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陳卉
2023年,明朝弘治五年;壬子年(鼠年)。
2023年,明朝弘治五年;壬子年(鼠年);越南洪德二十三年;日本延德四年,明應元年。
中文名:2023年
年 代:明朝弘治五年
代表出生:書法家、篆刻家、藏書家豐坊
代表逝世:依諾增爵八世教宗依諾增爵八世
代表記事:哥倫布到達古巴
歷史大事:收集整理天下遺書 停納粟例
中國歷史大事:
1.廣西古田壯族人民起義
弘治五年(1492)三月,廣西古田(今廣西桂林西南)壯族人民在其首領韋朝威領導下起義,迅速佔領古田縣城,縣官逃,典史被殺。孝宗詔命副總兵馬俊、參議馬鉉、千戶王珊等率兵進討,皆中義軍埋伏而大敗。七月,總督湖廣 右都御史閔珪與 總兵官 毛銳再發大軍自監桂(今廣西桂林)出發,連破七寨,義軍寡不敵眾,起義失敗。
2.總兵佩印
舊例:凡武臣不佩將軍印者,不得稱總兵。弘治五年(1492)四月初四日,寧晉伯 劉福出守薊遼等處,授例以請,孝宗加 總兵官,給總兵長印關防。此後制稍變。
3.收集整理天下遺書
弘治五年(1492)五月,內閣大學士丘浚上言請求天下遺書,內閣藏書按類整理,善為收藏。他說,所謂經籍圖書者,乃為萬年百世之事,今世賴之以知古,所世賴之以知今。太祖皇帝於立國之初即詔求天下遺書,平元之大都(今北京)後得其館閣祕冊,又廣購民間,一時所積,不減前代。
然至今年久,恐憶有散失蟲蛀,乞敕同閣大學士等計議量委學士並講讀以下**督同典籍等官開廚將書目一一查驗,再分為經史子集四類及雜書、類書二類,每類多少部,每部若干卷,開列奏報。太宗皇帝當政時,天下多事,猶集儒臣纂《永樂大典》以備考究,今承平百年,怎能使經籍廢墜?乞將內閣所藏書籍檢其有副本者,分貯一冊於兩京國子監,若內閣所或不備者,乞敕禮部行天下提學官榜示購訪,令所在有司校錄呈送,如此使一書而存三本,分藏京師之內閣、國子監及南京國子監,則無佚失之慮。
每年三伏時,令之曝書,可免蟲蛀之害。另建磚石之所,藏曆代明皇帝之實錄,可免水火之慮,使後世秉史筆者有所憑據。孝宗嘉納。
4.問刑條例的裁定
弘治五年(1492)七月十四日,刑部尚書 彭韶等以鴻臚寺少卿李鐩請刪定問刑條例議曰,刑書所載有限,而犯罪之情又各不相同,所以有情輕而判重者,也有情重而判輕者,往往取自皇上裁決,斟酌損益,著為事例。如此則行於在京法司者多,而行於在外者少,故在外問刑多至輕重失宜。宜選屬官匯萃前後奏準事例分類編集,會官裁定成編,通行內外與《大明律》兼用,使事倒有定,情罪無遺。
孝宗從之。
5.貴州都勻苗民起義
弘治五年(1492)十月二十五日,貴州都勻 苗民在乜富架、長腳領導下起義。 憲宗詔命提督軍務右副都御史 鄧廷瓚為總兵官, 鎮遠候顧溥、都督僉事 王通前往征討,由太監江德監軍,合雲貴川廣兵共八萬餘人。弘治七年三月,副使吳倬詐降乜富架,乜中優被俘,明軍乘勢深入,連破百餘寨,富腳亦被俘,起義失敗。
鄧廷瓚上言說: 都勻、清平(今貴州福泉東)舊設二衛,九長官司,以土人為官,因是屢有苗民起事。宜改府縣設流官治之,方可久安。
即「改土歸流」。憲宗從之,設 都勻府,獨山州、麻哈州(今麻江),清平縣。
從大學士邱濬之請,詔求民間遺書,分藏內閣及兩京國子監。 兵部尚書馬文升言賦役之重,謂從南方運漕米到通州,每石運費達三四石;每年役夫不下百萬人,諸王之國役夫變四十萬此外尚有**軍需等負擔。關閉浙江溫、處銀坑。
改「開中鹽法」,廢 鹽商赴邊納糧之法,改在 運司納銀,領取鹽引。劉吉罷,吉在內閣十八年,屢為言官所攻而加官不止。封元裔陝巴為忠順王,主哈之密。
是年,河又決成幾支,入運河,壞張秋東堤,奪汶水入海,漕運斷絕。
6.改開中奈米為納銀
洪武三年(1370)開始實行之中鹽法,規定商人輸送米糧至邊塞或京都,給予其食鹽運銷權,即鹽引(發給商人的領鹽憑單),商人持鹽引赴鹽產地支鹽,然後在指定地區販銷。 憲宗即位後,鹽法漸壞,官府只知招商承辦,不計鹽之產銷。權貴專擅鹽利,***結,舊引重用,假引冒領,鹽引積壓,官鹽滯銷,私鹽盛行,鹽價騰貴,開中法原意盡失。
弘治五年(1492)十月,戶部尚書 葉淇與鹽商勾結,代之奏請召商納銀運司,免赴邊納糧,每引由鹽商交官認銀三至四錢即可,而商無 守支之苦,一時太倉銀累至百餘萬。然而赴邊開中之法廢,商屯亦撤消,菽粟翔貴,邊儲日虛。
7.停納粟例
成化年間,因河南、陝西等省饑荒始開納粟之例,凡納粟者許為監生、吏、典等項。弘治五年(1492)十一月吏部尚書王恕上言說:永樂、 宣德、正統年間,天下亦有災傷,各邊亦有軍餉,當時無納粟之例,並沒有聽說糧食不足,軍民困弊。
而近年以來一遇災傷,輒行捐例。以致仕途正路不暢,出身候選,多至十五六年以上僅得一官,而年已向暮,誰肯盡心職業?況彼監生、典、吏既以財進身,豈能以廉律己?
