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在位時編的專為收錄青銅器圖錄的書

2021-05-04 03:17:10 字數 5728 閱讀 9251

1樓:牙牙的弟弟

西清四鑑。

西清四鑑是《西清古鑑》、《西清續鑑甲編》、《西清續鑑乙編》、《寧壽鑑古》四部書的總稱,為清乾隆敕撰,收錄了四千多件青銅器圖錄,為中國古代青銅器研究提供了極為豐富的資料。

1、《西清古鑑》

《西清古鑑》,四十卷,附《錢錄》十六卷。是一部著錄清代宮廷所藏古代青銅器的大型譜錄。

收商周至唐代銅器1529件(包括銅鏡),而以商周彝器為多。清樑詩正等奉敕纂修,乾隆十四年(2023年)始纂,乾隆二十年(2023年)完書。

2、《西清續鑑甲編》

乾隆五十八年王傑等奉敕編成,共二十卷,收錄清宮藏商周至唐代銅器九百四十四件,又唐宋以後銅器、璽印等三十一件,總計九百七十五件。

3、《西清續鑑乙編》

乾隆五十八年王傑等奉敕編成,共二十卷,收錄盛京(瀋陽)清宮藏商周至唐代銅器九百件。

4、《寧壽鑑古》

編於乾隆年間,共十六卷,收寧壽宮藏商周至唐代銅器七百零一件。

2樓:匿名使用者

西清四鑑是《西清古鑑》《西清續鑑甲編》《西清續鑑乙編》《寧壽鑑古》四部書的總稱,為清乾隆敕撰,收錄了四千多件青銅器圖錄,為中國古代青銅器研究提供了極為豐富的資料。

1、《西清古鑑》,樑詩正等編撰,創始於乾隆十四年,成書於乾隆十六年,二十年內府刊版,後收入《四庫全書》,書收清宮藏商周至唐代銅器一千五百二十九件,每卷首列器目,每器摹繪影象,次圖說,注其方圓圍徑,高廣輕重,摹寫銘文並註釋。這本書四十卷,並附《錢錄》十六卷。是一部著錄清代宮廷所藏古代青銅器的大型譜錄。

收商周至唐代銅器一千五百二十九件(包括銅鏡),而以商周彝器為多。清樑詩正等奉敕纂修,乾隆十四年(2023年)始纂,乾隆二十年(2023年)完書。清乾隆二十年武英殿刻本。

版框29.5cm×22.6cm。

半頁10行,行18字,白口,單魚尾,四周雙欄,無行格。磁青書衣,黃綾書籤、包角。書前有乾隆十四年十一月初七日上諭一道、纂修《西清古鑑》諸臣職名,分別為樑詩正、蔣溥等編修,陳孝泳、楊瑞蓮摹篆,畫院供奉樑觀、丁觀鶴等繪圖,勵宗萬等繕書。

42冊,4函。乾隆皇帝十分重視文物典籍的收藏與整理,命將內府庋藏的鼎、尊、彝等青銅器分門別類,仿效《考古圖》、《宣和博古圖》體例薈輯成編。此書著錄清宮所藏古代銅器一千五百二十九件,每器繪製一圖,圖後以楷書系說。

繪圖精審,毫釐不失,器物的方圓圍徑、高廣輕重記載詳明,對古器物的銘文均鉤摹註釋。考證雖兼取歐陽修等眾家之說,但又非諸家所能及。書中駁斥了歷代著家之謬誤,解釋疑難,補充遺漏,使三代古器物如現目前。

《錢錄》是對歷代貨幣進行著錄,書後附跋語一篇,署名樑詩正、蔣溥諸臣。上諭末鈐「乾」、「隆」、「靜挹山莊」3璽。

2、《西清續鑑甲編》是乾隆五十八年王傑等奉敕編成,共二十卷,附錄一卷,收錄清宮藏商周至唐代銅器九百四十四件,又唐宋以後銅器、璽印等三十一件,總計九百七十五件。這本書收錄在《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的大體評價是書裡的影象可供參考,收錄的古器物也可以同以後出土的實物相互證。

