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的開闢,有什麼歷史意義,絲綢之路的開闢有何歷史意義

2021-03-04 00:23:35 字數 4997 閱讀 7618

1樓:小獅子8月

絲路意義絲綢之路的開闢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個偉大創舉,也是古代東西方最長的國際交通路線,它是絲路沿線多民族的共同創造,所以又稱之為友誼之路。

在絲路上起居間和轉運作用的大宛國、康居國、印度人、安息國、阿拉伯國、西突厥國、身毒國等對中國絲綢的西運作出了重大貢獻,但也為爭奪絲路**權發生多次爭鬥,尤以波斯與東羅馬之間的鬥爭最激烈。

2樓:匿名使用者

絲綢之路的開闢,有力地促進了中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對促成漢朝的興盛產生了積極的作用.這條絲綢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條重要通道,在我國當今的對外經濟文化交流中仍然發揮著重大的作用,我們應該很好地加以利用.

1:商品交流

正如「絲綢之路」的名稱,在這條逾7000公里的長路上,絲綢與同樣原產中國的瓷器一樣,成為當時一個東亞強盛文明象徵.絲綢不僅是絲路上重要的奢侈消費品,也是中國曆朝**的一種有效的政治工具:中國的友好使節出使西域乃至更遠的國家時,往往將絲綢作為表示兩國友好的有效手段.

並且絲綢的西傳也少許改變了西方各國對中國的印象,由於西傳至君士坦丁堡的絲綢和瓷器**奇高,令相當多的人認為中國乃至東亞是一個物產豐盈的富裕地區.各國元首及貴族曾一度以穿著用腓尼基紅染過的中國絲綢,家中使用瓷器為富有榮耀的象徵.此外,阿富汗的青金石也隨著商隊的行進不斷流入歐亞各地.

這種遠早於絲綢的**品在歐亞大陸的廣泛傳播為帶動歐亞**交流做出了貢獻.這種珍貴的商品曾是兩河流域各國財富的象徵.當青金石流傳到印度後,被那裡的佛教徒供奉為佛教七寶之一,令青金石增添了悠遠的宗教色彩.

而葡萄、核桃、胡蘿蔔、胡椒、胡豆、波菜(又稱為波斯菜)、黃瓜(漢時稱胡瓜)、石榴等的傳播為東亞人的日常飲食增添了更多的選擇.西域特產的葡萄酒經過歷史的發展融入到中國的傳統酒文化當中.商隊從中國主要運出鐵器、金器、銀器、鏡子和其他豪華製品.

運往中國的是稀有動物和鳥類、植物、皮貨、藥材、香料、珠寶首飾.

2:文化交流

中國古代技術西傳 目前已知最古老的印刷品:唐代的《金剛經》就發現於敦煌.造紙術曾經為中國古代科技領先於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然而這種技術似乎只有東亞及南亞部分國家才有發達的造紙工業.

隨著絲綢之路的開闢,紙製品開始在西域以及更遠的地方出現.人們已在在樓蘭遺蹟的考古發現了2世紀的古紙.而中亞地區雖然也是用紙,但沒有發現造紙工業的證據.

很多人認為造紙術的西傳為歐洲及中亞帶來了一次巨大的變革,而最初這場變革卻是殘酷的:唐朝與新興的阿巴斯王朝在中亞的勢力摩擦不斷.在對中亞政治格局具有強大影響力的怛羅斯戰役中,阿拉伯人將中國戰俘沿著絲綢之路帶回撒馬爾罕,而這些戰俘中就有長於造紙術的中國工匠.

最終造紙術就這樣傳播到世界各地.

西域地區沙漠密佈,各國的繁榮與水往往是脫不開關係的.天山與崑崙山溶化的雪水是西域的主要補給水源之一.然而收集這些雪水並不是容易的事情,溶化後積聚在山腳的水很短時間就會被蒸發或滲入地下.

自漢朝派遣軍隊囤積在西域發展農業時,流傳於山區的坎兒井和井渠技術被同樣需要水源的軍人使用在西域,並逐步流傳至更遠的國家.早先西域地區坎兒井技術究竟是由中國還是波斯傳入西域一直事件有爭議的問題.不過井渠技術和穿井法被證實是用中國傳向西方:

《史記》中記載,貳師將軍李廣利率兵攻打大宛,利用斷絕水源的方式圍困城市.然「宛城中新得漢人知穿井」,令大宛人堅持了很長時間.

中國古代印刷術也是沿著絲路逐漸西傳的技術之一.在敦煌、吐魯番等地,已經發現了用於雕版印刷的木刻板和部分紙製品.其中唐代的《金剛經》雕版殘本如今仍儲存於英國.

