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諺語中秋節諺語

2021-03-04 00:35:50 字數 5738 閱讀 9636

1樓:天上飛

1、吃亂了月餅死公公。——《民間俗語》

解釋:來自河北冀縣,冀縣風俗:新媳婦第一年在婆家過中秋,就要連續幾年,在孃家也是如此。否則就算吃亂了月餅;

2、五月回港扒龍舟,六月割禾有錢收,七月燒紙盂蘭節,八月賺錢買餅嘗中秋。——《民間俗語》

解釋:來自廣東茂名,講的是5月的端午划龍舟,6月收割季節,7月的中元節也稱鬼節,8月賺錢過中秋節;

3、冬唔飽,夏唔飽,八月十五食餐飽。——《民間俗語》

解釋:來自廣州,說的是中秋節令,供果豐富;

4、八月十五停活的,冬至節,教學的。——《民間俗語》

解釋:來自山西,說的是中秋做工人停活,冬至宴請教師;

5、到中秋,賽摸秋。——《民間俗語》

解釋:來自湖北鄂西·土家,摸秋,舊時歲時習俗。流行於黃河中下游、淮河流域、長江流域等地。

一種祝願得子的象徵活動。農曆八月十五日(中秋節)夜,婚後尚未生育的婦女,在小姑(或其他女伴)陪同下,到田野瓜架,豆棚下暗中摸索摘取瓜豆;

6、八月摸個秋,摘柚抱瓜不算偷。——《民間俗語》

解釋:來自江西,摸秋:習俗,月夜偷摘他人田園掛失果實不視為偷。俗信,這天送子娘娘要下凡,所以未生育的已婚婦女摸秋若不被發現,可早生貴子。

2樓:匿名使用者

諺語七月十五鬼節

八月十五人節

(張家口)

八月十五月正南

瓜果石榴列滿盤

(邢臺)

男不拜月

女不祭灶

(石家莊)

吃亂了月餅死公公

(冀縣風俗:新媳婦第一年在婆家過中秋,就要連續幾年,在孃家也是如此。否則就算吃亂了月餅)

五月回港扒龍舟

六月割禾有錢收

七月燒紙盂蘭節

八月賺錢買餅嘗中秋

(茂名)

冬唔飽,夏唔飽,

八月十五食餐飽。

(廣州)

(中秋節令,瓜果豐富)

八月十五停活的

冬至節,教學的

(山西)

(中秋做工人停活,冬至宴請教師)

到中秋,賽摸秋

八月摸個秋,

摘柚抱瓜不算偷

(鄂西·土家

歇後語:

八月十五的月亮

———正大光明

八月十五吃月餅

———節日的美食

八月十五辦喜事

———人月共團圓

八月十五生孩子

———趕上節了

八月十五看桂花

———花好月圓

八月十五吃年糕

———還早

八月十五看燈籠

———遲了大半年

八月十五過年

———差了節氣

八月十五捉兔子

———有你過節,無你也過節

3樓:匿名使用者

2008的中秋節放假安排通知如下:

根據***的檔案指示,為便於各地區、各部門及早合理安排節假日旅遊、交通運輸、生產經營等有關工作等等。2023年對放假安排作出調整,中國的三個大傳統節日都可以放假,其中包括端午節、中間節和清明節,其中中秋節的放假通知為 9月13日到15日放假3天,其中9月13日(星期六) 為公休日; 9月14日(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為法定節假日,9月14日(星期日)公休日調至9月15日(星期一)。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與春節、端午節、冬至並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

據史籍記載,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直至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則始於宋朝。節期為農曆八月十五,是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節」,也叫「仲秋節」;又因這個節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稱「秋節」、「八月節」「八月會」;又有祈求團圓的信仰和相關節俗活動,故亦稱「團圓節」、「女兒節」。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

關於中秋節的起源,大致有三種:起源於古代對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覓偶的習俗、是古代秋報拜土地神的遺俗。

八月十五日是秋天的正中,所以被稱為中秋或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還要圓,要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中秋前夕,人們都儘可能和家人團聚,取人月雙圓的意義,八月十五又叫「團圓節」。

