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觸
比如荊軻為燕太子丹刺秦王、馮諼客孟嘗君、蘇秦連橫,毛遂自薦,燭之武退秦師等
公元前227年,荊軻帶燕督亢地圖和樊於期首級,前往秦國刺殺秦王。臨行前,許多人在易水邊為荊軻送行,場面十分悲壯。「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是荊軻在告別時所吟唱的詩句。
荊軻來到秦國後,秦王在咸陽宮隆重召見了他。荊軻在獻燕督亢地圖時,圖窮匕見,刺秦王不中,被殺
蘇秦出身農家,素有大志,曾隨鬼谷子學習縱橫捭闔之術多年。與張儀同出自鬼谷子門下。他家庭貧苦,向秦國推銷統一中國的策略,沒有成功,盤纏也花完了,結果回家,妻子都不理他,向嫂子要口吃的,嫂子也看不起他。
於是他立志要做一番大事業,「錐刺股」的故事就是這麼來的。後來他改變策略,遊說六國合縱抗秦,身任六國宰相。衣錦還鄉,他的嫂子和妻子跪在地上都不敢抬頭看他。
毛遂是戰國時代趙國平原君的門客。秦兵攻打趙國,平原君奉命到楚國求救,毛遂自動請求跟著去。到了楚國,平原君跟楚王談了一上午沒有結果。
毛遂挺身而出,陳述利害,楚王才答應派春申君帶兵去救趙國。後來用「毛遂自薦」比喻自己推薦自己
秦、晉圍鄭,鄭國被秦、晉兩個大國包圍,危在旦夕,鄭文公派能言善辯的燭之武前去說服秦伯。燭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晉之間的矛盾,向秦伯分析了當時的形勢,採取分化瓦解的辦法,說明了儲存鄭國對秦有利、滅掉鄭國對秦不利的道理,終於說服了秦伯。秦伯不僅撤走了圍鄭的秦軍,而且派兵保衛鄭國,迫使晉國也不得不撤兵,從而解除了鄭國的危機
2樓:mr蕎
六尺巷這條巷子由來是這樣的,說來是清朝時候,當朝宰相張英的老家的要修一所房子,結果和鄰居發生了爭執,寸土不讓,張家人修書給張英,讓他動用權力擺平此事。張英修書一封,只有四句詩
「一紙書來只為牆,
讓他三尺又何妨。
長城萬里今猶在,
不見當年秦始皇。」
張家人看後慚愧不已,於是後退三尺,打地基。鄰居見了也是很羞愧,同樣後退三尺。於是兩家之間就有了這條巷子,稱為六尺巷。
曾子避席
「曾子避席」出自《孝經》,是一個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有一次他在孔子身邊侍坐,孔子就問他:「以前的聖賢之王有至高無上的德行,精要奧妙的理論,用來教導天下之人,人們就能和睦相處,君王和臣下之間也沒有不滿,你知道它們是什麼嗎?
」曾子聽了,明白老師孔子是要指點他最深刻的道理,於是立刻從坐著的席子上站起來,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夠聰明,**能知道,還請老師把這些道理教給我。」 在這裡,「避席」是一種非常禮貌的行為,當曾子聽到老師要向他傳授時,他站起身來,走到席子外向老師請教,是為了表示他對老師的尊重。
程門立雪
「程門立雪」這個故事,說的是宋代學者楊時和遊酢(zuo)向程顥程頤拜師求教的事兒。二程是洛陽伊川人,同是宋代著名儒學家。二程學說,後來為朱熹繼承和發展,世稱「程朱學派」。
楊時、遊酢,向二程求學,非常恭敬。楊遊二人,原先以程顥為師,程顥去世後,他們都已四十歲,而且已考上了進士,然而他們還要去找程頤繼續求學。故事就發生在他們初次到嵩陽書院,登門拜見程頤的那天。
相傳,一日楊時、遊酢,來到嵩陽書院拜見程頤,正遇上這位老先生閉目養神,坐著假睡。程頤明知有兩個客人來了,他欲不言不動,不予理睬。楊、遊二人怕打擾先生休息,只好恭恭敬敬,肅然待立,一聲不吭等候他睜開眼來。
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頤才如蘿初醒,見了楊、遊,裝作一驚說道:「啊!啊!
賢輩早在此呼!」意思是說你們兩個還在這兒沒走啊。那天正是冬季很冷的一天,不知什麼時候,開始下起雪來。
門外積雪,有一尺多深。
這個故事,就叫「程門立雪」。在宋代讀書人中流傳很廣,後來形容尊敬老師,誠懇求教,人們就往往引用這個典故和這句成語。
孔融讓梨
孔融小時候聰明好學,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誇他是奇童。4歲時,他已能背誦許多詩賦,並且懂得禮節,父母親非常喜愛他。
一日,父親買了一些梨子,特地揀了一個最大的梨子給孔融,孔融搖搖頭,卻另揀了一個最小的梨子說:「我年紀最小,應該吃小的梨,你那個梨就給哥哥吧。」父親聽後十分驚喜,又問:
"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說"弟弟比我小,我也應該讓給他.''孔融讓梨的故事,很快傳遍了曲阜,並且一直流傳下來,成了許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南轅北轍
魏王準備攻打邯鄲,季樑聽到這件事,半路上就返回來,來不及舒展衣服皺摺,顧不得洗頭上的塵土,就忙著去謁見魏王,說:「今天我回來的時候,在大路上遇見一個人,正在向北面趕他的車,他告訴我說:『我想到楚國去。
』我說:『您既然要到楚國去,為什麼往北走呢?』他說:
『我的馬好。』我說:『馬雖然不錯,但是這也不是去楚國的路啊!
