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見之明是何意出自於哪,暮雲春樹是何意出自於哪

2021-03-03 23:38:50 字數 5064 閱讀 2309

1樓:易書科技

「先見之明

」比喻有預見性。

此典出自《後漢書·楊彪傳》:「愧無日石單先見專之明。」

東漢末年,屬曹操有個主簿叫楊修,字德祖,是侍中楊彪的小兒子。楊修是個很有才智的人,曾因猜中了曹操的心事,被曹操殺死。」

楊修死後,楊彪非常傷心,面容一天天消瘦了。有一天,曹操見了楊彪,問他為什麼這麼瘦了,楊彪說,我沒有金日碑的先見之明,而空懷著老牛愛護小牛那樣的深情。因而,在兒子被殺這件事的打擊下,身體一天天消瘦了。

金日石單,字翁叔,本是匈奴休屠王的太子,漢武帝時從昆邪王歸漢,任侍中。他的兩個兒子深受武帝的喜愛。這兩個兒子長大以後,有一次在殿下和宮女們戲耍,金日石單見後,覺得這很不成體統,就把他們殺了。

楊彪引用這個事例,是說自己如果知道兒子會因為得罪曹操而被殺,還不如效法金日石單,先把他殺了。

暮雲春樹是何意?出自於哪?

2樓:易書科技

【釋義】傍晚的雲,春天的樹,指能勾起回憶的景物。比喻思念遠方的知己。

【出處】唐·杜甫《春日懷李白》。

李白和杜甫同是我國唐代兩個偉大的詩人。李白以謳歌祖國山水,想象豐富而聞名;杜甫則以一腔愛國熱情訴諸詩中,憂國憂民之情誦之筆端,後人稱李白為「詩仙」,杜甫為「詩聖」。公元744年夏,二人在洛陽會面。

當時杜甫33歲,比李白小ll歲,但是,年齡的差距並沒有妨礙他們成為好朋友。杜甫一見李白,就被這位「天上謫仙人」的風采吸引住了,希望與李白一起去求仙訪道。李白見杜甫謙虛純樸,詩也寫得很好,因此一見如故,與他結成了好友。

不久,李白到梁園(令河南省開封市)結婚。過後,杜甫也特意到那裡去賀喜。李白非常高興,請杜甫進城喝酒。

第二年,杜甫和李白在齊州度過了夏天。六月底,李白告別杜甫,前往魯郡(令山東省究州市)。第二年秋天,杜甫也前往那裡。

他倆又一起訪問友人,飲酒作詩。白天攜手出遊,醉後同床共被,形影不離,情同手足。

暮秋時節,杜甫決定西去長安,謀求一個官職。李白一直把他送到城東門前。兩人在一家小酒店默默地喝了幾杯酒,終於依依不捨地分手了。此後,這兩位詩壇巨匠再也沒會過面。

杜甫到長安後,未能謀到官職,失意兼寂寞,使他更懷念李白。於是,他寫了一首五言律詩抒思念之情。詩的後四句是這樣的:

渭北春天樹。

江東日暮雲。

何時一樽酒,重與細**。

杜甫住在渭水之濱的長安,他把自己比作那裡春天的樹。李白當時在江東漫遊,杜甫把他比作那裡傍晚的浮雲。慨嘆什麼時候兩人才會再一面飲酒,一面重新細細談**學方面的事呀!

這是杜甫所渴望的。

炳燭之明是何意·出自於哪?

3樓:易書科技

比喻少年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情況。

此典出自《說苑·建本》:「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

晉平公問師曠說:「我今年快七十歲了,想要學習,可能已經太晚了罷!」

師曠說:「您為什麼不點燃蠟燭來照明呢?」

晉平公說:「你聽說過有當人臣的戲弄國君的呢?」

師曠說:「盲臣**敢和國君開玩笑呀!臣聽說:

少年而好學習,像早晨溫和的陽光;壯年而好學習,有如中午的太陽光;老年而好學習,好似點燃了蠟燭照起亮光來。點燃了蠟燭照起亮光,還有誰會在昏暗中摸索著行進呢?」

晉平公說:「好極了!」

炳燭之明是何意?出自於哪?

4樓:易書科技

【釋義】比喻少年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情況。

【出處】此典出自《說苑·建本》:「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

晉平公問師曠說:「我今年快七十歲了,想要學習,可能已經太晚了罷!」

師曠說:「您為什麼不點燃蠟燭來照明呢?」

晉平公說:「你聽說過有當人臣的戲弄國君的呢?」

師曠說:「盲臣**敢和國君開玩笑呀!臣聽說:

少年而好學習,像早晨溫和的陽光;壯年而好學習,有如中午的太陽光;老年而好學習,好似點燃了蠟燭照起亮光來。點燃了蠟燭照起亮光,還有誰會在昏暗中摸索著行進呢?」

晉平公說:「好極了!」

飛短流長是何意?出自於哪?

