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幸福
出土儲存完好的屍體是長沙馬王堆漢墓的辛追。
這具女屍年約50歲,身高1.54米,體重34.3公斤,開棺後發現女屍被浸泡在棺內約20釐米深的無色液體中(出土後不久漸變成棕黃色)。
經科學分析,棺內的水是通過土壤、白膏泥和木炭層而滲入墓室,經長期聚集而成的,其中雖帶有少量的硫化汞的防腐物質,具有微弱的抑菌作用,但此絕非是保全屍體的根本原因。古屍被完好地儲存乃是厚實的棺槨被嚴密封固,深埋地下的結果。
1號墓女屍經醫學家臨床檢驗:結締組織、肌肉組織和軟骨等細微結構儲存完好,全身有柔軟的彈性,**細密而滑膩,部分關節可以轉動,甚至手足上的紋路也清晰可見。
2樓:愛你的倉井
是長沙馬王堆漢墓的辛追,
2023年馬王堆在湖南出土轟動一時,當時負責對女屍進行儲存研究的是羅學港的一位老師,由他一直和湖南博物館等單位合作,2023年湖南博物館要搬遷,其中,要把辛追老太太整體搬家。但是老先生已經過世,人們擔心在搬家的過程中,2000多歲高齡的辛追老太太有可能會散架。
老太太的「身體狀況」究竟能不能適應搬家的一路顛簸?如果可以搬必須拿出科學資料。為了解決這個棘手的問題,主管部門把解剖學專家羅學港請到了現場。
羅教授主要提了一個要求:瞭解儲存女屍30年來的所有檔案,以便「心中有數」。隨後羅學港領導的課題組對這具古屍進行了她出土以來的首次非常細緻的全身「體驗」。
前不久,體檢結果已經向社會公佈。
羅學港介紹,對女屍詳細的體檢結果表明,總體情況較好,尤其是**纖維的保持情況出乎人們意料的好,「我用手觸控了辛追的**,依然很有彈性。」他說。這證明30年以來的儲存方法是成功的。
但是由於主要防腐配方還沒有解密,不便透露。
可以透露的是,30年前採用的是當時最好的配方,儲存方法的核心理念是模擬古屍出土環境,也就是「恆溫、恆溼、相對無菌」。恆溫是0到4攝氏度,恆溼是70%到80%之間,無菌是因為在考古發掘時發現棺材密封很好,所以後來的儲存一直採用棺材內不留空氣的方法,並且把女屍用特製的防腐固定液泡起來。
「30年儲存成這樣,真不容易。」「不變是相對的,變是絕對的。」羅說。
所謂「變」,主要是女屍細胞上的改變,骨組織裡面的鈣離子不可避免地隨著時間流失。為了避免搬家時可能的碰撞讓這具千年古尸解體,他們又往棺液裡注入了中和液,緩解「骨質疏鬆」症狀,經過x光透視之後,羅學港認為:辛追身體可以適應搬家。
給辛追搬家顯然找搬家公司解決不了問題。雖然直線距離不過500米,但是搬家當日各方如臨大敵,由於「科學搬家」措施得當,辛追成功搬家。湖南博物館在搬的過程中還請上海有經驗的老師傅順便給辛追換了副新棺材,讓老太太換個舒服的地方繼續「睡覺」。
神祕紅色棺液讓辛追2000多年不腐
在馬王堆女屍出土的時候,棺材裡注滿了一種紅色的棺液。科學家們相信,這種液體是使辛追2000多年來不腐的「神液」。
羅學港告訴記者,經過化驗可以證實,紅色棺液成分複雜,之所以是紅色,是因為摻加了硃砂,硃砂的化學成分對人體是有害的,其中含有砷和汞,棺液中還檢測出了許多中藥的成分,這些東西泡在一起就成了深紅色。可以肯定,這種紅色液體具有殺菌作用,可以保證屍體不腐。
紅色棺液中的主要成分包括有機汞,也就是水銀。專家推測,辛追生前可能有服用丹藥的習慣。在古代中國,煉丹術是人們追求長生的主要方式之一,而煉出的丹藥,本身都含有汞等對人體有毒有害的物質,當時人們意識不到,但是汞對於細菌卻有殺滅作用。
