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善良的
體現了人文主義的時代精神 代表作《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
世界各個畫派的代表人物有誰?代表作是什麼?
2樓:百度使用者
目標內容
知識與能力
過程與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識記理解
運用新古典主義美術
大衛(法)《馬拉之死》和《拿破崙加冕式》;安格爾(法)《泉》
19世紀以來各美術流派產生的社會背景和各流派的基本特點以及各流派之間的關係
通過欣賞各流派名畫提高美術鑑賞能力,陶冶情操
結合時代背景分析各美術流派形成的原因;對比各美術流派的特點;請同學介紹各流派代表人物、代表作品
各美術流派既有對原有藝術的繼承,又有創新,既有共性,又有個性。每個藝術家之所以留下傳世之作,在於他們對藝術的執著追求。有的藝術家還表現出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對生活的熱愛
浪漫主義美術
德拉克洛瓦(法)《西奧島的**》和《自由引導人民》;哥雅(西)《槍殺馬德里市民》
現實主義美術
米勒(法)《播種者》和《拾穗者》;列賓(俄)《伏爾加河上的縴夫》
印象畫派
莫奈(法)《日出·印象》;馬奈(法)《草地上的午餐》
梵高(荷)《向日葵》;塞尚(法);高更(法)《我們從**來?我們是誰?我們往**去?》
現代主義美術
馬蒂斯(法)《舞蹈》;畢加索(西)《亞威農的少女》和《格爾尼卡》
美術的形式法則包括哪些
3樓:匿名使用者
先說概念
形式美法則是人類在創造美的形式、美的過程中對美的形式規律的經驗總結和抽象概括。主要包括:對稱均衡、單純齊
一、調和對比、比例、節奏韻律和多樣統一。研究、探索形式美的法則,能夠培養人們對形式美的敏感,指導人們更好地去創造美的事物。掌握形式美的法則,能夠使人們更自覺地運用形式美的法則表現美的內容,達到美的形式與美的內容高度統一。
從美術作品來談
其一,中國畫的形象之美。
無論工筆畫或寫意畫,必須以一定的形象為基礎,但是,中國畫歷來講究「以形寫神」「形神兼備」,表現任何物象,形似僅僅是手段,神似才是目的,古代為人畫像,稱作「傳神」,齊白石筆下的青蛙、蝦、小雞等小動物,使人看了感到生動活潑,有稚拙的童趣,「妙在似與不似之間」,潘天壽作品中元氣淋淳的潑墨荷葉,用大面積墨汁揮潑而成,酣暢而凝重、效果整體而又有小的變化,給人以雄潤、沉重、穩定的感覺。
其二,中國畫的筆墨之美。
中國畫充分運用毛筆的效能,駕駛墨與色在宣紙上的滲化效果,表現不同物體的形狀、質感、量感、塑造出生動完美的藝術形象,這種綜合性的技巧在中國畫中統稱為筆墨。筆墨二字不但代表繪畫和書法的工具,而且代表了一種藝術境界。筆是「因」墨是「果」,當筆法與書法相結合時,就產生了豐富的、有表現力的結果—筆墨。
它是中國畫造型的基本語言,中國畫以線造型,墨分五色,以行筆之快慢、頓挫、提按與墨色以幹、溼、濃、淡、枯、焦等,乾溼、巧拙、澀暢互相交替使用,虛實相出,「筆為墨骨、墨為筆充」,從而表現出天地萬物,抒發作者的思想感情,借山川、樹木、花鳥、蔬果等寄寓自己的情趣、品格及人生的追求,作品不但具有鮮明的形象特徵,而且反映出人的精神氣質和胸懷。正是這種借物抒情、託物言志的特點,使作品意趣盎然,充滿生命的活力,使觀者得到美的享受。例如潘天壽《露氣》,充分發揮了中國畫以線為主的表現方法,造型概括風骨遒勁、用筆果斷老練、畫面蒼茫厚重。