5樓:易書科技

【釋義】散佈謠言,無中生有地說人壞話。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封三娘》。

從前,在一個官宦人家,有一個叫範十一孃的美貌姑娘。有一次,她帶了婢女去逛廟會,正遊玩時,忽然感覺到有人注視著她。她回頭一看,見一位和自己年齡相仿的漂亮女子正對她微笑。

那女子問題:「姐姐莫非是範十一娘嗎?」

範十一娘說:「是的。你是誰?」

那女子上前拉著範十一孃的手說:「我叫封三娘,就住在附近,早就聽到過你的名字,今天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十一娘又問道:「你怎麼一個人來逛廟會,連個陪伴的人也沒有?」

三娘說:「我父母早已去世,家中只有一個老奶媽相伴。今天她要看家,所以我只有自己來了。」

分手時,兩人依依不捨,十一娘邀請她到自己家去。三娘推辭道:「姐姐家是朱門富戶,我家貧寒,我到你家去,恐你家人會嫌棄。」

十一娘忙說:「不會的,父母愛我如掌上明珠,我喜歡的人,他們也會喜歡的。」

三娘想了想說:「那好吧,我回去和奶媽說一聲,過幾天我就到你家去看你。」

十一娘回到家裡,日夜思念封三娘,等了好幾天,也不見她來。重陽節那天,十一娘強打起精神到園中散步。丫環在園牆邊放了一張躺椅,讓她躺在上面觀賞園中景緻。

十一娘剛在椅子坐下,抬頭髮現有人攀著牆頭往這邊看,仔細一看,正是自己日思夜想的封三娘,不由得大喜,急忙讓丫環把她接進園中。

十一娘責怪道:「你怎麼不講信用?我想你都想病了。」

三娘流著淚說:「我也想你呀!只因我倆家境貧富懸殊,恐人家知道我倆交往,造謠生事,飛短流長,不堪忍受,才遲遲不敢來的呀!」

從天而降是何意?出自於哪?是何意?出自於哪?

6樓:易書科技

【釋義】比喻出人意料地突然來臨或出現。

【出處】漢·班固《漢書·周勃傳》。

在漢文帝執政時期,邊境很不安寧,經常有敵來侵,在這一年,匈奴來擾,周亞夫受命文帝,帶兵在細柳對抗匈奴。

漢文帝帶領大臣們去慰勞軍隊。到了細柳周亞夫的駐軍營地,見軍士全部鎧甲在身,手執兵刃,嚴陣以待。皇帝的侍騎先馳到軍營,守衛營門的士兵說:

「將軍有令,不能隨便進入軍營!」侍騎重新拿著皇帝的令牌來到營門,守門兵士才放他們進營。但軍吏又攔擋車騎,說:

「軍內有規定,營內騎馬不得賓士!」漢文帝只好按轡緩行,皇帝一行人來到中營,周亞夫將軍才出來,他向皇帝作了一個揖說:「鎧甲在身,不能叩拜,請允許我以軍禮拜見!

」皇帝離營後,大臣們就議論紛紛說:「周亞夫太傲慢了,對陛下也不恭敬......」漢文帝卻讚揚周亞夫說:「他是真正的將軍。

」不久漢文帝便提升周亞夫為中尉。

漢文帝生了重病,臨終前告誡太子說:「記住,國家有了危險要任用周亞夫,這個人可以安定朝廷的。」

漢景帝即位後,任命周亞夫為車騎將軍。漢景帝執政才三年,吳王和楚王就開始謀反。周亞夫受命帶兵去平叛。

周亞夫領兵出征,走到霸上,趙涉攔住他誠懇地說:「你這次去平叛吳王和楚王,事關重大呀!吳王劉濞很強,他養了許多勇士,組成了敢死隊。

他知道你率兵去打他。他預先必有伏兵,你最好走右邊的路線,過藍田,出武關,到雒陽,遲不過一二日,可以直入武庫,擊鼓鳴金,諸侯聽見了會以為將軍從天而下,必然驚慌失措......」

周亞夫在聽了趙涉的忠肯意見之後,沉思了一會兒認為說得很有道理,便採納了,派兵斷了吳、楚的糧道,周亞夫利用吳、楚軍隊缺糧食而軍心動搖的機會輕鬆擊敗吳軍。

吳王劉濞逃跑到江南,一月後被越人斬首了。

此成語出自《漢書·周勃傳》,原文是:「涉曰:『......將軍何不從此右去,走藍田,出武關,抵雒陽,間不過差一二日,直入武庫,擊金鳴鼓。

諸侯聞之,以為將軍從天而下也。』」「從天而下」後演變為成語「從天而降」。

披肝瀝膽是何意?出自於哪?