所以,雖然辛追生前濫服丹藥沒能長壽,身後卻陰差陽錯,丹藥的毒性卻使得她的屍骨長久儲存下來。
羅學港介紹,在紅色棺液中還發現了一些中藥的成分。據介紹,在陪葬品裡,人們發現了大量的中草藥,從一定程度上支援了古人能夠配製防腐藥水的觀點。「這些化學物質的結合,是古屍儲存的基本原因。
」羅學港說。
為什麼當時比辛追地位高的人沒有保留下屍骨,而辛追卻可以?這起碼說明這種防腐藥水的配方是一個偶然因素形成的。羅學港認為,辛追2023年不腐「充滿了偶然性」。
除採取了得當的防腐措施之外,當時的環境一定非常乾燥,有利於儲存,而且棺木密封很好,和外界空氣隔絕避免了細菌對屍體的侵蝕,再者,馬王堆墓一直沒有被盜。地質條件加上人為因素,使得辛追的屍體奇蹟般儲存下來。
科研人員加強了對辛追的檢測,利用更新的防腐措施讓她「延年益壽」
「我個人認為,如果不是因為考古把辛追挖出來,在那樣一個恆定的環境中,女屍再有一個2023年也應該可以繼續儲存。」羅學港說。
但是現在面臨的挑戰是,屍體儲存環境已經發生了改變,怎樣才能繼續保持好屍體?怎麼才能完成***的囑託滿足國人的厚望,讓馬王堆女屍繼續儲存下去呢?羅學港坦言:壓力很大。
在給辛追搬家時,30年來使用的固定液已經首次全部換掉,現在儲存仍然是採用以****為主的固定防腐液。保護液的配方還包括甲醛、乙醇、甘油等。羅學港介紹說,目前雖然女屍儲存尚好,但是隨著時間流逝,體檢中也發現了許多問題,主要是屍體的細胞結構已經發生了明顯變化。
由於固定液的ph值偏酸,使得骨頭的鈣離子流失很多,由於骨組織只有有機質,而沒有無機質,時間長了,骨頭就有可能變成「麵條」,辛追也就只剩下一張皮。他認為,一個需要解決的重要任務是防止女屍體的蛋白質加速降解,以及讓細胞結構保持穩定。目前他們採用的辦法是加入緩衝液,中和固定液的酸鹼度。
羅學港介紹說,目前辛追棺材中早已經不是當初出土時的紅色棺液,儲存的液體經過了蒸餾水的稀釋都是無色透明的。30年來,由於浸泡,辛追的**有些發白。他們將不定期為辛追更換棺液。
其儲存環境也一直模擬發現時的環境:恆溫是0到4攝氏度,恆溼是70%到80%之間,為了保證相對無菌,還要不定期給辛追進行紫外燈照射消毒,殺死細菌。
除此之外還加強了檢測,其中包括對固定液的濃度、ph值、離子、氨基酸含量的檢測,科研人員還會從形態上取材料檢測,隨時觀察辛追的變化。
「目前總體來說是一邊觀察研究,一邊保護。我們能做的只能如此。」羅學港說。
「很多人對馬王堆的儲存給予厚望,但是環境變了,對儲存增加了更大的難度,我們將盡心盡力,讓老太太『延年益壽』。」
3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新中國考古學者在樓蘭發現半個世紀後第一次到達這裡。 「我帶了一支老太太的屍體儲存得非常完好,她的面龐看起來很瘦削,安詳地微閉著雙眼,有
4樓:匿名使用者
長沙馬王堆漢墓辛追夫人
5樓:狐狸的心
辛追,還有不知淩惠平是不是,不過淩惠平的復原圖比辛追好看
考古完成屍體去哪了
6樓:風夕
當然是進了博物館,供後人瞻仰了啊。要不就是放到一些冷庫裡冰凍起來,作為****了。
7樓:外匯博金小剛
不會,古墓中的屍體一般都腐爛成骨架,考古發掘提取出的人骨作為標本存放起來。有些也會做一些體制人類學方面的鑑定,確定人骨的性別、年齡、是否有骨骼疾病(齲齒、牙周病、骨骼變形......)等,來輔**古學研究。
中國古代的屍體是怎麼防腐的?
