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人不知好歹的成語有什麼,形容人不知好歹的成語

2021-04-12 08:31:06 字數 3623 閱讀 8355

1樓:星沙浪子

不知好歹

拼音bai

: bù zhī hǎduo dǎi 簡拼: bzhd

近義詞zhi: 不識好歹dao、不識抬舉專解釋: 不知道好壞。多指屬不能領會別人的好意。

出處: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87回:「那婆子不知好歹,又奚落他,打發武松出門。」

形容人不知好歹的成語

2樓:**

不知抄好歹

bù zhī hǎo dǎi

[釋義] 不知道好壞bai。多指不能領會別人du

的好意。

[語出] 明·蘭陵笑zhi笑生《金瓶梅詞dao話》第87回:「那婆子不知好歹,又奚落他,打發武松出門。」

[近義] 不識好歹、不識抬舉

[用法] 動賓式;作謂語、定語;指不辨好壞

[例句] 襲人也幫著搶白我,說了我許多~的話,回不得主了的。(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十六回)

不識抬舉

bù shí tái jǔ

[釋義] 識:知道;抬舉:稱讚;提拔。不懂得或不珍視別人對自己的好意。也作「不受抬舉」。

[語出]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六十四回:「這和尚好不識抬舉。」

[正音] 舉;不能讀作「jū」。

[辨形] 抬;不能寫作「拾」。

[近義] 不識好歹 不受抬舉 不中抬舉

[反義] 感恩戴德

[用法] 多用於對拒絕者的指責;含有強烈的不滿。一般作謂語、定語。

[結構] 動賓式。

[辨析] 見「不識好歹」(108頁)。

[例句] 你別~;我是好心提醒你一下;換了別人我還不說呢;你倒怪起我來。

3樓:yqsy一切隨緣

是非不分 shì fēi bù

bai fēn

成語解du釋 分辨不出正確zhi與錯誤

」常用dao程度 常用成語

感情專色彩 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 作謂語、屬賓語、定語;指分辨不出正確與錯誤成語結構 主謂式成語

產生年代 古代成語

近 義 詞 黑白不分

反 義 詞 是非分明

4樓:匿名使用者

不知來好歹

拼音:自 bù zhī hǎo dǎi 簡拼: bzhd

近義詞bai: 不識好歹、不識抬舉du解釋: 不知道好壞。

多指不能zhi領會別人的好意。dao出處: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87回:

「那婆子不知好歹,又奚落他,打發武松出門。」

5樓:啊哦1234啊哦

就是說他頭腦不清楚,分不清什麼是正確什麼是不正確,有2種語境1厭惡,2友人的哀嘆3路人比表示不喜歡這個人

6樓:我是老夫子

不知好歹是copy一個漢語成語,bai

拼音是bù zhī hǎo dǎi,意思du是指不知道是非;不領zhi別人好意。比喻做dao事情也不掂量一下自己,去惹那些自己惹不起的人。

解釋不知道是非輕重 。指不能領會別人的好意,也指不知道事情的輕重。

出處元·鄭廷玉《金鳳釵》第二折:"做兒的不知好歹,做孃的不辨清濁。"

7樓:匿名使用者

不識抬舉,形抄容指不襲懂得別人對自己的bai好意。

不識好歹du,意思是不知好壞,指缺乏zhi識別能力的人dao或事物。

是非不分,指分辨不出正確與錯誤。

不明是非,指不能清楚分明地辨別出是與非。

黑白不分,指不能分辨黑色和白色。比喻不辨是非,不分好壞。不識抬舉,形容指不懂得別人對自己的好意。

不識好歹,意思是不知好壞,指缺乏識別能力的人或事物。

是非不分,指分辨不出正確與錯誤。

不明是非,指不能清楚分明地辨別出是與非。

黑白不分,指不能分辨黑色和白色。比喻不辨是非,不分好壞。

形容「不知好歹」的詞語有哪些?

形容不知好歹的人的語句有哪些?

8樓:金牛月牙灣

1、得魚而忘荃,得意而忘言。

2、 我討厭那種恩將仇報的

專人。3、對不起屬我不會告訴你任何關於我師傅的事,否則我就是恩將仇報。

4、這個傢伙常常恩將仇報。

5、 大多數私營企業家不願恩將仇報,他們似乎對中國現有的政治體制安排感到滿意。

6、海倫的丈夫,墨涅勞斯國王熱情地款待了帕里斯,但他卻恩將仇報。

7、這不是恩將仇報嗎?對敵人友善就是害自己。

8、我從沒指望幫了你們後,你們會感恩戴德,但至少別恩將仇報吧!

