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古代兄弟排行的順序,排第二位的應該稱為什麼

2021-03-04 04:15:55 字數 6433 閱讀 8478

1樓:充電器大俠

排第二位的應該稱為仲

古代以伯、仲、叔、季來表示兄弟間的排行順序,

伯為老大,仲為老二,叔為老三,季排行最小。

「伯」的本義是「沒有兄長的男子」,就是老大的意思,在古代與「孟」字通用,現在一般稱呼比父親年長一些的男子。在古代按宗法社會裡,一般常以長子繼承父位當家,就一國而言,當國者則把持國政。

「仲」的本意在《釋名》中解釋:「仲,中也,言位在中也。」這個叫法至今還留在雲南白語裡,「仲子」指二兒子。

「叔」指年少,現常用於稱呼父親弟弟。

「季」指年幼最小的,不一定排行第四。漢高祖劉邦排行老三,因為他最小,所以又以劉季為字。

擴充套件資料:

古代親屬間的稱謂:

1、父母:父母並稱有「二老」「雙親」,還有「高堂」「怙恃」「椿萱」等。

2、父親:關於父親的稱呼,在《史記》中,劉邦用「太公」之稱,又曾對項羽說「吾翁即若翁」,其中「翁」即父親。

後世對父親有很多不同的稱呼:稱自已父親為家尊、家君、家嚴、嚴君、嚴親、家大人,稱對方父親為令尊、大君、尊君、尊公、尊翁、尊府、尊甫、尊大人。此外,還有以「椿庭」為父親代稱的。

3、母親:對母親的稱謂最常見的就是「母」,古今習用。文人多以「萱堂」「堂萱」作為對母親的敬稱。

萱草,又稱為忘憂草。「萱堂」原是母親所居之處的代稱,又用作對母親的敬稱,又簡稱為「堂」,故稱對方母親為令堂、尊堂。

此外,古代官紳人家一夫多妻很普遍,於是有「生母」「親母」等諸多名稱,生身母親若為父親正妻,則稱生母;若為妾出,稱己母為親母,稱父親的正妻為「嫡母」。若自己是父親正妻所生,則稱父親的妾為庶母、少母。此外,又稱父親的妾為姨、阿姨、姨娘、姨太太。

4、考妣:在先秦時期是對父母的別稱,無論生死均可用。後世則稱死去的父親為皇考,死去的母親為皇妣。後又改稱先考、先妣。

5、夫妻:夫,丈夫,本是成年男子的美稱。到了後世,丈夫、大丈夫、美丈夫等均為男子美稱,夫、夫君、夫婿則為妻稱夫的名稱。

此外,良人、郎、郎君、官人等都是文學作品中常見的妻稱夫的名稱,比較書面化的還稱為外子。

夫稱妻多稱賢妻,稱呼對方之妻則有令妻、夫人和尊夫人等名,對他人稱己妻有山妻、拙妻、荊妻、拙荊、荊人、荊婦、拙內、賤內、內人、內子等稱呼。稱呼貧窮時共患難的妻子為糟糠之妻,或簡稱為糟糠。小君、細君最早用以稱諸侯之妻,後來作為妻子的通稱。

梓童則為皇帝對皇后的稱呼。此外,古代官宦人家多有妻有妾,正妻又稱為正室、嫡妻、嫡室,其餘的妻子一律稱妾,或側室、別室、別房、偏房、如夫人等。舊時,女子還將將妾、妾身等作為自稱的謙詞。

6、子女:古代對兒子主要有以下稱呼:男、息、兒。

子息、兒息、賤息、弱息等名稱為書面語,兒男、兒郎等名稱為口語。另,正妻所生之子稱嫡子、嫡嗣、宗子等,妾出之子則稱庶子、餘子、孽子等。稱呼對方之子為哲嗣、公子。

稱呼對方之女為愛或媛,也稱為令媛、千金。兒子之妻最初只稱婦,後因兒子稱息,又稱為息婦,又作媳婦。女兒之夫為婿,或稱為女婿、快婿、門婿等。晉以後,文士又常將女婿稱為東床。