吳昌碩在作品中用雄厚有力的書法用筆、營造出的形式美感,沉重古拙,把以書入畫的文人畫傳統推到極致。
其三,中國畫的色彩之美。
中國畫用色有獨特的特點。以畫法分有隻勾線不染色,具有素雅效果的白描畫;有水墨淡彩的淺絳山水畫;有以礦物質顏料石青、石綠、赭石、硃砂等為主的青綠山水畫、金碧山水重彩畫;有以色彩運筆造型,將線隱在物象形體之中的沒骨畫;有以勾勒填彩的工筆畫,又有潑墨潑彩等等用色方法。用筆加用墨自有「墨分五色」之說,表示水墨的表現力之豐富,有時加色,要求互不相礙,相得益彰,但色主要是墨的補充,水墨在特別的宣紙上形成了美的效果,如齊白石畫蝦那適中透明感,像黃賓虹畫山石那樣渾厚華滋的意趣美;李可染與何海霞兩位大師分別運用鮮明飽和的色彩,描繪出祖國大好河山的壯美的氣概。
表現出既有傳統意味又含有現代感的山水畫,具有新時代精神面貌。各種不同的畫法與豐富的色彩運用,構成了中國畫獨特的民族特色,使之成為東方繪畫的代表,是世界繪畫重要的品種之一。
其四,中國畫的韻味之美。
利用水在宣紙上的衝化,融滲產生的濃濃變化,通過墨與彩的潑灑、點染、堆積能形成墨、色、水相互輝映的效果。運用濃破淡、淡破濃、色破墨、墨破色等方法,可以出現斑斕絢麗、變化莫測的畫面。這迷濛渾然的韻味,給人變化朦朧、輕鬆自然的視覺效果。
水墨畫無論是它的表現方法還是獨特的畫面效果,都體現出中國人特有的情懷,可以說是中國千年文化傳統的濃縮。中國畫表現出的空靈飄逸,虛實相生,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韻味,令人回味無窮。
例如張大千的《潑墨荷花圖》則更是獨放恣肆,運用墨與彩的交融,將畫家瀟灑不羈的性情表露無遺,豐富地表現了荷花的多資多彩。墨色的濃淡變化,使畫面產生前後層次,更具深邃之感,令人遐想;中國畫藝術效果的獨特美,很重要的方面在於它的工具、材料和表現方法。吳冠中的彩墨畫已打破了傳統的筆墨陳規,吸收西方現代藝術的表現手法,借用墨、色、紙、水等材料之間的互相關係,使畫面相互輝映,渾然一體,其**般墨與彩的變化,縱橫交錯的各種破墨、破色的處理,內涵極其豐富。
其形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奇在有法無法之中,形成了自然獨特的新面貌。墨與色得到充分的發揮,韻味實足,美不勝收。
其五,中國畫的意境之美。
中國畫在畫面的空間處理上、在空白、虛實關係以及色彩等方面運用獨特的藝術手法,創造出情景交融的意境。中國畫的意境是中國傳統美學思想的重要範疇,在傳統繪畫中是作品通過時空境象的描繪,在情與景高度融會後所體現出來的藝術境界,追求意境的表現是中國傳統美學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畫的重要特徵之一,如山水畫中高山大川的雄渾厚重,小橋流水的清秀恬淡,山間雲霧僚繞,小路曲折蜿蜓;樓臺聳立、船帆點點……使我們感受到了畫家對故土、對大自然的那份眷戀,那份痴情,帶給我們一種充滿情趣的、有獨特意境的美的享受。意境是山水畫的靈魂,對意境的創造是畫家畢生追求的藝術境界。
林風眠的花鳥畫《秋鶩》在方形的構圖上,創造著令人神往的意境,清淡的筆墨,表現了風吹蘆葦和逆風中創惶飛離葦塘的秋鶩,畫面給人以廣闊的遐想天地;吳冠中用傳統的筆墨,通過線的流動,黑與白的穿插、虛實相生的藝術手法,表達了對祖國山河的一片深情。將詩情畫意通過點、線、面的交織表現出來,以半抽象的狀態表現大自然**般的韻律和相應的美的心理感受。
其六、中國畫的章法之美。
