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人貴在執行
對於普通人來說,偉人似乎總是高高在上,令人不可觸及.提起魯迅,總會想起很多詞語:深邃、沉重、嚴厲、倔強、勇毅、果敢……濃黑的一字須,根根向上的頭髮,吸著菸斗、面目嚴肅冷峻,這是魯迅通常留給我們的印象,他似乎「對一切人都懷有憂慮和敵意」,但實際上,偉人也和普通人一樣,擁有喜怒哀樂.
他活著的時候,周圍有許多文學青年願意「親近」他,蕭紅就是其中的一個.在林林總總的魯迅回憶錄中,蕭紅的《回憶魯迅先生》是一枝獨秀.作者通過女性的細心體察,敏銳捕捉到了魯迅先生許多有靈性的生活細節,表現出魯迅超群的智慧,廣闊的胸襟和可親可敬的個性品質.
它不僅是魯迅回憶錄中的珍品,而且可謂是中國現代懷人散文的楷模,是敬獻於魯迅靈前一個永不凋謝的花圈.文章開頭就是神來之筆:「魯迅先生的笑聲是明朗的,是從心裡的歡喜.
若有人說了什麼可笑的話,魯迅先生笑得連菸捲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來.」寥寥幾句,一個樂觀爽朗、平易近人的魯迅形象便躍然紙上,跟一些人心目中「多疑善怒」、「冷酷無情」的魯迅形成了鮮明對照.這是蕭紅用自己心靈感受的非常個人化的魯迅,是一個使常人敢於走近並能夠伸手去觸控的可親的魯迅.
文中尚有多處提到了魯迅的笑聲:有一次蕭紅去魯迅家包餃子吃,「餃子煮好,一上樓梯,就聽到樓上明朗的魯迅先生的笑聲衝下樓梯來,原來有幾個朋友在樓上也正談得熱鬧.」可見魯迅絕不是一個不可親近的人,朋友帶給彼此的愉悅由此可見一斑;在校對《海上述林》的間隙,魯迅見蕭紅進來,對著幾乎天天見面的她,居然說出「好久不見,好久不見」這樣隨便,這樣孩子化的語言,透著風趣,透著玩笑;蕭紅時時受著魯迅爽朗的笑聲的感染,也居然學會了以自己的好心情來回報魯迅先生,那一次天晴了,太陽出來了,「許先生和魯迅先生都笑著,一種對於衝破憂鬱心境的嶄然的會心的笑.
」這又是一種如何溫馨和諧的其樂融融的景緻啊.「剛抓起帽子來往頭上一扣,同時左腿就伸出去了」;這些動作表現出魯迅一往無前、義無返顧的大無畏精神.淡淡幾筆,形神兼備地描繪了魯迅的一些習慣動作,就畫龍點睛般地勾畫出一個獨一無
二、鮮靈生動的「活的魯迅」.魯迅先生不大注意人的衣裳,他說:「誰穿什麼衣裳我看不見得……」他自己就從來不注重穿著,但卻從不缺乏審美觀,那些美學的診斷足見他獨到的眼光,那根桃紅色的束髮的綢條馬上引來了魯迅的嚴正反對 「不要那樣裝飾她……」看來自然樸素、莊重嚴肅還是魯迅追求的美的境界.
「你不穿我才說的,你穿的時候,我一說你該不穿了.」如此一句簡單的語言**可見魯迅的尖銳與咄咄逼人,它體現了魯迅怎樣的人情練達啊.魯迅「歡喜吃硬的,油炸的,就是吃飯也歡喜吃硬飯」;就是生病的時候也不大吃牛奶、雞湯; 「魯迅先生前面擺著一碗酒,酒碗是扁扁的,好像用做吃飯的飯碗」,他從不在意用什麼精緻的東西,簡單隨意的生活也隱隱透露著魯迅剛毅倔強的個性.
他雖然胃不好,但對著蕭紅親手做的點心,就算做的不好,魯迅也還是在桌上舉著筷子問許先生:「我再吃幾個嗎?」,言辭間自然地流露出對妻子尊重與依賴的愛意,還有更多對小輩的體恤.
