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手機使用者
中國古代朝代名稱(應該叫國號)的起名方式有一個變化的過程,最早的時候,夏商周的名稱**並不明確,但是周以後,很多分封的小國,都有自己的國號,這個國號,可能**於建國時當地土著對這塊土地的叫法(如陳、蔡),也可能是建國者自己起名(如齊),也有可能是建國者自己的姓(如三晉),這些小國名逐漸成了中華各個地區的名稱,在元代以前的國號都直接或間接**於這些國名以示正統。早期的漢(劉邦起於漢中)、魏晉等基本都是其建國者在什麼地方最早建國就根據春秋戰國時期當地所屬國的國號來定自己的國號。之後的隋到宋則可能由於春秋戰國各諸侯國的地理位置難以考證就根據需要附會一個來確立國號(不過地名的影響依然存在,如宋)。
而到元的時候,由於蒙古人對華夏的歷史沒什麼認同感,也不屑於在這其中尋找國號,所以就採用易經中「大哉乾元」的語句給自己定國號為元,之後的明的國號眾說紛紜,他最早的起義時候的稱號是吳王,後來改為明,有說法是因為明教(彌勒降生,明王出世),也有說法是因為摩尼教(音譯為明),也有說法就是指光明的意思,缺乏定論,清代的國號則是出於附會五行相剋的原理:唐朝稱為「東唐大土」,其場為土;宋朝之「宋」顯示木場,木克土;元朝原為金國,屬金場,金克木;明朝之「明」為火,屬火場,火克金;清朝之「清、滿」 從水,皆顯示水場,水克火。這樣就形成了「土←木←金←火←水←土」一個完整的五行克鏈。
而在外國,朝代則不是這麼一回事,往往皇室姓什麼就用什麼朝代(國號永遠不變,朝代名稱會變,一個是政治概念,一個是歷史概念)比如英格蘭的國號就一直是英格蘭(後併入大不列顛),他們國王姓都鐸的時候就叫都鐸王朝,後來都鐸王朝絕嗣,請了個姓斯圖亞特的人來當國王,就叫斯圖亞特王朝了。
麻煩採納,謝謝!
歷史上各個朝代的名字是怎麼命名的?
2樓:成花誘導
夏:據《史記》引帝王紀雲:「禹受封為夏伯,在豫州外方之南,今河南陽翟是也」,因用以稱其政權為「夏」。
另據歷史學家范文瀾先生認為,是禹的兒子啟西遷大夏(山西南部汾澮一帶)後,才稱「夏」的。
商:相傳商的始祖契曾幫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於商(今河南商丘南),以後就以「商」來稱其部落(或部族)。湯滅夏後,就以「商」作為國號。
其後裔盤庚遷殷(今河南安陽西北)後,又以「殷」稱之,或者「殷商」並稱。
周:周部落到古公亶父時遷居於周原(今陝西岐山)。武王滅殷以後,就以「周」為朝代名。
周前期建都於鎬(今陝西西安西南),後來平王東遷洛邑(今河南洛陽),因在鎬的東方,就有「西周」和「東周」的之稱。
秦:據《史記》記載,本為古部落,其首領非子為周孝王牧馬有功,被周孝王賜姓為「嬴」,並賜給了一小塊土地秦(今天水隴西縣秦亭,一說秦州清水縣谷名)。後來秦襄公又救周有功,被封為諸侯,秦始皇統一六國,始建「秦」國。
漢:楚霸王項羽封劉邦為漢王,以後劉邦擊敗項羽,統一中國,改國號為「漢」。漢朝前期都長安,後期都洛陽,故從都城上有「西漢」和「東漢」,從時間上又有「前漢」和「後漢」之分。
魏:漢獻帝以冀州十郡封曹操為「魏公」、在魏郡治所鄴建宗廟,平定漢中後進爵「魏王」,曹丕代漢後便稱「魏」。以其皇室姓曹,歷史上又稱「曹魏」。
蜀:劉備為漢中山王劉勝之後,其國號「漢」意味著是東漢的延續,又因其佔據益州,俗稱蜀地,其政權歷史上也稱「蜀漢」。