7樓:易書科技

【釋義】「披肝瀝膽」比喻對人對事非常忠誠。

【出處】此典出自《三國演義》第二十六回。

曹操帶領二十萬兵馬,分兵五路至徐州,攻打劉備。劉備兵敗,張飛突圍後,劉備無處可擊,遂去投奔袁紹。關羽被圍無法解脫,為保全劉備家眷,只得暫時投降曹操。

劉備在袁紹那裡,整天憂心忡忡,一憂關羽、張飛不知去向,二憂妻小陷於曹營。袁紹得知劉備心中苦痛,便遣良將擊曹。袁曹交戰,關羽連斬袁紹名將顏良、文丑,劉備始知雲長身在曹營。

袁紹得知劉備二弟關羽斬了他的愛將,即下令斬劉備之首。劉備表示願修密書一封與雲長,叫他前來輔佐袁紹,共同消滅曹操。袁紹大喜,即派人前往送信。

關羽看畢書信,大哭,當即寫書答雲:「......近至汝南,方知兄信,即當面辭曹公,奉二嫂歸。羽但懷異心,神人共戮。

披肝瀝膽,筆楮難窮......」

之後,關羽便去拜辭曹操,曹操知道他的心思,避而不見。關羽去志已決,遂率舊日隨從,護送車仗,奪門而走。關羽一行沿路屢遭難險,過五關,斬六將,終於在古城與劉備、張飛相聚。

迎刃而解是何意?出自於哪?

8樓:易書科技

【釋義】比喻主要的問題一解決,其他的問題就容易解決了。刃:刀口。

【出處】唐·房玄齡等《晉書·杜預傳》。

晉武帝時,有一個名叫杜預的人。他學問淵博,見識廣遠,能文能武。當文官時,經常提出安邦理財的好建議;當武將時,率軍打仗屢建戰功。晉武帝時任鎮南大將軍,總督荊州一帶的軍事。

公元280年,杜預向晉武帝司馬炎建議,討伐吳國。他調兵遣將,出兵不過十天,就佔領了長江上游的許多城池;接著又用計活捉了吳軍都督孫欲等高階文武**兩百多人。

當時有人認為吳國建國多年,有相當大的實力,不可能一下子將它徹底打垮。同時又正值酷暑,疾病、瘟疫容易流行,何況河水又因暴雨而氾濫,對大部隊作戰十分不利。因此建議就此收兵,等到明年冬天再集中兵力攻打,其結果可能比現在進攻要好得多。

但杜預主張卻與眾人恰恰相反,主張乘勝前進,擴大戰果,不給吳軍以喘息的機會。他說:

「現在我軍連勝幾仗,軍威大振。以這種鬥志旺盛的軍隊去進攻連吃敗仗、士氣低落的吳軍,繼續打下去,其形勢就像用利刀破竹子一樣,前面幾節破了之後,後幾節只要刀刃一進,無需用力竹子就順勢自然破開。」

後來,杜預領兵繼續前進,所到之處,勢如破竹,他經過的地方,都順利佔領,最後吳國滅亡了。

離朱之明是何意 出自於哪,傅粉施朱是何意 出自於哪?

釋義 離朱之bai明 形容目光du敏銳,能洞察秋zhi 毫。出處 dao此典出自 孟子 離內婁上 孟子曰容 離婁之明 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員 同 圓 漢代趙岐解釋說 離婁,古之明目者,黃帝時人也。黃帝亡其玄珠,使離朱索之,離朱即離婁也,能視,於百步之外見秋毫之末。這段話意思是說 黃帝時,有...

亡戟得矛是何意出自於哪,齒亡舌存是何意出自於哪

亡戟得矛 比喻得失相當,或得失並不當。也用來比喻眾說不一。此典出自 呂氏專春秋 離俗屬 齊晉相與戰,平阿之餘子,亡戟得矛,卻而去,不自快,謂路人曰 亡戟得矛,可以歸乎?齊國與晉國打仗,平阿的餘子丟失了戟拾得了矛想回去,又害怕回去,因此徘徊不定,接著他便問路人 亡戟得矛,可以回去嗎?路上的人對他說 你...

交頭接耳是何意出自於哪

意思是靠得很近,低聲交談。交頭接耳 讀音 ji o t u ji r 出自 元 關漢卿 單刀會 第三折 不許交頭接耳,不許笑語喧譁。譯文 不能靠得很近,低聲交談,不能歡聲笑語大聲喧譁。成語故事 林沖因得罪高太尉被送到滄州草場。在滄州認識了朋友李小二,經常去酒店喝酒。一天,兩個東京人來到酒店。吃飯時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