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膽防夾
《心經》中提到了觀自在菩薩修行般若波羅密,般若波羅密是六波羅密的一種,六波羅密就是六度,是菩薩修行的六種方法。六度就是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
那什麼是持戒?持戒的根本目的是什麼?
持戒是六度的一種,也是戒定慧三無漏學的一種,簡單的說就是規定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情不該做的規矩。持戒才能得定,修定才能得慧,戒定慧圓滿才能究竟解脫渡己渡人。
持戒歷來被認為是學佛修行的根本,也是改善普通人生活質量的有效途徑。因為生而為人,在這個娑婆世界裡難免會薰染各種惡習,惡習導致不良的行為和意識,使我們造下種種惡業,惡業又進一步隨業力牽引我們,讓我們逐漸迷失本我,隨業力沉淪苦海而不自知。而持戒就是幫助我們斷除惡習培養善根最基本的方法。
當年佛陀在印度推行出家人和在家人的戒律,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痴!
持戒分為兩種,一種是提醒自己不要做什麼,另一種是提醒自己應該做什麼。我們普通人,不管是否信仰佛教,都可以從持戒上得到莫大的好處。普通人可以持五戒,就是不殺生、不邪淫、不妄語、不偷盜、不飲酒。
其中不飲酒也包括毒品等一切讓人迷失自我的東西。可以看出來,這些戒律都是來規範我們的行為思想的,是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健康積極如法的。這些不是我們的束縛,真正健康生活的話自然不會感到束縛,戒律只是給了我們幫助。
另外,持戒不是做給別人看的,比如不殺生、吃素等等,這些都是自己的修行,而不是用來跟人炫耀的。還有就是我們持戒是來約束自己的,而不是來挑剔別人的,每人都有各自不同的機緣,做好自己才能影響到別人,千萬不要總是看到別人的問題。總是看到別人的問題,這本身就是自己的問題!
什麼是持戒?
2樓:百度使用者
在一個貼吧看到的:佛教是講究戒、定、慧三學統一的,戒是一切的基礎,沒有戒作為基礎,後面的定、慧都無法引發。三者是有機的關聯的。
戒律是修行的基礎和規範,沒有一定的規範,就不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如果不該做的去做,該做的反而不做,這樣便沒有規範,對於接下來的禪定的非常不利的。
禪定既然無法修上來,就更無從提及智慧的引發了,智慧在建立在禪定之上的,因而戒定慧三者是緊密聯絡在一起的,缺一就無從成就。而佛教最根本的就是智慧問題,慧是要在定中開發的,而定絕對要以戒作為基礎的。
否則即使獲得的禪定也是外道定,而且外道定也是有一定的行為基礎的,只是其在觀法上出現了問題。主要是在正見上出問題,而這些都是需要正確的戒律作為基礎的。所以要學佛必須守持戒律。
明戒能生諸功德。修行戒律,才能得到利益;若是不修行戒律,就沒有利益。應該持這清淨的戒律。
持戒乾乾淨淨的,一點染汙法也沒有。不要令這個戒律毀壞,或者犯戒了,不可以的。假若有人能持清淨的戒律,持得乾乾淨淨,沒有一點染汙法,這樣子就能有一切諸善法的功德生出米了;若是不能持清淨的戒律呢?
就沒有善法能生出來。所有一切的善功德都不會生出來。所以戒就是第一的,能持戒就能平安,能得到一種快樂。
這是一切功德所住的境界。
戒能生長一切的功德,想要立功立德,就是持戒。時時都依照戒律去修行,持戒而不犯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不做一些犯戒的事情,這就能生一切的功德,什麼功德都會生出來。持戒不貪,不貪就是佈施,持戒也就有佈施的功德;持戒不犯戒,不犯戒也就是持戒的功德;持戒能忍辱,這是忍辱的功德;持戒也就是精進,這是精進的功德;持戒也就會得禪定,這是禪定的功德;持戒能生出種種的智慧來,這就是智慧的功德。
持戒就能生出種種的功德,所以戒是最要緊的,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是從持戒成就的。以持戒的功德才能成佛;以持戒的功德才能做菩薩;以持戒的功德才能證阿羅漢果,所以『戒』是最要緊的。因為這個,所以出家人一定要受戒,受了戒之後要守戒,不犯戒。
希望能解決您的問題。
3樓:金象同學
戒律是任何法門。宗派的成就基礎。
"大成就者熱羅上師開示:「不堅守誓言戒律,不會生實證動力;不嚴肅認真守戒,是因為不懂法理。」過來人所說,句句擲地有聲。
初學還應從守戒開始學起,別無他途!記住:只有從守戒學起,必無他途!
