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飄雪瀑布
年齡稱謂
總角:指童年。
語出《詩經》,如《詩·衛風·氓》「總角之宴」,又《齊風·甫田》「總角兮」。以後稱童年為「總角」。陶淵明《榮木》詩序:「總角聞道,白首無成。」
垂髫:指童年。
古時童子未冠,頭髮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賦》:「被褐振裾,垂髫總髮。」
束髮:指青少年。
一般指15歲左右,這時應該學會各種技藝。《大戴禮記·保傅》:「束髮而就大學,學大藝焉,履大節焉。」
及笄:指女子15歲。
語出《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謂結髮而用笄貫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歲。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稱「待字」。
語出《後漢書·曹皇后記》「小者待年於國」。以後稱女子待嫁的年歲為「待年」。《文選·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聲夙振。」
弱冠:指男子20歲。
語出《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歲行冠禮,表示已經成年。左思《詠史》詩之一:「弱冠弄柔翰,卓犖觀群書。」
而立:指30歲。
語出《論語·為政》「三十而立」。以後稱三十歲為「而立」之年。《聊齋志異·長清僧》:「友人或至其鄉,敬造之,見其人默然誠篤,年僅而立。」
不惑:指40歲。
語出《論語·為政》「四十而不惑」。以後用「不惑」作40歲的代稱。應璩《答韓文憲書》:「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知命:指50歲。
知命也作知天命、半百、知非, 認識天命或命運, 五十歲的代稱.
《論語·為政》:「五十而知天命。」
艾:指50歲。
語出《禮記·曲禮上》「五十曰艾」。老年頭髮蒼白如艾。《**通俗演義》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還有什麼不滿意的事?」
花甲:指60歲。
以天干地支名號錯綜參互而得名。計有功《唐詩紀事》卷六十六:「(趙牧)大中鹹通中效李長吉為短歌,對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迴圈落落如弄珠』。」
古稀:指70歲。
語出杜甫《曲江》詩:「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亦作「古希」。
皓首:指老年,又稱「白首」。
《後漢書·呂強傳》:「故太尉段潁,武勇冠世,習於邊事,垂髮服戎,功成皓首。」
黃髮:指長壽老人。
語出《詩經》,如《詩·魯頌· 宮》「黃髮臺背」。老人頭髮由白轉黃。曹植《贈白馬王彪》:「王其愛玉體,俱享黃髮期。」陶淵明《桃花源記》:「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鮐背:指長壽老人。
語出《詩經》,如《詩·大雅·行葦》「黃臺背」,「臺」與,「鮐」通用。《爾雅·釋詁》:「鮐背,壽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鮐魚背。
期頤:指百歲。
語出《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謂百歲老人應由後代贍養。蘇拭《次韻子由三首》:「到處不妨閒卜築,流年自可數期頤。」
古代年齡稱謂
不滿週歲----襁褓;
2~3歲-----孩提;
女孩7歲-----髫年;
男孩8歲-----齠年;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象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歲(女)--半老徐娘;
20歲(男)---弱冠;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歲------杖朝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
古代年齡從小到大的排序,比如:花甲,加冠,不惑等
2樓:匿名使用者
襁褓—— 不滿週歲
總角、孩提——幼年泛稱。
垂髫(tiáo)、始齔(chèn)——
童年泛稱
幼學——10歲
束髮——15歲左右
弱冠——20歲
而立之年——30歲
不惑之年——40歲
知命之年、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5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6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70歲杖朝之年——80歲
耄耋(mào dié)之年——**十歲的年紀鮐背之年——90歲
期頤(jīyí)之年——100歲
茶壽——108歲
??????????????????????????????????????????
