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天風海雨樓主
勞動二重性原理:勞動二重性
是生產商品是生產商品的同一勞動過程中的兩個不可分割的方面,即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生產商品的勞動,一方面從其具體形式看,稱為具體勞動;另一方面從其抽掉了具體形式看,稱為抽象勞動。具體勞動是特定各類的生產活動,是由特定的生產目的、操作方式、勞動物件和結果決定的,具體勞動生產商品的使用價值。
抽象勞動是撇開了具體形式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或一般人類勞動,抽象勞動形成商品的價值。
實踐意義:從巨集觀上看,由於具體勞動回答的是什麼勞動,怎樣勞動的問題,因而它表現出來的是社會分工的體系和社會的產業結構狀況;由於抽象勞動回答的是勞動多少,勞動時間多長的問題,因而它反映出來的是社會分工的勞動比例和社會勞動的總規模。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按勞動二重性的要求,在質上不斷擴大合理的社會分工,在量上保持產業部門之間的按比例關係。
從微觀上講,勞動二重性原理是企業進行科學管理的重要理論基礎。作為企業,一方面要在具體勞動上改革生產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另一方面要在抽象勞動上縮短勞動時間,減少勞動耗費,從而提高商品的競爭力,佔領市場,實現效益。
2樓:二文吶吶吶吶吶
勞動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經濟學的樞紐。
使勞動價值理論成為了科學的理論。
論述勞動二重性理論的重大意義
3樓:匿名使用者
生產商品的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這二重屬性.具體勞動是指生產目的、勞動物件、所用工具、操作方法、生產結果都各不相同的勞動.具體勞動生產了商品的使用價值.
抽象勞動是指無差別的一般人類勞動.抽象勞動生產商品的價值.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是同一勞動過程形成的相互聯絡又對立的兩個方面.
馬克思創立了勞動二重性學說,它使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和大衛·李嘉圖等人提出的勞動價值論成為完全科學的價值理論.
馬克思關於生產商品的勞動二重性的論述及其重大意義
4樓:匿名使用者
什麼是勞動二重性呢? 答案是:具體勞動(work)、抽象勞動(labor)是陰陽關係。抽象勞動根本是市民社會的類存在的規定。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未作沒正面作答。馬克思說勞動二重性是這樣的: 「一切勞動, 一方面是人類勞動力在生理學意義上的耗費; 就相同的或抽象的人類勞動這個屬性來說, 它形成商品價值。
一切勞動, 另一方面是人類勞動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費; 就具體的有用的勞動這個屬性來說, 它生產使用價值。」 一者指示物質生產的歷史存在規定和形式, 一者指示物質生產的社會存在規定和形式。二者顯然不能兩分, 毋寧說是一個規定整體。
總的來說, 二重性理論與規定底蘊在於揭示大寫規定的社會存在, 從而生產關係的發生機理。
馬克思主義視域內的二重性分析是建構社會生產關係發生學的學說原理,因而就內涵邏輯和實踐正規化來說,勞動二重性與研究物件具有結構上的內在契合性,它決不謀求認識屬性的簡單的相互隔開。勞動二重性實踐之路是否決物象自足性,還原物件的歷史規定:否決社會物象關係的資產階級擬製,進一步還原研究物件的理論規定。
馬克思勞動二重性的實踐圖景即在於以歷史主義和實踐主義為雙重的建構邏輯取向,規定大寫的歷史理論,全面落實政治經濟學批判。該研究進路旨在闡明馬克思勞動價值論是對資產階級經濟學進行整體性批判所得到的認識結果,是對歷史進行總體分析、系統性考察而得出的建構性理論,是批判與建構的統一性理論。
抽象勞動,人類勞動或商品生產勞動,是從一般構造轉向特殊構造的經濟規定,即特殊形態的社會勞動規定。因此,其不是關乎人的生產活動的自身的存在特性,而是關乎人作為存在者(類存在的概念)的特性。這表明:
人的生理耗費被裹進一種社會程序,並且,作為抽象的關係運動。亦即,從目的論設定的要求看,具體勞動指代人的主動勞動方面,而抽象勞動指代人的被動勞動方面。具體勞動說明了工藝學的能動性,抽象勞動則說明了商品社會的被迫的經濟合類性。
從深層次看,這是一種「經濟必然性」規定。
