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伏羲 焦尾 四大名琴 都是指古琴
古箏音視
古琴音訊:http://music.guqu.net/guqin/
2樓:
古琴,亦稱瑤琴、玉琴、七絃琴,演奏時,將琴置於桌上,右手撥彈琴絃、左手按弦取音。古琴的音域為四個八度零兩個音。有散音七個、泛音九十一個、按音一百四十七個。
演奏技法繁多,右手有託、擘、抹、挑、勾、剔、打、摘、輪、撥刺、撮、滾拂等;左手有吟、猱,綽、注、撞、進復、退復、起等。
你說的可能是 九霄環佩琴·伏羲式 春雷琴·伏羲式 大聖遺音琴·伏羲式
古箏絃樂器,古箏常用演奏手法採用右手大、食、中三指撥絃,彈出旋律、掌握節奏,用左手在箏柱左側順應弦的張力、控制絃音的變化,以潤色旋律。箏的指法頗多,右手有託、劈、挑、抹、剔、勾、搖、撮等,左手有按、滑、揉、顫等。
焦尾」是東漢著名文學家、**家蔡邕親手製作的一張琴。也是古琴,不是古箏
3樓:匿名使用者
古琴也是用雙手的,右手彈,左手按弦或滑弦。並且古琴左手是按得下去的,不然怎麼按弦。而且不是靠左手輕重來定音高的,而是按的弦的位置。
最後 伏羲是古琴的式樣之一。焦尾是傳說中的名琴,據說是漢朝 蔡邕 所斫古琴,現在亦指古琴的一個部件,也叫冠角。
4樓:匿名使用者
區別還是很大的,古琴較難,沒有琴碼,而且琴絃也少很多,要通過左手按的輕重來決定音的高低,而古箏有琴碼,左手按也不會有大多的音的變化,最多兩度吧
5樓:赤焰七星
古琴和古箏的區別是什麼?
6樓:匿名使用者
古箏要戴指甲,古琴不用
古箏雙手,古琴好像只能一隻手
古箏左邊可以按下去古琴不行
古琴與古箏的區別
7樓:百度文庫精選
最低0.27元開通文庫會員,檢視完整內
原發布者:龍源期刊網
8樓:匿名使用者
其一,兩者形成年代上的區別:
古琴:是我國曆史最悠久的彈撥類樂器,有實據可考至少形成於3000多年前,古琴是在孔子時期就已盛行的樂器。
古箏又名"秦箏",在戰國的時候箏就已經流行了
其二,形制上的區別:
古琴琴身以琴面與底板相合而成,琴面繫有7根弦,故古稱"七絃琴"。琴絃由絲絨繩繫住,拴繞於雁足(絃軸)上,屬彈撥樂類的"無馬樂器";
古琴由桐木和梓木所制,形體造型頗有典故。琴體總長度為3尺6寸5分(摺合約1225mm),以象徵一年有365天,琴面呈拱弧形,代表天,琴底平,則代表地,以此印證「天圓地方」之說。古琴共有十三個徵位,裝飾以金玉的圓點來標示其泛音音位,演奏時以指觸弦,即十三音也。
古琴的七根弦系進化演變而來,史書記載,最早期的古琴僅設有五根弦,以象徵金、木、水、火、士,周文王為悼念其死去的兒子伯邑考,故增加了一根弦武王在伐紂時,為鼓舞士氣,又增添了一根弦,所以古琴又有「文武七絃琴」之稱。
古箏則由框板、面板和底板構成。最早的箏為5根弦,戰國末期發展成12弦,隋代13弦,清代16弦,上世紀60年代為21弦,近年也有增加到24-26弦的箏。琴絃均勻排列於箏面上,每根弦均由人字形的弦馬支起,屬於彈撥樂類的"有馬樂器"。
從樂器形制、製作工藝與構造上來說,今天的箏已與古時的箏有較多區別。
目前古箏的統一規格為:1.63米,21弦。
其三,音域、音色、表現力上的區別:
古琴雖只有七根弦,但一弦多音,其音域寬達四個多八度,藉助面板上的十三個"琴徵",可以彈奏出許多的泛音和按音。音色含蓄而深沉,古樸而典雅,表現力富有內涵,異常豐富,故古時被文人雅士列為"琴、棋、書、畫"之首;個人感覺在藝術表現上屬於寫意類。
而古箏基本上是一弦1-2個音,同一弦中移動弦馬(柱),可以調作音高,音域寬廣,音量巨集大,音色淳厚優美,悠揚悅耳,表現力豐富而形象。
其四,曲譜上的區別:
古琴琴譜自成一格,古時多用"文字譜",到了唐朝後多用「減字譜";減字譜相傳為唐代曹柔據文字譜簡化、縮寫而成。減字譜的每一字塊為由漢字減少筆畫後組合而成的複合字。這種譜式主要只記指法動作和絃序、徽位而不記音高和節奏,所以是屬於指法譜。
