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到底是紀念屈原的還是伍子胥的

2021-03-26 18:25:08 字數 3132 閱讀 1445

1樓:匿名使用者

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的。

2樓:匿名使用者

絕對不對,就是紀念屈原的。端午節的主要習俗賽龍舟。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

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端午節到底是紀念屈原還是伍子胥

為什麼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的 哪個地方像是紀念屈原的啊?明明是紀念伍子胥的啊

屈原還是伍子胥,端午節的由來是什麼?

3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伍子胥的故事比屈原早,所以伍子胥的故事才是真的

4樓:劉情湖

無論史學界還是民間,多數認為是紀念屈原形成的。

端午節源於伍子胥,為何後人紀念屈原,而不紀念伍子胥?

5樓:譬如你愛我

伍子胥助吳伐楚,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吳王夫差不聽。子胥便對鄰舍人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

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6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雖然起源於伍子胥,但是最後跳河明志的是屈原,而且人們同情屈原。

7樓:半糖小福

屈原是我國第一位愛國詩人,他寧願死也不願意屈服,體現的是民族氣節是國家大義,百姓紀念他也是被他的氣節所感染。應該和伍子胥的關係不是很大,所以對他提及的少。

8樓:淡年華

不一定準,雖然之前人們紀念伍子胥也是這一天,但是根據演化的結果還是屈原才是端午節的源頭。

9樓:雨瑤

伍子胥只是死後被吳王命人皮革裹屍於5月初五投入江中。而屈原則是於5月初五跳河明志。話說伍子胥雖對吳王忠心且確有謀略。

只是設計讓人強丶了勾踐夫人,個人認為做得不妥,其實有更好的方法試探勾踐

10樓:匿名使用者

經過民間的傳說,端午節都是紀念屈原這個事情還是比較正統的。

11樓:方

沒有這種說法啊,伍子胥確實是一夜白頭,但是跟端午節並沒有什麼太大關係,端午節就是用來紀念楚國愛國詩人屈原。

12樓:00525晨晨

屈原是當時的愛國詩人,而且這些都不準的,在文化的傳承過程中就漸漸變成了紀念屈原而不是伍子胥。

13樓:我是你閆大爺呀

兩個人都是楚國人,都在楚國受到了巨大的冤屈,屈原是同自己的祖國同存亡,共患難!所以人民會紀念他!而伍子胥卻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讓祖國和人民陪他遭難

這樣的人只會被人民唾棄!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還是伍子胥?請說明理由。

14樓:血魔冥皇

楚國是公元前223年戰國楚國被秦滅

屈原是公元前278年死,還有屈原壓根就木有被流放過,在他後來的住所裡還有幾個僕人試問流放的人怎麼可能還有僕人伺候

相差五十年怎麼可能是紀念屈原的,是伍子胥的,因為在屈原之前就已經在江蘇浙江有端午了

15樓:無名一小將

屈原 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都是為了紀念跳河的屈原

16樓:匿名使用者

是紀念屈原的 。他一身受人民愛戴,後來因不願與現實生活同流合汙,跳河自盡。人們為了紀念他,從此有了端午節。

17樓:

端午節的原始形態是慶豐收,後因屈原投江這一天剛好是端午節,所以這個節日的意義就漸漸讓位於對屈原的悼念,也稱「詩人節」。

端午節是紀念屈原,還是伍子胥﹖

18樓:淡忘旳情

紀念屈原因為當年屈原因為楚國亡了所以投江自殺那天真是5-5號 人們為了紀念屈原的那種愛國情結就紛紛往江裡仍粽子免得屈原的屍體被魚蟲吃掉 後來就改為端午節

19樓:老三和老大

屈原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是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更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的習俗。「端午節」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樓:牽引雙手不要放

屈原。為了紀念屈原投江自盡的。

端午節究竟是紀念屈原還是伍員?

21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你不用糾結在這個問題上的,因為端午節可以說不是為了紀念誰而有的,在屈原之前就有部分地區在五月初五這一天有賽舟的風俗,後來的紀念和祭奠是一個契機,然後人們在這個契機之下把這項風俗流傳開來,所以端午節才有了為了紀念誰。

其實中國的很多歷史典故,需要推敲的,比如,我看過一個學者講過中國歷史上有過造神時期,你可以想象嗎?所以中國有的歷史記載是為了當時的社會統治服務的,這個咱們要理解,畢竟有歷史侷限性。

以上言論,不是憤青之言,呵呵

22樓:笑我無意

紀念屈原,此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續齊諧記》和北周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據說,屈原於五月初五自投汨羅江,死後為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於此日投五色絲粽子於水中,以驅蛟龍。又傳,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屍體。

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

『看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為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3樓:zhi己

屈原 人們為了不讓魚吃了他的屍體 才會做粽子丟到河裡 也才會有端午節的出現

24樓:想起好名字再說

不能確切說哪一個,風俗習慣傳下來各地總會有改變的。兩者都是可以說的

到底是先有的端午節,還是先有的屈原跳江

應該是先有端午節,然後才有屈原跳江的故事。端午節其實最早在夏商周時期就已經有了,只是那個時候這個節日的名字並不叫作端午節,它的名字叫做夏至節。這個節日主要是為了迎接夏天的到來,所以家家戶戶都會在這一天進行大掃除和祛暑的活動。到了西周的時候,在這一天又開始融入了龍的元素,所以就有了賽龍舟和吃粽子的習慣...

端午節由來僅講屈原,端午節的由來關於屈原的傳說

講述端午節由來 是人們為祭奠屈原,在每年的 五月初五向河裡投粽子,後來慢慢發展成為我國的傳統節日 端午節的由來關於屈原的傳說 相傳,屈原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 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 離騷 天問 九歌 等詩篇...

紀念屈原為什麼要放在端午,端午節為什麼要紀念屈原

屈原就是在端午節當天投入汨羅江而死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我國各地都有吃粽子和賽龍舟的習俗。吃粽子是紀念屈原,那端午節為什麼要紀念屈原呢?人們都知道,這種世代相傳的古俗是為了紀念屈原的。可為什麼要用這種方式紀念屈原呢?原來在屈原故鄉流傳著這麼一個有趣的故事。屈原投汨羅江之後,有天夜裡,屈原故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