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中的圈是什麼?是自然存在的還是人為的?可以用肉眼看到嗎

2021-03-28 10:14:48 字數 5908 閱讀 4835

1樓:匿名使用者

這不是ps的,是真實拍照出來的,但是人眼看不到這個效果。

這個原理是長時間**造成物體運動軌跡被完整顯示在底片上造成的。

比如增加相機的**時間對著公路上運動的洗車,拍出來就是一條洗車執行的線條。

用更長的**時間對著星星拍(24小時),圖是對著北極或南極附近,相機在地球上自轉了一圈,天上的星星就是底片上劃一個圓形。

2樓:六月螢火

這是攝影師後期修圖,圈圈是ps上去的,望採納

天空中能用肉眼看到的都是恆星嗎,為什麼

3樓:abc聶迎濱

你好,天空中能用肉眼看到星星不一定是恆星,比如我們太陽系的五大行星,肉眼就可見了,還有流星,衛星等等

全天空中用肉眼可以看見多少星星啊? 20

4樓:淑幻

肉眼看到的天上的星星,全天有6000多顆,除了太陽系內的五大行星和流星、彗星之外,都是恆星。它們之所以被稱為「恆星」,是由於它們相互之間的相對位置,在很長的時間內,用肉眼看不到有什麼改變。其實,它們也都在運動,只是由於離開我們非常非常遙遠,用肉眼覺察不到就是了。

除了哪些已經死亡的恆星,恆星都是氣體球,沒有固態的表面,氣體依*自身的引力,聚整合球體。恆星區別於行星的一個最重要的性質是它們像太陽一樣自己依*核反應產生能量,而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穩定地發光。太陽也是一顆恆星。

其他的恆星,也是因為離開我們非常非常遙遠,看上去才只是一個閃爍的亮點。除了太陽以外,離開我們最近的恆星,與太陽相比,距離也要遠27萬倍。

5樓:晨曦滲析

用肉眼最多隻能看見5000顆星星。

(這是中國百科全書上說的)

6樓:匿名使用者

人們肉眼可見的全天恆星有6500多顆,藉助儀器進行觀測,目前可看到100萬億顆。

7樓:霧夏雨林

可以用肉眼看到的約為6000多顆,但好象因為南北半球什麼的關係,好象只能看見3000多顆

8樓:匿名使用者

天文學家估計,全天肉眼可見的星星約有六千顆

9樓:

在晴天沒有城市燈光黑處,比如再農村用肉眼可以看到的大約有300萬顆....

10樓:

科學家至今發現應該是6974顆

11樓:額外經濟

就算用肉眼看得到,你數也數不清啊!!!!!!

12樓:病態殘喘

隨著宇宙膨脹,看見的星星將越來越少。

13樓:匿名使用者

最多時可達7000顆

14樓:匿名使用者

大約6974顆。大約。

在太空中真的用肉眼就可以看見長城嗎?且是唯一可以用肉眼看到的人類建築物嗎?

15樓:

在太空,在特定的軌道 (低軌道) 、特定的天氣 (晴朗少雲) 、特定的時間段 (能留下足夠寬的陰影作為視覺標識) 可以肉眼看到長城。

長城的特徵決定它可以、但是很難被肉眼看到。有更多其他的建築,如大金字塔、海堤之類,相比長城具有更明顯的視覺特徵,觀察難度均低於長城。

楊利偉作為中國第一位上天的宇航員,其在軌工作繁忙,而此次飛行時間不長,不可能有專門的時間、精力對地面做精細觀察;長城本來就是「可以、但是很難被肉眼看到」,沒看到也並不奇怪。

16樓:匿名使用者

我國科學家確認「肉眼無法從太空看到長城」,以下是回答:

央視國際 2023年12月08日 14:53

新華社北京12月8日電(記者李斌、卜雲彤、吳晶晶)人類究竟能否在太空看到長城?長期以來,人們對此一直爭論不休。我國科學家最近的一項實證研究為這一歷史謎案畫上了句號:

科學家通過理論分析、遙感實驗和實地驗證確認,人類肉眼無法從太空看到長城,但依靠高解析度遙感技術能「看」到長城。科學家的文章即將發表在核心期刊《物理》上。

萬里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徵和驕傲。從國外宇航員「見」長城之說,到把此事寫入小學課本,從我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宣稱未見到長城到不久前歐洲空間局製造的「從太空看長城」事件,一時間迷霧重重,爭論熱烈。

今年5月發生的歐洲空間局「從太空看長城」事件,激起了我國科學家一**竟的強烈願望。從事遙感影象解譯40多年的中國科學院遙感衛星地面站戴昌達研究員在光學物理專家聶玉昕研究員的大力支援下,對此進行了理論分析、遙感實驗和實地驗證。

根據人眼視覺原理和視覺解析度,幾位科學家認為,即使長城寬達10米,常人識別長城的最遠距離也僅約36公里,視力好的偵察員大概可在62公里處識別長城。「這些距離都遠低於公認的太空高度,何況長城一般只有5米寬?」