貪財害民之事由是生矣!孝宗表示同意,立命停之。
8.蔡清論紀綱之要
弘治五年(1492),吏部主事蔡清上言說:今日急務在朝廷之綱紀,而其次在邊境。今士大夫都說罪可以免,功可以得,苟利其家,而無暇顧及朝廷之事。
民之貧者無立錐之地,而宦官財富超過王候之家。朝廷錙銖取之於民,半入庸將之家,而轉輸 於權幸之門,致仕兵弱而不能衛民,正所謂士風弊則人才乏,民力屈則兵力弱。賢者必用,不肖者必去,功必賞,罪必罰,此乃紀綱之大要。
中國的歷史2023年是哪個朝代,屬於哪個皇帝稱號
2樓:陳卉
2023年,明朝弘治五年;壬子年(鼠年)。
2023年,明朝弘治五年;壬子年(鼠年);越南洪德二十三年;日本延德四年,明應元年。
中文名:2023年
年 代:明朝弘治五年
代表出生:書法家、篆刻家、藏書家豐坊
代表逝世:依諾增爵八世教宗依諾增爵八世
代表記事:哥倫布到達古巴
歷史大事:收集整理天下遺書 停納粟例
中國歷史大事:
1.廣西古田壯族人民起義
弘治五年(1492)三月,廣西古田(今廣西桂林西南)壯族人民在其首領韋朝威領導下起義,迅速佔領古田縣城,縣官逃,典史被殺。孝宗詔命副總兵馬俊、參議馬鉉、千戶王珊等率兵進討,皆中義軍埋伏而大敗。七月,總督湖廣 右都御史閔珪與 總兵官 毛銳再發大軍自監桂(今廣西桂林)出發,連破七寨,義軍寡不敵眾,起義失敗。
2.總兵佩印
舊例:凡武臣不佩將軍印者,不得稱總兵。弘治五年(1492)四月初四日,寧晉伯 劉福出守薊遼等處,授例以請,孝宗加 總兵官,給總兵長印關防。此後制稍變。
3.收集整理天下遺書
弘治五年(1492)五月,內閣大學士丘浚上言請求天下遺書,內閣藏書按類整理,善為收藏。他說,所謂經籍圖書者,乃為萬年百世之事,今世賴之以知古,所世賴之以知今。太祖皇帝於立國之初即詔求天下遺書,平元之大都(今北京)後得其館閣祕冊,又廣購民間,一時所積,不減前代。
然至今年久,恐憶有散失蟲蛀,乞敕同閣大學士等計議量委學士並講讀以下**督同典籍等官開廚將書目一一查驗,再分為經史子集四類及雜書、類書二類,每類多少部,每部若干卷,開列奏報。太宗皇帝當政時,天下多事,猶集儒臣纂《永樂大典》以備考究,今承平百年,怎能使經籍廢墜?乞將內閣所藏書籍檢其有副本者,分貯一冊於兩京國子監,若內閣所或不備者,乞敕禮部行天下提學官榜示購訪,令所在有司校錄呈送,如此使一書而存三本,分藏京師之內閣、國子監及南京國子監,則無佚失之慮。
每年三伏時,令之曝書,可免蟲蛀之害。另建磚石之所,藏曆代明皇帝之實錄,可免水火之慮,使後世秉史筆者有所憑據。孝宗嘉納。
4.問刑條例的裁定
弘治五年(1492)七月十四日,刑部尚書 彭韶等以鴻臚寺少卿李鐩請刪定問刑條例議曰,刑書所載有限,而犯罪之情又各不相同,所以有情輕而判重者,也有情重而判輕者,往往取自皇上裁決,斟酌損益,著為事例。如此則行於在京法司者多,而行於在外者少,故在外問刑多至輕重失宜。宜選屬官匯萃前後奏準事例分類編集,會官裁定成編,通行內外與《大明律》兼用,使事倒有定,情罪無遺。
孝宗從之。
5.貴州都勻苗民起義
弘治五年(1492)十月二十五日,貴州都勻 苗民在乜富架、長腳領導下起義。 憲宗詔命提督軍務右副都御史 鄧廷瓚為總兵官, 鎮遠候顧溥、都督僉事 王通前往征討,由太監江德監軍,合雲貴川廣兵共八萬餘人。弘治七年三月,副使吳倬詐降乜富架,乜中優被俘,明軍乘勢深入,連破百餘寨,富腳亦被俘,起義失敗。
鄧廷瓚上言說: 都勻、清平(今貴州福泉東)舊設二衛,九長官司,以土人為官,因是屢有苗民起事。宜改府縣設流官治之,方可久安。
即「改土歸流」。憲宗從之,設 都勻府,獨山州、麻哈州(今麻江),清平縣。