描寫特別生動具體的是魯迅在寓所接待並宴請馮雪峰的場面.蕭紅筆下的馮雪峰開朗健談,學問淵博,**多見,「走過二萬五千裡」,被魯迅戲稱為販賣精神**的「商人」.馮雪峰——為***和魯迅牽線搭橋的人,在觸控巨人心靈的同時,他用自己的思想、學識、膽略,影響著魯迅,魯迅亦承認「還沒有人解剖過我像我自己那麼解剖」的.
這個部分魯迅的詼諧風趣,自然隨和,當可為我們所見,對於青年人的愛護,對革命的支援在此文中也進一步得到體現.「青年人寫信,寫得太草率,魯迅先生是深惡痛絕之的.」「但他還是展讀著每封由不同角落裡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濟時,便戴起眼鏡來看,常常看到夜裡很深的時光.
」他強烈地要求著別人,嚴格地約束著自己,卻仍能寬容地對待別人,誰說魯迅不可親近?他對於青年人的愛,讓我們強烈地感受到魯迅的可親的體溫,他是那個寒冷年代的一個無可替代的強大的熱源.閱讀魯迅的著作可以感知作為思想家和文學家的魯迅;今天又通過《回憶魯迅先生》,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個生活化真實化的魯迅,魯迅是人而非神.
他有著普通人的心態,他可以對人的穿著品頭論足,他可以和年輕人開童心未泯的玩笑,他有普通人一樣飲食、起居,他同樣可以享受親情,享受天倫之樂.正如他的詩歌所說的那樣:「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
2樓:び小紅繩
前兩天到圖書館借書,看到書架上有一本簫紅的集子,順手就把它取了下來。我讀書就是這樣,摸到那本讀那本,沒有什麼計劃性。封皮上寫著她的兩部代表作〈呼蘭河傳〉和〈小城三月〉的標題。
回到宿舍,隨手翻翻,發現最後一篇是她寫的紀念魯迅的回憶錄〈回憶魯迅先生〉。讀之欣欣然,竟然先把這最後一篇給一氣呵成地讀完了。
讀過回憶魯迅的文章不多,但可以說,此篇是為數不多的佳作。正如本書的序言裡所說的那樣:自從我們失掉了魯迅夫子之後,我們收穫了多少懷念的好文章,但簫紅的這一篇可說是空前的絕唱。
曾有人批評簫紅,說她由於沒有受到完整正式的教育,寫的文章中有的句子有語病。但我想,文章貴在思想,而散文貴在一種真實的對於生活的體悟。在這篇文章中,簫紅以她獨特的女性的視角,細膩的筆觸,給我們留下了不可多的寶貴的魯迅先生的另一面。
中學時,語文老師介紹魯迅時說道:魯迅的雜文如一把匕首,刺向敵人的心臟。當時對魯迅的感覺很冰冷,視他為殺手一般。
前些日子和朋友談起魯迅,朋友說,有人說魯迅的文章如他的鬍子-----又直又硬。其實,魯迅和魯迅的文章並不是完全是這樣的。
如果我是一個語文老師,我倒是先把魯迅的散文介紹給我的學生。曾有一段時間,我的枕頭邊放著一本魯迅的散文集。早晨起床時,我不敢摸它,因為一旦開啟便放不下。
〈故鄉〉,〈社戲〉,〈從北草園到三味書屋〉〈風箏〉都是我特別喜歡的文章。還有他的人物回憶,比如〈範愛農〉,〈藤野先生〉,文字溫暖,真摯,感人。這些文章讀了很多遍,每一次都是愛不釋手,掩卷之餘,悵然若失。
我曾看到魯迅的很多**,他總是神情嚴肅,甚至有一張他躺坐在一堆墳冢之中,還有他的題詞:我躺在廈門的墳中間,顯得放浪形骸。簫紅在本篇的開頭就寫魯迅的笑:
魯迅的笑聲是明朗的,是從心裡的喜歡。下面還有寫他的笑的:「……魯迅的笑聲衝下樓梯來,原來有幾個朋友在樓上也正談的熱鬧」。
生活中的魯迅細緻,周到。有一次魯迅傷風初愈,夜裡十二點談話後,仍然堅持下來送簫紅。臨別時,他提醒簫紅下次再來時辨認門的方法。
