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恐龍的,有關恐龍的資料

2021-06-04 23:01:30 字數 5643 閱讀 3536

1樓:手機使用者

恐龍 (dinosaur)

這個字字面上的意義是「可怕的蜥蜴」。這個詞是由英國解剖學家理查歐恩爵士(1804-1892)所創造,用來描述不符合現今生物的化石遺骸。

恐龍是出現於二億四千五百萬年前,並繁榮於六千五百萬年前結束的中生代爬行動物。或為恐龍和與它同一時代的蛇頸龍、翼龍等的模糊總稱。恐龍在在6500萬年前白堊紀結束的時候突然全部消失,成為地球生物進化史上的一個謎,這個謎至今仍無人能解。

地球過去的生物,均被記錄在化石之中。中生代的地層中,即曾發現許多恐龍的化石。其中可以見到大量或呈現各式各樣形狀的骨骼。

但是,在緊接著的新生代地層中,卻完全看不到恐龍的化石。由此推知恐龍在中生代時一起滅絕了。

恐龍種類多,體形和習性相差也大。其中個子大的,可以有幾十頭大象加起來那麼大;小的,卻跟一隻雞差不多。就食性來說,有溫順的 草食者

和凶暴的肉食者,還有葷素都吃的雜食性恐龍。

「恐龍」之名的由來

實際上,人類發現恐龍化石的歷史肯定是由來已久。早在曼特爾夫婦發現禽龍之前,歐洲人早就知道地下埋藏有許多奇形怪狀的巨大骨骼化石。但是,當時人們並不知道它們的確切歸屬,因此一直誤認為是「巨人的遺骸」。

至於我們中國人,早在2000多年前就開始採集地下出土的大型古動物化石入藥,並把這些化石叫做「龍骨」。誰能肯定,這「龍骨」之名與恐龍化石的發現就沒有聯絡嗎?

最古老的爬蟲類化石可追溯至古生代之『賓夕法尼亞紀』(31000萬年前—27500萬年前)。追本溯源,當系由兩棲類演化而來。兩棲類的卵需在水中能始發育。

爬蟲類演化出卵殼,可阻止水分散發。此一重大改革,使得爬蟲類可以離開水生活。

到22500萬年前到6500萬年前的中生代,爬蟲類成了地球上的支配者,故中生代又稱爬蟲類時代。大型爬蟲類恐龍即出現於中生代早期。草食性的樑龍和雷龍,是最大的陸棲動物。

霸王龍是肉食性恐龍。另有生活在海中的魚龍及生活於空中的翼龍等。

爬蟲類在地球上繁榮了約1億5千萬年左右。這個時代的動物中,最為大家所熟知的就是恐龍。人們一提到恐龍,眼前就會浮現出一隻巨大而凶暴的動物,其實恐龍中亦有小巧且溫馴的小恐龍。

恐龍屬脊椎動物爬蟲類,曾產於中生代之陸上沼澤,中頸及尾皆長。後肢比前肢長且有尾。其中有數種好食肉,數種好食草,體概巨大,可認為陸生動物中之最大者。

其體格在下等之種類,有似最古之鱷及喙頭類,在高等之種類略與鳥類相似。

研究恐龍,全憑化石。古生物學家以其化石,推論其形態及習性。根據古生物學家的研究,恐龍就像現生的動物一樣:

有大的,有小的;有的以兩條腿走路;有的以四條腿走路;有的吃植物,有的吃動物;有的**光滑,有的**上有鱗或骨板。其共同相似之處是:所有的恐龍,腦子都很小,蛋下在陸地上(所有的爬蟲類都是如此)。

參考資料:http://baike.

