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文學由抒情到敘事的主流轉變以元代什麼出現為標誌

2021-04-13 00:06:53 字數 3419 閱讀 9199

1樓:言瑟瑟

戲曲。包括敘事體的劇曲和抒情體的散曲。元曲是元代文學之主流,亦是一代文學之代表。

劇曲包括雜劇和南戲,其中,成就最為輝煌的是雜劇,它是中國戲劇成熟的標誌,也是元代文學最高峰的標誌。

為什麼說中國古代文學是以抒情文學為主流的?

2樓:匿名使用者

補充,差點被帶歪,文學的範圍比詩歌廣多了,中國古代文學包括詩歌、散文、史記到後來發展出辭賦、遊記、章表、序跋等等文體。先秦文學文史哲不分,文學自覺是魏晉南北朝時候。這個看袁行沛的《中國古代文學史》,裡面都有。

文學的發展歷史是研究的基礎,一定要搞清楚。

但是文學的源頭,還是要回到《詩經》來說的。一開始的詩是「勞者歌其事,飢者歌其食」的,比如《芣苢》。但是也有很多抒情的詩歌,因為用語言來表達心中的感情是很自然而然的事情,因此有句話叫做「情動於中,而形於言」。

除去詩,先秦文學還包括了諸子散文和記言記事文,這些後來被排出了文學一類,此外,先秦還有一樣文學著作就是《楚辭》了。而楚辭的抒情性很強,具體不了。

秦漢時期其實文學抒情較少,大多數是政治、說理、敘事之類的散文。賦在詩經和楚辭的基礎上發展起來,一開始的賦抒情也比較少,鋪陳體物是其特點之一,後來發展出抒情小賦,這個抒情意味更濃一點。

真正的抒情潮流發展起來是在魏晉南北朝的時候。之前說了,這是文學自覺的時代,曹丕《典論·**》:「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

」引發了文學的創作。具體的歷史背景狀況人物什麼的懶得打了,自己看書去。總之這個時候,文學得到了很大的發展;詩歌擺脫了經學的束縛,尋找文學意義;風骨、言意關係、意象、風韻等等的發展,對後世文學創作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最後,文學創作更加註重抒發個人生活體驗和情感。

這個時代的文學創作主要是詩歌,對唐代的詩歌更是產生了重要影響。以及,漢朝的時候詩歌並沒有停止發展,但主要在民間,官方有專門機構收集(樂府)。

最後一個原因,王國維先生對文學發展有個理論,一代又一代之文學,雖然文體是不斷髮展的,但是共同的是,用語言來表達我們的情緒是人類的天性。此外便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促進作用。

3樓:【西迷

中國文學起源於詩經和楚辭。拓展講一下詩經和楚辭的特徵。詩經雖然是現實主義作品,但大多還是抒情詩,在抒情中融入一些敘事因素;楚辭是浪漫主義風格,想象豐富,具有濃烈的情感內涵。

中國古代文論對情感的注重。如「詩言志」,「詩緣情」。

中國古代文學各體裁的發展以詩這種文學為主流,貫穿始終。起源早,影響大,存在時間長。且不同時代,詩這種文體都有新的發展,可具體論述。

在一個以詩歌創作為正統的國度,敘事文學的發展受到抑制(興盛時間晚)。如**,到唐代發展才有了些起色。

中國民族的文化心理影響。

純手打哦。

其實去找些**看,應該能補充各種五花八門的觀點了。

4樓:軒轅雪擁

詩歌是主流,因為是個盛行的時候是在唐朝

,當時出現了大量的詩人,有山水田園派的,逍遙派,等等。唐朝留下了大量的詩,有五言詩和八言詩,其中有可分為絕句和律詩。

況且,最早發現的是《詩經》,據說在夏朝以前就有了。詩經可分風,雅,頌三個部分,其中一風詩佔最多,由此可見在很早以前詩早就鞏固其地位了。

5樓:已矣曾經

一言一概之:一切景語皆情語!

能舉例分別談談中國古代文學的形式及其流變嗎?

6樓:筱離索索

文學作品的體裁有詩歌、散文、**、戲劇

、中國傳統的「二分法」

所有文字體裁

分為韻文和散文兩大類。

依據:文字的外部特點即語言形式因素。

這種分類過於籠統,沒有涉及題材、構思等問題,難以區分文學文字和非文學文字,現在已經被廢棄。

2、西方的「二分法」

以亞里斯多德在《詩學》中的的「二分法」為代表,他依據文字模仿現實的手段區分了史詩、戲劇兩大類。由於史詩是通過語言來模仿現實的,不像戲劇那樣有**的介入,因此被看作嚴格意義上的文學型別。至於史詩的語言表現形式,可以是韻文,也可以是無韻的散文。

