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下雪不冷化雪冷”

2021-06-13 08:39:27 字數 4942 閱讀 3613

1樓:易書科技

民間傳統觀認為“下雪不冷化雪冷”。水結冰要放熱,而冰融化為水要吸熱,但根據熱力學基本定律:物體的熱量只能從高溫物體轉移到低溫物體。

水與冰雪的相互轉化溫度為0℃,水結冰放熱到環境中會使環境溫度升高,但最高不可能超過0℃,否則熱量的流向就會“掉頭不顧”;另一方面,雪融化為水要吸熱,使環境溫度下降。但環境溫度最低也不可能降到0℃以下,否則低於0℃的環境就會使冰雪融化的過程產生“逆轉”。因此,從理論上講,下雪絕不可能比融雪溫度低。

那麼實際生活中,下雪或融雪與環境溫度之間又有何關係呢?一方面,冰雪與水轉化的物理規律不變,但另一方面,由於一天之中早晨和中午氣溫不同,同一時間不同地點(如向陽處和背光處)的氣溫也不一樣,加上白雪和髒雪吸熱的能力不同,而且即使環境溫度高於0℃,雪的融化也有一個過程,還有風速和溼度的影響,使人感覺到的冷熱與物理學上的溫度高低並不完全一致。這樣就使“下雪不冷化雪冷”的問題大大複雜化了。

要科學地判斷“下雪不冷化雪冷”,首先要弄清楚什麼叫下雪,什麼叫融雪。每年的第一次降雪時,因為雪花是在高空形成的,在高空氣溫遠低於0℃,但這時地面溫度常在0℃以上。這樣,雪一落到地上就立即融化了。

雖然在下雪但雪隨下隨融,溫度始終在0℃以上,這種情況是算下雪還是算融雪呢?而且,江南這種邊下雪邊融雪的情況很常見,如果這種情況僅歸為下雪天,那麼就會很自然地得出“下雪不冷化雪冷”了。

但從嚴格的意義上講,這種邊下雪邊融雪的天氣,不宜僅歸納到下雪天的範疇。為了便於對氣象資料進行統計歸納,能不能這樣對下雪天和融雪天進行界定:“凡第二天有積雪,儘管頭天下雪時最高氣溫在0℃以上,還是定為下雪天。

而有積雪未降雪,最高氣溫高於0℃的天氣都看成融雪天。”

現從某市近十年降雪過程的資料統計,下雪天的平均最高氣溫為1.5℃,平均最低氣溫為-2.76℃,平均下雪天氣溫為-0.

63℃。而化雪天平均最高氣溫為3.2℃,平均最低氣溫為-1.

8℃,化雪天日平均氣溫0.7℃。可見一般說來下雪天比化雪天氣溫低。

因此,所謂“下雪不冷化雪冷”在物理學上講並不成立。

既然下雪天氣溫比化雪天低,那麼為什麼說“下雪不冷化雪冷”呢?民間對此主要有以下幾種解釋:(1)乾燥保溫說;(2)化雪風大說;(3)輻射散熱說;(4)矯枉過正說。

下面對這幾種解釋我們逐一分析。

(1)乾燥保溫說。這種觀點認為下雪時空氣溼度低,相對比較乾燥,使空氣和衣物的保暖效能相對較好,而化雪天空氣溼度相對較大,空氣傳熱性強,使人感到冷。

對此我們說:下雪時雪花漫天飛舞,化雪時到處積雪積水,這兩種天氣中,相對溼度都很大,而且0℃時冰的飽和蒸汽壓和水的飽和蒸汽壓相同,因此下雪天與化雪天的相對溼度應該相差不大。從南昌地區的氣象統計資料看:

下雪天平均相對溼度為81.8%,絕對溼度為4.8毫米汞柱。

而化雪天平均相對溼度為83.6%,絕對溼度為5.38毫米汞柱。

雖然化雪時溼度略高,但對空氣熱傳導係數影響幾乎為零。至於衣物的保暖性也應該區別很小。因此,這種很小的溼度變化不會產生明顯的“下雪不冷化雪冷”的效果。

以上說法雖然有道理,但依據還顯得不足。

(2)化雪風大說。“化雪時往往風大,所以顯得很冷。”根據上述某市近年氣象統資料,下雪天平均風速為2.3米/秒,化雪天平均風速為1.1米/秒。因此這一理論依據不足。

(3)輻射散熱說:“化雪天一般要出太陽,這樣夜間地面熱量很容易散失,所以化雪天的最低溫度要比下雪天低。”根據上述某市地區的統計資料:

下雪天平均氣溫為-2.76℃,化雪天平均氣溫為-1.8℃。

最低氣溫還是下雪天低,因此這一理論也不成立。

(4)矯枉過正說:下雪不冷化雪冷,主要是古人為強調化雪天仍然很冷的一種矯枉過正的說法,實際上還是下雪比化雪冷。類似這樣的矯枉過正說法,在我國天氣諺語中還有很多,如:

