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傳說中的炮灰乙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觀書有感》朱熹
2樓:匿名使用者
「土豪村」分紅千萬現金 村民稱數錢數到手軟
3樓:匿名使用者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一年的學習結束了,如果讓你用一句古詩來概括一下你在這一年的學習中的活動的某種感受,那麼你會說?
4樓:女友好軟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出自:《登鸛雀樓》——唐代:王之渙
詩人簡介:王之渙(688年—742年),是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字季凌,漢族,絳州(今山西新絳縣)人。豪放不羈,常擊劍悲歌,其詩多被當時樂工制曲歌唱。
名動一時,他常與高適、王昌齡等相唱和,以善於描寫邊塞風光著稱。
創作背景:該詩是唐代詩人王之渙僅存的六首絕句之一。作者早年及第,曾任過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縣的主薄,不久因遭人誣陷而罷官,不到三十歲的王之渙從此過上了訪友漫遊的生活。
寫這首詩的時候,王之渙只有三十五歲。
譯文:夕陽依傍著西山慢慢地沉沒, 滔滔黃河朝著東海洶湧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風光景物看夠,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層城樓。
賞析:這首詩寫詩人在登高望遠中表現出來的不凡的胸襟抱負,反映了盛唐時期人們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其中,前兩句寫所見。
「白日依山盡」寫遠景,寫山,寫的是登樓望見的景色,「黃河入海流」寫近景,寫水寫得景象壯觀,氣勢磅礴
5樓:愛笑的萌朵呀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王之渙
6樓:匿名使用者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六年級了,如果讓我用一句古詩來概括一下你在六年的學習中獲得的某種感受,那麼你會說:「,。」你一定還
7樓:筱瞳深色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8樓:黑澀梧桐葉
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9樓:匿名使用者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10樓:傳說的小夥伴
白髮三千丈 緣頭似個長
有一句古詩來概括一下你的六年級的學習中獲得的某種感受
11樓:依依月
紙上得來終覺淺 絕知此事要躬行
12樓:匿名使用者
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13樓:wsy路人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情卻有情。
14樓:手機使用者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15課第二自然段仿寫一句話
每一復處沙灘,每一片制耕地,每一座山脈,每一條河流,每一根閃閃發光的松針,每一隻嗡嗡鳴叫的昆蟲,還有那濃密叢林中的薄霧,藍天上的白雲,在我們這個民族的記憶和體驗中,都是聖潔的。仿寫 每一眼泉水,每一條小溪,每一縷微風,每一片大海,每一棵傲然挺立的大樹,每一隻嘰嘰喳喳的小鳥,還有那茂密樹林裡的花香,草...
小學一年級上冊到六年級上冊學過的古詩詞,一共34首。求大神告
這麼多 你還是自己看書吧 求小學語文課本人教版一年級上學期至六年級上學期所有的古詩宋詞。太多了 一年級上冊 畫 唐朝 王維 靜夜思 李白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一年級下冊 春曉 唐 孟浩然 村居 清 高鼎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
小學六年級18課引用了居里夫人自傳的一句話說你的感受
她說的 人類需要勇於實踐的人,他們能從工作中取得極大的收穫,既不忘記大眾的福利,又能保障自己的利益。但人類也需要夢想者,需要醉心於事業的大公無私 一段話,展示了這樣兩種人生態度 一種是既不忘大眾的福利,又能保障自己的利益 一種是醉心於事業的大公無私的理想主義者。這兩種人都是有益於社會的。居里夫人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