我們再三探索。

中醫的養生觀包括天人合

一、陰陽平衡、身心合一三**寶。 方面 其一,天人合一的養生觀。中醫認為,天地是個大宇宙,人身是個小宇宙,天人是相通的,人無時無刻不受天地的影響,就像魚在水中,水就是魚的全部,水的變化,一定會影響到魚,同樣的,天地的所有變化都會影響到人。

所以中醫養生強調天人一體,養生的方法隨著四時的氣候變化,寒熱溫涼,做適當的調整。其二,陰陽平衡的健康觀。陰陽平衡的人就是最健康的人,養生的目標就是求得身心陰陽的平衡。

什麼是陰呢?陰就是構成身體的物質基礎。什麼是陽呢?

陽就是能量,陰陽是相對的,凡是向上的、往外的、活動的、發熱的、都屬於陽;凡是向下的、往裡的、發冷的、都屬於陰。身體所以會生病是因為陰陽失去平衡,造成陽過盛或陰過盛,陰虛或陽虛,只要設法使太過的一方減少,太少的一方增加,使陰陽再次恢復原來的平衡,疾病自然就會消失於無形了。所以,中醫養生高度強調陰陽平衡,健康一生。

其三,身心合一的整體觀。中醫養生注重的是身心兩方面,不但注意有形身體的鍛鍊保養,更注意心靈的修煉調養,身體會影響心理,心理也會影響身體,兩者是一體的兩面,缺一不可。 目的 養生的目的就是為了延長生命,擁有健康。

《道德經》上曾經講到,那些善於養生的人們懂得如何避免身心受到傷害。他們知道如何通過正確的飲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疾病的侵害,從而獲得健康,也會比一般人的生命更長久。當人們能夠遠離病痛,自然就能延緩衰老,延長壽命。

方法 首先,中醫養生貴在養德,這是健康和長壽的最重要條件。中醫養生歷來重視精神衛生,早在兩千多年前的醫書《黃帝內經》中所言"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就明確提出養生應注重精神方面的保養。道家也強調人應該善良,忠誠、富於愛心、友好、仁慈、同情心以及願意幫助他人的美德。

這些美德不但有益於自身更有益於社會。而那些可以擁有這些美德的人則會更能體會到生活中的愉快,享有健康的身心。 養生的第二個關鍵因素就是盡心有規律的運動。

生病的人需要運動,沒有生病的人也需要通過運動從而得以預防。在運動的同時,達到強身健體,增強意志、促進消化迴圈,增強免疫力的目的。 第三點就是要保持精神、情感、以及心理上的健康。

養生要求我們要培養健康的精神,穩定的情緒,這樣才能避免精神極端、心理波動,和情感不穩定。根據中醫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 肺、恐傷腎的觀點,進一步說明情緒,精神心理保健是人體健康的一個重要環節,一切對人體不利因素的影響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是不良的情緒。人的精神狀態正常,機體適應環境的能力以及抵抗疾病的能力就會增強,從而可以起到防病的作用。

健康、平衡的飲食也是養生的必備因素。數千年以來,健康的食物,平衡膳食一直被認定是達到長壽的關鍵因素,不合理的飲食習慣責備認為是使健康出現問題的根源。 預防疾病也是養生的重要一環。

通過有規律的鍛鍊,正確使用藥物,適當的進行食補,以及其他的有益於健康的活動,每個人都可達到強身健體,延緩衰老之目的。 理論

一、說情志:人要健康長壽,清志調暢是一個重要條件。陶弘景在《養生延壽錄》中提出:「養性之道,莫大憂愁大哀思,此所謂能中和,能中和者必久壽也。」

二、戒私慾:養生求靜,使身心處於萬慮皆息獨存一念的境地,也要求人具有高尚的情操,心胸坦蕩。孫思邈說:

「人不終眉壽,或致夭歿者,皆由不自愛惜,竭情盡意,邀名射利。」故善養生者「勿汲汲於所欲」,「心無妄念」,「所至之處,勿得多求」,「旦起欲專言善事,不欲先計較錢財」。