2樓:畫佳恆

這個字字面上的意義是「可怕的蜥蜴」。這個詞是由英國解剖學家理查歐恩爵士(1804-1892)所創造,用來描述不符合現今生物的化石遺骸。

恐龍是出現於二億四千五百萬年前,並繁榮於六千五百萬年前結束的中生代爬行動物。或為恐龍和與它同一時代的蛇頸龍、翼龍等的模糊總稱。恐龍在在6500萬年前白堊紀結束的時候突然全部消失,成為地球生物進化史上的一個謎,這個謎至今仍無人能解。

地球過去的生物,均被記錄在化石之中。中生代的地層中,即曾發現許多恐龍的化石。其中可以見到大量或呈現各式各樣形狀的骨骼。

但是,在緊接著的新生代地層中,卻完全看不到恐龍的化石。由此推知恐龍在中生代時一起滅絕了。

恐龍種類多,體形和習性相差也大。其中個子大的,可以有幾十頭大象加起來那麼大;小的,卻跟一隻雞差不多。就食性來說,有溫順的 草食者

和凶暴的肉食者,還有葷素都吃的雜食性恐龍。

「恐龍」之名的由來

實際上,人類發現恐龍化石的歷史肯定是由來已久。早在曼特爾夫婦發現禽龍之前,歐洲人早就知道地下埋藏有許多奇形怪狀的巨大骨骼化石。但是,當時人們並不知道它們的確切歸屬,因此一直誤認為是「巨人的遺骸」。

至於我們中國人,早在2000多年前就開始採集地下出土的大型古動物化石入藥,並把這些化石叫做「龍骨」。誰能肯定,這「龍骨」之名與恐龍化石的發現就沒有聯絡嗎?

最古老的爬蟲類化石可追溯至古生代之『賓夕法尼亞紀』(31000萬年前—27500萬年前)。追本溯源,當系由兩棲類演化而來。兩棲類的卵需在水中能始發育。

爬蟲類演化出卵殼,可阻止水分散發。此一重大改革,使得爬蟲類可以離開水生活。

到22500萬年前到6500萬年前的中生代,爬蟲類成了地球上的支配者,故中生代又稱爬蟲類時代。大型爬蟲類恐龍即出現於中生代早期。草食性的樑龍和雷龍,是最大的陸棲動物。

霸王龍是肉食性恐龍。另有生活在海中的魚龍及生活於空中的翼龍等。

爬蟲類在地球上繁榮了約1億5千萬年左右。這個時代的動物中,最為大家所熟知的就是恐龍。人們一提到恐龍,眼前就會浮現出一隻巨大而凶暴的動物,其實恐龍中亦有小巧且溫馴的小恐龍提到恐龍,眼前就會浮現出一隻巨大而凶暴的動物,其實恐龍中亦有小巧且溫馴的小恐龍。

恐龍屬脊椎動物爬蟲類,曾產於中生代之陸上沼澤,中頸及尾皆長。後肢比前肢長且有尾。其中有數種好食肉,數種好食草,體概巨大,可認為陸生動物中之最大者。

其體格在下等之種類,有似最古之鱷及喙頭類,在高等之種類略與鳥類相似。

研究恐龍,全憑化石。古生物學家以其化石,推論其形態及習性。根據古生物學家的研究,恐龍就像現生的動物一樣:

有大的,有小的;有的以兩條腿走路;有的以四條腿走路;有的吃植物,有的吃動物;有的**光滑,有的**上有鱗或骨板。其共同相似之處是:所有的恐龍,腦子都很小,蛋下在陸地上(所有的爬蟲類都是如此)。

參考資料:http://baike.

關於恐龍的資料?和歷史?

3樓:無基者無罪

一、恐龍的基本資料:

1、恐龍(英文名:dinosaur),是出現在中生代時期(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的一類爬行動物的統稱。它們主要棲息於湖岸平原(或海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開闊地帶。

2、恐龍種類多,體形和習性相差也大,其中最大的易碎雙腔龍可能超過50米,而最小的蜂鳥可能還不到10釐米。就食性來說,有溫順的草食者和凶暴的肉食者,還有葷素都吃的雜食性恐龍。

3、恐龍整體而言的體型很大。以恐龍作為標準來看,蜥腳下目是其中的巨無霸。

4、在漫長的恐龍時代,即使是體型最小的蜥腳類恐龍也要比它們棲息地內的其他動物要大,而最大的蜥腳類則比任何出現在地表的動物都要大出幾個等級。

5、草食性恐龍能夠吃到的植物受限於它們的身高,所以有些小型草食性恐龍為了吃到高處的植物葉子,會用後肢站立。肉食性恐龍以草食性恐龍和其他動物為食。各種恐龍不同的覓食方式也會在它們的牙齒上體現出來。

