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海平面下的深淵
詩的後兩句寫遠在家鄉的兄弟,按照重陽節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懷念自己。表達了遠在故鄉的兄弟們今天登高時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卻發現少了一位兄弟──自己不在內。遺憾的不是自己未能和故鄉的兄弟共度佳節,反倒是兄弟們佳節未能完全團聚;似乎自己獨在異鄉為異客的處境並不值得訴說,反倒是兄弟們的缺憾更須體貼。
1.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2.《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唐代詩人王維的名篇之一。此詩寫出了遊子的思鄉懷親之情。
詩一開頭便緊切題目,寫異鄉異土生活的孤獨悽然,因而時時懷鄉思人,遇到佳節良辰,思念倍加。接著詩一躍而寫遠在家鄉的兄弟,按照重陽節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懷念自己。詩意反覆跳躍,含蓄深沉,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
其中「每逢佳節倍思親」更是千古名句。
3.王維,唐代詩人。字摩詰。
原籍祁(今屬山西),其父遷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濟西),遂為河東人。開元(唐玄宗年號,公元713—741年)進士。累官至給事中。
安祿山叛軍陷長安時曾受職,亂平後,降為太子中允。後官至尚書右丞,故亦稱王右丞。晚年居藍田輞川,過著亦官亦隱的優遊生活。
詩與孟浩然齊名,並稱「王孟」。前期寫過一些以邊塞題材的詩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則為山水詩,通過田園山水的描繪,宣揚隱士生活和佛教禪理;體物精細,狀寫傳神,有獨特成就。兼通**,工書畫。
有《王右丞集》。
2樓:九怪啊
重陽節有登高的風俗,登高時佩帶茱萸囊,據說可以避災。茱萸,又名越椒,一種有香氣的植物。三四兩句,如果只是一般化地遙想兄弟如何在重陽日登高,佩帶茱萸,而自己獨在異鄉,不能參與,雖然寫出了佳節思親之情,但會顯得平直,缺乏新意與深情。
詩人遙想的卻是:「遍插茱萸少一人。」
意思是說,遠在故鄉的兄弟們今天登高時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卻發現少了一位兄弟──自己不在內。好像遺憾的不是自己未能和故鄉的兄弟共度佳節,反倒是兄弟們佳節未能完全團聚;似乎自己獨在異鄉為異客的處境並不值得訴說,反倒是兄弟們的缺憾更須體貼。
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而這種出乎常情之處,正是它的深厚處、新警處。杜甫的《月夜》:「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和這兩句異曲同工,而王詩似乎更不著力。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3樓:河傳楊穎
這首詩表達了身居外地的詩人,適逢重陽佳節,更加思念家鄉、懷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詩因重陽節思念家鄉的親人而作。王維家居蒲州,在華山之東,所以題稱「憶山東兄弟」。寫這首詩時他大概正在長安謀取功名。
繁華的帝都對當時熱中仕進的年輕士子雖有很大吸引力,但對一個少年遊子來說,畢竟是舉目無親的「異鄉」;而且越是繁華熱鬧,在茫茫人海中的遊子就越顯得孤孑無親。第一句用了一個「獨」字,兩個「異」字,分量下得很足。
對親人的思念,對自己孤孑處境的感受,都凝聚在這個「獨」字裡面。「異鄉為異客」,不過說他鄉作客,但兩個「異」字所造成的藝術效果,卻比一般地敘說他鄉作客要強烈得多。
4樓:herehome之歌
這首詩描寫了遊子思鄉懷親的感情。詩人一開頭便緊急切題,寫異鄉異土生活的孤獨悽然,因而時時懷鄉思人,遇到佳節良辰,思念倍加。接著詩一躍而寫遠在家鄉的兄弟,按照重陽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懷念自己。
詩意反覆跳躍,含蓄深沉,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節倍思親」千百年來,成為遊子思念的名言,打動多少遊子離人之心。
5樓:匿名使用者
表達了作者的思鄉之情。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的後兩句表達了詩人什麼
6樓:月似當時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的後兩句表達了詩人:對故鄉兄弟的體貼、思念之情。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翻譯:我獨自一人生活在他鄉,每逢佳節就格外想念家鄉的親人。
遙想今年的重陽節,兄弟們又要登高了,當他們佩戴茱萸是,卻發現少了我這個遠方的兄弟。
此詩寫出了遊子的思鄉懷親之情。詩一開頭便緊切題目,寫異鄉異土生活的孤獨悽然,因而時時懷鄉思人,遇到佳節良辰,思念倍加。接著詩一躍而寫遠在家鄉的兄弟,按照重陽節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懷念自己。
詩意反覆跳躍,含蓄深沉,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
7樓:睢寧一指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此兩句表達了詩人對故鄉兄弟的體貼、思念之情。
如果只是一般化地遙想兄弟如何在重陽日登高,佩帶茱萸,而自己獨在異鄉,不能參與,雖然寫出了佳節思親之情,但會顯得平直,缺乏新意與深情。詩人遙想的卻是:「遍插茱萸少一人。
」意思是說,遠在故鄉的兄弟們今天登高時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卻發現少了一位兄弟──自己不在內。好像遺憾的不是自己未能和故鄉的兄弟共度佳節,反倒是兄弟們佳節未能完全團聚;似乎自己獨在異鄉為異客的處境並不值得訴說,反倒是兄弟們的缺憾更須體貼。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
而這種出乎常情之處,正是它的深厚之處、新穎所在。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這首詩前兩句什麼,後兩句什麼,表達了詩人什麼的感情?
