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史記商君列傳》記載,為了取信於民,商鞅「乃立三丈之木於國都市南門,募民有能徙置北門者,予十金。」人們都表示懷疑,這時,一個年輕人將所立之木搬到北城門,商鞅果然賞十金。
徙木為信是什麼意思
2樓:匿名使用者
拼音:xǐ mù wéi xìn
釋義:徙:遷移;信:信用。指說到做到,言而有信。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商君列傳》:"有人徙之,輒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3樓:匿名使用者
表示講信義。
商鞅變法之初,恐民不信,商鞅把一根三丈之木立於國都之南門,然後宣佈能將此木徙置北門者賜10金。搬動一根木頭,何須如此重賞,人們自然不信,於是他又下令,將賞金加至50。有人將信將疑把木頭搬到北門,即賞50金,以示不欺。
於是商鞅在人們心目中樹立了令出必信,法出必行的印象。
其法懲奸以保人民之權利,務耕織以增進國民之富力,尚軍功以樹國威,孥貧怠以絕消耗。此誠我國從來未有之大政策。
民何憚而不信?乃必徙木以立信者,吾於是知執政者之具費苦心也」。
移動一根木頭並非難事,關鍵是以此而樹立的千金難買的威信。
4樓:匿名使用者
徙木為信 xǐ mù wéi xìn
[釋義]徙:遷移;信:信用。
指說到做到,言而有信
「徙木為信」是什麼意思?
5樓:匿名使用者
表示講信義。
商鞅變法之
初,恐民不信,商鞅把一根三丈之木立於國都之南門,然後宣佈能將此木徙置北門者賜10金。搬動一根木頭,何須如此重賞,人們自然不信,於是他又下令,將賞金加至50。有人將信將疑把木頭搬到北門,即賞50金,以示不欺。
於是商鞅在人們心目中樹立了令出必信,法出必行的印象。
其法懲奸以保人民之權利,務耕織以增進國民之富力,尚軍功以樹國威,孥貧怠以絕消耗。此誠我國從來未有之大政策。
民何憚而不信?乃必徙木以立信者,吾於是知執政者之具費苦心也」。
移動一根木頭並非難事,關鍵是以此而樹立的千金難買的威信。
6樓:徭添初聽筠
當年商鞅恐怕百姓不信任,於是在國都市場南門立下一根三丈長的木杆,招募百姓有能夠搬到北門的就賞給十鎰**。百姓對此感到驚訝,沒有人敢去搬木杆。就又宣佈命令說:
「有能夠搬過去的就賞給五十鎰**。」有一個人搬木杆到北門,立即賞給他五十鎰**,以表明沒有欺詐。
徙木為信的成語解釋及意思,徙木為信是什麼意思
徙木為信 資料拼音 x m w i x n 釋義 徙 遷移 信 信用。指說到做到,言而有信。出處 西漢 司馬遷 史記 商君列傳 有人徙之,輒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徙木為信,意思就是,說到做到言而有信。徙木為信 是什麼意思?表示講信義。商鞅變法之 初,恐民不信,商鞅把一根三丈之木立於國都之南門,...
成語徙木為信的典故是怎樣的
原文 徙木為信 商鞅變法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於國都市南門專,募民有能徙置北屬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復曰 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輒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於民。譯文 商鞅變法的法令已經準備就緒,但沒有公佈。他擔心百姓不相信自己,就在國都集市的南門外豎起一根三丈高的...
寓言故事是什麼,什麼是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就是帶有一定諷刺意義的,或者教育意義的故事,它通常是以童話的形勢告訴大家一些哲理 寓言故事就是能給人啟發啟迪的故事,就是所謂的 小故事大道理 寓言故事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含有諷喻或明顯教訓意義的故事。它的結構簡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寓言的故事情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