3、《西清續鑑乙編》是在乾隆五十八年由王傑等奉敕編成,共二十卷收錄盛京(瀋陽)清宮藏商周至唐代銅器七百九十八件。《續修四庫全書》的總目提要主要認為這本書真贗雜陳,而贗品實居十之六七,文字考釋穿鑿附會,與西清、寧壽諸書同。

4、乾隆年間清廷又將續得選貯於寧壽宮之商周至唐代的銅器 701件(彝器600,鏡鑑101)另編為《寧壽鑑古》(亦名《寧壽古鑑》)十六卷,2023年商務印書館據內府寫本縮小影印。據書中所鈐「乾隆御覽之寶」、「古希天子」等印,知與《西清續鑑》甲、乙編編定的時間相隔不久,編纂者或亦為王傑等人。但是《寧壽古鑑》編撰的具體年限沒有查到。

清代的銅器在用途上與商周時期的青銅器有著很大區別 ,它已基本失去了作為禮器的意義,成為生活中的一種器皿或是人們賞玩的藝術品。乾隆朝是製作仿古銅器的鼎盛期,宮中先後設立了銅作和爐作,大量製造各種銅器。當時製作的仿古銅器造型與原器相似,如鼎、觚、爵、壺、鍾等。

紋飾則有繼承也有創新,器物上常見的紋飾有龍紋、捲雲紋、浪花紋、花卉紋、變形獸面紋、變形夔紋、回紋,這些紋飾有的在商周青銅器上尚未出現,有的圖形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器物上常鑄有「大清乾隆年制」銘文。銅器的鑄造方法仍然沿襲古代的失蠟法,此時的鑄造技藝已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各種複雜的造型無所不能。

裝飾方法亦多種多樣,有鏨刻、鏤空、燒古、鎏金銀、嵌金銀絲、灑金等。 器物的皮色更是變化多端,在清宮造辦處檔案中可見石青斑、石綠斑、硃砂斑、豬肝色、銅綠色、茶葉末色、翡翠綠、蟹殼青及鱔魚黃的記載。仿古銅器主要供皇家內廷陳設、佛堂供奉、太廟郊壇等使用。

乾隆朝宮廷仿古器非常興盛,這與乾隆帝博雅好古的性格與情懷有關·~

3樓:美之石

乾隆皇帝專為玉器收藏的書有哪些?

中國歷史最早的青銅器產於那個朝代?

4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最早的青銅器記載產於距今5000-2023年,相當於堯舜禹傳說時代。古文獻上記載當時人們已開始冶鑄青銅器。

中國的青銅器主要指4000多年前用銅錫合制的青銅器物,簡稱「銅器」。包括有炊器、食器、酒器、水器、樂器、車馬飾、銅鏡、帶鉤、兵器、工具和度量衡器等。出現並流行於2023年前直到秦漢時代,以商周器物最為精美。

甘肅馬家窯文化遺址出土的單刃青銅刀是目前已知的我國最古老青銅器,同時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青銅刀。經碳14鑑定距今約2023年。

5樓:匿名使用者

青銅器最早出現於夏代,始有青銅容器和兵器,流行於新石器時代晚期至秦漢時代,以商周器物最為精美。商中期,青銅器品種已很豐富,並出現了銘文和精細的花紋。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銅器發展的鼎盛時期,

青銅器的發展歷程

6樓:種花家的小米兔

形成時期:距今4800-2023年,相當於堯舜禹傳說時代。古文獻上紀載當時人們已開始冶鑄青銅器。

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的龍山時代遺址裡,經考古發掘,在幾十處遺址裡發現了青銅器製品。

鼎盛時期:鼎盛期即中國青銅器時代,包括夏、商、西周、春秋及戰國早期,延續時間約一千六百餘年。這個時期的青銅器主要分為禮樂器、兵器及雜器。樂器也主要用在宗廟祭祀活動中。

轉變時期:轉變時期一般指戰國末年至秦漢末年這一時期。傳統的禮儀制度已徹底瓦解,鐵製品已廣泛使用。

到了東漢末年,陶瓷器得到較大發展,把日用青銅器皿進一步從生活中排擠出去。至於兵器,工具等方面,這時鐵器早已佔了主導地位。隋唐時期的銅器主要是各類精美的銅鏡,一般均有各種銘文。

