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梨雲飄雪
李煜: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即托出作者的傷春惜花之情;而續以「太匆匆」,則使這種傷春惜花之情得以強化。
2樓:等ta回來
這句出自南唐詞人李煜的烏夜啼.全詞如下:
太匆匆,
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③
相留醉,
幾時重,④
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下面是註釋:
①此調原為唐教坊曲,又名《相見歡》、《秋夜月》、《上西樓》。三十六字,上片平韻,下片兩仄韻兩平韻。
②謝:凋謝。
②胭脂淚:指女子的眼淚。女子臉上搽有胭脂淚水流經臉頰時沾上胭脂的紅色,故云。
④幾時重:何時再度相會。
評析 此詞將人生失意的無限悵恨寄寓在對暮春殘景的描繪中,是即景抒情的典範之作。起句「 林花謝了春紅 」,即托出作者的傷春惜花之情;而續以「太匆匆」,則使這種傷春惜花之情得以強化。狼藉殘紅,春去匆匆;而作者的生命之春也早已匆匆而去,只留下傷殘的春心和破碎的春夢。
因此,「太匆匆」的感慨,固然是為林花凋謝之速而發,但其中不也糅合了人生苦短、來日無多的喟嘆,包蘊了作者對生命流程的理性思考?「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一句點出林花匆匆謝去的原因是風雨侵龔,而作者生命之春的早逝不也是因為過多地櫛風沐雨?所以,此句同樣既是嘆花,亦是自嘆。
「無奈」云云,充滿不甘聽憑外力摧殘而又自恨無力改變生態環境的感愴。換頭「胭脂淚」三句,轉以擬人化的筆墨,表現作者與林花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這裡,一邊是生逢末世,運交華蓋的失意人,一邊是盛時不再、紅消香斷的解語花,二者恍然相對,不勝繾綣。
「胭脂淚」,遙按上片「林花謝了春紅」句,是從杜甫《曲江對雨》詩「林花著雨胭脂溼」變化而來。林花為風侵欺,紅^叟鮫肖(左應加魚旁),狀如胭脂。「胭脂淚」者,此之謂也。
但花本無淚,實際上是慣於「以我觀物」的作者移情於彼,使之人格化 —— 作者身歷世變,泣血無淚,不亦色若胭脂?「相留醉」,一作「留人醉」,花固憐人,人亦惜花;淚眼相向之際,究竟是人留花抑或花留人,已惝恍難分。著一「醉」字,寫出彼此如醉如痴、眷變難捨的情態,極為傳神,而「幾時重」則籲出了人與花共同的希冀和自知希冀無法實現的悵惘與迷茫。
結句「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一氣呵成益見悲慨。
「人生長恨」似乎不僅僅是抒寫一已的失意情懷,而涵蓋了整個人類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是一種融匯和濃縮了無數痛苦的人生體驗的浩嘆。
呵呵~~望樓主採納
3樓:匿名使用者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即托出作者的傷春惜花之情;而續以「太匆匆」,則使這種傷春惜花之情得以強化。
4樓:血刺鬼哥矐
編輯本段
基本資訊
【作品名稱】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1]
【創作年代】五代
【作者姓名】李煜
【作品體裁】詞
編輯本段
原文相見歡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留人醉,幾時重? 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2]
編輯本段
註釋① 謝:凋謝。
②胭脂淚:原指女子的眼淚,女子臉上搽有胭脂,淚水流經臉頰時沾上胭脂的紅色,故云。在這裡,胭脂是指林花著雨的鮮豔顏色,指代美好的花。
③留人醉:一本作「相留醉」。
④幾時重:何時再度相會。[3]
編輯本段
格律(○平聲●仄聲⊙可平可仄△平韻腳▲仄韻腳)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
胭脂淚,留人醉,幾時重? 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4]
編輯本段
作者南唐後主李煜
李煜[5]