』他說:『我的路費多。』我說:
『路費即使多,但這不是去楚國的方向啊。』他又說:『我的車伕善於趕車。
』我最後說:『這幾樣越好,反而會使您離楚國越遠!』如今大王的每一個行動都想建立霸業,每一個行動都想在天下取得威信;然而依仗魏國的強大,軍隊的精良,而去攻打邯鄲,以使土地擴充套件,名分尊貴,大王這樣的行動越多,那麼距離大王的事業無疑是越來越遠。
這不是和那位想到楚國去卻向北走的人一樣的嗎?」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
春秋時期,吳國國王壽夢準備攻打荊地(楚國),遭到大臣的反對。吳王很惱火,在召見群臣的會上警告:「有誰膽敢阻止我出兵,將他處死!」
儘管如此,還是有人想阻止吳王出兵。王宮中一個青年侍衛官想出一個好辦法:每天早晨,他拿著彈弓、彈丸在王宮後花園轉來轉去,露水溼透他的衣鞋,接連三天如此。
吳王很奇怪,問道:「這是為何?」侍衛道:
「園中的大樹上有一隻蟬,它一面唱歌,一面吸飲露水,卻不知已有一隻螳螂在向它逼近;螳螂想捕蟬,但不知旁邊又來了黃雀;而當黃雀正準備啄螳螂時,它又怎知我的彈丸已對準它呢?它們三個都只顧眼前利益而看不到後邊的災禍。」吳王一聽很受啟發,隨後取消了這次軍事行動。
中國古代發明的故事有哪些?
有關蔡倫造紙的小故事
3樓:牙牙的弟弟
「蔡倫造紙」的故事出自《後漢書·蔡倫傳》:
原文:蔡倫,字敬仲,桂陽人也。永豐九年,監作祕劍及諸器械,莫不精工堅密,為後世法。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其用縑帛(即按書寫需要裁好的絲織品)者謂之為紙。
縑貴而簡重,並不便於人。倫乃造意(發明、創造)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元興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從用焉,故天下鹹稱「蔡侯紙」。
翻譯:自古以來都是把字寫在或刻在竹片上,再編成冊,那種用來寫字的絲綢叫做紙。絲綢很貴而竹簡又太笨重,並且不便於人們使用。
蔡倫於是想出一種方法,用樹皮、麻頭以及破布、魚網造成紙。元興(漢和帝年號)元年上奏皇帝,皇帝誇讚他的才能,從此都採用他造的紙,所以天下都說「蔡侯紙」。
4樓:單翼天使
東漢時侯,宦官蔡倫總結西漢以來的經驗,用樹皮破布·麻頭和舊魚網造紙,改進了造紙術。這種紙很便宜,質量較高,原料易找,逐漸普遍使用。為紀念蔡倫的功績,後人把這種紙稱為『』蔡侯紙『』這是我國人民對世界文化的巨大貢獻。
5樓:匿名使用者
蔡倫沒有發明造紙術,只是在前人的基礎上改進了工藝,選取了大量便宜易得的材料,使得紙張成本大幅度降低,其實在他之前很多的考古發現就又大量的出土文物可以證明紙張出現遠遠在其出生之前,只是在後來歷史裡長久誤傳,尤其是造紙歷史上,因為權力和幫派之爭,導致真實的歷史不能得到廣泛流傳,以訛傳訛令無數人接受錯誤的歷史,實在是叫人無言。
當下中國之歷史教科書,錯誤之多,錯誤之淺薄是古今中外罕見的,建議喜好者可以讀讀《劍橋中國歷史》或者錢穆先生的《國史大綱》,大多可以脫離掉某黨**教育。
6樓:江湖草芥
蔡倫—漢朝的一個宦官(太監),發明了造紙術,確實是個了不起的人。
7樓:馬桶上看風景
沒聽說過有什麼小故事 就是造紙啊
下列關於我國古代官營手工業和私營手工業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春秋戰國時期,私營工商業興起
c試題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手工業 的經營方式官營手工業和私營回手工業兩種經答營方式的發展演變情況。在中國古代早期官營手工業一直是主要的經營方式,後來隨著生產力的提高 生產關係的變革,明代中葉以後私營手工業在制瓷 礦冶 紡織等諸行業中超過官營手工業佔據主導地位。因此c項錯誤,故選c。在我國春秋戰國時期,...
中國古代手工業的發展過程,中國古代手工業發展史
1 冶鑄業 1 商周時期 青銅鑄造是商朝和西周手工業的主要部門 商朝青銅鑄造規模大 西周青銅產品趨向生活化。2 春秋戰國時期 我國人民創造了鑄鐵柔化處理技術,是世界冶鐵史上的一大成就 青銅鑄造工藝有新的創造,出現了金銀錯新技術。3 魏晉時期 北魏相州以製造軍刀著稱 百鍊鋼技術相當成熟 發明了灌鋼法。...
關於古代戰爭的故事,關於古代戰爭的小故事
伯羅奔尼撒戰爭 peloponnesian war 是以雅典為首的提洛同盟與以斯巴達為首的伯羅奔尼撒聯盟之間的一場戰爭。這場戰爭從前431年一直持續到前421年,其中雙方几度停戰,最後斯巴達獲勝。這場戰爭結束了雅典的經典時代,結束了希臘的民主時代,強烈地改變了希臘的國家。幾乎所有希臘的城邦參加了這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