二、恐龍的歷史:

目前查明已知恐龍種類約800多種,形狀分成兩大類,即龍盤目和鳥盤目恐龍。其中,有吃素的,有吃肉的;有的笨鈍,有的靈活;有的在陸地爬行,有的跳躍奔走,有的騰空而飛。

世界恐龍資源最多的國家是中國、美國、加拿大、蒙古、阿根廷和巴西等國家。中國最著名的有湖北鄖縣、內蒙古二連浩特、河南西峽、四川自貢、雲南祿豐、廣東河源等6個地方。而真正可以同河源市比擬的,只有湖北鄖縣。

第一塊恐龍骨化石是在2023年由英國牛津博物館保管員羅伯特·普勞特發現並收藏起來的。此後的一百多年,又有不少探險者及學者陸續發現和研究了本屬於恐龍的化石,但幾乎均未被正確鑑定。

4樓:唯愛唐七

恐龍(英文名:dinosaur),是出現在中生代時期(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的一類爬行動物的統稱,矯健的四肢、長長的尾巴和龐大的身軀是大多數恐龍的寫照。它們主要棲息於湖岸平原(或海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開闊地帶。

2023年,英國科學家理查德·歐文在研究幾塊樣子像蜥蜴骨頭化石時,認為它們是某種史前動物留下來的,並命名為恐龍,意思是「恐怖的蜥蜴」。

恐龍在6500萬年前白堊紀結束的時候突然全部消失,成為地球生物進化史上的一個謎,這個謎至今仍無人能解。地球過去的生物,均被記錄在化石之中。

中生代的地層中,即曾發現許多恐龍的化石。其中可以見到大量或呈現各式各樣形狀的骨骼。但是,在緊接著的新生代地層中,卻完全看不到非鳥恐龍的化石,由此推知非鳥恐龍在中生代時一起滅絕了,如今僅存鳥類,大多數科學家都認可「鳥類屬於恐龍」的說法。

恐龍種類多,體形和習性相差也大,其中最大的易碎雙腔龍可能超過50米,而最小的蜂鳥可能還不到10釐米。就食性來說,有溫順的草食者和凶暴的肉食者,還有葷素都吃的雜食性恐龍。

生活習性

覓食草食性恐龍能夠吃到的植物受限於它們的身高,所以有些小型草食性恐龍為了吃到高處的植物葉子,會用後肢站立。肉食性恐龍以草食性恐龍和其他動物為食。各種恐龍不同的覓食方式也會在它們的牙齒上體現出來。

鬥爭銳利的牙齒和爪子是肉食類恐龍獵食的**。暴龍類恐龍會尋找落單的草食性恐龍,因此常常單獨行動。而有些恐龍則會群體行動,鎖定獵物後蜂擁而上,並用第二根趾頭的腳爪割開獵物的腹部。

草食性恐龍一般會有一些特殊的「裝備」來對付肉食性恐龍的攻擊,這些裝備有時是堅韌的皮甲、骨棒或骨釘,有時是有力的尾巴。如棒槌龍等。大型草食性恐龍會集體行動,一旦受到威脅,就會集體堅守陣地並反擊。

擴充套件資料:

恐龍滅絕的原因

隕星撞擊說

2023年,美國科學家阿弗雷茲父子在6500萬年前的地層中發現了高濃度的銥,其含量超過正常含量幾十甚至數百倍。這樣濃度的銥在隕石中可以找到,因此,科學家們就把它與恐龍滅絕聯絡起來。

根據銥的含量還推算出,撞擊物體是直徑大約10公里的一顆小行星,這麼大的隕石撞擊地球,是一次無與倫比的打擊,以**的強度來計算,大約是里氏10級,而撞擊產生的隕石坑直徑將超過100公里。科學工作者用了10年時間,終於有了初步結果,他們在中美洲墨西哥猶卡坦半島的地層中找到了這個大坑。