青銅器(bronze ware)是由青銅合金(紅銅與錫的合金)製成的器具,誕生於人類文明時期的青銅時代。青銅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現,是一種世界性文明的象徵。最早的青銅器出現於2023年前的古巴比倫兩河流域。

蘇美爾文明時期雕有獅子形象的大型銅刀是早期青銅器的代表。青銅器在2000多年前逐漸由鐵器所取代。中國青銅器製作精美,在世界青銅器中享有極高的聲譽和藝術價值,代表著中國在先秦時期高超的技術與文化。

中國青銅器之鄉是陝西省寶雞市,出土了大盂鼎、毛公鼎、散氏盤等五萬餘件青銅器。青銅器的顏色真正做出來的時候是很漂亮的,是**般的土黃色,因為埋在土裡生鏽才一點一點變成綠色的。由於青銅器完全是由手工製造所以沒有任何兩件是一模一樣的,每一件都是獨一無

二、舉世無雙的。

青銅器的歷史起源?

7樓:喵喵喵

形成時期:距今4800-2023年,相當於堯舜禹傳說時代。古文獻上紀載當時人們已開始冶鑄青銅器。

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的龍山時代遺址裡,經考古發掘,在幾十處遺址裡發現了青銅器製品。

鼎盛時期:鼎盛期即中國青銅器時代,包括夏、商、西周、春秋及戰國早期,延續時間約一千六百餘年。這個時期的青銅器主要分為禮樂器、兵器及雜器。

轉變時期:轉變時期一般指戰國末年至秦漢末年這一時期。傳統的禮儀制度已徹底瓦解,鐵製品已廣泛使用。到了東漢末年,陶瓷器得到較大發展,把日用青銅器皿進一步從生活中排擠出去。

至於兵器,工具等方面,這時鐵器早已佔了主導地位。隋唐時期的銅器主要是各類精美的銅鏡,一般均有各種銘文。

擴充套件資料

中國的青銅器作為盛酒或食物的容器而發展成熟。其用途非日常餐飲之用,而主要是作為祭神和祖先供奉飲食的容器而制。這一點是繼承了作為祭祀用具而發展成熟的陶器的傳統。

但從青銅器表面裝飾的神獸,或是寓意神獸的紋飾來看又是陶器所沒有的特徵。

這些紋飾表現在公元前六世紀逐漸消失,青銅器的用途也從祭器逐漸轉型成奢侈的生活用品。從青銅器的形狀、紋飾等的變化中可瞭解古代中國人的信仰和思想的轉變。

從已發現的各類青銅器的造型和裝飾來看,自夏始,中經商、西周、春秋、戰國直到秦漢,每一時期既表現出各自的風格,和特色,相互間又有沿襲、演變和發展,進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國青銅文化藝術。

8樓:黛妮

一、起源:

青銅器,在中國上古的時候就有了。最著名的是:大禹治水以後,禹用青銅鑄造了九個大鼎,用來注寫天下**。

中國的歷史,在2023年前的三皇時代,就被稱為"青銅時代"。

至今為止,最早發現的青銅期,是5000~2023年前的古巴比倫。

而且,在有限的文獻記載中,中國是使用青銅器最早的國家.古巴比倫沒有留下有價值的文獻,只有出土文物。

所以,青銅的起源,只能給出這樣一個大概的時間,具體過程並不可考。

二、歷史由來:

青銅器顧名思義,就是一種以青銅為基本原料加工而製成的器具,在中國的歷史已相當悠久。然而在歲月長河中,青銅器不光是一種器物,時代更賦予了它獨特的社會地位,是森嚴等級制度下的產物。史學上所稱的"青銅時代"是指大量使用青銅工具及青銅禮器的時期。

保守的估計,這一時期主要從夏商周直至秦漢,時間跨度約為兩千年左右,這也是青銅器從發展、成熟乃至鼎盛的輝煌期。由於青銅器以其獨特的器形、精美的紋飾、典雅的銘文向人們揭示了先秦時期的鑄造工藝,文化水平和歷史源流,因此被史學家們稱為"一部活生生的史書"。中國的古文明悠久而又深遠,青銅器則是其縮影與再現。