8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的屍體防腐術】
2023年,當長沙馬王堆漢墓中的辛追夫人在度過了兩千多個地下春秋後重現世人面前時,全世界都為中國古代精湛的屍體防腐技術感到敬畏。辛追夫人以其鮮活的面容和富於彈性的肌膚讓世界領悟了溼屍防腐的精妙所在。
古代貴族不但講求棺槨的製造,要求採用具有芳香防蟲功效的樟、鬆、柏、桐等材質,還對墓穴有一定的深度要求,這樣做無非是延緩或避免屍體腐敗的程序。古人認為「金玉生寒」,以金玉殮葬可使屍身不壞,《漢書·楊王孫傳》中有「口含玉石,欲化不得,鬱為枯臘」的字樣,於是才有玉衣、玉棺之說。
金玉防腐之功效如何?楚王殮於玉棺,卻黴爛得只餘一堆枯骨;劉勝夫婦玉衣護體,也只殘存幾枚朽齒;明神宗萬曆皇帝更是體膚無存。墓葬中屍體的腐敗,細菌的分解是主要原因。
而細菌又分為需氧菌和厭氧菌。抑制需氧菌的活動除了要實現殺菌消毒外,必須密封屍體,防止空氣進入。在這方面,中國人在西漢時期就已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死者在入殮前,先要用香湯沐浴屍體,再用酒擦洗。周王室主管祭祀的**小宗伯下就有鬱人和裸人兩種差役,前者用鬱金香草煮湯和用黑黍釀酒,後者則用香湯和黍酒沐浴屍體。這樣不僅使屍體變得「香美」,還有一定的消毒作用。
酒的噴灑則更有利於封棺後加速棺內氧耗,建立缺氧條件。用潔淨的內外衣和衾者(單被)緊緊捆束屍體,也有助於隔離空氣,對屍體的早期腐敗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漢代所用棺具質量很高,棺壁及頂、底板均系整材,套棺內外髹漆,內棺蓋口還用膠漆封固,賦予棺槨良好的密閉性。
此外,中國古代還有用汞、砷防腐的習俗。經化學鑑定,馬王堆女屍有兩個明顯特點:一為汞處理,二為浸泡。
棺液(外部水汽滲入形成)沉澱物中含有大量硫化汞、乙醇和乙酸等成分,對屍體細胞起到了固定作用,成為古屍不腐的一個關鍵因素。
封建貴族是極為重視深埋的,視厚厚的土層為最好的庇護,他們的墓穴相當深大,並且要求不洩氣息。墓室在這樣的環境中,能有效的同外面的空氣隔離,不受氣候變化的影響而保持恆溫。下面我們來看一看封閉後的墓室在漫長的兩千多年裡發生著怎樣的變化。
入葬之初,墓室內的環境是允許腐敗菌生長繁殖的,但墓室中的氧氣很快被隨葬品中大量的禽、魚、肉、蛋等有機物的氧化分解所消耗,又因為內棺和墓室都是密閉的,因此在槨室中形成了缺氧環境,使需氧菌得到了抑制。此時對腐敗過程起作用的就只有厭氧菌了,但它們同樣無法大行其事,因為屍體的蛋白質、脂肪及隨葬的絲織品分解產生的有機酸,使棺內環境逐漸向酸性轉化,導致厭氧菌的無法適應並最終死亡,這樣屍體的腐敗過程終於停止了。
9樓:匿名使用者
【埃及的屍體防腐術】——木乃伊的製作
在公元前十世紀木乃伊製作技術最為成熟的時候,一流的防腐師大致按以下步聚製做木乃伊:
首先用燧石刀在屍體腹部左側開個十釐米長的切口,把心臟以外所有其他內臟取出,逐一用酒和含有沒藥、桂皮的香料加以清洗,然後放入禮葬瓶中,禮葬瓶多用雪花石膏石雕成,蓋子刻成豺頭的放胃,狒狒頭的瓶子放肺,獵鷹頭的放腸,人頭形的放肝臟,這種造型的瓶子在今天的紀念品市場上還很多見。因為當時人們認為心臟是感情的根源,所以留在原處不動。防腐師還用香柏油沖洗屍體腹腔,把餘下的柔軟組織分解。
接著取腦,他用一種帶鉤的工具從死者鼻孔穿入頭顱,鉤出裡面的腦髓,然後灌入香柏油和香料,衝出腦殼中的殘餘組織。最後由鼻孔將樹脂灌入顱腔以防頭顱受到意外擠壓時變形。
徹底清洗屍體後,防腐師把所有器官和屍身埋進泡鹼(碳酸鈉和碳酸氫鈉混合劑,相當於今天的洗滌鹼和發酵粉的成分)粉末堆中,抽乾水分。屍身、器官大概要埋在泡鹼粉里約一個月,拿出來後把每一部份再用香液和香料洗滌。防腐師必須從開始時就把屍體從軀幹到每個手指的各個部分小心包好,以免指甲之類的細小部分損壞或脫落失去。
然後防腐師把乾透的內臟逐一以麻布包好,放回腹腔,用鋸屑、麻布、焦油或泥填料填好,縫合切口。
因為頭髮難免損壞,所以還要補一些假髮;在眼眶裡裝入假眼,進行全身整容,使死者恢復生氣。這項工作最費工夫。
防腐師進行整形時在屍身各處小心地割開很多小口,從**裡填入麻布填料。屍體面部和頸部當然也要整得像生前一樣,嘴裡塞入麻布使雙頰飽滿。最後防腐師還要用赭石染料替死者面部及全身染色(男死者染紅色,女死者黃色)。
染色完畢後,屍體即可包裹。屍體被用抹過鬆香的亞麻布緊密包裹,考古學家曾解開裹布,發現長度加起來超過兩公里。在木乃伊的上面和繃帶裡,一般都要放上護身符和蜣螂雕像(或叫聖甲蟲像)。
特別要在胸前都放一個蜣螂像,上刻有祈禱語,乞求死者在陰間受到公平的審判。
防腐師包好屍體,做成一具木乃伊,前後約共需70天時間。
考古學的有關雜誌有什麼啊,中國考古學的考古學刊物
考古 尋根 這個主要針對民俗文化現象 國內最主要的三大刊物 考古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輯的考古刊物。月刊。出版地點北京。第一任主編 副主編為夏鼐 陳夢家。內容包括田野考古的調查發掘簡報,考古研究的一般性論述,考古工作簡訊,考古技術工作,書刊譯介,學術動態等。創刊於1955年,原名 考古通訊 1...
考古學是學些什麼有什麼用呢,考古的意義是什麼
考古學就是 古人的生活狀況,研究從中折射出來的政治 經濟 文化。我是湖南省博物館的職員,如您有具體的問題,歡迎追問。考古學是學著怎麼去了解古人的思想,就是了解古的思想怎麼發達,也給我們現在人的思維和感想 你問的是魔獸世界的考古馬 研究古代學,有助於我們學習歷史。考古的意義是什麼?考古的意義 考古學在...
國內有考古學的大學以及排名中國哪些大學的考古系最好?
考古學開設院校主要有 北京大學 吉林大學 西北大學 中山大學 四川大學 南京大學 山東大學 武漢大學 廈門大學 南開大學 復旦大學 山西大學 南京師範大學 考古專業比較公認的實力梯次 第一階 北大 吉大 第二階 山大 川大 西北大 第三階 除以上外較早開設考古專業的大學,諸如武大 廈大等 第四階 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