“立秋後還有十八個秋老虎更厲害。”這就是強調立秋後天氣仍很熱。

縱觀以上各種解釋都不太合理。對此,有人根據在農村調查的結果提出以下新的解釋。

首先,能總結出“下雪不冷化雪冷”的人,應該是下層知識分子和勞動者。因為那些達官貴人,出入有馬轎裘衣,在家有錦帳火炕,隨時有人伺候加減衣服,一般很少有感到凍冷的時候。而中下層知識分子和勞動者,住的多為茅屋,出外要靠自己步行,這就使他們能體會到“下雪不冷化雪冷”了。

直到20世紀四五十年代,南昌附近農村農民住的基本上都是稻草房。稻草一溼了就很容易腐爛,也不保溫,所以住草房的農民,秋收以後,都要把原來屋上蓋的禾草換成當年的乾草。至今農民雖然住上了瓦房,但還保留當年習慣,每年立冬前對牛欄的禾草都要徹底換一次。

問其原因,答曰:“冬天不換草,牛會凍病凍死。”由於我國屬季風氣候,冬季一般寒冷少雨。

所以立冬前後換上的禾草,在第一次降雪前,一般會保持乾燥的狀況。特別是黃淮流域冬季很少下雨,即使在降雪前下過雨,經過一段時間的日晒風吹也應該比較乾燥了。這樣下雪時屋面的茅草應該是相對乾燥的。

但在化雪時,由於日溫差的變化,不可能當天就把屋面的積雪全部融化,因雪水共存,使雪水積聚在屋面,從而使水有充分的時間滲入茅草之中。由於茅草保溫主要是靠草所包裹的不流動空氣,一旦這些空氣被水所填充,必然使屋面保溫性大大下降。據測試,水的導熱性是空氣的60倍,儘管下雪時平均溫度要比化雪時低1℃,但只要茅草溼度增加10%就足以使人感到化雪時室內溫度更低了。

由於燒飯等人類活動,室內產生的熱量還是不少的。加上門窗封閉較嚴(秋天要糊窗紙)熱量不容易散失,即使外面冷到零下十幾度,由於雪本身的良好保溫作用可以使茅草與接觸的介面上,溫度在-1℃左右。又因厚茅草被雪水浸溼,熱量大量外洩,從而使室內溫度接近室外溫度,結果使室內溫度反比前述的大雪紛飛時低,自然在室內的人會感到“下雪不冷化雪冷”了。

對於外出者來說,雖然橡膠在國外應用已有上百年,但我國橡膠雨鞋“飛入尋常百姓家”,還是20世紀四五十年代的事。40年代前,上層人士冬天穿皮鞋,中等收入的穿棉鞋,一般老百姓家穿布鞋、麻鞋、草鞋。雨雪天能再加一雙木屐的,就算是很不錯了。

而這些鞋子的一個共同點就是都不防水。這對達官貴人來說無所謂,反正出入坐轎騎馬,但對中下層人士來說,化雪天不得不將不防水的鞋踩在雪地上,結果雪水浸溼鞋襪,使雙腳冰冷接近0℃。而下雪天,雖然氣溫更低,雪卻是“幹”的,不會溼鞋。

這樣鞋的保暖性好,反而可使雙腳的溫度比化雪時鞋襪踩在雪水中高出許多。這一點相信大家都是有體會的。俗話說寒從腳下起,腳冷不僅會使人身全身感到寒冷,而且還容易使人因此生病。

這就更放大了化雪冷的印象。

綜上所述,直到不久遠前,由於普通人的屋面材料和鞋襪不防水的原因,不管是外出還是居家都使一般老百姓在化雪天主觀感到更冷。因此,在過去“下雪天不冷化雪冷”的命題是成立的。但這並不意味著下雪天的氣溫反而比化雪天氣溫高。

而傳統的“下雪放熱,化雪吸熱”的解釋則是錯誤的。

2樓:笑笑科普

雪是水在空中凝結再落下的自然現象,為什麼下雪的時候不冷,而化雪的時候卻很冷呢?

3樓:曲合英李酉

冬季在降雪的時候,人們覺得並不冷,而在化雪的時候,卻覺得冷嘲熱諷得多,這是為什麼呢?在冬季,冷空氣一股一股從北方向南移動,當它與南方來的暖溼空氣相會時,就會陰雲密佈,產生降雪。在下雪以前,冷空氣勢力一股較弱(因而風也很小),在當地停留較長時間後也會逐漸變暖,而且從南方來的氣流又把較暖的空氣帶到北方來。

當冷空氣勢力加強時,暖溼空氣被上抬成雲,天空佈滿了雲層,象蓋了一層被子子一樣,地面的熱量不易散失掉。所以,在冬天降雪前和降雪時人們感到不怎麼冷。

當降雪過程中冷空氣勢力繼續加強,以致強冷空氣控制了當地時,就會雪止雲消,天氣轉晴。這時,由於從地面到中空都受冷空氣控制,且多刮北風或西北風,風力較大,雲又消散而失去保溫的作用,雪面的反射作用較大,加之積雪在陽光照射下融化時,又要從近地面氣層中吸收很多熱量而使氣溫降低。因此,人們就會覺得化雪時比下雪時寒冷得多。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望採納!