同樣是二分法,以亞里斯多德的為代表的西方古典文論更側重文字的媒介手段等內在特點。

二三分法

以亞里斯多德為代表的二分法沒有提及抒情詩,當抒情詩在文學中的地位提升以後,二分法被三分法所替代。

三分法是依據文學作品選取題材、構思方式和情感體驗方式以及塑造形象的表現手法將各種文學劃分為敘事類、抒情類、戲劇類的一種方法。

敘事類文學側重於以客觀世界和虛擬世界的事件、人物和環境景物為題材內容,以摹仿、虛構為構思方式,以具體生動的敘述為主要藝術表現手法,從而反映和表現創作主體對社會人生的審美把握的文學作品。 敘事性是敘事類文學基本的審美特徵。敘事類文學包括**、史詩、敘事詩、故事詩、史傳文學、報告文學等。

抒情類文學是側重以抒情主人公主觀情思為題材內容,以內心感受和體驗為構思方式,以直接抒發為主要藝術表現手法,從而表現創作主體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感悟和體味的文學作品。抒情性是抒情類文學的突出的審美特徵。 抒情類文學主要有抒情詩、抒情散文、散文詩等。

戲劇類文學是側重於以生活中的矛盾衝突為題材內容,以模擬和再現虛擬的真實為構思方式,以人物自身的行為動作和臺詞為主要藝術表現手法,從而反映創作主體對社會人生的審美把握的一種文學作品。

三四分法

1、我國「四分法」將文學文字劃為詩歌、**、散文、戲劇文學四大類。有的在此基礎上增加影視文學。

我國四分法是根據文學文字的外在形態,同時考慮題材選擇、形象塑造形象的特點,以文字的語言特徵、體制篇幅為依據作為劃分文學體裁的方法。

2、加拿大詩學家弗萊的四分法

他說:「文類的中心原則是相當簡單的,文學中文類區別的基礎似乎是表現的原則。詞語可以在觀眾前面表演出來,可以在聽眾面前講出來;或者它們可以歌唱出來,或者可以為讀者寫出來。」

(〔加拿大〕諾斯洛普??弗萊《批評的剖析》,陳慧等譯,百花文藝出版社2023年版第308頁)

「在觀眾面前表演的詩歌是戲劇;在聽眾前朗誦的則是敘事詩;自己背朝觀眾唱或者吟誦就是抒情詩;而**則是應安靜地閱讀的。」(〔法〕達維德??方丹《詩學——文學形式通論》,陳靜譯,天津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126頁)

弗萊的四分法與我國流行的四分法在立論依據與分類結果上並不相同。

中國古典文學

中國古典文學廣義的指自先秦至清代末年的中國文學,包括作家、作品、文學事件,文體起源與發展歷程,文**動、流派,文學理論,作家作品的考據、研究等等。類似中國古代文學史。狹義指中國古典文學作品。

按文學史的習慣,可以劃分為先秦文學、秦漢文學、魏晉南北朝文學、隋唐五代文學、宋金元文學、明代文學、清代文學。代表性的文學作品形式有詩、詞、曲、賦、散文、**等,大量篇章膾炙人口。中國古典文學是中華民族最寶貴的文化遺產之一。

7樓:z愛嘀咕

能舉例分別談談代文學的形式及

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最長的抒情詩

8樓:匿名使用者

《孔雀東南飛》是最長的。它敘述了一段悽美的愛情故事。要好好品味。

中國古代文學小說,中國古代文學作品

首先更正你的認識上的錯誤 三國志不是 是史書 而三國演義是 就是在歷史的基礎上改編的所謂的演義就是說有些東西是作者杜撰的,是假的但是三國志一般是史實 不排除些政治上的影響使歷史也失實了 但總體而言還是應該相信三國志,把三國演義看成娛樂的東西就行了 一個是演義,一個是志.三國演義 羅貫中著 是歷史演義...

中國古代文學求中國古代文學作業,對一首詩的鑑賞

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 唐 杜審言 獨有宦遊人,偏驚物候新。雲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氣催黃鳥,暗光轉綠蘋。忽聞歌古調,歸思欲沾巾。賞析 杜審言 約646 708 杜甫的祖父。這首詩歌是和 音同 賀 意即一招別人的詩詞的韻腳或意思寫詩詞 晉陵人 今江蘇武進 陸某的,作者借唱和蘇發了自己宦遊的悲懷和思鄉之...

中國古代文學人物誰最色,中國古代文學人物誰最色?

登徒子古有 登徒子好色賦 其餘人等再好色,有誰作賦?這個嘛不好說 如周文王他有一100個兒子 要是他只一個老婆怎麼生都不會這麼多 而且還有女兒不算了 真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 再次算康熙吧 還有很多很多 最色啊,首推西門慶,其次登徒子,再就是王榮啊,賈璉啊,賽崑崙啊,孤峰大師啊,太多了,數不勝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