(937-978)南唐後主,傑出詞人。字重光,初名從嘉,號鍾隱,蓮蓬居士。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宋建隆二年繼位,史稱後主。
開寶八年,國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為右千牛衛上將軍、違命侯。後為宋太宗毒死。李煜在政治上雖庸駑無能,但其藝術才華卻卓絕非凡。
李煜工書法,善繪畫,精音律,詩和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被譽為「千古詞帝」。對後世影響亦大。其詞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詞》中。
[6]編輯本段
賞析賞析一
此詞將人生失意的無限悵恨寄寓在對暮春殘景的描繪中,是即景抒情的典範之作。
起句「 林花謝了春紅 」,即托出作者的傷春惜花之情。林花是春天最美好的事物,春紅是春天最美麗的顏色。這樣美好的事物、美好的顏色,突然間竟自「謝了」,多麼令人惋惜感嘆。
不僅林花是如此,自然界一切有生命的事物也是如此,社會人事也莫不如此。此所謂「一物一事,引而申之,觸類多通。」(賙濟《宋四家詞選序》)宇宙萬物雖然紛繁複雜,但由於人類的聯想作用,許多事物可以類比,自然景物與社會人事可以相通。
在後主看來,好端端的一個南唐之頃刻衰敗,不正像林花之突然凋謝嗎?這林花的形象中,深深寄託著亡國的悲傷。短短的六個字中,包容著極深廣的內容。
這便是所謂取一於萬而涵蓋萬有。杜甫《曲江》「風飄萬點正愁人」,晏殊《破陣子》「荷花落盡紅英」,表現的都是對有情之生命面臨衰敗之際的哀惋感嘆之情,但都沒有後主這句的感情深厚。「謝了」二字中所表現的惋惜感嘆之情本已十分強烈,然猶嫌言不盡意,而續以「太匆匆」,則使這種傷春惜花之情得以強化,使惋惜感嘆之情更加突出。
狼藉殘紅,春去匆匆;而作者的生命之春也早已匆匆而去,只留下傷殘的春心和破碎的春夢。因此,「太匆匆」的感慨,固然是為林花凋謝之速而發,但其中不也糅合了人生苦短、來日無多的喟嘆,包蘊了作者對生命流程的理性思考?「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一句點出林花匆匆謝去的原因是風雨侵龔,而作者生命之春的早逝不也是因為過多地櫛風沐雨?
所以,此句同樣既是嘆花,亦是自嘆。「無奈」云云,充滿不甘聽憑外力摧殘而又自恨無力改變生態環境的感愴。換頭「胭脂淚」三句,轉以擬人化的筆墨,表現作者與林花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
這裡,一邊是生逢末世,運交華蓋的失意人,一邊是盛時不再、紅消香斷的解語花,二者恍然相對,不勝繾綣。
「胭脂淚」三字是由花轉入寫人的交接點,遙接上片「林花謝了春紅」句。「胭脂淚」是從杜甫《曲江對雨》詩「林花著雨胭脂溼」變化而來。林花為風侵欺,紅悒鮫綃,狀如胭脂。
胭脂,是林花著雨的鮮豔顏色,它指代的是美好的花,象喻的是美好的人生,美好的事物。「胭脂淚」者,此之謂也。但花本無淚,實際上是慣於「以我觀物」的作者移情於彼,使之人格化 -- 作者身歷世變,泣血無淚,不亦色若胭脂?
《紅樓夢》裡林黛玉的《葬花詞》中寫道:「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飄泊難尋覓。
」和後主的這句詞描寫的情景十分相似。「留人醉」,一作「相留醉」,花固憐人,人亦惜花;淚眼相向之際,究竟是人留花抑或花留人,已惝恍難分。著一「醉」字,寫出彼此如醉如痴、眷變難捨的情態,極為傳神,而「幾時重」則籲出了人與花共同的希冀和自知希冀無法實現的悵惘與迷茫。
結句「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一氣呵成益見悲慨。
「人生長恨」似乎不僅僅是抒寫一已的失意情懷,而涵蓋了整個人類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是一種融匯和濃縮了無數痛苦的人生體驗的浩嘆。[7]
賞析二南唐後主的這種詞,都是短幅的小令,況且明白如話,不待講析,自然易曉。他所「依靠」的,不是粉飾裝做,扭捏以為態,雕琢以為工,這些在他都無意為之;所憑的只是一片強烈直爽的情性。其筆亦天然流麗,如不用力,只是隨手抒寫。
這些自屬有目共見。但如以為他這「隨手」就是任意「胡來」,文學創作都是以此為「擅場」,那自然也是一個笑話。即如首句,先出「林花」,全不曉畢竟是何林何花,繼而說是「謝了春紅」,乃知是春林之紅花,--而此春林紅花事,已經凋謝!