(能解決+原創+五星)

謝謝~!

4樓:愈柏褚博

這是個物理現象,下雪的過程是液體結晶為固體,是往大氣中釋放熱量,故不感覺到冷:而化雪時是雪從固態雪轉化為液態水,需要從空氣中吸收熱量來完成,所以就覺得化雪時冷了。

5樓:昌豐篤綠柳

化雪時要吸收外界大量的溫度,才能讓雪從固態轉化成液態。而雪的消失還需要從液態的水吸收外界的溫度轉化成水蒸汽揮發。下雪時,雪已經是固態不需要外界的溫度,所以下雪沒化雪冷

6樓:仝秀花粟俏

因為雪熔化時需要吸收周圍的熱量,使周圍溫度降低,所以會很冷.而下雪時水蒸氣遇冷凝固會放熱,所以會使溫度升高.

7樓:印元斐布緞

雲是液體小水滴,而雪是冰,在下雪時是水變冰的過程,是放熱過程。化雪是雪變水的過程,是吸熱過程。所以,下雪不冷化雪冷。

8樓:歸依薇伍心

因為下雪其實就是水凝固成冰的過程,凝固是需要釋放熱量的,所以你不會覺得冷。等到化雪的時,會產生融化現象,融化吸熱,會感覺到冷。

9樓:尾桂花函癸

雨在空中放熱變成雪,所以不會太冷,而雪融化需要吸收熱量所以會比較冷。謝謝採納

10樓:夫懷雨邰汝

下雪時雪花要通過放熱來結晶,所以不冷。雪化時雪融化成水要吸熱,雪直接昇華也要吸熱,所以會冷

11樓:宓菊華答鴻

下雪是由液體變為固體,凝固過程放熱,而化雪則相反,過程中需要吸熱,所以空氣溫度下降

12樓:尉永修邸淑

因為化雪時會從固體融化成液體…融化吸熱…吸收空氣中的熱量,所以會變冷勒

13樓:烏金生宣碧

下雪是液體變成固體,是一個放熱過程,化雪是固體變成液體,是一個吸熱過程,所以下雪不冷,化雪冷

14樓:鄒竹青王鶯

因為雪融化成水的時候要吸收周圍的熱量,這樣會導致周圍環境的溫度再降低一點,所以化雪比下雪冷;

如果我你個人的話,那就是你心裡最冷,天氣再冷,只要你保持心裡溫暖

15樓:伍永芬懷緞

物理角度來說、天上的水蒸氣變成雪要釋放熱量、雪化時要吸收熱量、所以下雪不冷化雪冷。

16樓:束秀愛敏寅

因為下雪的時候需要很低的溫度,就會吸收周圍的低溫,而化雪的時候需要高於0度以上,所以就會吸周圍使周圍的溫度降低了。

下雪冷還是化雪冷,下雪冷還是化雪時冷?

冬季裡,下雪前或下雪的時候,一般是暖溼空氣活躍,高空吹西南風,天氣有些轉暖,而水汽凝華為雪花也要釋放出一定的熱量,這就使得下雪前或下雪時天氣並不很冷。而降雪結束,天氣轉晴,一般都伴隨著冷空氣南下,高空轉為偏北風,地面受冷氣團控制,氣溫顯然要下降。同時積雪融化,本身就要吸收大量熱量,所以天氣反而比下雪...

俗話說下雪不冷,化雪冷,有什麼科學道理呢

下雪的時候雪不會吸收空氣中的熱量,雪融化的時候,會吸收空氣中的熱量,導致空氣中的溫度降低,人就會感覺到冷。雪是水在空中凝結再落下的自然現象。雪從雲端飄落到地面的過程中,寒冷的水分子要形成冰結晶。化雪時往往是晴好天氣的時候,低空受冷氣壓控制,氣溫則開始下降。因而雖然陽光明媚,但氣溫仍然處於 冰點 同時...

為什麼滑雪比賽怕下雪?滑雪場的雪為什麼不融化?

下雪會對賽道帶來影響 降雪帶來的新增積雪,會使賽道表面鬆軟,摩擦力增大,不利於選手發揮。此外,降雪天氣下能見度較低,會影響運動員和裁判的視線,尤其對於高速滑行的運動員來說,是非常危險的。下雪會影響賽道的雪溫和雪質。下雪時伴隨的升溫,會影響賽道的雪溫和雪質。因此運動員雪板打蠟的種類和多少,需做好相應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