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幾度歡顏笑
所謂使動用法,是指謂語動詞具有「使之怎麼樣」的意思,即此時謂語動詞表示的動作不是主語發出的,而是由賓語發出的。實際上,它是以動賓的結構方式表達了兼語式的內容。
使動用法中的謂語動詞,有的是由名詞、形容詞活用來的。由於原來的詞類不同,活用作使動之後,它們所表示的語法意義也不完全相同。
一、動詞使動用法
動詞和它的賓語不是一般的支配與被支配的關係,而是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產生這個動詞所表示的動作行為。
一般說來,活用作使動的動詞,多數是不及物動詞。不及物動詞本來不帶賓語,用於使動後,後面就帶有賓語。翻譯時要採用兼語式的形式。
例1:行仁義而懷西戎,遂王天下。(《五蠹》)
懷:使……歸順。
例2:直可驚天地,泣鬼神。(《〈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驚:使……震驚。
泣:使……悲泣。
例3: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止:使之止(使愚公止)
及物動詞也有活用為使動的,但較少見。
例1:操軍方連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赤壁之戰》)
走:使操軍逃跑
二、名詞使動用法
名詞用作使動詞,是指這個名詞帶了賓語,並且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變成這個名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翻譯時要採用兼語式的形式。
例1: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諸侯。(《毛遂自薦》)
臣:使……稱臣。
例2: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鴻門宴》)
王:使……為王。
在古代漢語裡,名詞用作使動詞比較少見。
三、形容詞使動用法
形容詞帶上賓語以後,如果使得賓語具有這個形容詞的性質和狀態,那麼這個形容詞則活用為使動詞。
例1:既來之,則安之。(《季氏將伐顓臾》)
安:使……安。
例2:大王必欲急臣,臣頭今與璧俱碎於柱矣!(《廉頗藺相如列傳》)
急:使……急。
例3:悽神寒骨,悄愴幽邃。(《小石潭記》)
悽、寒:使神骨淒寒。
四.使動用法和意動用法的區別
【1.語義區別】
使動用法指動詞謂語表示主語使賓語"怎麼樣"的用法。有些名詞和形容詞活用為使動詞,表示"使......"的意思。
有三種:1.動詞的使動用法。
如"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中的"勞",意思是"使....勞累"。 2.
名詞的使動用法。是"使......成為.......
"的意思。3.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特點是使賓語表示的人或物具有這個形容詞所表示的性質或狀態。
意動用法表示主語認為賓語怎麼樣,或主語把賓語當作什麼。有兩種:1.
名詞的意動用法。例如"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中的"王",意思是"以....為王"。
2.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例如"而恥學於師"中的"恥",意思是"以為恥"。
【2.語法區別】
1.使動可以省略賓語,意動不可
2.謂語靈活性不同
在古漢語的使動用法和意動用法的區別
2樓:匿名使用者
使動用法和意動用法的區別
【1.語義區別】
使動用法指動詞謂語表示主語使賓語"怎麼樣"的用法。有些名詞和形容詞活用為使動詞,表示"使......"的意思。
有三種:1.動詞的使動用法。
如"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中的"勞",意思是"使....勞累"。 2.
名詞的使動用法。是"使......成為.......
"的意思。3.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特點是使賓語表示的人或物具有這個形容詞所表示的性質或狀態。
意動用法表示主語認為賓語怎麼樣,或主語把賓語當作什麼。有兩種:1.
名詞的意動用法。例如"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中的"王",意思是"以....為王"。
2.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例如"而恥學於師"中的"恥",意思是"以為恥"。
【2.語法區別】
1.使動可以省略賓語,意動不可
2.謂語靈活性不同
使動用法的形容詞
3樓:欣旋教育
形容詞的使動用法,意動用法 一般說來,使動用法大多表現為客觀行為,意動用法大多表現為主觀意念.古漢語 中的動詞、形容詞作使動用法較多,名詞作使動用法的較少見;形容詞活用為動詞,大多是 使動用法和意動用法,少數活用為一般動詞;動詞一般不作意動用法.
所謂使動用法,就是指主語所代表人或事物並不施行這個動詞所表示的動作,而是使賓語所 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這個動作.