這說明印刷術在唐代至少已傳播至中亞.13世紀時期,不少歐洲旅行者沿絲綢之路來到中國,並將這種技術帶回歐洲.15世紀時,歐洲人谷騰堡利用印刷術印出了一部《聖經》.

2023年,第一個印刷廠在義大利出現,令這種便於文化傳播的技術很傳遍了整個歐洲. 3:宗教思想交流

唐朝(7世紀)時在中國北方發現的西方傳教士像東漢初期,佛教自於聞沿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南北側之「絲綢之路」子孔道,全面傳到西域各國.關於佛教傳人西域地區,目前尚有許多說法.但是國內外「學術界基本看法是:

佛教早在公元前2世紀以後,晚在公元前1世紀末已傳入西域了」.據此,佛教公元前87年傳入西域于闐以後,公元前60年至公元前10年左右自佛教聖地于闐向西或北方向傳播到葉城、莎車、塔什庫爾幹、喀什、阿克蘇、庫車、焉首等西域之「絲綢之路」北路各地和向東北方向傳播到且末、若羌、米蘭、樓蘭等西域之「絲綢之路」南北路諸地是理所當然之事.除了佛教,拜火教、摩尼教和景教也隨著絲綢之路來到中國,取得了很多人的信仰.

並沿著絲綢之路的分支,傳播到韓國、日本與其他亞洲國家.

拜火教(一名為祆教)是中國人對波斯瑣羅亞斯德教(這可能與西域地區與拜火教敵視的伊斯蘭教有關.)的稱呼,該教於前5—前1世紀沿絲路向東方傳播,被認為是最早傳入西域的宗教.拜火教曾是波斯的國教,在阿拉伯帝國興起後被迫東移.

有記載當時西域各國都信仰瑣羅亞斯德教,在中國受到當時南北朝時代的北方各國皇帝的支援,唐朝時也有許多祆祠以備「胡商祈福」,地方統治者為控制拜火教的發展,設立薩薄一職,試圖將宗教納入國家管理體系中.但該教宋朝以後則基本消失.其宗教風俗則被維吾爾族、塔吉克族所保留,成為一種民族文化的風俗.

景教則是敘利亞**教聶斯脫裡教派的一個分支,史料記載景教在唐代初期搏得皇帝好感,李世民曾批准教徒在長安興建廟寺一所,初稱「波斯寺」,後更名為「羅馬寺」、「大秦寺」;到唐高宗年間,阿羅本被奉為鎮國**主,往後教堂亦掛上歷代唐朝皇帝像.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後,景教徒伊斯曾協助郭子儀平亂,後被賜紫衣袈裟.從635年開始,景教在中國順利發展了150年,與祆教及摩尼教並稱唐代「三夷教」.

在會昌法難之後,景教慢慢走向衰弱,但一直延續到明朝天主教進入中國時.

從西方到東方絲路在元朝之後的逐漸不受注意後,間接刺激了歐洲海權興起,馬可·波羅的中國遊記刊行後,中國及亞洲成為許多歐洲人嚮往的一片繁榮富裕的文明國度.西班牙、葡萄牙國家開始企圖繞過被義大利和土耳其控制的地中海航線與舊有的絲綢之路,要經由海路接通中國,並希望能從中獲得比絲路**更大的利潤.一些國家也希望將本國的所信仰的宗教傳至東方.

2023年,哥倫布遠航的一個目標就是最終能到達中國,並開創另一條比絲路更好的**要道,但他卻在大的失望中帶領歐洲發現了美洲這一塊新大陸.於是哥倫布之後的探險家在美洲開啟了新世界的殖民地時代,17世紀之後,荷蘭與英國也陸續在非洲、美洲、南太平洋擴充套件他們的勢力.19世紀初期,儘管歐洲強權已在海上遍佈,中國依然被西方認為是嚮往之地,是最興旺與古老的文明,學者多認為這是絲路在中西交流史上所帶來的精神性影響,也造成西方在近代200年期間,認為與中國交易能獲得巨大利潤的印象

3樓:湖心藍戀

意義:第一點 絲綢之路的開闢,有力地促進了東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對促成漢朝的興盛產生了積極的作用.這條絲綢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條重要通路.

在工業化到來的時刻,完成了它的使命.它已被東起連雲港,西至荷蘭鹿特丹的10900公里長的新亞歐大陸橋所取代.但是,它仍有可開發的新價值。

第二點 商品交流

絲綢之路上的駝隊

正如「絲綢之路」的名稱,在這條逾7000公里的長路上,絲綢與同樣原產中國的瓷器一樣,成為當時一個東亞強盛文明象徵.絲綢不僅是絲路上重要的奢侈消費品,也是中國曆朝**的一種有效的政治工具:中國的友好使節出使西域乃至更遠的國家時,往往將絲綢作為表示兩國友好的有效手段.

