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儒家思想的問題,急求答案,關於孔子的仁愛待人儒家思想的問題

2021-04-23 21:19:30 字數 2891 閱讀 3642

1樓:v雨逝走了思念

恩 在今天的社會有意義

孔子的儒家思想所代表的就是 仁

這種仁是一種大仁,寬恕就是大仁之為

因為其實你在寬恕別人的同時,也就寬恕了你自己對誣陷自己的人的恨,真正得到寬恕的,是你自己。

以德報怨的這種寬恕,正是大仁之為

而我們現今社會缺少的,也就是這種 仁。

所以有意義這一點是可以肯定的

2樓:匿名使用者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解釋:自己不想做的事不要施加到別人身上。這裡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愛待人。

中國傳統儒家學說中具有豐富的"仁愛"思想,"仁"是傳統儒家的核心理念,基於仁愛思想,傳統儒家提出了一系列的觀點和主張。可以說,仁愛思想貫穿於傳統儒家學說發展的始終,許多古代儒家重要代表人物都曾論述過仁愛的思想。傳統儒家關於仁愛的思想,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精華部分。

它不僅在歷史上起過積極的作用,而且在我國現代化建設中也有著重要的價值和意義,尤其是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更需要發揚光大仁愛的精神。

仁愛、兼愛、慈愛是中華文化的基本精神。著名的歷史學家蒙文通教授指出:「兼愛是東方地區的共同思想。

人與人相愛,又是慎到、田駢『公而無黨,易而無私』的基礎。莊周一派的思想,總是以不屑之意待人,輕視絕俗,而自視甚高,使人與人相輕。商、韓一派總是以權術對人,使人與人相賊。

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反對仁義。東方的儒墨談仁義,主張人與人相愛。田、慎的『還與眾人同道',必然要以兼愛為本。

楊朱、墨翟都主張仁義,與老、莊、韓、商都不同。百家盛於戰國,但後來卻是黃老獨盛,壓倒百家,兼愛可能是其重要的因素。」【注一】根據蒙文通的分析,在我國歷史上有主張人與人相愛的和主張人與人相賊的兩種文化傾向,但是,占主導地位的、影響深遠的是「仁愛」的思想。

根據《莊子?天下》篇的記載:「泛愛萬物,天地一體也」為惠施歷物十事之一,可見,名家也是講仁愛的。

仁」是孔子思想的主線。在《論語》中仁出現了109次。《說文》解釋:

「仁,親也,從人從二」.即「仁」是表示人與人之間相互關係的範疇。人是社會化的生物,人不是孤立地生活,而是處相互合作、相互交往、相互聯絡之中的,所以人的相互之間的社會關係是人際之間的最基本關係。

有人說,人最需要的是人。沒有人與人之間的合作與交往簡直是不可想象的。儒家的創始人孔子,早就看到了人際關係的極端重要性,把學術研究的重點放在對「人」的研究上,提出了「仁」這個概念,把人從天命神學中解放出來,為中華文化的人文精神奠定了基礎。

人與人之間相愛是中華人文精神的核心。「仁」的內涵非常豐富,但是,它的基本內涵是「愛人」.孔子的學生樊遲向孔子請教什麼是「仁」時,孔子回答說:

「愛人」.(《論語?顏淵》)孟子說:

「惻隱之心,仁也」.「仁者,愛人。」(《孟子?

離婁下》)「惻隱之心」即是同情心、憐愛心。孟子強調「仁」的內涵是「愛人」.孟子還把仁愛之心稱之為「不忍人之心」.

在《大學》的三綱「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之中的「明德」和「至善」,講的是使人的天賦的善良的美德達到最完善的境界,講的是「善」,講的是「仁愛」.在《中庸》中不但用「誠」來代替「仁愛」、「善良」,還把「誠」這個範疇提高到了宇宙本體的高度。它說:

「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天下至誠的人,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本性。人的本性是善的。

仁即善。《周易》的乾坤之德亦是至善之德。「乾,元、亨、利、貞」.