吳:孫權佔據揚、荊、交,地處長江中下游一帶,春秋時的吳國就建於此,曹魏也曾封孫權為吳王,故史稱「孫吳」;又以其位處江東,也稱「東吳」。
晉:司馬昭發兵攻蜀後,魏帝以幷州等十郡封其為「晉公」,滅蜀後進爵為晉王。後來其子司炎繼承他的爵位,並逼令魏帝禪讓,自立為皇帝,國號稱「晉」,定都洛陽。
五胡亂華,晉室南渡,琅邪王司馬睿在建業重建晉朝,因其在洛陽東面,史分為「西晉」和「東晉」。
隋:隋文帝楊堅之父楊忠,曾被北周封為「隨國公」。楊堅襲此封爵,奪為後立國號為「隨」,但其認為隨有走的意思,恐不祥遂改為「隋」。
唐:唐高祖李淵的祖父李虎為北周八柱國之一,佐命有功,被追封為「唐國公」,爵位傳至李淵,隋代周後,累官居太原留守,起兵後,李淵自稱「唐王」,後廢隋帝楊侑遂建「唐」朝。
遼:遼原稱「契丹」,後因其居於遼河上游之故,遂稱「遼」,「遼」字在契丹語是鑌鐵的意思。
宋:後周恭帝繼位後,命趙匡胤為歸德節度史,歸德軍駐紮在宋州(今河南商丘),次年,趙匡胤在陳橋發動兵變即位,因其發跡在宋州,故國號曰「宋」,定都汴梁(今開封),靖康年間,金兵攻陷汴京,北宋遂亡。徽宗第九子趙構在臨安(今杭州)重建宋王朝,史稱「南宋」。
西夏:拓拔思恭佔據夏州(今山西橫山縣),建國時便以夏州得名,稱「大夏」。又因其
在西方,宋人稱之為「西夏」。
金:金都城上京會寧(今黑龍江阿城南),位於安出虎水(今阿什河)之側,相傳其水產金,女真語「金」唸作「安出虎」。另據《遼史》記載,由於女真長期受制於契丹,故完顏阿骨打立國時,針對「遼」字在契丹語中的意思,以其鑌鐵雖堅終亦變壞,而金不變不壞,取「金」為國號,以示壓倒過「遼」。
元:據《元史》記載,「元」的命名是元世祖忽必烈定的,取《易經》上「大哉乾元」句中的「元」為號,有大、首等意思。但也有人認為與蒙古人的風俗與圖騰有關,有的還認為與佛教有關。
明:明太祖朱元璋是繼承郭子興的元末起義軍而發展起來的,郭子興屬於白蓮教組織。白蓮教宣稱「黑暗即將過去,光明將要到來」,藉以鼓舞人民反對黑暗的元朝統治,所以又稱「光明教」,其首領韓山童自稱「明王」(其子韓林兒稱「小明王」),都體現其教義宗旨。
朱元璋不僅曾經信仰白蓮教,而且承認自己是白蓮教起義軍的一支(曾為小明王左副元帥)。朱元璋取得政權後,國號便稱「明」。
清:滿族是女真族的一支,女真族在北宋時建立金國,明末勢力復強,重建金國(後金)。後金為了向外擴充套件,割斷了同明朝的臣屬關係,清太宗皇太極把「女真」改為「滿州」,把「金」改為「清」。
至於改變的原因,史學家有不同意見,有人認為是皇太極要避免引起尖銳的矛盾。
古代的朝代名是根據什麼起的
3樓:
寫回答有獎勵檢視全部2個回答
西伯利亞的狼
lv.172006-10-15
關注朝代名稱的來歷
我國歷史悠久,朝代更零星紛繁。每朝的建立者要首手辦的第一件事就是確立國號(朝代名稱)。國號就是一個國家的稱號。
《史記·五帝本紀》:「自黃帝至舜禹,皆同姓而異其國號,以章明德。」
朝代的名稱是由什麼決定呢?大致有五個來由:由部族、部落聯盟的名稱而來,來自建立者原有卦號、爵位;源於建立者原始所或政權統治的區域;源於宗族關係;寓意吉祥。
具體說:
夏:據傳禹曾受卦於夏伯,因用以稱其政權為「夏」。另據歷史學家范文瀾先生說,禹的兒子啟西遷大夏(山西南部汾澮一帶)後,才稱「夏」。
商:相傳商(今河南商丘南)的始祖契曾幫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卦於商,以後就以「商」來稱其部落(或部族)。湯滅夏後,就以「商」作為國名。