並且絲綢的西傳也少許改變了西方各國對中國的印象,由於西傳至君士坦丁堡的絲綢和瓷器**奇高,令相當多的人認為中國乃至東亞是一個物產豐盈的富裕地區.各國元首及貴族曾一度以穿著用腓尼基紅染過的中國絲綢,家中使用瓷器為富有榮耀的象徵.此外,阿富汗的青金石也隨著商隊的行進不斷流入歐亞各地.

這種遠早於絲綢的**品在歐亞大陸的廣泛傳播為帶動歐亞**交流做出了貢獻.這種珍貴的商品曾是兩河流域各國財富的象徵.當青金石流傳到印度後,被那裡的佛教徒供奉為佛教七寶之一,令青金石增添了悠遠的宗教色彩.

而葡萄、核桃、胡蘿蔔、胡椒、胡豆、波菜(又稱為波斯菜)、黃瓜(漢時稱胡瓜)、石榴等的傳播為東亞人的日常飲食增添了更多的選擇.西域特產的葡萄酒經過歷史的發展融入到中國的傳統酒文化當中.商隊從中國主要運出鐵器、金器、銀器、鏡子和其他豪華製品.

運往中國的是稀有動物和鳥類、植物、皮貨、藥材、香料、珠寶首飾。

4樓:雪驪歌

絲路上的維吾爾商人,他們在經濟上一手支撐起了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國,就資本主義而言,蒙古帝國也可以叫作維吾爾帝國。

這個東西,一般的教科書上不會告訴你,所以補充下。

絲綢之路的開闢有何歷史意義

5樓:凰伯爵鴉

絲綢之路:是沿線各國共同促進經貿發展的產物,是古代亞歐互通有無的商貿大道,也是促進亞歐各國和中國的友好往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友誼之路。它有效地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為人類文明史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對古今歷史文化價值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絲綢之路,簡稱絲路。是指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時,由張騫出使西域開闢的以長安(今西安)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聯結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這條道路也被稱為「西北絲綢之路」以區別日後另外兩條冠以「絲綢之路」名稱的交通路線)。因為由這條路西運的貨物中以絲綢製品的影響最大,故得此名(而且有很多絲綢都是中國運的)。

其基本走向定於兩漢時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條路線。

絲綢之路是:指起始於古代中國,連線亞洲、非洲和歐洲的古代陸上商業**路線。狹義的絲綢之路一般指陸上絲綢之路。廣義上講又分為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

2023年,德國地質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國》一書中,把「從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間,中國與中亞、中國與印度間以絲綢**為媒介的這條西域交通道路」命名為「絲綢之路」,這一名詞很快被學術界和大眾所接受,並正式運用。

陸上絲綢之路起源於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形成其基本幹道。它以西漢首都長安為起點,經河西走廊到達西域。它的最初作用是運輸中國古代出產的絲綢。

因此,當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ferdinand freiherr von richthofen)最早在19世紀70年代將之命名為「絲綢之路」後,即被廣泛接受。

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與外國交通**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該路主要以南海為中心,所以又稱南海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形成於秦漢時期,發展於三國至隋朝時期,繁榮於唐宋時期,轉變於明清時期,是已知的最為古老的海上航線。

2023年6月22日中、哈、吉三國聯合申報的陸上絲綢之路的東段「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成功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成為首例跨國合作而成功申遺的專案。

絲綢之路有什麼歷史意義絲綢之路的開通有什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絲綢之路是一條具有歷史意義的國際通道。通過這條古道,絲綢把古老的中國文化 印度文化 波斯文化 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臘 古羅馬文化連線起來,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中國是最早養蠶和繅絲的國家。公元前138年至公元前119年,西漢的外交家張騫就溝通了這條古道。他率使團攜 和綿帛,到達摟蘭 今若羌一帶 尉犁 ...

絲綢之路的開闢有何意義絲綢之路的開闢有什麼重要意義

絲綢之路,簡稱絲路。是指西漢 公元前202年 公元8年 時,由張騫出使西域開闢的以長安 今西安 為起點,經甘肅 新疆,到中亞 西亞,並聯結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 這條道路也被稱為 西北絲綢之路 以區別日後另外兩條冠以 絲綢之路 名稱的交通路線 因為由這條路西運的貨物中以絲綢製品的影響最大,故得此名 而...

絲綢之路有那些意義,絲綢之路的開闢有什麼重要意義

在古代,絲綢之路是一條橫貫亞洲 連線歐亞大陸的著名陸上商貿通道,在現代,成為以現代交通設施與服務為基礎的連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亞歐陸上經濟紐帶,對促進沿線各國的經貿合作 經濟發展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義。絲綢之路 也稱 絲路 陸上絲路是古代橫貫亞洲 聯結亞 歐 非三洲的交通道路,全長約7,000 多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