三、遠房室:指性生活有節制。人的生長髮有賴於腎精,腎精充盈則生生不息,人的生命活力和抗病能力強。欲保腎精,必須節制性軟,倘貪色好豔,縱慾無度,勢必損精害體折壽。

四、適四時:人生活在自然之中,順應季節氣候是養生學的重要內容。《呂氏春秋》說:

「年壽得長者,非短而續之也,畢其數也,畢數之務,在乎去害。」所謂害,就是指非其時而有其氣以及大寒、大熱、大燥、大溫等反常氣候,中醫稱為「六淫」。

五、節飲食:脾胃為後天之本,飲食不節,傷及脾胃,就使人多病早衰。《內經》對飲食不節的危害,有「陰之所生,本在五味」,「飲食自倍,腸胃乃傷」,「多食鹽,則脈凝泣變色,多食苦,則皮枯而毛衰……」等多處論述。

孫思邈對飲食宜忌的論述更全面、更科學,除「食不可過飽,務令簡少」,「常宜溫食」,「常宜輕清甜淡之物」等常識外,還對飲食方法、飲食衛生重筆描寫,如「美食宜熟嚼,生食不粗吞」,「食勿大語」,「每食以手摩面及腹」,「勿食生菜、生米、小豆、陳臭物,勿飲濁酒」,「必不得食生粘滑等物」等等,這對避免損傷脾胃以及防止食物中毒,預防傳染病,乃至祛病延年都有積極而重要的意義。

六、常運動:人是有機的整體,常運動會使精力充沛,身體健壯。早在漢代,華佗就倡導鍛鍊強身以防病。

他指出:「人體欲得勞動,動搖則谷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孫思邈在《千金方》中也說:

「養性之道,常欲小勞」,「體欲常勞,但勿多極」,提醒人們經常活動筋骨以祛病延年。

七、順性情:指要健康長壽,須按年齡規律自身頤養。孫思邈分析老年人說:

「人年五十以上,陽年日衰,損與日至。心力漸退,忘前失後,與居怠惰,計授皆不稱心。視聽不穩,多退少進,日月不等,萬事零落,心無聊賴,健忘嗔怒,性情變異。

」這就告訴我們,人在進入老年期後,會出現一系列生理和形態的變化,我們要愛護、體貼老人,順其性情以調之,以利他們盡享天年。

八、服藥餌:人生在世,享賦各異,況病魔無情,難免傷人。

辟穀養生的科學原理,辟穀養生的原理

辟穀古稱卻谷 去谷 絕谷 絕粒 卻粒 休糧 清腸等,即不吃五穀,但可以吃果品 營養性植物 補益藥物和飲水,所以,養生性的辟穀並非絕食。除飲水服氣外,還服用一些輔助食物 如白朮 山藥等,這些食物,大多數可以補養氣血,所以能夠解飢 祛病 延年。現在好多人辟穀養生,辟穀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對身體會不會有影...

論述你如何看待中華傳統養生文化的保健價值

我國5000年的文化歷史,在飲食方面給我們留下了許多食療方子,在冬季用一些我們老百姓吃得起的,像西洋參,北芪,天麻,枸杞 煲雞湯 鴨湯,排骨湯,魚湯都特好。比現在的保健又實惠又有療效 能傳承下來的一定有它的過人之處,辯證客觀的去看待 誰能談談對中國傳統養生文化的理解?祖國傳統養生文化有著數千年的歷史...

養生的對聯,養生保健對聯大全 m

勤勞艱忍,積極樂觀,為身心自強要道 養景天籟,陽光清氣,乃造化所賜補方。養生莫善寡慾 至樂無如讀書。貪嗔疾,即君子三戒 定戒慧,通聖五經言。健康多一分疾病少十分 養生保健對聯大全 m 上聯 笑古笑今,笑東笑西笑南笑北,笑來笑去,笑自己原來無知無識。下聯 觀事觀物,觀天觀地觀日觀月,觀上觀下,觀他人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