針對「黑夜看明燈」的類似說法,戴昌達認為,長城屬磚土結構,不是發光體,也不是強反射體,與周圍背景的反差不會太大,且寬度、高度有限,不會有太大的陰影和投影。「宇航員在升空或降落的瞬間也許能看到長城,但這個瞬間太短暫,宇航員也不能分心,不可能看清。」

在分析歐洲空間局5月公佈的衛星影象後,專家認為,影象未經精幾何校正等應用處理,導致長城影像難於辨別。「歐空局認定的『長城』實際上是一條山溝,『大運河』則是密雲水庫的主要支流——白河。」

在拿不到歐空局衛星影象資料的情況下,科學家對法國「斯波特」衛星提供的同一地區影象進行了應用處理、影象解譯並驅車赴現場驗證,得出結論:5米左右空間解析度的遙感**經過適當處理,才能較清晰地顯示長城的存在。(完)

歷史謎案的由來 ——「從太空肉眼看長城」爭論大事記

這場科學公案的由來似乎要追溯到人類第一次進入太空之日起,宇航員「看到長城」的一句話立刻傳遍世界。至此,在人們尤其是十數億華夏兒女心中紮下了根,根深蒂固。

而自那以後,關於人類肉眼看長城的爭論就沒有斷過,在宇航界、科學界乃至社會公眾中截然分成了兩大陣營:一派認為肉眼從太空能夠看到長城;一派認為這不可能。正反雙方猶如論戰一樣,各自搬出科學依據,振振有辭。

而對於絕大多數不知情或者未深究的社會公眾而言,則猶如霧裡看花,一場科學公案似乎變成了歷史謎案。

讓我們來梳理一下近年來圍繞這場謎案的「大事」——

曾在太空站工作的宇航員威廉·博格在1991年出版的《在太空中如何盥洗》一書中說,在那樣的高度上已無法用肉眼看到長城,而需要用望遠鏡才能看到。

2000年鳳凰衛視曾採訪第一批登上月球的宇航員之一的奧爾德林。他說,在月球上是看不到萬里長城的,長城是狹窄而不規則的,在軌道上,很難看到不規則的事物。

2000年5月4日,首位太空遊客蒂託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說,我從中國上空飛過時看到了中國的河流和山脈,但沒有看到中國的長城。

2003年10月中國首位宇航員楊利偉返回地球后表示:「看到地球景色非常美麗,但我沒有看到我們的長城。」

2004年年初,全國政協委員王翔在全國政協十屆二次會議上的提案要求有關部門儘快糾正小學語文第七冊課文《長城磚》中有關宇航員肉眼能看到長城的錯誤,教育部對此公開答覆表示糾錯工作正在進行。

美國宇航員尤金·塞爾南2004年2月訪問新加坡時表示:「在高度為160至320公里的地球軌道上,中國的長城的確可以用肉眼看到」。國際空間站遠征七隊的科學官埃德·劉也贊同他的觀點。

2004年5月11日歐洲空間局**首頁以「從太空看中國長城」為題,釋出了一張「普羅巴」衛星3月25日過境時獲取的高解析度衛星影象,文字說明指出,該圖右上方一條蜿蜒曲折的細線條是延伸7240公里的長城。該公告還認為,如果天氣、光照等條件適合,宇航員可以用肉眼看到長城。

公告刊出僅一天後,美國宇航局****了這條資訊和影象。兩家國際公認的空間科技權威機構釋出的資訊立刻引起廣泛關注,類似「從太空看到長城並非神話」的報道出現於國內多家**,還有文章「叫停」政協委員建議小學語文課本應糾錯的提案。

與此同時,質疑和否定的意見也紛紛見諸報端和**。復旦大學和美國加州大學的學者首先提出不可能是長城,根據立體效應和翻轉180度看,影象很明顯是一條匯聚水流的山溝。

2004年5月19日歐空局釋出糾錯公告,承認此前公佈的影象發生解釋錯誤,把一條注入密雲水庫的河流誤判為長城,至於那條被判為運河的影像是否有錯和宇航員能否看到長城等問題則未提及。

2004年5月27日,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的科技人員用航片、1:1萬地形圖與歐空局的影象進行疊加分析後提出新的看法,長城、河流之說都不正確,是條山間公路。

2004年6月4日,有人提出「楊利偉沒有看到長城事出有因」:楊利偉在21個小時的太空飛行過程中沒有在白天飛越長城上空,因此根本沒有時間看到長城。

2004年5月,前蘇聯女宇航員捷列什科娃訪華期間曾透露她在1963年環地球48圈的過程中看到過長城。(新華社記者李斌、吳晶晶、卜雲彤)

天空為什麼是藍色的?