可見這所謂「隨手」「直寫」,正不啻書家之「一波三過折」,全任「天然」,「不加修飾」,就能成「文」嗎?誠夢囈之言也。
且說以春紅二字代花,即是修飾,即是藝術,天巧人工,總須「兩賦而不來」方可。此春紅者,無待更言,乃是極美好可愛之名花無疑,可惜竟已凋謝!調零倘是時序推遷,自然衰謝,雖是可惜,畢竟理所當然,尚可開解;如今卻是朝雨暮風,不斷摧殘之所致。
名花之凋零,如美人之夭逝,其為可憐可痛,何止倍蓰!以此可知,「太匆匆」一句,嘆息中著一「太」字;「風雨」一然,憤慨中著一「無奈」字,皆非普通字眼,質具千鈞,情同一慟矣!若明此義,則上片三句,亦千迴百轉之情懷,又匪特一筆三過折也。
講說文學之事,切宜細思尋玩,方不致誤認古人皆荒率淺薄之妄人,方能於人於己兩有所益。
過片三字句三疊句,前二句換暗韻仄韻,後一句歸原韻,別有風致。但「胭脂淚」三字,異樣哀豔,尤宜著眼。於是讓人們想到老杜的名句「林花著雨胭脂溼」,難道不是南唐後主也熟讀杜詩之證嗎?
後主分明從杜少陵的「林花」而來,而且因朝來寒「雨」竟使「胭脂」盡「溼」,其思路十分清楚,但是假若後主在過片竟也寫下「胭脂溼」三個大字,便成了老大一個笨伯,鸚鵡學舌,有何意味?他畢竟是藝苑才人,他將杜句加以消化,提煉,只運化了三字而換了一個「淚」字來代「溼」,於是便青出於藍,而大勝於藍,便覺全幅因此一字而生色無限。
「淚」字已是神奇,但「醉」亦非趁韻諧音的妄下之字。此醉,非陶醉俗義,蓋悲傷悽惜之甚,心如迷醉也。
末句略如上片歇拍長句,也是運用疊字銜聯法:「朝來」「晚來」,「長恨」,「長東」,前後呼應更增其異曲而同工之妙,即加倍具有強烈的感染力量。先師顧隨先生論後主,以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其美中不足在「恰似」,蓋明喻不如暗喻,一語道破「如」「似」,意味便淺。
如先生言,則竊以為「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恰好免去此一微疵,使盡泯「比喻」之跡,而筆致轉高一層矣。學文者於此,宜自尋味,美意不留,芳華難駐,此恨無窮,而無情東逝之水,不捨晝夜,「淘盡」之悲,東坡亦云,只是表現之風格手法不同,非真有異也。[8]
編輯本段
評解一、關於胭脂淚」
胭脂淚,在這裡並非指眼淚,而是指落花,指因為「朝來寒雨晚來風」而無奈繽紛的落英。
雨打落花,恰如春林之落淚,這應該說是一個很美的況擬。正因為春林而有淚,便賦予了林子於生命,使之如同賦予了細膩的情感,霎時栩栩如生。因為春逝而落淚,這樣的一種情懷,怎麼不叫人們感動?