9、 忘恩負義原本就是卑鄙的一部分。

10、 我真搞不明白你為什麼花大量的時間去幫助露西,難道你不知道她是個恩將仇報的人?

11、 即使你準備向老闆抱怨工作條件,你也一定不要恩將仇報。

12、你自己想一想,你們做的事合理不合理?是不是以怨報德。

13、她重返唐府,滿腔仇恨地把報復的利劍直指恩人馬翠芬,恩將仇報。

14、最殘忍的人也不會恩將仇報。

15、恩將仇報的人應該想到他的鄰居總有一天會用盡憐憫同情。

9樓:

狗咬呂洞賓;黑白顛倒;

一個人不知好歹 而且總覺得別人利用他 害他用什麼詩句或者詞語形容他?

10樓:癮大技術差

你好來!很高興為你解答源。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

或告之曰:「日之狀如銅盤。」扣盤而得其聲,他日聞鍾以為日也。

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燭。」捫燭而得其形,他日揣龠,以為日也。

日之與鍾、龠亦遠矣,而眇者不知其異,以其未嘗見而求之人也。道之難見也甚於日,而人之未達也無以異於眇。達者告之,雖有巧譬善導,亦無以過於盤與燭也。

自盤而之鐘,自燭而之龠,轉而相之,豈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見而名之,或莫之見而意之,皆求道之過也。然則道卒不可求歟?

蘇子曰:道可致而不可求。何謂致?

孫武曰:「善戰者致人,不致於人。」子夏曰:

「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學以致其道。」莫之求而自至,斯以為致也歟!南方多沒人,日與水居也,七歲而能涉,十歲而能浮,十五而能沒矣。

夫沒者豈苟然哉?必將有得於水之道者。日與水居,則十五而得其道。

生不識水,則雖壯,見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問於沒人,而求其所以沒,以其言試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學而務求道,皆北方之學沒者也。

昔者以聲律取士,士雜學而不志於道;今也以經術取士,士知求道而不務學。渤海吳君彥律,有志於學者也,方求舉於禮部,作《日喻》以告之。

類似不知好歹的成語

11樓:晴晴

不知好歹近

義詞:來

不識好歹,不識抬自舉

不知好歹

[拼音] [bù zhī hǎo dǎi][釋義] 不知道好壞。多指不能領會別人的好意。

[出處]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87回:「那婆子不知好歹,又奚落他,打發武松出門。」

12樓:匿名使用者

【不識起倒】:指不知好歹;不識時務。

【賤骨頭】:指不自尊、不知羞恥或不知好歹的人。

形容人不知道悔改的成語,形容犯錯之後能夠悔改的成語有哪些

怙惡不悛 怙 依靠,依仗 悛 改過。悔改。堅持作惡,不肯悔改。長惡不悛 指長期作惡,不肯悔改。長惡靡悛 指長期作惡,不肯悔改。諱惡不悛 悛 改過,悔改。堅持作惡,不肯悔改。為惡不悛 堅持作惡,不肯悔改。造惡不悛 作惡事而不肯悔改。死不悔改 怙惡不悛 屢教不改 不知悔改 死不悔改 形容犯錯之後能夠悔改...

為什麼現在的女人不知好歹,為什麼這麼多女人都不知好歹?

女人都不知道好歹,因為女人是物質女人,但是更重的是真實愛 愛包裹的她緊緊的,那麼物質就不會那麼的重要了。女人也都不講道理,因為他遇到了愛的人,對愛的人,他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情,因為她認為,愛他的人會包容她,因此女人變的不在奢侈 因為現在的女生一般都比較看重男生的錢都比較現實。我的回答!是讓社會給慣的...

形容人不貪財的成語有哪些,形容人高興成語有哪些

飲馬投錢 脂膏莫潤 脂膏不潤 拾金不昧 路不拾遺 1 飲馬投錢 解釋 比喻為人廉潔,不損公肥私。出自 唐 徐堅 初學記 卷六引 三輔決錄 安陵清者有項仲仙,飲馬渭水,每投三錢。為人十分清廉的安陵人項仲山,清廉得讓人發笑。每次在渭河給馬喂水時,都要投入3枚銅錢,表示不敢妄取佔便宜。近義詞 舞弊 2 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