8樓:雨中殉情
唐 王維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譯文獨自流落他鄉,長做異地之客,
每逢佳節良辰,越發思念眷親。
遙想今日重陽,兄弟又在登高,
他們佩帶茱萸,發覺少我一人。
賞析詩寫遊子思鄉懷親。詩人一開頭便緊急切題,寫異鄉異土生活的孤獨悽然,因而時時懷鄉思人,遇到佳節良辰,思念倍加。接著詩一躍而寫遠在家鄉的兄弟,按照重陽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懷念自己。
詩意反覆跳躍,含蓄深沉,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節倍思親」千百年來,成為遊子思念的名言,打動多少遊子離人之心。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後兩句表達了詩人什麼情感?
9樓:滅鴻鈞秒盤古
詩詞大意:獨自漂泊在外作異鄉之客,每逢佳節到來就更加思念親人。遙想家鄉的親人們今天都在登高,遍插茱萸時唯獨少我一個人。
前兩句,可以說是藝術創作的「直接法」。幾乎不經任何迂迴,而是直插核心,迅即形成高潮,出現警句。但這種寫法往往使後兩句難以為繼,造成後勁不足。
這首詩的後兩句,如果順著「佳節倍思親」作直線式的延伸,就不免蛇足;轉出新意而再形成新的高潮,也很難辦到。作者採取另一種方式:緊接著感情的激流,出現一泓微波盪漾的湖面,看似平靜,實則更加深沉。
重陽節有登高的風俗,登高時佩帶茱萸囊,據說可以避災。茱萸,又名越椒,一種有香氣的植物。三四兩句,如果只是一般化地遙想兄弟如何在重陽日登高,佩帶茱萸,而自己獨在異鄉,不能參與,雖然寫出了佳節思親之情,但會顯得平直,缺乏新意與深情。
詩人遙想的卻是:「遍插茱萸少一人。」意思是說,遠在故鄉的兄弟們今天登高時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卻發現少了一位兄弟──自己不在內。
好像遺憾的不是自己未能和故鄉的兄弟共度佳節,反倒是兄弟們佳節未能完全團聚;似乎自己獨在異鄉為異客的處境並不值得訴說,反倒是兄弟們的缺憾更須體貼。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而這種出乎常情之處,正是它的深厚處、新警處。
杜甫的《月夜》:「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和這兩句異曲同工,而王詩似乎更不著力。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麼,什麼的情感
10樓:匿名使用者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表達了詩人想念家鄉渴望親人團聚的感情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麼,什麼的情感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古詩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譯文 獨自在他鄉做他鄉的客人,每到歡慶佳節時,就更加思念家中的親人。我在遙遠的異鄉想象著,今天兄弟們登高的時候,大家插戴茱萸,就少了我一個人。附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是唐代詩人王維的名篇之一。此詩寫出了遊子的思鄉懷親之情。詩一開頭便緊切...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前兩句的意思是什麼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意思是指 詩人獨自一個人在別人的家鄉,就成為他鄉的客人了,每當遇到過年 過節的時候就會更加想念家中的親人了。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這句詩出自唐朝大詩人王維的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全詩是這樣的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兩...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中表達了作者什麼感情
表達了詩人思鄉的思想感情。原文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譯文 獨自離家在外地為他鄉客人,每逢佳節來臨格外思念親人。遙想兄弟們今日登高望遠時,頭上插茱萸可惜至少我一人。背景 王維當時獨自一人漂泊在洛陽與長安之間,他是蒲州 今山西永濟 人,蒲州在華山東面,所以稱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