噶當派祖師曾有教導說:「山居者應具五項條件:1、在戒律方面,能夠作到表裡如一;2、能以對治品,戰勝(煩惱等惡)緣;3、業已通曉了各種教言;4、能以信心長養善根;5、具有能力摒除哪怕是細而又細的損害。
」這是大成就者岡波巴大師的開示。可見山居內修第一個條件,是先要將戒律落實,做到表裡如一,這是任何修行第一要務;倘若撤了這條的話,將一切無成。山居,即遠離俗鬧,擇地靈人傑深山而修,這方面我們城市人未必做到。
但其實所謂山居,關閉自心而已;雖身在鬧市,若水煮其菜,遠離娛樂,也無異於山居。
岡波巴大師開示十種可惜的事。記住第六條,相當重要!「解脫的大船唯戒律與三昧耶,如果因為煩惱與放逸而將它摧毀,實在可惜。
」。唯,唯一,只有的意思。嚴守戒律與三昧耶戒,是唯一可令我們度過生死苦海的大船隻。
大家坐無上密法的船過渡到對岸是可以的,但這隻船是由戒律及三昧耶戒所構築;不守戒律,上不了船;猶如硬臥位置,不適合軟臥的人。
高僧慈舟律師的身教:「上人之重法:無論是那一位法師,或者是上人的『學人』,只要是在講佛法,上人一定隨眾聽講,而且一定『搭衣』、『持具』、『拜座』。
我諫勸說:上人自己要講課,講課一下來,應當休息下,何必隨眾聽講呢?上人說:
有比丘講佛法,不去聽,犯戒。那末,上人坐在後面,方便聽聽好了,何必一定要『搭衣』呢?上人說:
聽佛法,不搭衣,犯戒。我再要求上人不必『拜座』;因為我是您的『學人』,您在下面禮拜,我坐在上面實在不安!上人說:
為尊重佛法,應當拜座。比方到了印度菩提樹下,見了『金剛座』不是要禮拜嗎?為什麼要拜那塊大石頭呢?
因為世尊坐在上面講過佛法,乃是『法座』,所以要拜。講過佛法的座位,我們還應當拜,何況座位上現有一位法師在那裡**,焉敢不拜?!我們是當法師的,我們是懂得佛法的人,我們倘若不肯以身作則,來尊重佛法,那就不要怪一般人之『輕法慢教』了。
」六祖惠能大師說: 口莫終日說空,心中不修此行;恰似凡人,自稱國王,終不可得,非吾**。很多修行人未證空性,但當指出他們不合戒律,比如不可吃肉,他們往往用空性拆你招,叫不要執著,為他們吃素吃肉都是平等的論調合法化。
心未證真空,又如何做到平等?心平何勞持戒,通常都是不平人說得最多的。"~常觀世音**
受了戒而不持戒,未受戒心裡持戒,兩者哪一種有功德
4樓:8萬4千法門
【功德者,功指修功,德指性德。】這是功德兩個字的定義。我們要知道,現在這兩個字用得很多,可是很多人錯解,也錯用了,以為到寺廟裡捐幾個錢,就有了功德;或者是念唸佛,打個普佛,拜個懺,這就有功德了。
你看看這個解釋。功是指修功,修什麼?修正我們錯誤的想法、看法、說法、做法,這樣的功夫叫做修功。
我們拜了一堂懺,《大悲懺》短,一天拜完,如果《梁皇懺》要拜七天,《水陸大懺》要拜好多天,拜完之後,你那些錯誤的想法、看法,是不是都修正過來?果然修正過來,你就有修功,你有沒有德那是另外一樁事情。德是指性德。
真正真實功德,在修行當中,破一品無明,見一分真性,那是真實功德。參禪明心見性,功德;唸佛得一心不亂,是功德。所以要曉得,在念佛法門裡面來講,下品的功德是功夫成片,中品的功德是事一心不亂,上品功德是理一心不亂,你得了哪一種功德?
不是說我們做些好事就是功德,沒有,那叫福德;福德跟功德要分清楚。
所以,當年達摩祖師到中國來的時候,見梁武帝,梁武帝是我們佛門的大**,虔誠的佛教徒。他以他的地位,以他的勢力建築佛寺,在江南、在他自己管轄的地區,建了四百八十座寺廟,他就喜歡人出家,而你出家了,他供養,度了多少萬人出家,自以為功德很大。達摩來看他,他就向達摩誇耀,炫耀他自己,在佛門做這麼多功德,我做這麼多好事,問達摩法師:
我的功德大不大?達摩是個老實人,不懂得察言觀色,說了一個老實話:並無功德。
梁武帝被他潑一盆冷水,不理他了,不護他的法了,他到少林寺去面壁九年,過那個苦日子。如果達摩祖師說:功德很大。
梁武帝一聽,尊他為國師,那供養還得了,那一定是最好的禮遇。達摩祖師說實話:沒有功德。
如果他要問的是:我的福德大不大?那一定是甚大、甚大!
