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愈谷段香春
c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古代中國主要耕作方式的分析理解能力。春秋戰國時版期,鐵器和牛權耕的逐漸推廣應用,漢朝時候出現了耦犁和二人一牛的犁耕法並推廣到珠江流域。
漢朝以後,鐵犁牛耕逐漸成為中國古代傳統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故應選c。
古代中國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經歷了哪些變
2樓:假蘇更生
原始農業的耕作方bai式是刀耕du火種,河姆渡原zhi始居民已使用
磨製石器,用耒耜耕地dao;半坡原始居民普版遍使用磨權制石器,他們用磨光的石器和木製的耒耜等開墾荒地,用石刀收割莊稼,這表示出現人力耕作.春秋時期,開始使用鐵農具和牛耕;戰國時期鐵農具普遍使用,牛耕進一步推廣.
更本原因是發展力的發展.
3樓:皓凌
我國古代農業的耕作方式,以生產工具的發展為標誌,把它劃分為刀耕火種、耜耕(「石器耕鋤)和鐵犁牛耕三個階段
請問社會主義的發展經歷了那幾個階段?
4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發展經歷了三大階段:第一階段從新中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是過渡時期,第二階段從三大改造完成到「*****」結束,是曲折發展時期。第三階段從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至今,是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
1、過渡時期(202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2023年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主要任務是完成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建立社會主義工業化。
2、曲折發展時期(2023年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到2023年*****」結束):既有成功的經驗,也有失敗的教訓,主要表現為:2023年,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基本完成;2023年超額完成「一五」計劃;2023年,中共「八大」制定了正確的經濟建設方針;但是領導人片面追求經濟發展速度,輕率發動了「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左」傾錯誤持續發展,直到一場空前的政治經濟浩劫——文革的發生。
3、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找到了適合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從2023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至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行改革開放。對內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行國有企業改革;對外實行開放,形成多領域、多層次、全方位的開放格局,大力實行「引進來」、「走出去」戰略,加入世貿組織,積極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
新中國成立尤其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現代化程序加快。其表現是:gdp穩定增長;城鎮化程序加速;進入網際網路時代,社會生活時尚發生了巨大變化。
傳奇發展經歷了那幾個階段啊?版本發展經歷了那幾個階段?
5樓:匿名使用者
2001.09 三英雄傳說
2002.02 富甲天下
2002.08 老衛傳說
2002.10 熱血神鷹
2003.01 魔神歸來
2003.05 江山無限
2003.08 重灌上陣
2005.08 龍 1.80版
2006.04 英雄 1
2006.07 英雄合擊
2006.09 王獅教頭
2006.09 魔晶淬練
2006.11 寶箱
2006.12 挑戰
2007.04 英雄技能
2007.09 臥龍名將
2008.01 雷炎洞穴
2008.01 英雄酒館
2008.07 內功出世
2008.09 宗派
2008.09 火龍神殿
2008.12 雪域冰城
2009.03 富貴金牛
2009.05 內功連擊
6樓:匿名使用者
2001.09 三英雄傳說
2002.02 富甲天下
2002.08 老衛傳說
2002.10 熱血神鷹
中國古代農業耕作方式是如何發展變化的
7樓:貞觀之風
原始農業耕作方法主要是刀耕火種,商周時期開始使用青銅農具,春秋時期,出現了鐵農具;戰國時期,鐵農具得到普遍推廣。
春秋後期,牛耕出現,戰國普及。從此,鐵犁牛耕成為古代中國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隋唐時期進一步發展,出現曲轅犁,中國犁耕技術成熟。
隨著生產工具不斷改進、生產技術日益完善和水利工程的不斷興建,精耕細作的農業生產體系分別在中國的北方和南方形成,並日臻成熟。
8樓:姚蟲蟲
耕作方式的演變過程:刀耕火種 石器鋤耕 鐵犁牛耕
中國農業經濟的基本特點:以家庭為生產、生活單位的小農經濟;以鐵犁牛耕為主要方式的精耕細作。
標準答案 課本參考裡有
9樓:匿名使用者
