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火把節的作文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

2021-03-04 04:57:10 字數 4598 閱讀 5960

1樓:海海海海

彝族是我國的一個少數民族,這裡有著獨具特色的民風民俗。 火把節是祈禱幸福、祝福吉祥的節日。火把節原旨是驅蟲滅害、保佑莊稼獲得豐收。

每年的農曆六月二十四日是普格彝族人民過火把節的日子。 火把節的第一天,各家各戶清洗炊具,殺雞宰羊,籌辦豐盛的節日晚餐。吃晚飯前,大人們把飯盛進簸箕裡,把菜放進盤子裡,筷子與勺子放在菜上,然後一起擺放在門前。

希望已過世的老人們回來吃頓飯,來看看兒孫,保佑在世的家人平平安安,健康長壽,並把家中的不吉利帶走。祭完過世的老人,全家才開始吃飯。晚飯後,老老少少都走出家門,不約而同地來到寨口,用火把燒幾堆熊熊的篝火,老的聚在一起,小的聚在一起。

女孩子們手牽著手圍繞火堆念**把祝詞。人們迎著金燦燦的火光,跳啊,笑啊! 火把節的第二天,是節日的高潮。

四面八方的彝族人民都聚到一個固定的場地。火把節的場地是一塊圓而平坦的草坪,外圍是濃濃密密的樹林,過節的人們坐滿了草坪四周。這天要進行鬥牛、鬥雞、賽馬、摔跤等活動。

火把節的第三天,是選美活動。姑娘們穿著節日的盛裝,佩戴著金銀首飾,每人撐一把黃油布傘,相互牽著彩色三角巾,在草坪上圍成一個又一個的圓圈,跳起了優美的彝族舞,唱起了婉轉的彝族歌。評委們也在精心挑選著百花叢中的「牡丹花」。

傍晚,各家各戶點燃火把,在家長的帶領下,在屋內、院坎中轉繞,口中念道:「燒死瘟疫,牛羊發展。」祈求六畜興旺,莊稼獲得豐收。

接著,全寨各家各戶把剩下的火把集中堆放於村頭牛羊出入的路口,燃起熊熊的篝火,在篝火的上面放一塊石板,每家朝石板上投小石9粒、草9根,象徵著數不清的牛羊來吃草,收不完的莊稼堆成山。 朋友,請來參加彝族的火把節,你將會看到驚心動魄的一幕又一幕……

2樓:匿名使用者

彝族的火把節

我們國家有56個民族,56個民族都有各個民族的特色、習慣。比如:蒙古族的「白節」、藏族的「女兒節」、苗族的「開年節」等等。那我就個大家介紹一下彝族的火把節吧!

關於火把節的來歷,路南一帶彝族傳說,古時有個魔玉殘酷**百姓,群眾忍無可忍,便群起而攻之。但魔王堡壘久攻不克,於是改為用羊群火攻,就是在每隻羊的雙角和後腿綁上火把,驅羊進攻,結果獲勝,人們為了紀念這次鬥爭勝利,乃於每年夏曆六月二十四日耍火把相慶,由此形成了火把節。

在一次火把節之前的採訪上,一個42歲的彝族人潘木乃像孩子般陶醉其中。

「每家每戶都要喝杆杆酒,窮的村殺兩三隻雞,富的村殺頭牛。」他說,「最開心的還是跳達體舞,看賽馬和摔跤,多有味道的喲!」

火把的亮度可不比煙花差多少,可以將整個地方照亮的如同白晝。這就是火把節的特色,幾千甚至幾萬人在一起點燃火把這才是壯觀的一幕。

早在火把節的第一天,彝族村寨裡家家戶戶都要在門前豎立若干火把,準備活動使用。同時在村寨附近選擇一塊開闊地,在地**豎立一根長10~20米的青松,青松頂端橫放一根掛滿紅色紙花的木棒,緣青松四周用易燃柴草堆砌成一個類似於寶塔形大火炬,作為活動場所。

第一天是祭火,家家戶戶舉著火把遊走于田邊地角、並且殺牛宰羊。

第二天是傳火,這一天男男**聚集在一起選擇配偶,展示才藝。所以有人稱為「中國第二個七夕節」。

最後一天是彝族傳統火把節的第三天,也是最後一天。彝語稱之為「都沙」,意為「送火神」。在中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涼山彝族自治州,火把節這一延續千年的傳統,在一年一度的火把狂歡、彝族選美、摔跤、「朵洛荷」等彝族特色活動中,在現代社會的不斷撞擊下得以傳承。

傍晚,節日活動的主持人率領鑼鼓隊敲鑼打鼓,寨中各家聞聽鑼鼓聲即出門點燃火把,男女老少舉著火把向活動場所彙集。人們到齊之後,主持人一聲號令,大家舉火把向寶塔形火炬奔去,將其點燃。一時火光沖天,歡聲四起,大家各舉小火把圍著大火炬,跳起「豐收舞」,唱起豐收歌,載歌載舞,熱情奔放。