4樓:北皖容
形容詞帶上賓語以後,如果使得賓語具有這個形容詞的性質和狀態,那麼這個形容詞則活用為使動詞。
例1:既來之,則安之。(《季氏將伐顓臾》)安:使……安。
例2:大王必欲急臣,臣頭今與璧俱碎於柱矣!(《廉頗藺相如列傳》)急:使……急。
例3:悽神寒骨,悄愴幽邃。(《小石潭記》)悽:使……淒涼
寒:使……寒冷
我想請教下大家,有誰能概括下古代漢語中的使動用法啊,如果能有例項和出處,摘抄文獻更好
5樓:匿名使用者
一、三種情形。文言使動用法主要有動詞、形容詞、名詞的使動用法三種:
1.動詞使動用法。指主語所代表的人或物不施行謂語動詞所表示的行為動作,而是主語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物發出這個動作,表示主語使賓語「怎麼樣」的一種用法。例如:
①項伯殺人,臣活之。(《鴻門宴》)「活」這個行為不是主語「臣」發出,而是主語「臣」使賓語「之(項伯)」發出,是「使……活」意思,全句譯為「項伯殺人,臣救活過他」。
②廣故數言欲亡,忿恚尉。(《陳涉世家》)「忿恚」是主語 「(吳)廣」使賓語「尉」「忿恚」,全句譯為「吳廣故意多次說要逃跑,以此使校尉惱怒。」
③叫聲屈動地驚天。(《竇娥冤》)「動、驚」分別是主語「屈」使賓語「地」「天」發出,分別是「使……震動、使……震驚」意思。
2.形容詞使動用法。就是當形容詞活用為動詞後,主語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物具有這個形容詞所表示的性質或狀態。例如:
④今媼尊長安君之位。(《觸龍說趙太后》)「尊」是形容詞,作使動,「使……尊貴」,「尊長安君之位」即主語「媼」使賓語「長安君之位」「尊貴」。
⑤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諫太宗十思疏》)「固」是形容詞,作使動,「使……穩固」,「固其根本」即「使其根本穩固」。
3.名詞使動用法。就是當名詞活用為動詞後,主語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物成為這個名詞所代表的人或物。例如:
⑥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鴻門宴》)「王」名詞,作使動,「使……為王」,「王之」即「使他(先破秦入咸陽者)成為王」。
二、判斷方法。判斷一個詞是不是使動用法,方法有兩種:
1.看能否在這個詞里加進一個「使」字,加得進「使」就是使動,否則就不是。例如: ⑦「曹軍方連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
」(《赤壁之戰》)燒(之),加不進「使」字,「燒」是一般動詞;走(之),使(之)逃跑,加得進,「走」就是使動用法。
2.根據句義判斷。例如:⑧士卒亦樂從李廣而苦程不識。
(《李將軍列傳》)⑨沛公旦日從百餘騎來見項王。(《鴻門宴》)判斷兩句中「從」字是不是使動,就要看句子的意義。⑧句中士卒比李廣地位低,「從」當然是一般動詞;⑨句中沛公地位比百餘騎高,「從」便是使動,如果說是沛公「跟隨著」百餘騎,那就不合情理了。
三、翻譯方法。使動用法的翻譯要注意避免兩種錯誤:
1.意譯混淆直譯。如:例①可以意譯為「項伯殺人,我救活了他」,但不能因「活」可以意譯為「救活」而認為不是使動用法,如果單獨解釋「活」,那就一定要直譯為「使……活」,不能意譯混淆了直譯。
2.附加賓語。即翻譯時把賓語也一同帶進去。如:
有人將「大王必欲急臣」的「急」,翻譯為「使臣著急」,「足以榮汝身」的「榮」翻譯成「使你榮耀」,這都是錯誤的譯法,正確的翻譯應該是「使……著急」,「使……榮耀」。
古代漢語詞類活用現象有哪幾種
6樓:和藹的大椎穴
①名詞活用為動詞
②名詞的使動用法
③意動用法
④為動用法
⑤動詞的使動用法
⑥動詞活用為名詞
⑦形容詞活用為動詞
⑧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和意動用法
⑨數詞活用為動詞
⑩數詞的使動用法
名詞活用為一般動詞。
①左右欲刃相如。(「刃」即「以刃殺」,用刀殺)②沛公軍霸上。(「軍」,駐紮)
③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④范增數目項王。
⑤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
⑥唐浮圖慧褒始舍(shè)於其址。
2.形容詞活用為一般動詞。
①謹庠序之教。(「謹」,重視/認真從事)
②素善留侯張良。(「善」,與……交好)
3.數詞活用為一般動詞。
①六王畢,四海一。(「一」,統一)
②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行千里)4.動詞使動用法。
①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肉骨」即「使骨肉」,使白骨生肉)②縱江東父兄憐(我)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王」,使……稱王)5.動詞的使動用法。
①會論虞常,欲因此時降武。(「降」,使……投降)②項伯殺人,臣活之。(「活」,使……存活)6.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①工師得大木,則王喜。匠人斫而小之,則王怒。(「小」,使……變小)②市中游俠兒得佳者籠養之,昂其值。(「昂」,高,即「使其值昂」)7.數詞的使動用法。
①士也罔極,二三其德。(「二三」,使……二三)②籍令秦始皇長世……雖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假若秦始皇長壽的話……那麼即使是使秦始皇與三皇並列變成四皇,與五帝並列變成六帝,也不能比擬秦始皇的隆盛)
8.名詞作狀語。