一般把中國青銅器文化的發展劃分為三大階段,即形成期、鼎盛時期和轉變期。形成期是指龍山時代,距今4500~2023年;鼎盛期即中國青銅器時代,時代包括夏、商、西周、春秋及戰國早期,延續時間約一千六百餘年,也就是中國傳統體系的青銅器文化時代;轉變時期指戰國末期-秦漢時期,青銅器已逐步被鐵器取代,不僅數量上大減,而且也由原來禮樂兵器及使用在禮儀祭祀,戰爭活動等等重要場合變成日常用具,其相應的器別種類、構造特徵、裝飾藝術也發生了轉折性的變化。

1、形成期

公元前二十一世紀左右,中國開始進入青銅時代,夏代晚期的二里頭文化,是目前考古發現中最早的青銅文化。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出土的青銅容器、樂器、兵器、工具和飾件及一並發現鑄造遺址,顯示出青銅禮器已初具規範,器壁勻薄,陶質塊範鑄造鑄造技術已達熟練水平,具有獸面特徵的紋飾和綠松石鑲嵌工藝也以形成。這一時期的青銅器顯示出中國業已步入文明社會。

2、鼎盛期

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青銅藝術已達到輝煌燦爛的程度,商代禮器的重酒體制臻於完善,滿布器身的紋飾大量採用浮雕和平雕相結合的方法,精美絕倫。運用誇張,象徵手法表現動物神怪的獸面紋空前發達,既莊嚴神祕又富有生氣。紀事體銘文在商末出現,周初禮器沿襲,並出現了向重食體制轉變的端倪。

鑄記長篇銘文是西周禮器的重要特點。

3、轉變時期

轉變時期一般指戰國末年至秦漢末年這一時期。經過幾百年的兼併戰爭及以富國、強兵為目的的政治、經濟、文化改革,以郡縣制取代分封制,具有**集權性質的封建社會最終建立,傳統的禮儀制度已徹底瓦解,鐵製品已廣泛使用。社會各領域均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青銅器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逐漸下降,器物大多日用化,但是具體到某些青銅器,精美的作品還是不少的。如在陝西臨潼秦始皇陵掘獲的兩乘銅車馬。第一乘駕四馬,車上有棚,御者為坐狀。

這兩乘車馬均為青銅器鑄件構成,大小與實際合乎比例,極其精巧。車馬上還有不少金銀飾件,通體施以彩繪。第二乘馬,長3.

17、高1.06米,可以說是迄今發掘到的形制巨大、結構又最複雜的青銅器。

乾隆皇帝生母的,乾隆皇帝生母的資料

孝聖憲皇后 鈕祜祿氏 孝聖憲皇后,鈕祜祿氏,生於康熙三十年 一六九七年 滿洲鑲黃族人四品典儀官凌柱之女。十三歲時入侍雍和宮邸,為雍王胤禎之側福晉。一次,雍王患時疫,病情嚴重,幾乎喪命,鈕枯祿氏侍奉殷勤,煎湯熬藥,無不周到。雍王 後,對其尤有鍾愛。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生皇四子弘曆於雍和宮邸。弘曆十二...

你覺得誰演的乾隆皇帝最經典,飾演過乾隆皇帝的演員有哪些

焦晃是經典的康熙,其餘的都不是經典的乾隆。有些人可能為張鐵林扮演的乾隆叫屈,但我告訴你,那些屬於戲說,屬於搞笑片,說不上演技高明。要想活靈活現,必須從正史中扮演。比如焦晃的康熙。唐國強的雍正。至於其他,沒評價你那是為了保全他們的面子,依然是不值得一提。焦晃老爺子演的康熙,實在是太精彩了。鄭少秋版的乾...

乾隆皇帝的哪個兒子繼承皇位

清仁宗愛新覺羅 顒琰 1760年11月13日 1820年9月2日 原名永琰,清朝第七位皇帝,定都北京後的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的第十五子,生母孝儀純皇后魏佳氏。在位二十五年 1796 1820年在位 年號 嘉慶 在位期間正值世界工業革命興起的時期,也是清朝由盛轉衰的時期。這時期發生了白蓮教起義 天理教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