後盤庚遷殷(今河南安陽西北)後,又以「殷」或「殷商」並稱。
周:周部落到古公亶父時,遷居於周原(今陝西岐山)。武王滅殷以後,就以「周」為朝代名。
周前期建都於鎬(今陝西西安西南),後來平王東遷洛邑(今河南洛陽),因在鎬的東方,就有「西周」和「東周」的稱號。
秦:據《史記》記載,本為古部落,其首領非子為周孝王羊馬有成績,被周孝王賜姓為「嬴」,並賜給了一小塊土地(今甘肅天水縣,另說是隴西谷名)。後來襄又救周有功被封為諸侯,秦始皇統一六國,始建秦國。
漢:項羽封劉邦為漢王,以後劉邦擊敗項羽,統一中國,國號稱「漢」。漢朝前期都長安,後期都洛陽,故從都城上有「西漢」和「東漢」,從時間上有「前漢」和「後漢」之分。
魏:漢獻帝曾封曹操為「魏公」、「魏王」爵位,曹丕代漢後便稱「魏」。以皇室姓曹,歷史上又稱「曹魏」。
蜀:劉務以四川為活動地區,蜀指四川,其政權幫稱「蜀」。歷史上也稱「蜀漢」。漢指東漢的繼續。
吳:孫權活動於長江下游一帶,歷史上曾建吳國,曹魏曾封孫權為「吳王」,故史稱「孫吳」;又以地位在東,也稱「東吳」。
晉:司馬昭逼魏帝卦他為「晉公」,滅蜀後進爵為晉王。後來他的兒子司炎繼承他的爵位,逼令魏帝退位,自立為皇帝,國號「晉」。
隋:隋文帝楊堅之父楊忠,曾被北周封為「隨國公」。隋文帝后襲用此卦爵,稱為「隨朝」。他認為隨有走的意思,恐不祥改為「隋」。
唐:唐高祖李淵的祖父李虎,佐周有功,被追卦為「唐國公」,爵位傳至李淵。太原起兵後,李淵稱「唐王」,後廢楊侑建唐朝。
遼:遼原稱「契丹」,改
4樓:西伯利亞的狼
朝代名稱的來歷
我國歷史悠久,朝代更零星紛繁。每朝的建立者要首手辦的第一件事就是確立國號(朝代名稱)。國號就是一個國家的稱號。
《史記·五帝本紀》:「自黃帝至舜禹,皆同姓而異其國號,以章明德。」
朝代的名稱是由什麼決定呢?大致有五個來由:由部族、部落聯盟的名稱而來,來自建立者原有卦號、爵位;源於建立者原始所或政權統治的區域;源於宗族關係;寓意吉祥。
具體說:
夏:據傳禹曾受卦於夏伯,因用以稱其政權為「夏」。另據歷史學家范文瀾先生說,禹的兒子啟西遷大夏(山西南部汾澮一帶)後,才稱「夏」。
商:相傳商(今河南商丘南)的始祖契曾幫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卦於商,以後就以「商」來稱其部落(或部族)。湯滅夏後,就以「商」作為國名。
後盤庚遷殷(今河南安陽西北)後,又以「殷」或「殷商」並稱。
周:周部落到古公亶父時,遷居於周原(今陝西岐山)。武王滅殷以後,就以「周」為朝代名。
周前期建都於鎬(今陝西西安西南),後來平王東遷洛邑(今河南洛陽),因在鎬的東方,就有「西周」和「東周」的稱號。
秦:據《史記》記載,本為古部落,其首領非子為周孝王羊馬有成績,被周孝王賜姓為「嬴」,並賜給了一小塊土地(今甘肅天水縣,另說是隴西谷名)。後來襄又救周有功被封為諸侯,秦始皇統一六國,始建秦國。
漢:項羽封劉邦為漢王,以後劉邦擊敗項羽,統一中國,國號稱「漢」。漢朝前期都長安,後期都洛陽,故從都城上有「西漢」和「東漢」,從時間上有「前漢」和「後漢」之分。
魏:漢獻帝曾封曹操為「魏公」、「魏王」爵位,曹丕代漢後便稱「魏」。以皇室姓曹,歷史上又稱「曹魏」。
蜀:劉務以四川為活動地區,蜀指四川,其政權幫稱「蜀」。歷史上也稱「蜀漢」。漢指東漢的繼續。