早在三代時期我國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晚上,有賞月、遊湖等活動。

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今天,月下游玩的習俗,已遠沒有舊時盛行。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以前,江蘇地區的中秋夜,婦女們多外出在月下游玩,或互相拜訪,或結伴去佛寺尼庵,或舉行盛大的文藝活動。甚至玩到四更雞鳴。這一風俗當地叫做「走月亮」。

上海的習俗與江蘇差不多。只是中秋夜,婦女外出遊玩必須要走過至少三座橋,因而叫做「走三橋」。

古時還有祭月和拜月活動。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

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如果家裡有孕婦,就要多切一份。

拜月不是指祭月時的拜月。這種風俗源於北宋京師。當夜,滿城人家,不論窮富老小,都要穿上**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願,祈求月亮神的保佑。

相傳古代齊國醜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後,以超群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後立她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願「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許多地方還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習俗。如香港的舞火龍、安徽的堆寶塔、廣州的樹中秋、晉江的燒塔仔、蘇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託球舞等。。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託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中秋節從2023年起為國家法定節假日。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23年5月20日,該民俗經***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部分少數民族的中秋習俗

蒙古族「追月」。中秋之夜,蒙古族人愛做「追月」的遊戲。人們跨上駿馬,在銀白色月光下,賓士在草原上。

他們朝西放馬賓士,月亮由東方升起,墜落天西方。執著的蒙古騎手,不到月亮西下,「追月」不止。

藏族的「尋月」。**一些地區的藏族同胞歡度中秋的習俗是「尋月」。是日夜晚,男女青年和娃娃們,沿著河流,跟著倒映水中的明月,把周圍河塘中的月影措遍,然後回家團圓吃月餅。

赫哲族「祭月」。在我國東北的赫哲族聚居地,每逢中秋佳節,人們要採葡萄、祭月。相傳是為了紀念一個聰明、勤勞的赫哲族媳婦媳婦。

她受不了婆婆的虐待,跑到江邊向月亮求救。最後終於奔到了月亮上。

德昂族「串月」。雲南潞西的德昂族青年男女,每逢中秋月明高掛,分外明亮的時候,山頭塞尾,不時傳來一陣悠揚動聽葫蘆笙,男女青年在一起「串月亮」傾訴衷情。有的還通過「串月亮」送賓榔、送茶訂下婚約。

阿細族「跳月」。阿細人過中秋的傳統習慣是「跳月」。中秋之夜,從各個村塞聚集到山村中的開闊地,披紗的姑娘跳起來了,肩負大三絃的小夥子跳起來了。

然而,尤為撩人的還是那種青年男女表達愛慕之情的對歌,彷彿月亮也聽利為之動情動容。

苗族「鬧月」每逢中秋之夜,苗族群眾沐浴著如絲縷的月光,吹奏悠揚的蘆笙,跳起苗家歌舞,青年們在「鬧月」活動中互相尋找意中人,互相表白要象月亮和清水一樣,心地純潔明亮,永結百年之好。

傣族「拜月」中秋之夜,雲南新平一帶的傣族盛行「拜月」風俗。每逢中秋這一天,姑娘、媳婦便來到湖邊或池塘邊捕魚,「咪巴」則忙著舂糯米,做大小不同的月餅。月亮升起之前,把飯桌擺在陽臺上,並擺滿香蕉、菠蘿等,待月亮升起,全家老少圍在桌旁,品嚐食物,談笑賞月,盡興方散。

侗族「行月」廣西侗族以行月方式歡度中秋。月亮千起來的時候,經過充分準備的蘆笙歌舞隊,踏著月光來到鄰近的山寨賽歌賽舞,樂聲震耳,舞姿婆娑,歡樂的人群沉浸在似水的月色之中。

高山族「賞月」居住在臺灣省山區的高山族同胞,每逢中秋明月高懸、清輝灑滿大地的時候,穿著民族盛裝,圍坐在一起載歌載舞,飲酒賞月,共享天倫之樂。

4樓:匿名使用者

人逢喜事尤其樂,月到中秋分外明。

幾處笙歌留朗月,萬家簫管樂中秋。

地得清秋一半好,窗含明月十分圓。

5樓:後來新生

6樓:匿名使用者

自古以來,有關中秋節的對聯不少,其中大多在「中秋月」上做文章。

中天一輪滿,秋野萬里香。

這是「鶴頂格」對聯,即藏頭聯,雖不現「月」字,但「一輪滿」已點出月滿時的景觀。大家熟悉的對聯還有:

人逢喜事尤其樂,月到中秋分外明。

幾處笙歌留朗月,萬家簫管樂中秋。

地得清秋一半好,窗含明月十分圓。

這三副對子皆寫得清新可讀。「半夜二更半,中秋八月中。」這是明末清初文學家金聖嘆作的對聯。

相傳,金聖嘆到金山寺閒遊,寺宇長老出對子難他:半夜二更半,金聖嘆一時對不上,不歡而去。後來,他因哭廟案被殺,臨刑時,正是中秋佳節,他猛然想起長老的出句,對出了下聯。

歷史上稱為「生題死對」。與此聯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

天上月圓,人間月半,月月月圓逢月半。

今宵年尾,明日年頭,年年年尾接年頭。

一群書生,在中秋節歡聚一堂,飲酒賞月,其中一個秀才出上句,讓大家對下聯。結果無人對上。到了除夕夜,這群書生又相聚飲酒守歲,還是那位秀才對出了下聯。

「中秋夜出句,除夕夜成對」,被稱作「中秋出句年尾對」。

一夜五更,半夜五更之半。三秋八月,中秋八月之中。過去,一夜分為五更,兩小時一更;古稱秋季三個月為「三秋」,即初秋七月(孟秋),中秋八月(仲秋),晚秋九月(季秋)。

這一聯是明代大學士楊廷和父子的傑作。相傳楊廷和八歲那年,有一次,他父親與客人對飲到深夜,出上句讓客人對,可是無人對出,在一旁的小廷和隨即應對,語驚四座。

冬至鼕鼕至,每冬先寒節而至。月明月月明,按月以圓時愈明。

清代徐稚小的時候,老師出上句,他對出下句。「月明」指每月十五,有時也用來指「中秋」與「冬至」相對。

中秋賞月,天月圓,地月缺。遊子思鄉,他鄉苦,本鄉甜。「地月缺」指人不團圓。中秋節又稱團圓節,每逢佳節倍思親。

唐代詩人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中有一名句:「天若有情天亦老」,有人以為是絕對,後來曼卿對「月如無恨月常圓」,可謂天衣無縫。

廈門虎溪巖是賞月勝地,「虎溪夜月」是廈門名景,對曰:

虎踞迎風爽,溪流印月清。此聯也屬「鶴頂格」。東林寺也有一對聯: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星。

意境甚為遼闊高遠。另一賞月佳處杭州西湖,平湖秋月處有一對聯:

靜觀萬物,欲平天下有如湖。佳景四時,最好秋光何況月。

月下獨酌

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月到中秋分外明:指中秋節的月亮特別圓又亮.

月白風清:月光皎潔,清風輕輕吹來.

搖曳生姿:因飄湯而產生優美的姿態.

銀光閃閃:指月光照耀而產生的反射.

皎月當空:一輪明月高高掛在天空.

天倫之樂:全家團聚一堂的快樂.

萬籟俱寂:形容夜深人靜,寂然無聲.

每逢佳節倍思親:在過節的時候,會特別的思念親人.

關於中秋節的諺語關於中秋的諺語

中人逢喜事尤其樂,月到中秋分外明。天一輪滿,秋野萬里香。幾處笙歌留朗月,萬家簫管樂中秋地得清秋一半好,窗含明月十分圓。今宵年尾,明日年頭,年年年尾接年頭。天上月圓,人間月半,月月月圓逢月半 望江亭上度中秋 近水樓臺先得月 中秋的天氣 不冷不熱 中秋過了閏八月 團圓過了又團圓 中秋節的月亮 光明正大 ...

關於中秋節的古詩俗語,關於中秋節的詩詞諺語

水調歌頭 丙辰中秋 宋代 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

關於中秋節的諺語名言警句

七月十五鬼節 八月十五人節 張家口 八月十五月正南 瓜果石榴列滿盤 邢臺 男不拜月 女不祭灶 石家莊 吃亂了月餅死公公 冀縣,冀縣風俗 新媳婦第一年在婆家過中秋,就要連續幾年,在孃家也是如此。否則就算吃亂了月餅 五月回港扒龍舟 六月割禾有錢收 七月燒紙盂蘭節 八月賺錢買餅嘗中秋 茂名 冬唔飽,夏唔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