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橋仙詩朱敦儒,關於鶴的詩文

2021-04-13 05:03:31 字數 4569 閱讀 5059

1樓:

《鵲橋仙》

宋代 朱敦儒

姮娥怕鬧,銀蟾傳令,且與遮鸞翳鳳。直須人睡俗塵清,放雲漢、冰輪徐動。

山翁散發,披衣松下,琴奏瑤池三弄。曲終鶴警露華寒,笑濁世、饒伊做夢。

2樓:匿名使用者

·乸嫩刪☆☆vo小州恨升卜翻車魚乸

詩名裡帶哂字的詩詞有哪些

3樓:文文加油

太多了,上萬句,

1、勝日尋芳泗水濱宋朱熹

詩名裡帶榔字的詩詞有哪些

4樓:匿名使用者

郴江百詠並序·桄榔山

【朝代】宋代【作者】阮閱

【原文】

休言鳥道與羊腸,鳥道羊腸不可方。

卻喜年年種麰麥,山中不用有桄榔。

登普賢閣觀桄榔樹留小詩

【朝代】宋代【作者】梅摯

【原文】

壯年薄宦守西甌,一瞬流光三十秋。

今見桄榔兩嘉樹,恍如重到海邊遊。

關於鶴的詩文

5樓:匿名使用者

曹植集校注》

雙鶴俱遠遊,相失東海傍。

雄飛竄北朔,雌驚赴南湘。

棄我交頸歡,離別各異方。

不惜萬里道,但恐天網張。

琴鶴二詩送賈治安同知

猗猗綠綺琴,中祕雲和音。

一彈動鳴玉,再彈鏘南金。

翩翩玄鶴舞,幽幽孤鳳鳴。

嗟哉塵俗耳,折揚聽哇淫。

淳源日凋謝,誰識雅與南?願更南風奏,以慰斯民心。

曹植的《白鶴賦》 「嗟皓白之素鳥,含奇氣之淑祥」

白居易《池上篇並序》「靈鶴怪石,紫菱白蓮,皆吾所好,盡在我前」

李白《江上答崔宣城》「貂裘非季子,鶴氅似王恭」

《遊泰山》「千峰爭攢聚,萬壑絕凌厲,緬彼鶴上 仙,去無雲中道。」

《題嵩山逸人元母乓山居》「拙妻好乘鸞,嬌女愛飛鶴,提攜訪神仙,從此鍊金藥。」

唐朝皇帝李世民《喜雪》「蕊間飛禁苑,鶴舞憶伊川。

《東京篇十首》「綵鳳肅來儀,玄鶴紛成列。

杜牧《別鶴》「「聲斷碧雲外,影孤明月中』』

薛能《失鶴》「誰家白日雲間見,何處滄州雪裡飛」

魏樸《和皮日休悼鶴》「風林月動疑為魄,沙島香愁似蘊情」

朱敦儒《千秋歲》「鵬萬里,鶴千歲。」

大詞家晏殊《木蘭花》「紅衫侍女頻傾酒,龜鶴仙人來獻壽。歡聲喜氣逐時新,青鬢玉顏長似舊。」

向子《西江月》「白鶴雲間翔舞,綠龜葉上游戲。齊眉偕志更何疑。個裡自非塵世。」

李彌遜《醉花陰學士生日》「瘦鶴與長鬆,且伴月翟仙,久住人間世。」

劉得仁《憶鶴》「白雲尋不得,紫府去無因。此地空明月,何山伴羽人」

皮日休《悼鶴並寄友請和》「陰苔尚有前朝跡,皎月新無昨夜聲,不知此恨何時盡,遇著雲泉即愴情」

張賁《悼鶴和襲美》「無端日暮東風起,飄散春空一片雲』』

魏樸《和皮日休悼鶴》「風林月動疑為魄,沙島香愁似蘊情」

鶴 鳴 九 皋

自古以來,鶴一直是中國人心目中的最愛。人們視它為長生不老的仙禽,騎著它可上天與神仙相會。在中國民俗中,鶴始終與長壽永生、羽化昇仙、平安詳和等寓意相伴隨。

《淮南子·說林訓》:「鶴壽千年,以極其遊。」王建《閒話》詩:

「桃花百葉不成春,鶴壽千年也未神」。傳統吉祥圖案,常以鶴、鬆組成「鶴壽鬆齡」紋樣,用於祝壽裝飾。成語中的「鶴髮童顏」,比喻老年人的健康長壽,返老還童。

鶴在中國之所以受到珍視,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鶴有著華麗秀美的外表。它體態輕盈,舉止有節,踱步瀟灑。

這有史為證。《拾遺記》雲:「周昭王時,塗修國獻青鸞修丹鶴各一雄一雌,以潭皋之粟食委之,以溶溪之水飲之。

」這說明,鶴在先秦已被飼養,當時即是王侯貴族的寵物。又《史記·滑稽列傳》雲:「齊王,使淳于髡獻鵠於楚。

出邑門,道飛其鵠,徒揭空籠。」需要說明的是,這裡講的「鵠」就是所謂的鶴。「鵠」在《藝文類聚》卷九o作「鶴」。

《爾雅翼》雲:「古書又言鵠,鵠是鶴音之轉。後人以鵠。

」據這些記載可知,鶴作為寵物也用於國家之間饋贈的珍貴禮物。在古代,鶴還經常用於買賣。淳于髡雲:

「鵠,毛物,多相類者,吾欲買而代之,是不信而欺吾王也。」這話證明當時已存在購買寵物的現象。

一般來說,大部分寵物不具有家畜性,鶴也不例外。李商隱《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二三引《西清詩話》雲:「殺風景,謂清泉濯足,花下晒褌,背山起樓,燒琴煮鶴,對花啜茶」。

這說明將鶴當家畜而殺掉來吃是「殺風景」的,不能為之。當然,古人也有殺鶴的時候,不過並不用於食用。據《漢書·郊祀志下》記載,人們殺鶴是為了將肉用於「黃帝谷仙之術」而入藥。

這是古人神仙思想作崇。除此之外,人們殺鶴也有取其羽毛的目的。在羅貫中《三國演義》的空城計中,作者描述諸葛孔明在城上樓前觀敵,戴綸巾,披「鶴 」。

鶴 ,就是鶴的羽毛。

古人愛鶴,不僅因為鶴有著漂亮的外表,更重要的原因在於鶴獨特的個體品質。鶴是一種長壽的禽鳥,每當睛日便展翅起舞;古人養鶴,這在文獻中屢有記載。《左傳》中曾提到一位名叫衛懿公的國王,他異常愛鶴,整天與鶴為伍,結果導致了亡國,可謂玩物喪志。

春秋時期,五霸之一的吳王闔閭也鍾迷養鶴,(《吳越·春秋》卷四)。到了六朝時期,國人養鶴的愛好開始從君主擴大到一般士大夫,由此形成了一定的規模。那個時期有名的養鶴者是羊祜,史書上專有一筆。

《輿地紀勝·江陵府上》雲:「晉羊祜鎮荊州,江陵澤中多有鶴。常取之,教舞以娛賓客」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對羊祜其人亦有所述:

「昔羊叔子有鶴善舞,嘗向客稱之。」羊祜的鶴以「善舞」聞名,表明古人養鶴是為了娛樂之用。關於訓鶴跳舞的方法,在古書上亦有記載。

宋林洪《山家清事·相鶴訣》雲:「欲教以舞,俟其餡而置食於闊遠處,拊掌誘之,則奮翼而唳,若舞狀。久之則聞拊而必起,此食化也。

」明屠隆《考盤餘事·魚鶴箋·鶴品》雲:「欲教以舞,俟其飢餒,置食於空野,使童子擬掌歡顛搖首起足以誘之,彼則奮翼而唳,逸足而舞矣,習之熟,一聞拊掌,即便起舞,謂之食化。」到了唐代,士大夫養鶴的熱情依然不減。

如唐代馮贄《雲仙雜記·金城記》雲:「衛濟川養天鶴,日以粥飯啖之,三年識字。濟川檢書,皆使鶴銜取之無差。

」而騰飛躍雪,引頸長鳴而達於九宵。古人對之早有所知,古代文獻中亦有大量記述。《周易·中孚》雲:

「九二,鶴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這是說白鶴鳴叫在山的背陰,它的同類隨聲應和:

我有甜美的酒漿,願與你共飲同樂。「中孚」的中心卦義是誠摯守性,為表達這一情感狀態,以鶴鳴相應起情。《詩經·小雅·鶴鳴》雲:

「鶴,鳴於九皋,聲聞於野」。皋,為水邊的岸地。孔穎達雲:

「鶴者,善鳴之鳥,故在澤焉而野聞其鳴聲。」宋**學家朱熹解釋為「鶴,長頸竦身高腳,頂赤身白頸尾黑。其鳴高亮,聞**裡。

」李時珍《本草綱目·禽部·鶴》雲:「鶴,長三尺,高三尺餘。喙長四寸,丹頂赤目,赤頰青腳,修勁凋尾,粗膝纖指,白羽黑翎,亦有灰色,蒼色者,嘗以夜半鳴,聲唳雲霄。

「由上述文獻觀之,人們描述鶴之形態時,無一不提鶴鳴之聲,故後人讚頌有德之人稱為「鶴鳴之士」。中國古人文人墨客也常以鶴守性,以鶴抒情。唐崔顥《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的詩句,早已被世人稔熟於心。

宋代大文豪蘇軾是寫鶴的高手,他的很多詩文都以鶴為意象,意蘊豐富,耐人尋味。蘇軾詠鶴的詩首先值得注意的是《放鶴亭記》,詩人對鶴「盍其為物,清遠閒放,超然於塵土之外」的品性大加讚賞;對鶴「獨終日於澗谷之間兮,啄蒼苔而履白石」的生活則非常向往。在「烏臺詩案」發生之後,作者更以孤鶴自喻:

「有孤鶴橫江東來,翅如車輪,玄裳縞衣,戛然長鳴,掠予舟而西也」。孤鶴長鳴橫江而去,義無反顧,無所貪戀,表達了詩人強烈的個人情感。

在中國古代神仙**中,鶴也經常成為被描寫的主題,由於鶴有仙氣,鶴的降臨預示著神仙的到來,故在**中,鶴常常是「羽化昇仙」的主題。中國古人借鶴羽化昇仙主要有仙人化鶴、凡人化鶴、鶴助飛昇三種形式。仙人化鶴在古代**中為數不少,因為仙與鶴在中國人傳統觀念中本來就互為一體。

鶴是仙,鶴有仙的特徵——是長壽永生的象徵。所以,仙化鶴、鶴化仙在**中經常出現也不足為奇。至於凡人化成仙鶴,飛天成仙,這是凡人羽化成仙中最獨特的一種形式。

凡人能化成仙鶴,這是中國古人普遍的理想追求。因為神仙無憂無慮,生活優裕,故昇仙就是進入福界。鶴助飛昇方式,是指凡人昇仙時有鶴相助,時至今日,我們仍把仙逝之人說成是「駕鶴西去」。

鶴是祥瑞之物,故中國古代工藝品常有鶴的形象和造型。如河南新鄭出土的戰國立鶴方壺上,就有鶴振翅欲飛的景象。(附圖)郭沫若先生稱此鶴「突破上古時代之鴻蒙,正躊躕滿面志,睥睨一切,踐踏傳統於其腳下,而欲作更高更遠之飛翔。

」鶴也是古代畫家筆下經常表現的題材,如明代宮廷花鳥畫家邊文進就是畫鶴的高手。其《竹鶴圖》所繪之鶴表現生動逼真,毛羽的處理細緻入微,清新自然。另有《雪梅雙鶴圖》、《春禽花木圖》亦十分精緻,不僅表現了鶴的富貴明麗的情態,而且有超凡脫俗的氣象。

在民間藝術中,鶴也是人們經常剪貼的吉祥紋飾之一。如民間剪紙「鹿鶴同春」,就是用鶴來寄寓天下皆春。萬物欣欣向榮的景象。

這些吉祥圖案,不僅給人以美的享受、藝術的薰陶,更能啟迪人們的思維與創造性,對豐富人類的現代生活和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也具有深遠的意義。

6樓:匿名使用者

《詩經·小雅·鶴鳴》

鶴鳴於九皋,聲聞於野。魚潛在淵,或在於渚。樂彼之園,爰有樹檀,其下維擇。它山之石,可以為錯。

鶴鳴於九皋,聲聞於天。魚在於渚,或潛於淵。樂彼之園,爰有樹檀,其下維彀。它山之石,可以攻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