吳:孫權活動於長江下游一帶,歷史上曾建吳國,曹魏曾封孫權為「吳王」,故史稱「孫吳」;又以地位在東,也稱「東吳」。
晉:司馬昭逼魏帝卦他為「晉公」,滅蜀後進爵為晉王。後來他的兒子司炎繼承他的爵位,逼令魏帝退位,自立為皇帝,國號「晉」。
隋:隋文帝楊堅之父楊忠,曾被北周封為「隨國公」。隋文帝后襲用此卦爵,稱為「隨朝」。他認為隨有走的意思,恐不祥改為「隋」。
唐:唐高祖李淵的祖父李虎,佐周有功,被追卦為「唐國公」,爵位傳至李淵。太原起兵後,李淵稱「唐王」,後廢楊侑建唐朝。
遼:遼原稱「契丹」,改「遼是因居於遼河上游之故。
宋:後周恭帝繼位後,命趙匡胤為歸德節度史,歸德軍駐宋州(今河南商丘),趙匡胤為宋州節度使。故陳橋兵變後,發跡在宋州,國號曰「宋」。
西夏:拓拔思恭佔據夏州(今山西橫山縣),建國時以夏州得名,稱「大夏」。因其在西方,宋人稱「西夏」。
金:金都城上京會寧(今黑龍江阿城南),位於按出虎水(今阿什河),相傳其水產金,女真語「金」為「按出虎」。
元:據《元史》記載:「元」的命名,是元世祖忽必烈定的。是取《易經》上「大哉乾元」句中的「元」,有大、首等意思。但也有人認為與蒙古人的風俗與圖騰有關,有的認為與佛教有關。
明:朱元璋是元末起義軍之一,是繼承郭子興而發展起來的,郭子興屬於白蓮教組織。白蓮教宣稱「黑暗即將過去,光明將要到來」,藉以鼓舞人民反對黑暗的元朝統治。
所以又稱「光明教」。白蓮教的首領韓山童稱「明王」(他的兒子韓林兒稱「小明王」),都體現其教義宗旨。朱元璋不僅曾經信仰白蓮教,而且承認自己是白蓮教起義軍的一支(他曾為小明王左副元帥)。
朱元璋取得政權後,國號稱「明」。
清:滿族是女真族的一支。女真族在北宋時建立金國。
明末女真勢力復強,重建金國(後金)。後金為了向外擴充套件,割斷了同明朝的臣屬關係,清太宗皇太極把「女真」改為「滿州」,把「金」改為「清」。在宋時女真人受制於契丹人,他代針對「遼」字在契丹語中是 「鐵」的意思,因此命名「金」,表示比鐵更堅強有力,可以壓倒「遼」。
「金」改「清」的原因,史學家有不同意見,有人認為是皇太極要避免引起尖銳的矛盾。
中國朝代名稱是怎麼來的,中國十八個朝代名稱是怎麼來的?
我國歷史悠久,朝代更零星紛繁。每朝的建立者要首手辦的第一件事就是確立國號 朝代名稱 國號就是一個國家的稱號。名不正言不順,確立了國號就名正了,代表一個新的國朝從此誕生。同時這也是有說法的 史記 五帝本紀 曰 自黃帝至舜禹,皆同姓而異其國號,以章明德。那麼國號由什麼決定呢?一般來說大致有五個來由 由部...
這幅畫的花紋的分類名稱是什麼?是從什麼朝代開始才畫這樣的花紋的
這種底紋叫回子紋,從商周時就有在用,唐明清用的比較多。類似的還有萬字紋,壽字紋,渦紋等。至於上邊的花紋從唐始出現細膩卷草紋 這是什麼朝代的花紋 元代 明代 都有這樣的 青花 鐵鏽 暈散望採納 誰知道這個碗底上面是什麼字?裡面是什麼花紋,是什麼朝代的,另外碗破了就剩下碗底還有價值沒有?急等。明代末年的...
古代每個時間的名稱是什麼中國古代各朝代名稱及起止時間
子時 23點 前一天 1點 丑時 1點 3點 寅時 3點 5點 卯時 5點 7點 辰時 7點 9點 巳時 9點 11點 午時 11點 13點 未時 13到 15點 申時 15點 17點 酉時 17點 19點 戌時 19點 21點 亥時 21點 23點 更點 古代把晚上戌時作為一更,亥時作為二更,子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