在狂歡夜觀賞了盛大焰火晚會的美國遊客詹姆斯•艾普說:「這些燦爛的煙火是我出生以來看過的最美的!」為了過中國的火把節,他和朋友專程從家鄉遠道而來。

「農村裡不管是老人小娃,慶祝火把節的興致還是不變,到了過節,四面八方的人都必須回來。」潘木乃說。

去年,涼山彝族火把節成為中國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這一古老文化傳統的保護與傳承已引起各級**的重視。

「火把節的傳統有慢慢被年輕人淡忘的危險。」涼山州彝學會會長巴莫爾哈認為,將它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對彝族人民及其後代、地方領導都是個教育,也可以讓外界來關注和保護它。

火把節是中國彝族最隆重、最熱鬧的節日,一般在每年的農曆六月二十四至二十六日舉行。傳統火把節裡,彝族人民點燃火把,繞房前屋後、田間地頭巡遊,以消災避難,祈求幸福。

3樓:血月狼孀

火把節是彝族、白族、納西族、拉祜族、哈尼族、普米族等民族的傳統節日。彝族、納西族、基諾族在農曆六月二十四舉行,白族在六月二十五舉行,拉祜族在六月二十舉行,節期二三天。 彝族認為過火把節是要長出的穀穗像火把一樣粗壯。

後人以此祭火驅家中田中鬼邪,以保人畜平安。節慶期間,各族男女青年或點燃松木製成的火把,到村寨田間活動,邊走邊把松香撒向火把照天祈年,除穢求吉;或唱歌、跳舞、賽馬、鬥牛、摔跤;或舉行盛大的篝火晚會,徹夜狂歡。現在,人們還利用集 火把節

會歡聚之機,進行社交或情人相會,並在節日開展商貿活動。 居住在鶴慶、麗江毗連的五峰山麓的白族和納西族,到了火把節之夜,要舉辦耍火活動。人們在村寨所有的大樹上,繫上成團、成束的紅花,象徵「紅花火樹如炬燃」。

當天上出現第一顆星星之際,人們各舞一把點燃的小火把,載歌載舞,環「紅花火樹」唱頌一通。 居住在寧蒗縣的普米族,到了火把節這天,要舉辦祭頌火神活動。據傳,普米人崇拜的火神叫昂姑咪,本是摩梭人的女始祖。

她為了子孫和與本民族簇居的普米族的幸福,潛入天宮盜來了火種,並以自己的身體當火炬把火種引到了人間,讓摩梭人和普米族同時獲得了火。為了世世代代不忘昂姑咪的恩德,普米族便把昂姑咪帶來火種這天定作祭頌火神節。 節日一大早,人們便在各自的村寨口,栽埋一棵大松樹,象徵昂姑咪的化身。

樹上掛滿小火把,村中有多少人口,就要在樹上掛系與人口數相符的小火把。下午用牲禮祭過「化身」後,由村中年歲最高的一老婦人將「化身」點燃。參加活動者,各從「化身」上取下一把小火把,也在「化身」上將其點燃。

爾後,眾人在老婦人的帶領下,環「化身」跳起鍋莊舞,歌頌昂姑咪獻身傳火的功績。禮讚過「化身」後,各人相約成組,手舞火把,穿舞於村寨、田野、山林間放聲高歌。祈求火神昂姑咪賜福,庇佑全村人人畜興旺、五穀豐盛、村寨平安、事事如意…… 舞火唱種黃坪鄉是鶴慶縣的一個熱區,物產富庶。

據傳,這裡的居民是當年孔明和孟獲在此屯軍留下的後代。這塊沃土是當年孔明與孟獲結盟時共同開墾出來的。並在6月24日晚點火夜戰,首次播下了五穀之種,荒甸從此變成了良田。

為了紀念這一日子,每到這一天,後人就要點火把夜戰播種小春作物。是時,老人和孩子們手舞火把,環田地歌舞助興,青年人在田間播種。勞動生產與民俗活動融為一體,另有一番風味。

古往今來,每年的火把節之夜各民族都在同一地域慶祝,從山寨到城鎮,從高山到平壩,人人燃**把,手拉手足跟足圍成圈子載歌載舞。老人彈著平日積滿灰塵的月琴,小夥子吹著很久沒有摸了的笛子,姑娘們吹彈著掛在胸前的口弦,祈望年年五穀豐登,六畜興旺,歌唱美好的生活。在月光下一把把火把,一堆堆熊熊燃燒的篝火,像一顆顆天上的繁星落到人間,到處是火的世界,到處是歌舞的海洋。