7、兄弟:兄弟的稱呼有昆仲、昆季、棣萼、壎篪、手足、友于等。美稱對方兄弟為昆玉。

此外,舊稱地位高的弟弟為介弟,敬稱對方兄弟也說介弟。兄之妻為嫂,弟之妻稱弟媳。兄弟之妻互稱為姒娣或妯娌。

伯叔之子稱為從兄弟,俗稱堂兄弟、叔伯兄弟。

8、姊妹:姊古稱為女兄,妹為女弟。姊妹之夫,稱為姊夫、妹夫或姊婿、妹婿。

2樓:麒小乾

伯仲叔季,第二位曰仲,三國時的孫仲謀就是個例子

按古代兄弟排行的順序,次子應該稱為? 5

3樓:匿名使用者

伯者,長也。伯者子最長,迫近父也。仲者,中也。

仲為次子。

伯仲叔季:

【解釋】:兄弟排行的次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

【出處】:先秦·左丘明《左傳·昭公二十六年》:「亦唯伯仲叔季圖之。」

【拼音】:bó zhòng shū jì

【拼音碼】:bzsj

【近義詞】:甲乙丙丁

【用法】:聯合式;作賓語;指排列順序

【英語】:the eldest,second,third and youngest brothers

《儀禮.士冠禮》:「曰:

伯某甫,仲、叔、季,唯其所當。」鄭玄注:「伯仲叔季,長幼之稱。

」漢班固《白虎通.姓名》:「《禮.

檀弓》曰:幼名,冠字,五十乃稱伯仲。《論語》曰:

五十而知天命。稱號所以有四何?法四時用事先後長幼兄弟之象也。

故以時長幼號曰伯、仲、叔、季也。伯者,長也。伯者子最長,迫近父也。

仲者,中也。叔者,少也。季者,少也。

適長稱伯,伯禽是也。庶長稱孟,以魯大夫孟氏。」 http:

4樓:李家思

伯(孟)、仲、叔、季

兄弟數人,起名字的時候,用「伯(孟)、仲、叔、季」等字,以示長幼有序;這種習慣作法,如果從西周初年算起,在我國至少已有兩千年以上的歷史。

「伯」是排行老大,「仲」是老二。《說文·人部》:「伯,長也。

」「仲,中也。」舉孔子為例:孔子有一個同父異母的哥哥,名孟皮,字伯尼;孔子名丘,字仲尼。

歷代封建統治者把孔子「抬到嚇人的高度」,孔子的名字是不準隨便提及的;近代孔子聲價大跌,客氣點稱他一聲「孔二先生」,不客氣就乾脆叫他做「孔老二」了。

「伯仲」兩字連用,表示相差不多,難分高下,成語有「不相伯仲、伯仲之間」。

排行老大也有不用「伯」字而用「孟」字的。有人解釋說「嫡長為伯,庶長為孟」,意思是說,古代貴族一夫多妻,如果長子是正妻所生用「伯」字,非正妻所生則用「孟」字,不過事實上似乎並不完全如此。

《說文·又部》:「叔,拾也。」「叔」字的本義是拾取,字形以手拾豆會意;表示排行次序是假借用法,後來假借義通行,而本義反倒廢棄不用了。

「叔」通常是排行老三,但也可以是兄弟中較小的,如周武王滅商後,孤竹君的兩個兒子逃到首陽山,不食周粟而死,長子叫伯夷,次子叫叔齊,就是一例。

《說文·子部》:「季,少稱也。」段注:

「叔季皆謂少者,而季又少於叔。」「季」是兄弟中最小的,可以是排行老四,但不一定是老四。漢高祖劉邦排行老三,因為他最小,所以又以劉季為字;他在當了皇帝以後,曾經得意洋洋地對父親說:

「今某業之所就,孰與仲多。」意思是要同他的二哥劉仲比個我高你低。

兄弟講排行,姊妹也講排行;古代待嫁女子通常是在姓氏之前加「伯(孟)、仲、叔、季」等字,如伯姬、叔姬之類。

5樓:any久久

古代兄弟排行的順序:伯、仲、叔、季

因此次子稱為:仲

6樓:匿名使用者

伯仲叔季 ,高中語文應該學過。

古代兄弟排行的順序

7樓:地下水汙

古代兄弟排行順序通常為前四個是伯(孟)仲叔季,後面的便沒有明確的稱謂了。

一,伯伯,把也,把持家政之意。排行老大也有不用「伯」字而用「孟」字的。

比如孔子的長子叫孔鯉,字伯魚;曹操在家排老大,所以字孟德。

二,仲仲,中也,位在中也。

孔子在家裡排行老二,名孔丘,字仲尼。

三,叔叔,少也。

四,季季,幼小之意。

孫堅的四個兒子比較有代表性:長子孫策,字伯符,次子孫權,字仲謀,三子孫翊,字叔弼,四子孫匡,字季佐。

8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兄弟排行稱謂 古代以伯、仲、叔、季來表示兄弟間的排行順序,伯為老大,仲為老二,叔為老三,季排行最小。父之兄稱「伯父」,父之次弟稱為「仲父」,仲父之弟稱為「叔父」,最小的叔叔稱「季父」,後來父之弟都統稱為「叔父」。

9樓:秒兔歷史

古代人就是比我們現代人講究,兄弟排行的次序,也要用伯、仲、叔、季來區分!那麼,為什麼從老大到老么的次序一定是伯、仲、叔、季,而不是仲、叔、季、伯之類的呢?

10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有伯、仲、叔、季之分,分別指代家中兒子的長幼順序,也就是現代的老大、老

二、老三和老四。

「伯,把也,把持家政也」。——按宗法社會裡常以長子繼承父位當家,當國者則一樣把持國政。如春秋五霸,「霸」亦可作「伯」,即指盟國奉為把持朝政的長兄,「伯」、「霸」通用。

「仲,中也,位在中也。」——這個叫法還留在雲南白語(漢語最親的兄弟語)裡,讀 zv 陽去(第6調),在白語裡,「仲子」是二兒子,「仲女」是二女兒。

11樓:百度使用者

古代兄弟排行稱謂安伯,仲,叔,季排行.

12樓:薄博逢飛星

古代兄弟排行次序為:

伯(孟),

仲,叔,

季.伯為嫡長子,

孟為庶長子.

13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兄弟排行,伯.仲.叔.季.幼。

古代兄弟從小到大排序

14樓:米格戰鬥機

兄弟行輩中長幼排行的次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最小。古時常用於表字或對人的敬稱。

古人字前常加排行次序,父之兄稱「伯父」,父之次弟稱「仲父」,仲父之弟稱「叔父」,最小的叔父稱「季父」,後來伯仲之弟統稱「叔父」。

趙一先生有十一個孩子,他開初就先依「伯仲叔季」取名為「伯子、仲子、叔子、季子」(只論排行,不分男女,叔子就是一位清雅的姑娘,當時也幫著父親輔助發音)。

下面的孩子他並不迴圈,而稱「春子、夏子、秋子、冬子」,老九直叫「玖子」,生了老十,先生想該是末尾了,就取了末子這樣意義的字,不想後來又生了最小的十一子,乃取名為「土子」,土者,十一之合文也。如果在古代,應該是這位「土子」兄弟才能叫季子的。

15樓:離落木子

古代兄弟排行稱謂

古代以伯、仲、叔、季來表示兄弟間的排行順序,伯為老大,仲為老二,叔為老三,季排行最小。

父之兄稱「伯父」,父之次弟稱為「仲父」,仲父之弟稱為「叔父」,最小的叔叔稱「季父」,

後來父之弟都統稱為「叔父」。《史記•項羽本紀》:「其(項羽)季父樑。」這裡的「季父」泛指叔父,而季父通常專指最小的叔父。

參考資料

古代四兄弟排行次序稱謂從大到小依次是?

16樓:喵喵喵

古代兄弟排行稱謂 古代以伯、仲、叔、季來表示兄弟間的排行順序,伯為老大,仲為老二,叔為,季排行最小。也就是說古代在對男性同輩排序時通常稱長子為「伯」,次子為「仲」、三子為「叔」、四子為「季」。

東漢末年將領、軍閥,三國中吳國的奠基人孫堅有四個兒子。長子孫策字伯符,次子孫權字仲謀,三子孫翊字叔弼,四子孫匡字季佐。這正是按照伯仲叔季取字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例子。