簫紅出門後回頭看時,魯迅先生那一排房子黑黑的,若不是告訴的那樣清楚,下次來她怕要記不住的。
魯迅在臨終前,仍然忘我的寫作,翻譯,關心青年。我曾看到一張魯迅的一張在去世前不久和青年文學愛好著一起討論的**。**中的他,只能看到半張瘦削的臉龐,做著手勢,背挺的筆直。
2023年5,6月份,魯迅重病在身,有一段時間,高燒不止,臥床不起。簫紅去看望他。「天氣熱起來了,客廳的門窗都開啟著,陽光跳躍在門外的花園裡。
麻雀來了停在夾竹桃上叫了三兩聲就又飛去,院子裡的小孩子門唧唧喳喳地玩耍著,風吹進來好象帶著熱風,撲到人的身上。天氣從剛剛發芽的春天,變為夏天了」 我讀到這裡時,心情沉重。如果以後我要是有機會作導演拍〈魯迅〉電影時,我一定把這一段插進去。
一邊是生,另一邊是死;一邊是陽光明媚,另一邊是死氣沉沉;一邊是希望,另一邊卻是絕望。
最後是結尾。2023年10月17日,魯迅先生病又發了,又是氣喘。17日,一夜未眠。
18日,終日喘者。19日,魯迅安詳地睡著了。魯迅逝世時簫紅遠在日本,並未在場,但她寫的如在場一般。
2\《回憶魯迅先生》感想:
「魯迅先生的笑聲是明朗的,是從心裡的歡喜。」
這樣的文字是蕭紅寫下的。
一直以來蕭紅都給我水火相容的感覺。看《呼蘭河傳》,十分驚訝天下竟有女子能將國恨家愁、東北的硬朗粗獷和微物的細膩敏感、以及朦朧的青年人的懷舊和對新時代的嚮往結合得如此天衣無縫。
這篇紀念魯迅先生的文章,開首是寫魯迅先生的笑的,也是風流風骨相得益彰的好作品。
偉人生平的文章裡,慣常的總是將他/她塑造成萬世流芳的形象,彷彿不是人類。但蕭紅不同。她告訴了我一個對世界和生活充滿愛的魯迅先生。
大愛盡在不言中。一切,都始於一個笑,「是從心裡的歡喜。」
3樓:匿名使用者
1\另一面的魯迅
---------《回憶魯迅先生》讀後感
前兩天到圖書館借書,看到書架上有一本簫紅的集子,順手就把它取了下來。我讀書就是這樣,摸到那本讀那本,沒有什麼計劃性。封皮上寫著她的兩部代表作〈呼蘭河傳〉和〈小城三月〉的標題。
回到宿舍,隨手翻翻,發現最後一篇是她寫的紀念魯迅的回憶錄〈回憶魯迅先生〉。讀之欣欣然,竟然先把這最後一篇給一氣呵成地讀完了。
讀過回憶魯迅的文章不多,但可以說,此篇是為數不多的佳作。正如本書的序言裡所說的那樣:自從我們失掉了魯迅夫子之後,我們收穫了多少懷念的好文章,但簫紅的這一篇可說是空前的絕唱。
曾有人批評簫紅,說她由於沒有受到完整正式的教育,寫的文章中有的句子有語病。但我想,文章貴在思想,而散文貴在一種真實的對於生活的體悟。在這篇文章中,簫紅以她獨特的女性的視角,細膩的筆觸,給我們留下了不可多的寶貴的魯迅先生的另一面。
中學時,語文老師介紹魯迅時說道:魯迅的雜文如一把匕首,刺向敵人的心臟。當時對魯迅的感覺很冰冷,視他為殺手一般。
前些日子和朋友談起魯迅,朋友說,有人說魯迅的文章如他的鬍子-----又直又硬。其實,魯迅和魯迅的文章並不是完全是這樣的。
如果我是一個語文老師,我倒是先把魯迅的散文介紹給我的學生。曾有一段時間,我的枕頭邊放著一本魯迅的散文集。早晨起床時,我不敢摸它,因為一旦開啟便放不下。
〈故鄉〉,〈社戲〉,〈從北草園到三味書屋〉〈風箏〉都是我特別喜歡的文章。還有他的人物回憶,比如〈範愛農〉,〈藤野先生〉,文字溫暖,真摯,感人。這些文章讀了很多遍,每一次都是愛不釋手,掩卷之餘,悵然若失。
我曾看到魯迅的很多**,他總是神情嚴肅,甚至有一張他躺坐在一堆墳冢之中,還有他的題詞:我躺在廈門的墳中間,顯得放浪形骸。簫紅在本篇的開頭就寫魯迅的笑:
魯迅的笑聲是明朗的,是從心裡的喜歡。下面還有寫他的笑的:「……魯迅的笑聲衝下樓梯來,原來有幾個朋友在樓上也正談的熱鬧」。