從大學士邱濬之請,詔求民間遺書,分藏內閣及兩京國子監。 兵部尚書馬文升言賦役之重,謂從南方運漕米到通州,每石運費達三四石;每年役夫不下百萬人,諸王之國役夫變四十萬此外尚有**軍需等負擔。關閉浙江溫、處銀坑。
改「開中鹽法」,廢 鹽商赴邊納糧之法,改在 運司納銀,領取鹽引。劉吉罷,吉在內閣十八年,屢為言官所攻而加官不止。封元裔陝巴為忠順王,主哈之密。
是年,河又決成幾支,入運河,壞張秋東堤,奪汶水入海,漕運斷絕。
6.改開中奈米為納銀
洪武三年(1370)開始實行之中鹽法,規定商人輸送米糧至邊塞或京都,給予其食鹽運銷權,即鹽引(發給商人的領鹽憑單),商人持鹽引赴鹽產地支鹽,然後在指定地區販銷。 憲宗即位後,鹽法漸壞,官府只知招商承辦,不計鹽之產銷。權貴專擅鹽利,***結,舊引重用,假引冒領,鹽引積壓,官鹽滯銷,私鹽盛行,鹽價騰貴,開中法原意盡失。
弘治五年(1492)十月,戶部尚書 葉淇與鹽商勾結,代之奏請召商納銀運司,免赴邊納糧,每引由鹽商交官認銀三至四錢即可,而商無 守支之苦,一時太倉銀累至百餘萬。然而赴邊開中之法廢,商屯亦撤消,菽粟翔貴,邊儲日虛。
7.停納粟例
成化年間,因河南、陝西等省饑荒始開納粟之例,凡納粟者許為監生、吏、典等項。弘治五年(1492)十一月吏部尚書王恕上言說:永樂、 宣德、正統年間,天下亦有災傷,各邊亦有軍餉,當時無納粟之例,並沒有聽說糧食不足,軍民困弊。
而近年以來一遇災傷,輒行捐例。以致仕途正路不暢,出身候選,多至十五六年以上僅得一官,而年已向暮,誰肯盡心職業?況彼監生、典、吏既以財進身,豈能以廉律己?
貪財害民之事由是生矣!孝宗表示同意,立命停之。
8.蔡清論紀綱之要
弘治五年(1492),吏部主事蔡清上言說:今日急務在朝廷之綱紀,而其次在邊境。今士大夫都說罪可以免,功可以得,苟利其家,而無暇顧及朝廷之事。
民之貧者無立錐之地,而宦官財富超過王候之家。朝廷錙銖取之於民,半入庸將之家,而轉輸 於權幸之門,致仕兵弱而不能衛民,正所謂士風弊則人才乏,民力屈則兵力弱。賢者必用,不肖者必去,功必賞,罪必罰,此乃紀綱之大要。
我國燒磚歷史是哪個朝代開始的,中國哪個朝代開始用磚的
特意開始燒紙磚是從春秋開始的 算是周朝 有個詞不是秦磚漢瓦嗎!秦 公元前897年 公元前221年 是瓦當嗎?秦漢時期,春秋只是雛形 磚與燒製陶器的方法差不多,我國早在8000年以前的原始社會時期就會燒製陶器了,至遲在5000年前的黃帝時期我國就能燒製建造房屋宮殿用的磚瓦了。中國在春秋戰國時期陸續創制...
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是從哪個朝代開始計算的
中華文明五千年 這個只是傳統的說法,事實中華文明不止五千年,一般來說這個五千年是從大禹治水那時算起的.大禹治水的時間根據目前的考證應在公元前2200多年 也就是距今4200多時 不過五千年文明之說早已有之,以當時的學術水平自然不能考證得很清楚,因此只能大概地說五千年了為什麼說中國有5000年的歷史 ...
中國歷史最輝煌朝代是哪個朝代中國歷史上最強大的是哪個朝代?
我覺得這個問題不是一概而論的,輝煌是指哪方面的輝煌,這個概念太寬了,如果說從人們生活狀態來看,貞觀之治 開元盛世 都在中國的政治上比較輝煌了。在外交方面,清朝鄭和下西洋,收復臺灣,都是不錯的。但就地圖板塊而言,元朝的時候卻是最大的,包括現在的內蒙古都在中國地圖內的 所以,這得從各方面綜合來看。但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