原始農業的產生最初只是播種和收穫,後來採用刀耕火種,隨著耒耜等生產工具的出現,七八千年前,中國農業進入了「耜耕」或「石器鋤耕」時代;商周時期出現了少量青銅農具和中耕農具,掌握了排灌、施肥、除草和滅蟲等技術;春秋戰國時期鐵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廣、施肥和灌溉技術的發展,標誌著鐵犁牛耕這種中國古代農業的傳統耕作方式形成。
古代農業發展歷程
10樓:神威天將軍
中國傳統農業是集約型農業,主要特點是因時因地制宜,精耕細作,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單位面積產量為中心,採取良種、精耕、細管、多肥等一系列技術措施。其形成與封建地主經濟制度下小農經營方式和人口多、耕地少的格局的逐步形成有關。在農藝和產量上,中國傳統農業曾達到古代世界的最高水平。
以種植糧食為中心,多種經營,是中國傳統農業生產結構的主導形式。在這樣的農區之外,又有遊牧經濟占主導地位的牧區,兩者互相依存,在不同時期,又互有消長。
中國古代農業發展是不平衡的。精耕細作的農業區雖然不斷擴大,但也有些地區粗放經營,甚至還保留有刀耕火種的原始農業殘餘。以精耕細作農藝的形成和發展為主要線索,中國傳統農業大體經歷了下述階段:
①夏、商、西周、春秋是由原始農業向精耕細作的傳統農業形態過渡的時期,主要特點是與青銅工具、耒耜、耦耕、相聯絡的溝洫農業;②戰國、秦、漢、魏晉南北朝是精耕細作農藝的成型期,主要特點是以耕、耙、耱為中心的旱地農業技術體系的形成;③隋、唐、宋、遼、金、元是精耕細作農藝擴充套件時期,主要特點是以耕、耙、耖為中心的水田農業技術體系的形成;④明、清是精耕細作農藝的持續發展時期,主要特點是應付因人口激增而出現的人口多、耕地少的矛盾,致力於增加複種指數和擴大耕地,土地利用率達到了傳統農業的最高水平。
先秦重要糧食作物有粟、黍、稻、大小麥、大豆,還有**和菰(米)等。大抵北方以種粟黍為主,南方以種稻為主。戰國時期,適應休閒制向連作制的過渡,大豆一度和粟並列為主要糧食。
漢以後大豆向副食方向發展,**和菰逐步退出糧食行列。末期,小麥先在西北和西部少數民族地區種植,以後傳入中原,隨著連作倒茬和農田灌溉與保墒耕作技術的發展,種植面積持續增長。但粟在長時期內仍是最主要的糧食。
東漢時期的《四民月令》還提到豌豆和胡豆。三國時的《廣雅》首次提到秈稻,這一時期水稻的主要種植類秈,粳。唐、宋經濟重心移至江南,水稻生產迅速發展。
至宋代水稻躍居糧作之首,麥作也進一步發展,稻、麥取代了粟、稻的傳統地位而延續至今。原先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種植的高粱,宋、元時期傳到黃河流域,成為重要糧食作物之一。明、清時代,原產美洲大陸的玉米、甘薯、馬鈴薯傳入中國,並迅速傳播開來。
11樓:百度使用者
中國農業發生於新石器時代。中國的黃河、長江流域,是世界農業起源地之一。在長達**千年的發展過程中,中國農業曾經有過許多領先於世界的發明創造,但也經歷過漫長的停滯時期。
近代帝國主義的入侵使中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農業日益落後於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傳統「男耕女織」的自然經濟結構開始解體。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半封建半殖民地制度的廢除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中國農村經濟得到了迅速的恢復和發展,中國農業才結束了停滯的歷史,進入了發展較快的新時期。農業生產條件和生產技術顯著改善,產量水平迅速提高。
2023年十一屆三中全會揭開中國經濟改革序幕之後,農業生產的這種停滯狀況才得到根本性改變。2023年11月,全國實行承包制,農村經濟新的格局全面建立。儘管近30多年來的發展過程中也有過挫折,日見減退,中國以僅僅相當於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幾乎佔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說明還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業教育與科技事業也蓬勃發展,極大地促進了我國農業生產力的提高。據中國農科院估算,我國農業總產量中科技進步的貢獻率由1972—2023年的27%提升到1981—2023年的30%~40%。在知識經濟迅猛發展的今天,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在中國農業現代化建設中將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中國古代史經歷哪些朝代中國古代史經歷了哪些朝代?
秦,自秦始皇嬴政統一全國,公元前221 公元前207,建都咸陽。西漢,開國皇帝劉邦統一全國,公元前206 公元8,建都長安。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統一全國,25 220,建都洛陽。然後是三國魏漢 蜀 吳,統一於西晉,從略。西晉,265 316,開國皇帝司馬炎統一全國,定都洛陽。東晉,317 420,司馬...
中國古代雕塑經歷了哪幾個發展時期
中國古代雕塑經歷了萌芽期 成熟和繁榮期 高峰期 低潮期四個時期。1 萌芽期 新石器時代到夏 商 周 中國古代雕塑藝術可追溯至公元前4千年以上,這一時期石器和陶器的出現,拉開了中國雕塑史的序幕。其雕塑作品側重於動物外形的器皿 飾物和人物的捏塑,形體小巧,造型粗略,帶有濃厚的人情味,青銅器藝術代表了商周...
中國古代雕塑經歷了哪幾個發展時期
中國古代雕塑經歷了萌芽期 成熟和繁榮期 高峰期 低潮期四個時期。1 萌芽期 新石器時代到夏 商 周 中國古代雕塑藝術可追溯至公元前4千年以上,這一時期石器和陶器的出現,拉開了中國雕塑史的序幕。其雕塑作品側重於動物外形的器皿 飾物和人物的捏塑,形體小巧,造型粗略,帶有濃厚的人情味,青銅器藝術代表了商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