抽象勞動指示物質生產的市民社會的歷史存在規定和形式, 具體勞動指示物質生產的社會存在規定和形式。這是特定的歷史實踐。
————————————————
《資本論》首章的工作結構是對初版進行調整後所得,名稱也是這時候馬克思才加進去的。之所以如此,是為了進一步完結早已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中承諾的分析。啟示我們:
第一,《資本論》辯證法規定乃是起步和釀成於「商品」中的;第二,馬克思文字結構是開放的,就首章而言,所要完成的是「商品本身」的大寫規定剖解,在指向性上,其始終與歷史發展同步,即堅持商品精神現象學批判(馬克思暫名為「拜物教批判」)工作進路:第三,商品辯證法是實踐化的批判規定,是活的工作邏輯,旨在消除自足,堅持始終在生長運動現象中認識存在規定,把握存在的整體發展;第四,歷史唯物主義是實踐化的形成歷程,它從歷史中發掘社會存在(規定),統一歷史存在和社會存在;最後,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點,統一化研究物件和理論範疇用語,例如「生產方式(歷史中形成起來的社會生產)和勞動一般」,以及「生產關係和交換關係(社會再生產)和價值(形式)」,使理論分析具有明確的可操作性。
歸根結底,這是一個成熟的研究範例,據此,辯證法具象化為歷史的實踐的工作方法(馬克思稱為「我的辯證方法」),而又藉助工作提升,使唯物主義規定不再束縛在象牙塔中,成為直接蘊涵實踐批判的歷史的「階級科學」。這一解析解開了歷史唯物主義的偉大構造和發生奧祕。
參考文獻:
許光偉:《勞動二重性實踐之路:從批判到蘊涵批判的建構——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理論誕生意蘊》,《江漢論壇》2023年第2期。
許光偉:《資本論》商品章的邏輯解析》,《江漢論壇》2023年第7期。
論勞動二重性理論的重大意義**參考文獻
5樓:十
勞動二重性理論及其意義 生產商品的勞動具有兩重性質——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生產商品的勞動從一方面看是具體勞動,又稱有用勞動或具體的有用勞動。
在任何社會制度下,人類為了生存和發展,就必須從事各種生產活動,而「這種生產活動是由它的目的、操作方式、物件、手段和結果決定的。由自己產品的使用價值或者由自己產品是使用價值來表示自己的有用性的勞動,我們簡稱為有用勞動。」(《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55頁)具體勞動有質的差別,不同質的具體勞動生產出不同質的產品,用來滿足人們的不同需要。
具體的有用勞動創造使用價值。另一方面,一切勞動都是人類勞動力的使用和耗費,如果我們撇開人類勞動力耗費的特定性質和各種勞動的具體形式,那麼,人類的勞動活動剩下的就是,它們都是人類勞動力在純生理學意義上的耗費——人的大腦、肌肉、神經、手等的體力與腦力方面的生產性耗費。
這就是撇開了具體形態的抽象勞動,是沒有任何質的區別的一般人類勞動。在商品生產條件下,抽象勞動形成商品的價值。
生產商品的勞動二重性與商品的二因素具有密切的內在聯絡,馬克思對此作過如下概括:「一切勞動,從一方面看,是人類勞動力在生理學意義上的耗費;作為相同的或抽象的人類勞動,它形成商品價值。一切勞動,從另一方面看,是人類勞動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費;作為具體的有用勞動,它生產使用價值。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60頁)顯然,具體勞動是人類社會生存的條件,它反映著人和自然的關係;抽象勞動是生產商品的勞動的社會屬性,它反映著人與人之間的一定的經濟關係或社會關係,它是一個歷史的範疇。
生產商品的勞動二重性源於商品生產的社會條件。
商品生產的出現,是因為具備了社會分工和生產資料私有制這樣兩個條件。由於社會分工,商品生產者之間的聯絡非常緊密,每個商品生產者的勞動都成為社會總勞動的一部分,這樣,他的勞動就取得了社會勞動的性質。同時由於私有制的存在,勞動是商品生產者私人的事情,勞動成果也歸私人所有,於是勞動就具有私人勞動的性質。
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決定了生產商品的勞動具有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雙重性質。私人勞動首先表現為具體勞動,它只有通過商品交換才能實現使用價值,才能得到社會承認,這時才能轉化為社會勞動。但在商品的交換過程中,各種具體勞動由於不同性質而無法進行量的比較並確定交換的比例,客觀上就要求必須拋開勞動的具體特點,單純進行一般人類勞動耗費的比較,這就只能具體勞動還原為抽象勞動。