17樓:口才叔

太陽光是由赤、橙、黃、綠、青、藍、紫七種光組成的。這七種光中青、藍、紫波長較短,容易被空氣分子和塵埃散射。

18樓:咣噹地球

首先了解光的工作原理,光從太陽傳播時,像海浪一樣上下移動,波長聚集在一起時,我們看起來好像是白色。

19樓:超級晨霧的光

天空之所以是藍顏色的,是因為太陽光是七種光組成。七種光中波長較短的是青、藍、紫,光波較的最容易被空氣分子與空氣中的塵埃散射。

所以陽光通過大氣層時其中的青、藍、紫三種光大部分被散射。大氣層中紫色幾乎看不到,因為紫色光在被散射的同時大部分也被吸收,而且人類的眼睛對紫色也並不敏感。

天空的顏色(也就是大氣層的顏色)實際上是光譜中藍色周圍的合成顏色,我們稱之為「蔚藍」。如果沒有大氣層我們看見的太陽就是在漆黑的太空背景中一個非常耀眼的大火球,空間站的宇航員就能看到這樣的景象。

擴充套件資料

天空的顏色(也就是大氣層的顏色)實際上是光譜中藍色周圍的合成顏色,我們稱之為「蔚藍」。如果沒有大氣層我們看見的太陽就是在漆黑的太空背景中一個非常耀眼的大火球,空間站的宇航員就能看到這樣的景象。

因為太陽光透過大氣層失去了大部分光譜中的藍色區域,我們透過大氣層看太陽往往是黃顏色的。藍色光與黃色光混合後是白光(沒通過大氣層的太陽光)。

陰雨天的天空是灰白色的,因為雲層較厚對陽光的主要表現是反射,這時光線就比晴天弱,天空就比晴天顯得暗一些,當再次陽光透過較厚雲層後,由於雲層中含水量較大,還有較多的塵埃,陽光經反射後就主要表現塵埃與小水滴或小冰晶的顏色,所以陰雨天的天空看上去是灰白色的。

20樓:旗淼狄採夢

為什麼天空是藍的?

我們所看到的藍天是因為空氣分子和其他微粒對入射的太陽輻射中的可見光進行選擇性散射的結果。散射強度與微粒的大小有關。當微粒的直徑小於可見光波長時,散射強度和波長的4次方成反比,不同波長的光被散射的比例不同,此亦成為選擇性散射。

當太陽輻射的可見光進入大氣後,空氣分子和微粒(塵埃、水滴、冰晶等)會將太陽光向四周散射。組成太陽光的紅、橙、黃、綠、藍、靛、紫7種光中,紅光波長最長,紫光波長最短。波長比較長的紅光透射性最大,大部分能夠直接透過大氣中的微粒射向地面。

而波長較短的藍、靛、紫等色光,很容易被大氣中的微粒散射。以入射的太陽光中的藍光(波長為0.425μm)和紅光(波長為0.

650μm)為例,當光穿過大氣層時,被空氣微粒散射的藍光約比紅光多5.5倍。因此晴天天空是蔚藍的。

但是,當空中有霧或薄雲存在時,因為水滴的直徑比可見光波長大得多,選擇性散射的效應不再存在,不同波長的光將一視同仁地被散射,所以天空呈現白茫茫的顏色。

如果說短波長的光散射得更強,你一定會問為什麼天空不是紫色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在太陽輻射的可見光透過大氣層時,空氣分子對紫色光的吸收比較強,所以我們所觀測到的太陽輻射可見光中的紫色光較少,但並不是絕對沒有,在雨後彩虹中我們很容易觀察到紫色的光。另外一個原因和我們的眼睛本身有關。

在我們的眼睛中,有3種型別的接收器,分別稱之為紅、綠和藍錐體,它們只對相應的顏色敏感。當它們受到外界的光刺激時,視覺系統會根據不同接受器受到刺激的強弱重建這些光的顏色,也就是我們所看到物體的顏色。事實上,紅色錐體和綠色錐體對藍色和紫色的刺激也有反映,紅錐體和綠錐體同時接受到陽光的刺激,此時藍錐體接收到藍光的刺激較強,最後它們聯合的結果是藍色的,而不是紫色的。

天空中的二氧化碳是什麼東西啊,天空中的二氧化碳是什麼東西啊

二氧化碳是一種無色無味密度比空氣重的氣體,大氣中本身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離不開二氧化碳。燃料充分燃燒生成二氧化碳。近年,能源使用增多,使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驟增造成溫室效應。二氧化碳化學式 co2 50個科學小知識 恐龍滅絕的原因是什麼?幾千萬年前曾經發生過火上大爆發,此次火...

雲是什麼顏色的天空中的雲是什麼顏色的?

雲有各種不同的顏色。當雲比較厚的時候,陽光透不過,就顯得很黑 稍薄一點,陽光能通過一部分,就顯得灰色 如果很薄,大部分陽光都能通過,就顯得白亮。因雲層比較厚,向陽的一面,光線幾乎全部反射出來,因而看來是白色的 而背光的一面以及它的底部,光線就不容易透射過來,看起來比較灰黑。雲有很多種顏色。天空有各種...

天空中慢慢移動有拖尾像星星的是什麼

天空中慢慢 移動,有拖 尾的星星,叫彗星。夜晚天空中勻速移動的星星是什麼啊?你好,那是人造地球衛星。我們經常能看到人造衛星,絕大多數人造衛星看起來就和普通星星一樣,只是會緩緩地移動。部分人造衛星的亮度會超過天上最亮的星星 金星。比如銥星閃光最亮約為 8星等,即使在白天也能看到。天空中有一顆星星慢慢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