而古箏古時多用"工尺譜",現今多用"簡譜"、"五線譜"。
其五,演奏方法上的區別:
古琴的彈奏,多稱為「撫琴」,以左手按弦,右手撥絃。
而古箏常用演奏手法採用右手大、食、中三指撥絃,彈出旋律和掌握節奏,用左手在箏柱左側順應弦的張力、控制絃音的變化,以潤色旋律。
9樓:奧陶紀
樓上說很多了,我只補充下音色。古箏細碎,高昂。古琴低沉含蘊,聽起來完全不是一回事。古琴比古箏古老得多,音域較古箏寬。
10樓:酥熊寶寶
古琴有七根弦,現在的古箏一般都是21弦。
箏有琴碼,一弦一碼;古琴沒有碼,但有13個徽,也就是琴絃的13個泛音點,這樣一根弦就能發出不同的音高了。
琴體積小,共鳴箱也小,所以聲音小,發出結識古樸的金石之聲,能聽清手指在弦上磨的聲音;箏的共鳴箱大,音量就大了,更合現代人口味些。
彈古琴要會減字譜(中國古代一種記譜法,在文字譜上發展而來);彈箏現在一般都用簡譜就可以了。
好的古琴是真的古老,有唐朝、宋朝的;箏基本都是現在做的了,頂多在選材和做工上區別。
11樓:哦寧寧
都說了很多了~~我也只是補充~~最大的區別先是音色,其次是外形~~古箏音色明朗~~古琴音色溫厚。建議如果你想學的話~~如果你是外向的人那你還是學古箏吧~~古琴適合性格內向的人穩重的人彈奏~~
12樓:匿名使用者
來琴臺,有各種**欣賞。
13樓:匿名使用者
古琴和古箏的區別是什麼?
古琴和古箏的區別
14樓:暴走少女
一、兩者形成年代上的區別:
1、古琴:是我國曆史最悠久的彈撥類樂器,有實據可考至少形成於3000多年前,古琴是在孔子時期就已盛行的樂器。
2、古箏又名"秦箏",在戰國的時候箏就已經流行了。
二、形制上的區別:
1、古琴琴身以琴面與底板相合而成,琴面繫有7根弦,故古稱"七絃琴"。琴絃由絲絨繩繫住,拴繞於雁足(絃軸)上,屬彈撥樂類的"無馬樂器"。
2、古琴由桐木和梓木所制,形體造型頗有典故。琴體總長度為3尺6寸5分(摺合約1225mm),以象徵一年有365天,琴面呈拱弧形,代表天,琴底平,則代表地,以此印證「天圓地方」之說。
三、音域、音色、表現力上的區別:
1、古琴雖只有七根弦,但一弦多音,其音域寬達四個多八度,藉助面板上的十三個"琴徵",可以彈奏出許多的泛音和按音。音色含蓄而深沉,古樸而典雅,表現力富有內涵,異常豐富,故古時被文人雅士列為"琴、棋、書、畫"之首;個人感覺在藝術表現上屬於寫意類。
2、而古箏基本上是一弦1-2個音,同一弦中移動弦馬(柱),可以調作音高,音域寬廣,音量巨集大,音色淳厚優美,悠揚悅耳,表現力豐富而形象。
四、曲譜上的區別:
1、古琴琴譜自成一格,古時多用"文字譜",到了唐朝後多用「減字譜";減字譜相傳為唐代曹柔據文字譜簡化、縮寫而成。減字譜的每一字塊為由漢字減少筆畫後組合而成的複合字。這種譜式主要只記指法動作和絃序、徽位而不記音高和節奏,所以是屬於指法譜。
2、而古箏古時多用"工尺譜",現今多用"簡譜"、"五線譜"。
15樓:百度文庫精選
最低0.27元開通文庫會員,檢視完整內
原發布者:龍源期刊網
16樓:s向隅姑娘
漢代大多使用古琴。古琴和古箏區別如下:
1、形成年代
古琴:原名「琴」,亦稱「瑤琴」、「玉琴」、「七絃琴」。本世紀初期為了和其他樂器的統稱區別,改稱為「古琴」,是我國曆史最悠久的彈撥類樂器,有實據可考至少形成於3000多年前,古琴是在孔子時期就已盛行的樂器。
古箏又名"秦箏"。早在戰國的時候箏就已經流行了:「臨淄甚富而實,其民無不吹竽、鼓瑟、罄築、彈箏。
」(《戰國策—齊策》)。自秦、漢以來從我國西北地區逐漸流傳到全國各地,逐漸形成了各具濃郁地方特色的流派。
2、形制區別
古琴琴身以琴面與底板相合而成,琴面繫有7根弦,故古稱"七絃琴"。琴絃由絲絨繩繫住,拴繞於雁足(絃軸)上,屬彈撥樂類的"無馬樂器"。
古箏則由框板、面板和底板構成。最早的箏為5根弦,戰國末期發展成12弦,隋代13弦,清代16弦,上世紀60年代為21弦,近年也有增加到 24-26弦的箏。