馬克思的勞動二重性理論有什麼意義
6樓:匿名使用者
勞動二重性理論的建立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建立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被馬克思稱為理解政治經濟學的樞紐,這是因為:
其一,勞動二重性理論為勞動價值論奠定了科學的基礎。勞動價值理論是資產階級古典經濟學家創立的,但他們不能把創造使用價值的勞動和創造價值的勞動區別開來,不能區分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從而無法解決什麼勞動創造價值,在什麼條件下創造價值,怎樣創造價值以及價值本質是什麼等一系列問題。例如,亞當·斯密時而認為商品的價值決定於生產商品耗費的必要勞動量,時而又認為商品的價值決定於「勞動的價值」。
李嘉圖在勞動價值理論上比亞當·斯密前進了一步,他堅持勞動創造價值的原理,還指明瞭價值量決定於生產商品所耗費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而不是個別勞動時間。但是,由於他不懂得勞動二重性理論,因而無法解決為什麼價值必然要表現為交換價值。
其二,勞動二重性理論為剩餘價值理論奠定了科學基礎。在勞動二重性理論的基礎上,馬克思科學地說明了資本主義制度下勞動力商品的特殊作用。勞動力的出賣者通過具體勞動為資本家生產出具有某種使用價值的商品,通過抽象勞動,為資本家創造出大於勞動力自身價值的價值,即剩餘價值。
勞動二重性理論,還使馬克思科學地分析了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二重性:勞動過程和價值增殖過程。勞動二重性理論,也使馬克思有可能根據資本的不同部分在價值增殖過程中的不同作用,區分為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並提出剩餘價值率這個揭示資本主義剝削程度的科學範疇,從而形成了完整、科學的剩餘價值理論。
其三,勞動二重性理論,是馬克思解決政治經濟學中一系列重大理論問題的基礎。正是在勞動二重性理論的基礎上,馬克思創立了資本技術構成與價值構成相結合的資本有機構成理論,揭示了資本積累的歷史趨勢,建立了關於無產階級貧困化的理論;同樣是在勞動二重性理論的基礎上,馬克思提出了社會資本再生產的兩個重要理論前提,即從實物構成上把資本區分為生產生產資料的部門和生產消費資料的部門,在價值構成上把資本區分為c、v、m三個組成部分,從而為社會資本再生產理論的建立提供了科學的理論前提等。因此,勞動二重性理論是理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樞紐。
用勞動二重性學說具體分析勞動過程 價值形成過程和價值增值過程
資本主義生產是以僱傭勞動為基礎的商品生產,其生產過程具有兩重性 一方面是生產版使用價值權的勞動過程,另一方面是生產剩餘價值的價值增值過程,是這兩個過程的統 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二重性根源於生產商品的勞動二重性.任何社會的勞動過程都是勞動者通過有目的的活動,運用勞動手段,作用於勞動物件,改變自然界物質的...
什麼是管理的二重性?學習馬克思主義管理二重性原理有何意義
管理二重性是指管理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管理的二重性是馬克思主義關於管理問題的基本觀點。它反映出管理的必要性和目的性。所謂必要性,就是說管理是生產過程固有的屬性,是有效的組織勞動所必需的 所謂目的性,就是說管理直接或間接的同生產資料所有制有關,反映生產資料佔有者組織勞動的基本目的 求述管理二重性原理...
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二重性,論述資本主義生產的二重性是什麼
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二重性是勞動過程和價值增殖過程的統一,是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實質,是商品生產的資本主義形式。資本主義生產是以僱傭勞動為基礎,以獲取剩餘價值為目的的生產。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特點 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不僅是生產使用價值的勞動過程,同時是生產剩餘價值的價值增值過程。價值形成過程是價值增值過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