據推算,這個坑的直徑在180-300公里之間。在2023年,科學工作者們還在對這個大坑做進一步的研究。

由於這一隕石坑現已被找到,科學家也已經掌握了一些相關證據,所以,恐龍滅絕之謎似乎可以塵埃落定了。

造山運動說

在白堊紀末期發生的造山運動使得沼澤乾涸,許多以沼澤為家的恐龍就無法再生活下去。因為氣候變化,植物也改變了,食草性的恐龍不能適應新的食物,而相繼滅絕。食草性恐龍的滅絕使肉食性恐龍也失去了依持,結果也滅絕了。

此滅絕過程持續了1000-2000萬年。到了白堊紀末期,恐龍在地球上絕跡。

氣候變化說

由於板塊移動,海流產生改變,更引起氣候的巨幅改變。嚴寒而乾燥的氣候使植物死亡,恐龍缺乏食物而導致了滅亡。

海洋退潮說

根據羅伯特·巴克的說法,海洋退潮,陸地之間相接壤時,生物彼此相接觸,因而造成某種類的生物絕種。例如袋鼠,袋鼠能在大洋洲這種島嶼大陸上生存,但在南美大陸上遇見別種動物就宣告滅亡。除了這種吃與被吃的關係外,還有疾病與寄生蟲等的傳染與傳播問題。

火山爆發說

因為火山的爆發,二氧化碳大量噴出,造成地球急激的溫室效應,使得植物死亡。而且,火山噴發使得鹽素大量釋出,臭氧層破裂,有害的紫外線照射地球表面,造成生物滅亡。但這個學說有一個前提,那就是火山大規模地爆發。

義大利著名物理學家安東尼奧-齊基基提出,恐龍大絕滅的原因很可能是大規模的海底火山爆發。齊基基教授認為,白堊紀末期,地球上在海洋底下發生了一系列大規模的火山爆發,從而影響了海水的熱平衡,並進而引起了陸地氣候的變化,因此影響了需要大量食物維持生存的恐龍等動物的生存。

物種進化說

認為恐龍由於繁榮期長達1.6億年,使得肉體過於巨體化。而且,角和其它骨骼也出現異常發達的現象,因此在生活上產生極大的不便,最終導致絕種。

恐龍中最具代表性的迷惑龍,體長25米,體重達30噸,由於體型過於龐大,使動作遲鈍而喪失了生活能力。另外,三角龍等則因不斷巨大化的三隻角以及保護頭部的骨骼等部位異常發達,反而走向自滅之途。

有關恐龍的資料知識?

提到恐龍我想說的是,恐龍是一類生存於中生代時期的古爬行動物,且都是陸生的。也就是說,像翼龍 魚龍 蛇頸龍等都不是恐龍,它們雖生存於中生代時期,但只是和恐龍有一定的親緣關係。恐龍分兩大類 蜥臀目和鳥臀目。蜥臀目恐龍又可分為獸腳類和蜥腳類 鳥臀目又可細分為角龍類 鳥腳類 劍龍類 甲龍類和腫頭龍類。還要特...

關於恐龍科幻片,有關恐龍的電影

再闖侏羅紀 和 侏羅紀公園 雖然男主人公一樣,但導演已經換了,但根據你的描述,肯定是後者,他們開啟車後,是一隻大恐龍 還有一隻小恐龍對吧?最後他們還把小恐龍送回大恐龍那裡,大恐龍還把你所說的黑暗勢力組織的頭目給吃掉了。我小時候也看過,是看的別人買的盜版光碟。後來恐龍咋樣了不記得了。人家光碟的名字就叫...

還有沒有關於恐龍滅絕的,還有沒有關於恐龍滅絕的資料

恐龍是生活在距今大約2億3500萬年至6500萬年前的 能以後肢支撐身體直立行走的的一類動物,支配全球陸地生態系統超過1億6千萬年之久。大部分恐龍已經滅絕,但是恐龍的後代 鳥類存活下來,並繁衍至今。恐龍最早出現在約2億4千萬年前的三疊紀,滅亡於約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所發生的中生代末白堊紀生物大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