3、音域、音色、表現力
古琴雖只有七根弦,但一弦多音,其音域寬達四個多八度,藉助面板上的十三個"琴徵",可以彈奏出許多的泛音和按音。 而古箏基本上是一弦1-2個音,同一弦中移動弦馬(柱),可以調作音高,音域寬廣,音量巨集大,音色淳厚優美,悠揚悅耳,表現力豐富而形象。
4、曲譜
古琴琴譜自成一格,古時多用"文字譜",到了唐朝後多用「減字譜"。而古箏古時多用"工尺譜",現今多用"簡譜"、"五線譜"。
5、演奏方法
古琴的彈奏,多稱為「撫琴」,以左手按弦,右手撥絃。右手基本指法有:勾、剔、抹、挑、託、擘、打、摘等。
左手基本指法有:吟、猱、綽、注等等。古琴的彈奏還有很多琴道、琴德方面的講究,因此自古以來琴家們往往都操守**彈之原則。
古箏保養
古箏使用的場合最佳溫度為20℃,最佳溼度為50%。一般情況下,溫度保持在16-28℃、溼度在50~70%之間的空間內使用古箏對樂器振動和發音都較有利。古箏在使用時應輕拿輕放,避免碰撞或劇烈震動。
古箏應置於乾燥、陰涼通風處,避免潮溼、雨淋和陽光直接曝晒(北方地區冬季不能靠近散熱的暖氣片,以免曝烈或變形),不要放在廚房內或容易接觸油煙的地方,油煙的吸附會直接影響樂器音色。
古箏使用後可用幹軟布拭抹去琴絃上的汗漬等,以防琴絃生鏽。不用時最好用箏罩罩上,以減少灰塵、光線或潮溼空氣等對古箏侵蝕。古箏應經常使用,有利於琴絃張力的穩定,琴體經常震動,能促進音色日趨完美。
古箏的音準受溫度、溼度及震動等條件的影響。一旦發現琴的聲音不準應及時調音,否則會影響演奏效果。
17樓:舊影離陌
1、從音域上來看
古琴相對古箏而言,音量較小,音區相對較為低沉而綿長,古箏相對較為通透清亮,適合在大型嘈雜的活動現場演奏。
2、從外形上來說
古琴共有七根弦。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西周文王武王各加一根弦,演變成現在的樣子。而目前古箏統一的規格為長1.63米,21根弦。
3、從演奏的指法上來看
古琴多稱為「撫琴「,以左手按弦,右手撥絃,左右手均不帶義甲;古箏則主要用右手拇指、食指、中指三指撥絃,左手控制張力。通常習古箏者左右手均需要佩戴義甲。
漢代大多使用古琴。
司馬相如:他是漢武帝時為樂府作歌的著名作者。早年較貧困,在富豪卓王孫家即席彈琴,被卓王孫的女兒卓文君愛上,和司馬相如私奔。
琴界根據這段故事,創作了《文君曲》、《鳳求凰》,來頌揚他們的愛情。陳皇后被漢武帝冷落,求司馬相如作《長門賦》以期復寵。後人運用這一題材創作了《長門怨》。
古琴:人類唯一最古的活著的成熟樂器 人民網
古箏與琴的區別古琴和古箏的區別
古箏和古琴有音色 音域時間 演奏方法不同。1 音色不同 古琴的音量較小,音區低沉,音色明淨渾厚,風格古樸。古箏發音相對來說比較洪亮,旋律性比較強,輕巧靈動。2 音域不同 古琴有七根弦,但一弦多音,其音域達四個八度,並且可以彈奏出眾多泛音和按音。古箏通過移動弦馬調整,可以彈奏不同的音高,音域雖然也算寬...
古琴與古針的區別,古琴和古箏的區別
一 兩者形成年代上的區別 1 古琴 是我國曆史最悠久的彈撥類樂器,有實據可考至少形成於3000多年前,古琴是在孔子時期就已盛行的樂器。2 古箏又名 秦箏 在戰國的時候箏就已經流行了。二 形制上的區別 1 古琴琴身以琴面與底板相合而成,琴面繫有7根弦,故古稱 七絃琴 琴絃由絲絨繩繫住,拴繞於雁足 絃軸...
古箏和古琴哪個更好學,古琴和古箏的區別最大的是什麼
各有各的特點,不是說好學不好學的問題,只要你有信心去學習,也不會覺得有什麼難的地方啊 學習東西都要有一定挑戰性才比較好啊 我學的是古箏 但古琴比較好學 古箏。彈於眾人聽怎麼了?說明古箏更讓大家接受和喜歡。我就是學古箏的。個人覺得古箏好學一些。古箏看的是簡譜,雖然弦多,可是有規律,多練就ok。古琴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