人們盡興地唱,盡興地跳,火把節之夜的熱鬧場面歷代文人多有描述。 火把節的三天三夜,都各具特色,每個晚上吃過晚飯,首先由某一家開始點燃火把,然後就爭先恐後地燃**把往村外走,人們唱**把歌,歌聲隨著火把的漫延響徹山谷。隨後按約定俗成的方向又形成一條火龍來到公共娛樂場地,他們將火把集中起來燃成一堆大火,全寨人圍著火堆,快樂地跳舞遊戲。

在改革開放、黨的民族政策光輝照耀的今天,火把節賦予了更新的群眾性、娛樂性、多樣性的內容。人們不僅繼承和發揚光大其優秀傳統文化的部分,而且溶進了時代的氣息,構成新的景象。例如節日期間,國外遊客,省內外遊客大量湧來,做買賣的人大量湧來,外來者遠遠超過本地人,火把節成為 火把節

吸引各方人土前來觀光旅遊和**洽淡的手段和機會。各種群眾性的文藝體育表演節目也一年比一年更豐富多彩,民間節日也自然成了地區性的節日,從鄉村節日走向了城鄉節日,從單一民族節日成為了多民族共同的節日。真正知道和了解彝族的人不多,但一說「火把節」和』阿西跳月」,人們便不會感到陌生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要了解原汁原味的火把節還是在鄉村中,特別是遠離城區的偏僻的村寨才具備民間地道的習俗風情。 農曆六月二十四日火把節的第一天晚上,小孩子們除了唱歌、跳舞、捉迷藏外還做一種叫「老鷹抓小雞」的遊戲。由一人扮做「老鷹」,其餘的人排成一條長龍,依次揪住前一人的後衣襬,長龍的第一人扮做「母雞」護後面的「小雞」。

「老鷹」拚命抓後面的「小雞」,後面的「小雞」看到「老鷹」來抓時,前面的「母雞」也拼命去抓「老鷹」,如果「老鷹」被「母雞」抓著,就要來充當母雞保衛小雞。後面的小雞一方面要擺動以躲避老鷹,一方面還要「吱喲」地叫喚。「老鷹抓小雞」遊戲前,母雞要張開翅膀護小雞(扮母雞者伸開雙手)並學母雞叫「咕來!

咕來!」老鷹才能開始抓小雞。 除了「老鷹抓小雞」外,還有一種規模較小的「狐狸護石子」的遊戲。

即一人扮做母狐狸,手和腳著地,身下襬上三個石子扮做狐仔,一人扮做老虎去抓「母狐狸」身下的石子,母狐狸用腳踢著老虎,老虎就要來替換母狐狸護衛狐仔。 人們在大敞壩上燒起一堆篝火,做各種遊戲時,上下輩之間的拘謹在這節日的氣氛中蕩然無存。俗話說,火把節是玩的節日,過節三天沒玩錯的說法。

就連那些剛接來婆家過第一個火把節的新媳婦(涼山彝人新婚夫婦成家一般都從火把節開始坐鍋。)也用披氈半掩著臉羞羞答答地藏在婆婆姑子背後看熱鬧來了。 人們狂歡到一彎弦月升上東山時才回家歇息。

姑娘們激動得索性不睡,你幫我我幫你地幫著收拾打扮。準備第二天的穿著打扮,並準備乾糧、肉食、水果等東西,以便更好地前往相聚過節之地。 火把節不僅是每個家庭傳統的節日,也是各家各戶親戚朋友交往歡聚的節.

啟示作文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

石榴的啟示 石榴是一種普通又常見的水果。成熟的石榴外形像洋蔥,葉子長圓形,外皮大部分是紅色的,甚至是褐色的,只有極少部分是淡黃色。花紅色的外形帶著一點黑紅黑紅的斑點,用手摸一摸它,會覺得有一點粗糙。春天,我和爸爸在小院裡移栽了一棵石榴樹,我和爸爸每天給它澆水,除草,施肥,鬆土,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一...

開齋節的傳說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

開齋節 阿拉伯語 也叫肉孜節 維吾爾語 roza h yt 是全球穆斯林慶祝齋月結束的節日,在伊斯蘭曆閃瓦魯月 十月一日 的第一天。開齋節這天,穆斯林一般很早起床,早祈禱後就可以吃一些東西,象徵齋月結束。然後出去團拜,互相擁抱問候,恢復朋友和親友之間的聯絡。穆斯林在這一天都穿節日衣服,喜氣洋洋。開齋...

我多麼想作文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

我多麼想長大 有時候,我一直在想 如果能夠一覺醒來,十年便過去了,那該有多好啊!因為現在的我,已經對自己往後的人生有了合理的規劃與安排。我多麼想長大。每當見到媽媽為了賺錢供我讀書,每天彎著腰 低著頭,不辭勞苦地縫製著一件又一件衣服,空餘的時間還得給我做飯 打掃房間。每次聽到媽媽喊著一聲又一聲 好累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