①.動詞前面有名詞,如果此名詞不是句子的主語,一定活用作狀語。
例: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荀子·勸學》)9.表示時間、方位的名詞常常活用為狀語。
例:南取漢中,西舉巴蜀……(《過秦論》)
7樓:匿名使用者
一、名詞
活用1、名詞作動詞
①名詞+名詞,前一個名詞做動詞。
例:晉軍函陵。(駐軍)《燭之武退秦師》
②名詞+代詞,名詞活用為動詞。
例: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說出)《**》
③副詞(能願動詞)+名詞,這時名詞活用為動詞。
例: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詞用作動詞,游水)④名詞+「而」、「以」,名詞活用為動詞。
例:皆白衣冠以送之。(白衣冠:名作動,穿白衣,戴白帽)《荊軻刺秦王》
⑤方位名詞作動詞。
例:下江陵,順流而東也。(攻下;向東進軍)(《赤壁賦》)⑥名詞為使動詞,這個名詞帶了賓語。
項伯殺人,臣活之(活,使……活下來)
沛公旦日從百餘騎來見項王(從,使……跟隨)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王,讓他為王)。
⑦名詞活用為意動詞
例: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把……當做賓客)《傷仲永》
侶魚蝦而友麋鹿(以……為侶,以……為友)《蘭亭集序》
2、名詞作狀語
①表示動作行為發生的處所。
例: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在朝廷上)《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表示動作行為的依據、手段或工具。
例: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用箕畚)《愚公移山》
例:失期,法皆斬。(按法律規定)《陳涉世家》
③表示動作行為的特徵或狀態。
例: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於前。(像狗一樣)《狼》
例: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像翅膀一樣) 《鴻門宴》
④表示行為的身分或對待的方式。
例: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像對待兄長一樣)《鴻門宴》
⑤表時間。
例:朝而往,暮而歸。(朝,在早上;暮,在晚上)(《醉翁亭記》)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日:名作狀,每天)《勸學》
⑥表方位。
例: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在外邊)《陳涉世家》
例: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風徐來,水波不興」。(在右邊;在左邊)《核舟記》
【特別說明】要區分是名詞活用作動詞還是名詞作狀語,就看名詞後是否帶動詞,有動詞就作狀語,沒有就作動詞。
二、動詞活用
1、活用為名詞
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埋伏的部隊,伏兵)《曹列論戰》
2、使動用法
例:外連衡而鬥諸侯。(使……鬥)《過秦論》
例: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餘年矣。(使同列朝)《過秦論》
3、為動用法
例: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為……而死)《陳涉世家》
三、形容詞活用
1.活用為名詞
例:四美具,二難並。(美好的事物;難得的賢主嘉賓)《滕王閣序》
例:將軍身被堅執銳。(堅硬的鎧甲;鋒利的**)《陳涉世家》
2.活用為動詞,後面帶賓語。
例: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威懾、威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四、數詞活用
用心一也(一,數詞作形容詞,專一)《勸學》
且貳於楚也(數詞「貳」活用為動詞,從屬二主)《燭之武退秦師》
形容情緒的英語形容詞,關於情緒的英語形容詞(高中)
沮喪depression 失望sad興奮襲 exciting 激動agitate 憂鬱melancholy 難過grieved 悲傷sorrow 驚訝amazed 恐懼fear 失落lose 生氣angry 洛基老師回答 關於情緒的英語形容詞 高中 anxious nervous excited i...
德語形容詞變名詞詞尾,德語形容詞詞尾變化
形容詞名詞化時,如果描述物件是人,則詞性分別為der或die,如果是物,則詞性為中性。本句中的emotionalem,phantastischen undungebundenem都是不帶冠詞的形容詞 或第一分詞 做抽象名詞使用,是von要求的並列單數的第三格形式,詞尾都應該為 em。其中的phant...
在漢語中,形容詞和副詞的區別漢語中形容詞和副詞的區別是什麼?
形容詞是修飾名詞表示名詞屬性的詞,常放在它所修飾的名詞之前。若修飾複合不定代詞則放在其後,副詞用以修飾動詞 形容詞和其他副詞,還可修飾全句。簡單的說 形容詞和名詞搭配使用 包括形做定語容名詞以及做表語等 副詞和動詞搭配使用,也可以用來修飾和加強形容詞,另外副詞還可表方式 頻度 時間地點等用法。通常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