孔子,字仲尼,說明孔子在家裡排行第二。相傳孔子的哥哥叫做孟皮,是個瘸子。

魏太尉(晉宣帝)司馬懿,字仲達,其哥哥是漢兗州刺史司馬朗,字伯達;其弟弟有魏太宰(晉安平王)司馬孚,字叔達;魏東武城侯司馬馗,字季達。

魏鴻臚丞司馬恂,字顯達;魏中郎司馬進,字惠達;魏安城亭侯司馬通,字雅達;魏安平亭侯司馬敏,字幼達。因其兄弟八人的字皆有「達」,於是並稱為「司馬八達」。

擴充套件資料

與伯仲叔季有關的歷史內容:

春秋時期,崔杼殺死齊國國君齊莊公,屬弒君之罪。但因齊莊公偷淫崔杼之妻在先,再加上崔杼大權在握,人們對他也奈何不得。可當時的史官太史伯,卻恪盡職守,秉筆直書,在史書上記下:

「周靈王二十三年夏五月乙亥,崔杼弒其君。」

崔杼看後大怒,殺之。未料想,太史伯有三位弟弟都是史官——分別是太史仲、太史叔、太史季,他們說:「秉筆直書是史官的天職。

我們寧可為寫信史而死,也絕不失職貪生。」兄弟們前仆後繼,在老

二、老三又接連被殺後,**寫史的老四仲叔依然秉筆直書崔杼弒君這段歷史。

崔杼問他:「你還不怕被殺頭?」仲叔答道:

「秉筆直書,是史官人品和道德的崇高體現,史官對後世應負歷史責任!」崔杼聽後,無奈地說:「我也是為了國家才殺這個無道昏君的呀。

即使你直書,國人也會諒解我的。」於是便不再追究仲叔死罪。

古代按照伯仲叔季取名很普遍,比如三國時孫堅的四個兒子,名字即分別為:長子孫策字伯符,次子孫權字仲謀,三子孫翊字叔弼,四子孫匡字季佐。當年魯國有季孫氏、孟孫氏、叔孫氏三個家族,時稱為"三桓"。

若「伯仲」兩字連用,則表示相差不多,難分高下,成語有「不相伯仲、伯仲之間」。兄弟講排行,姊妹也講排行;古代待嫁女子通常是在姓氏之前往往也加「伯(孟)、仲、叔、季」等位序字,如伯姬、叔姬等。

其中,「孟」表示排行老大,而人們熟悉的那個以哭夫崩城而聞名的文學人物孟姜女,姓姜,一看就知道是姜家大小姐。

孟仲叔季,不僅用在人的排行上,同時又見於四季排行。其中,不管多或少於四個,「季」都是代表最末的,如果只有三個,它就是老三。「春夏秋冬」就各自對應「孟、仲、季」三個月(即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

屈在第二位的成語有哪些屈字在第二位的成語有哪些?

不屈不撓 屈 屈服 撓 彎曲。比喻在壓力和麵前不屈服,表現十分頑強。負屈含冤 負 遭受 含 銜在嘴裡,比喻忍受。遭受委曲,忍受冤枉。負屈銜冤 銜 用嘴含,這裡指心裡懷著。身上揹著委屈,心裡懷著冤枉。指蒙受冤屈,得不到昭雪。蠖屈求伸 蠖 昆蟲名,行時屈伸其體。比喻人不遇時,則屈身求隱,待來日再展巨集圖...

在數位順序表中從右邊起第二位是什麼位,萬位在第幾位,第四位是什麼位

在數位順序表中從右邊起第二位是 十 位,萬位在第 五 位,第四位是 千 位。斤斤計較嘎嘎幾號來就咯考慮據他來咬我呀我我有力氣幾哈狙擊人拍怕咯啦咯來咯考慮了 在數位順序表中,從右起,第四位是 位,第 位是萬位 3個千,6個百和4個一是 10000裡有 兆千億位bai 百億位du 十億zhi位 億位千萬...

目前,總人口居世界第二位的是下列哪個國家A中國B印度C美國D巴

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是中國,有13.705億 印度人口11.6億多,位居世界第二位,因此人口僅次於中國 故選 b 目前,人口總數分別居世界第一 第二位的國家是 a 中國 美國b 印度 中國c 中國 印度d 俄羅 世界上人口處於前三位的依次是 中國 約13億 印度 11.25億 美國 3.02億 故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