生活中的魯迅細緻,周到。有一次魯迅傷風初愈,夜裡十二點談話後,仍然堅持下來送簫紅。臨別時,他提醒簫紅下次再來時辨認門的方法。
簫紅出門後回頭看時,魯迅先生那一排房子黑黑的,若不是告訴的那樣清楚,下次來她怕要記不住的。
魯迅在臨終前,仍然忘我的寫作,翻譯,關心青年。我曾看到一張魯迅的一張在去世前不久和青年文學愛好著一起討論的**。**中的他,只能看到半張瘦削的臉龐,做著手勢,背挺的筆直。
2023年5,6月份,魯迅重病在身,有一段時間,高燒不止,臥床不起。簫紅去看望他。「天氣熱起來了,客廳的門窗都開啟著,陽光跳躍在門外的花園裡。
麻雀來了停在夾竹桃上叫了三兩聲就又飛去,院子裡的小孩子門唧唧喳喳地玩耍著,風吹進來好象帶著熱風,撲到人的身上。天氣從剛剛發芽的春天,變為夏天了」 我讀到這裡時,心情沉重。如果以後我要是有機會作導演拍〈魯迅〉電影時,我一定把這一段插進去。
一邊是生,另一邊是死;一邊是陽光明媚,另一邊是死氣沉沉;一邊是希望,另一邊卻是絕望。
最後是結尾。2023年10月17日,魯迅先生病又發了,又是氣喘。17日,一夜未眠。
18日,終日喘者。19日,魯迅安詳地睡著了。魯迅逝世時簫紅遠在日本,並未在場,但她寫的如在場一般。
2\《回憶魯迅先生》感想:
「魯迅先生的笑聲是明朗的,是從心裡的歡喜。」
這樣的文字是蕭紅寫下的。
一直以來蕭紅都給我水火相容的感覺。看《呼蘭河傳》,十分驚訝天下竟有女子能將國恨家愁、東北的硬朗粗獷和微物的細膩敏感、以及朦朧的青年人的懷舊和對新時代的嚮往結合得如此天衣無縫。
這篇紀念魯迅先生的文章,開首是寫魯迅先生的笑的,也是風流風骨相得益彰的好作品。
偉人生平的文章裡,慣常的總是將他/她塑造成萬世流芳的形象,彷彿不是人類。但蕭紅不同。她告訴了我一個對世界和生活充滿愛的魯迅先生。
大愛盡在不言中。一切,都始於一個笑,「是從心裡的歡喜。」
魯迅文章的讀後感魯迅《藥》讀後感?
你也六年級呀!可以寫寫魯訊是多麼多麼好,然後再寫寫你也要像魯迅學習什麼的,就差不多了 這個問題不難,你主要分析解剖一下魯迅文章的風格,然後他表現了什麼思想就可以了.然後你再寫寫通過這篇文章你看見了魯迅的什麼什麼特點,你又學到了什麼.很重要的是你要寫出他的特點很重要的.讀 紀念劉和珍君 有感 反動勢力...
魯迅的《傷逝》讀後感,求魯迅《傷逝》讀後感
魯迅唯一一部以青年戀愛為題材的 好事者認為有一部分取材自魯迅的自身經歷。是對娜拉出走後的怎樣的回答 反映女性的反封建意識 以第一人稱手記形式寫的 肖像描寫傳神 心理描寫逼真 多種修辭手法運用 求魯迅 傷逝 讀後感 選擇了就不該放棄,放棄選了就不該後悔 看完 傷逝 相信每個人都會為著涓生和子君的愛情悲...
魯迅雜文讀後感
朝花夕拾讀後感 三味書屋後面也有一個園,雖然小,但在那裡也可以爬上花壇去折臘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樹上尋蟬蛻.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蒼蠅喂螞蟻,靜悄悄地沒有聲音.然而同窗們到園裡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書房裡便大叫起來 人都到那裡去了?細讀魯迅先生的 朝花夕拾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享受著不時從字裡行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