怎麼不叫人們如痴如醉?怎麼不叫人們心生希冀,盼望著再次一睹風采?因此,下文很自然地就有了「留人醉」「幾時重」。
這個過片,承上啟下,不動聲色之中卻宣洩了極其深婉的情緒,所以就非常自然地引出了結拍的「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為什麼要恨「水長東」?前兩篇賞析都語焉未詳。
其中賞析一下片開始就完全形如隔靴搔癢;賞析二(出於周汝昌先生之手)則祗談「此恨無窮,而無情東逝之水,不捨晝夜」,因為未能道盡箇中原委,讀者觀之,未免雲裡霧裡,如此,如何鑑而賞之哉?周汝昌先生雖屬大家,於「淚」「醉」之詮釋頗為精準,惜乎之後所述,了了草草,芸芸眾生難免莫知所妙矣。
那麼為什麼要長恨水東?知道「胭脂淚」就是落花,那麼理解起來就很順暢、簡單:水長東之所以被人痛恨,就是因為東去之水將美麗的繽紛落英帶走了,那些曾經給人們的環境帶來無限美好點綴、那些曾經給人們視覺嗅覺帶來無限美的享受、那些曾經給人們的的心情帶來無限歡愉的豔麗的鮮花,從此不復存在!
此恨綿綿無絕期啊。
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也,李煜吟花嘆水,無非就是表達一腔哀愁,而落花與他的種種失落正好絲絲入扣,形成了一種心靈上的「共振」,這種情感又難免會激發讀者各種各樣類似的情緒,這種激發一旦形成,便又「共振」到讀者的心靈,美,就是這樣產生的。
二、關於「林花著雨胭脂溼」
「林花著雨胭脂溼」與「胭脂淚」比較,誠如周老先生說,堪稱青勝於藍。但是,另一個版本的杜詩是「林花著雨胭脂落」,竊以為遠勝「胭脂溼」,勝藍之論,似乎便無從說起了。蓋「胭脂溼」只是一種狀態的描摹,傳達的是林花的一種風姿而已,但是「胭脂落」則屬於一種動態的描摹,非常飽滿,這裡面就難免會傳達出一種情緒,一種作者的傾向。
周老先生以為南唐後主也熟讀杜詩,其實後主讀到的恐怕不是「胭脂溼」,而是「胭脂落」。因為從「胭脂落」上更容易引發出「胭脂淚」來。
三、關於多版本詩句
「胭脂溼」更可能是「胭脂落」,這個自然是一廂情願,而李煜的「留人醉」也被人傳作是「相留醉」,兩者間優劣也是存在的。更重要的是,這種多版本的詩句,究竟是作者本人在不同時間段的修改導致,還是後人輾轉傳抄中的筆誤所指,很多已經無法斷定了。除了以版本學原則確定之外,那些無法確定的,可以有一個「為古人尊」的原則,儘可能以更加出色的那個版本作為基本原作來處理。[9]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的全詩內容是什麼
相見歡 南唐 李煜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譯文 樹林間的紅花已經凋謝,花開花落,才有幾時,實在是去得太匆忙了。也是無可奈何啊,花兒怎麼能經得起那悽風寒雨晝夜摧殘呢?飄落遍地的紅花,被雨水淋過,像是美人雙頰上的胭脂在和著淚水流淌。花兒和憐...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描寫的什麼季節的什麼景物
這句出自南唐詞人李煜的烏夜啼.全詞如下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下面是註釋 此調原為唐教坊曲,又名 相見歡 秋夜月 上西樓 三十六字,上片平韻,下片兩仄韻兩平韻。謝 凋謝。胭脂淚 指女子的眼淚。女子臉上搽有胭脂淚水流經臉頰時沾上胭脂的紅色...
李煜《烏夜啼林花謝了春紅》描寫的是哪個季節的什麼景物
烏夜啼 李煜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留人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暮春殘景 林花凋謝 傷春惜花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註釋 此調原為唐教坊曲,又名 相見歡 秋夜月 上西樓 三十六字,上片平韻,下片兩仄韻兩平韻。謝 凋謝。胭脂淚 指女子的眼淚。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