的詞語,需說清年齡是多少,比如花甲指
3樓:暖暖炊煙裊裊
舞象之年
【解釋】舞象——男十五歲~二十歲。
【出處】《禮記·內則》:「成童,舞象,學射御。」
金釵之年
【解釋】年齡代稱,古人指女子十二歲的年齡。
豆蔻年華
【解釋】豆蒄:多年生草本植物,比喻**。指女子十三四歲時。
【出處】唐·杜牧《贈別》詩:「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及笄之年
【解釋】笄:束髮用的簪子。古時女子十五歲時許配的,當年就束髮戴上簪子;未許配的,二十歲時束髮戴上簪子。
古代女子滿15歲結髮,用笄貫之,因稱女子滿15歲為及笄。也指已到了結婚的年齡,如「年已及笄」。
【出處】語出《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謂結髮而用笄貫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歲。
碧玉年華
【解釋】古時女子年齡稱謂。女子十六歲稱為碧玉年華,即破瓜年華,又可稱瓜字初分,風信之年,所謂二八年紀,破瓜之年 。
【出處】《通俗編·婦女》:「宋謝幼詞:'破瓜年紀小腰身』。按俗以女子破身為破瓜,非也。瓜字破之為二八字,言其二八十六歲耳。」
桃李年華
【解釋】古人指女子二十歲的年齡。
花信年華
【解釋】花信:開花時期,花期。指女子的年齡到了二十四歲。也泛指女子正處年輕貌美之時。
【出處】宋·范成大《元夕後連陰》:「誰能腰鼓催花信,快打揚州百面雷。」
半老徐娘
【解釋】人接近老年,泛指中年。
【出處】 《南史·后妃傳下》:「徐娘雖老,猶尚多情。」
而立之年
【解釋】人到三十歲可以自立的年齡。後為三十歲的代稱。
【出處】《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不惑之年
【解釋】不惑: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為40歲的代稱。
【出處】《論語·為政》有「四十而不惑」的說法。
知命之年
【解釋】知道自己命運的年齡。指50歲。
【出處】《論語·為政》:「五十而知天命。」
耳順之年
【解釋】六十歲時聽別人言語便可判斷是非真假。指60歲的代稱。
【出處】先秦·孔子《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
杖國之年
【解釋】年齡的代稱,指男子70歲,意思是年過七十可以拄柺杖行走在全國範圍內。
【出處】《禮記·工制》:「五十杖於家,六十杖於鄉,七十杖於國,八十杖於朝。」
杖朝之年
【解釋】年齡的代稱,指男子80歲,意思是年過八十就可以允許撐著柺杖入朝。
【出處】《禮記·工制》:「五十杖於家,六十杖於鄉,七十杖於國,八十杖於朝。」
耄耋之年
【解釋】耄耋: **十歲。耄,音「冒」,耋,音「迭」。耄耋是指年紀很大的人。耄耋之年,年紀十分大的時候。
【出處】《漢·曹操·對酒歌》:「耄耋皆得以壽終,恩澤廣及草木昆蟲。」
「花甲古稀」是年齡的說法。請你也舉出兩個類似的詞
1 孩提 兩三歲 2 齡年 男八歲 3 髻年 女7歲 4 總角 幼年泛稱 5 黃口 10歲以下都稱 6 舞勺之年 13歲至15歲 7 舞象之年 15歲至20歲 8 金釵之年 女孩12歲9 豆蔻年華 女13歲 10 及笄之年 女15歲 11 破瓜年華 碧玉年華 女16歲12 桃李年華 女20歲 13 ...
關於常見的蘭花,比如花店就又賣的我想知道有哪些
春蘭 建蘭 墨蘭 蕙蘭 在花店最常見的國蘭,適中的有建蘭和墨蘭。買春蘭不如到山上自己去找更快樂 產春蘭的地方在松樹林裡,反正湖南是這樣 花店裡常見的花主要有哪些?主花類 玫瑰 百合 非洲菊 扶郎花 香石竹 康乃馨 唐菖蒲 小蒼蘭 蒲包花 仙客來 兔子花 洋桔梗 龍膽花 桔梗花 紫羅蘭 瓜葉菊 麥杆菊...
個女人突然剪了短髮都是有說法的,丫丫為什麼剪短髮
一般來說,女人的頭髮都是很重視的。留了那麼長時間的長髮,不會輕易剪成短頭髮的版。可能的原因權有幾種,一是失戀或者感情受挫,二是工作需要,有些工作不能留長髮或者沒有時間打理長髮。三是聽了別人的讒言,說她留短髮好看。總之,一定是發生了什麼事。一個女生突然剪短髮代表什麼?你好 不是想改變髮型,就是想一切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