元,善也。亨,美也。利,利物也。

貞,正也。天有善、美、利物、貞正之德。《彖辭》說:

「大哉乾元,萬物資始」,謂大哉天德之善,萬物賴之而始生。坤卦的《彖辭》也說:「至哉坤元,萬物資生」,謂至哉地德之善,萬物賴之以生長。

天地之德是至仁至善的,天無私而覆,地無私而載。乾卦《文言》說:「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合也;貞者,事之幹也」.

即「元善」為「元、亨、利、貞」四德之首或統帥。「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君子實踐了仁德,就能足以成為君長、成為管理者;「嘉會足以合禮」,君子有亨德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君子利人(利物指利人)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幹事」,君子有堅持正道之德足以辦好事情。如果君子能實行「仁、禮、義、正」這四德,就合於天道了。

坤卦的《彖辭》說:「坤厚載物,德合無疆。」地之德施及於萬物而沒有邊際。

《象辭》還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善必有好報。仁愛和善良也是《周易》提倡的道德行為準則。

唐代韓愈說:「博愛之謂仁。」(《原道》)可見,「仁愛」是儒家思想的基本精神。

儒家認為,「愛人」要從孝順父母、尊敬兄長開始。孔子的學生有若說:「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論語?學而》)什麼是「孝」和「悌」呢?《說文?

老部》:「孝,善事奉父母者」;賈誼的《新書?道術》篇說:

「敬愛兄長之謂悌」.善於事奉父母為孝,尊敬兄長為悌。孝悌是實現「仁」的根本,也是人性塑造、建立人性管理模式的開始。

《呂氏春秋?孝行》也說,培養仁德要以孝為本,「凡為天下,治國家,必先務本而後末。所謂本者,非耕耘種植之謂,務其人也。

務其人,非貧而富之,寡而眾之,務其本也。務本莫貴於孝。」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父母都不孝,他還什麼仁愛之心呢?

所以,儒家認為,愛人要從要自己的親人開始,然後推而廣之去愛別人,正如孟子所說的「老(孝敬)吾老(長輩),以及人之老;幼(憐愛)吾幼(小孩),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直指去愛物類。張載則進一步說:

「民吾同胞,物吾與(朋友)也。」人是我們的同胞,萬物是我們的朋友。愛人能夠使社會生態得到平衡,愛物則造成自然生態的平衡。

社會生態的平衡是實現管理目標的重要條件。

3樓:墨吟殤

e 如果每個人都能這樣就好了

通常來說我是這麼想的,即使現在這種做法很傻,但是人對人是有影響的,一個人能影響很多人,這樣n多年以後我們這個社會就好了,雖然挺難的。。。

4樓:12小曉

有的,不管處在什麼時代,都要有仁愛之心

儒家思想的優點和缺點

關於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的差異,各自的主要思想是什麼

道家無為,是說無用之用為大用,可能你還不太明白,但是莊子曾經舉過一個例子,他說你看那參天的古樹,枝幹歪歪斜斜,無法作任何木工上的用途,也就是毫無用處,但就是因為它毫無用處,那些工匠才不砍他,他才活得這麼長久。喏,這就是無用無為的好處。你理解道家應搞從這裡啟悟,他並不是人們說得那樣消極避世,而是以超然...

急求答案關於系統說明的

選擇一個你所熟悉的系統問題說明 1 系統的功能及其要素 2 系統的環境及輸入 輸出 3 系統的結構 最好用框圖表達 4 系統的功能與結構 環境的關係。你這個不好說啊,感覺很雜!我學的自動化專業,我們的系統是分閉環開環之分,一般的要素有 輸入 輸出 處理器,反饋,干擾等環節 所以說具體點,什麼專業,大...

儒家 墨家 道家 佛教關於孝的思想

儒家的孝道觀 在儒釋道三家的思想體系中,尤以儒家最為重視孝道,十三經中處處皆有談及孝的義理,其中以 孝經 最有代表性。孝經 把孝當作至德要道,將之提升到天地人的高度地位 夫孝,天之經,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孝經.三才章 孝經 提出五等之孝,即天子之孝 諸侯之孝 卿大夫之孝 士之孝 庶人之孝。天子修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