中國畫是詩、書、畫、印相結合的一門綜合藝術,在不同的形式中合理安排表現的物象叫做章法,每幅畫面上有主次、疏密、節奏、變化,並加以留白,有筆墨處為實,無筆墨處為虛,可以是天、地、雲、水、煙、氣、雪等,給觀者以豐富想象的餘地,中國畫上的題款與印章是畫面構圖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款」是指作者的署名,而「題」是指與繪畫相關的文字、詩詞等,大段題字的款識叫「長款」,僅題作者名姓的叫「窮款」,僅題姓名和年代、地點稱之為「單款」或「下款」,另題饋贈者名姓、原因的叫「上款」,上下兩款合稱為「雙款」,兩款以上者稱之為「多款」。在緣刻藝術上,作者將感悟到的自然美以內的形式規律施之於印章中,將漢字書法的美與刀法表現的美、章法的美以及金石印材的質地特性和諧地融為一體,形成為篆刻的美。好的書法題款與篆刻印章可以為畫面增添許多秀色。
每種題款都要達到畫面協調統
一、不但形式上統一,還包括氣質風格上的統一。趙之謙的畫以篆隸用筆,款識又多用篆隸字型,就能取得相得益彰的藝術效果。而徐謂的水墨作品淋漓盡致,配以狂放的草書更是妙不可言。
其七,中國畫的形制之美。
中國畫的形制有多種,總體上分有手卷、條幅、中堂、條屏、橫披、圓扇、摺扇、冊頁、斗方、框裱等,基於古人生活方式的特點,最早供的欣賞的可移動的繪畫作品是像簡冊和書卷一樣的長條,平時捲起來存放,**時開啟,從古往左逐段欣賞,稱為「卷」或「手卷」,它適合一兩個席地而坐的人在案頭欣賞。隨著垂足坐取代席地坐,人們的視點升高了,掛在牆上的較大的作品形制——「軸」或「立軸」適應了新的生活方式,裝飾美化著變高變大了的室內空間。唐代以前的活動繪畫絕大部分採用卷的形制,兩宋和元代是卷、軸並重的時期,明清兩代主是軸多於捲了,四幅或六幅成組的屏條是軸的變化體。
立軸條屏適合遠看,橫幅、長卷適於近視,立軸先看整體後看區域性之美,長卷先看區域性美而後再引伸到全貌;有著悠久歷史的扇面藝術是我國民族傳統藝術品之一,有摺扇和團扇之分,從宋元起歷代都有扇面精品流傳於世。宋元時期多為圓形團扇,從明代起才有摺扇。扇面上是名家書畫,扇骨多是竹或骨製品,雕刻著山水、人物,構成一件極具精美完整的藝術品、美不勝收;冊頁的美是把小幅畫頁裝裱成冊,是今天書藉裝幀的變體,欣賞、賞玩方便隨意,妙不可言;裝裱藝術體現了中國古人智慧與審美,保護卷、軸作品的最好方法是裝裱,中國畫的裝裱格外講究,使其形制的外在結構形式上更加完善。
裝裱在唐代已經很成熟,到明清便成了一門精深的學問。
就立軸形制美語言體系,其裝裱的形式從上到下分為天杆、天頭、驚燕、詩塘、畫心、地頭、軸杆和軸頭等,軸頭不僅增加畫軸的美觀,而且屏卷靈活,詩塘就是直幅畫心上端,掛上一塊紙方叫「詩堂」。一是因器心短,經過襯托後比較得體;二是為了題詩讚畫,所以有人變稱「玉池」。裝裱形式充分體現了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體現中國人的天人合一的人文思想境界。
總之,中國畫有其獨特的審美語言,中國畫創造出獨特的表達物象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形式,體現出中華民族特有的審美情趣。中國畫特別注重畫外之趣,講究畫的格調、氣息,中國畫家重人品、重修養,這些都使得作品具有豐富的內涵、意韻和情趣。中國畫強調託物言志、借物抒情,因此,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情感遠遠超過畫面本身的內容及形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