他修的是福德,修的是福報,沒有功德,功德要明心見性。
我們常講因戒得定,戒是功德,因定開慧,這個定是功德;如果持戒不能得定,持戒是福德,不是功德。戒律精嚴有沒有功德?並無功德,有福德。
持戒要得定,那是功德,他戒的目的是得定,定的目的是開慧,修定一定要開智慧,那是功德。修定不開智慧,也是福德,那個享福就是在四禪天、四空天去享福,享天福去了,這是我們要清楚、要明瞭。別人問,要能說得出來。
做好事,修福,得人天福報。得人天福報,做好事還要嚴持戒律,才能夠得人天福報。五戒得人身。
你自己持五戒,自己冷靜想一想,我持戒要打分數,能不能打到八十分。如果五戒能打八十分,你不會失人身,你來生還會在人道,而且來生一定比這一生好,比這一生有福。可是一般人自己跟自己打分數,靠不住!
才有個五分、八分,趕緊就報上八十分、九十分,自己騙自己。必須懂得戒相,戒體、戒相、戒行,你要真正瞭解,知道開遮持犯,依教奉行,那才能做到持戒。自己持淨戒,不要管別人持戒不持戒,要管上別人,你就是修善,而且善都不圓滿,果報不太好。
也會生天、也會到人間來,為什麼不好?到天上人間都當阿修羅去了。阿修羅前生持戒修福,瞧不起別人,貢高我慢,那個人破戒瞧不起他,那個人不持戒,沒看在眼裡,他持戒修福,這樣的心態就變成阿修羅、就變成羅剎。
阿修羅有大福報,怎麼來的?這麼來的。想想我們自己持戒修福,是不是這個心態?
打個水陸,一定要當水陸頭,你出一百萬,我出一百二十萬,我在你之上,這種人將來幹什麼?當阿修羅去了,當羅剎去了,好勝心強,好勝、傲慢,福報再大,不能出三界。享福的時候,未必不造惡業,造作惡業,將來必定墮三途,何苦來?
所以這個德是指性德。性德是至善,真正的善。
【福德與功德,同乎、異乎?】
底下這段要辨明這個事情。
【福德感果報,功德顯體用。】
不一樣!功德里面一定有福德,福德里頭沒有功德。
【福德多就有為言】
多半都是從有為,有為法。
【功德每就無為言】
功德從**顯?從清淨心。《金剛經》教你離相、離見,這是功德,讓你真心本性自自然然顯露,這是功德。
【修功德而著相,則功德成為福德。】
就變了,變質了。
【修福德而不著相,則福德即是功德。】
功德、福德的差別,一個是清淨心修的一切善,功德;染汙心所修的就是福德。染汙的心修禪定也是福德,修般若也是福德,這個諸位一定要知道。唸佛不能生淨土,都變成了福德;唸佛要是往生淨土,全是功德。
這個一定要清楚、要明瞭。
藝術家和普通人的區別,藝術家和普通人有什麼差別
藝術家和普通人並沒有直接的區別。畢竟都是從人來的,藝術家曾經也是普通人,只不過藝術家在對待藝術上會更加的執著,看問題有點偏執,如果沒有獨到的見解,也沒有能夠持之以恆的毅力的話,那就不算是純粹的藝術家 藝術家和普通人有什麼不同?看完就知道了 藝術家和普通人有什麼差別?什麼是藝術家?在實際生活和藝術理論...
上海自貿區是什麼,對我們普通人有什麼意義
不做外貿一點用也沒。都是大公司搞外貿的事,平民沒什麼好處,房租貴點 地皮更貴 性服務更開放。上海自由 區的商機多多,自由貨幣兌換,進口出口轉口免關稅,所得稅減半,政策資本改為認繳制,有前置審批的改為先照後證 普通人的人生的意義在於?不犯罪。哎,不想當蘋果的諾基亞不是好三星。何必這麼悲觀,至少在你親友...
中國裁判文書網普通人根本打不開,為什麼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上找不到一個朋友的裁判文書
響應速度緩慢問題的答覆 字號 小大 列印本頁 尊敬的網民 您好,裁判文書上網是司法公開的重要一環。最高人民法院裁判文書上網公佈暫行辦法 明確規定,最高人民法院中國裁判文書網是裁判文書公開的載體。中國裁判文書網自2013年7月1日開通執行以來,各地法院上傳的裁判文書數量及其使用者訪問量均持續大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