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恭逸焮
玄武門事變
玄武門之變發生於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四日(626年)。617年,李淵在李世民支援下在太原起兵反隋並李世民歷史圖冊(15張)很快佔領長安。618年,李淵建立唐朝,並立世子李建成為太子。
據說太原起兵是李世民的謀略,李淵曾答應他事成之後立他為太子。但天下平定後,李世民功名日盛,李淵卻猶豫不決。李建成隨即聯合四弟齊王李元吉,排擠李世民。
李淵的優柔寡斷,也使朝中政令相互衝突,加速了諸子的兵戎相見。是年,李建成向李淵建議由李元吉做統帥出征突厥,藉此要把握住秦王的兵馬,以防止李世民篡奪皇太子之位。李世民在危急時刻決定背水一戰,先發制人。
搶先一步殺死大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玄武門之變。玄武門之變之後僅僅三天李世民便被立為皇太子,從他父親手裡接過唐朝的實際最高權力。八月初九,唐高祖被迫退位,李世民便成為了唐王朝的第二任皇帝。
次年改元貞觀。
2樓:小盧子細胞
1,唐太宗納諫的故事
他深知,兼聽則明,偏聽則暗。明君兼
聽,昏君偏信。這是大臣魏徵跟他講的。有一次,太宗虛心地問魏徵,明君和昏君怎樣才能區分開?魏徵鄭重地答道,國君之所以聖
明,是因為他能廣泛地聽取不同的意見;國君之所以昏庸,是因為他偏聽偏信。說完這句話之後,他又舉了歷史上正反兩方面的例子加
以論證。他說,古代堯、舜是聖君,就是因為他們能廣開言路,善於聽取不同意見,小人就不能矇蔽他。而像秦二世、梁武帝、隋煬帝
這些昏君,住在深宮之中,隔離朝臣,疏遠百姓,聽不到百姓的真正聲音。直到天下崩潰、百姓背叛了,他們還冥濛不知。採納臣下的
建議,百姓的呼聲就能夠上達了。魏徵的這些至理名言,深深地銘刻在唐太宗的心裡。 從此,唐太宗便格外注意虛心納諫。他不管
你是什麼人,也不管你提意見的態度如何,只要你的意見是正確的,他都能虛心接受。這裡有一個「回天之力」的真事。當時,唐太宗
下令,要把洛陽破敗了的乾元殿修飾一番,以備作為到外地巡視的行宮。對於皇帝來說,想要修理一下小小的行宮,本來是小事一樁。
可是,有一個小官張玄素,卻上了一道奏摺,痛陳此舉不妥。他說,修了阿房宮,秦朝倒了;修了章華臺,楚國散了;修了乾元
殿,隋朝垮了。這都是歷史的教訓。現在,我們唐朝百廢待興,國力**比得上當年的隋朝?陛下在國家的破爛攤子上,繼續役使飽受
戰亂之苦的百姓,耗費億萬錢財,大興土木。陛下沒有繼承前代帝王的長處,繼承的卻是百代帝王的弊端。如果從這一點看,陛下的過
失遠遠超過了隋煬帝。 這是一道筆鋒犀利、擊中要害的奏摺。 但是,小小的張玄素,竟敢把英明的君主唐太宗比作昏聵的暴君
隋煬帝,冒犯天威。這不是拿雞蛋往石頭上撞麼?滿朝文武都為他捏一把汗。人們都在觀察唐太宗的反應。假如不是唐太宗,而是別的
皇帝,看到這一大不敬的奏摺,當即會雷霆震怒,不僅張玄素人頭落地,而且會株連九族。但是,唐太宗就是唐太宗。他不僅沒有怪罪
張玄素,反而下令召見他。此時的唐太宗想進一步地試一試張玄素的膽量,就直問道,卿說我不如隋煬帝,那麼,我和夏桀、商紂相
比,怎麼樣呢?要知道,夏朝的桀王和商朝的紂王,都是歷史上臭名昭著的暴君。唐太宗這樣問,自有深意。不承想,這個張玄素卻直
截了當地答道,如果陛下真的修了乾元殿,那就和夏桀、商紂一樣昏亂。 聽到這句答語,唐太宗不僅沒有發怒,反而被深深地感動
了。他想,一個小官,敢於冒死直諫,為了什麼,還不是為了他的江山社稷?因此,唐太宗收回了他的諭旨,停止重修乾元殿。並且表
揚了張玄素,同時賞給他500匹絹。對此事一直關注的魏徵,聽到了這個完滿的結局,頗為感觸地嘆道,張公論事,有回天之力,這都
是因為是有高尚道德的君子說的話呀! 這個「回天之力」的真事,充分地說明了唐太宗的虛心納諫。 唐太宗還有一個優點,就
是知錯必改。有一次,他得到了一隻精美絕倫的鷂鷹。他一時忘記了魏徵平時說的國君不可玩物喪志的話,就興味十足地把鷂鷹放在臂
上,逗著玩。不料,巧遇老臣魏徵。唐太宗一時情急,趕忙把鷂鷹藏在懷裡。其實,魏徵早已把一切看在眼裡,卻故作不知。走上前
去,特意講起古代帝王追求逸樂之事,旁敲側擊帝王不可玩物喪志。唐太宗擔心時間長了,鷂鷹悶死。但是,魏徵說得沒完沒了,唐太
宗自知理虧,不敢打斷。結果,鷂鷹還是悶死在懷中。 唐太宗知錯必改,知人善任,且胸有大志。
2。唐太宗反腐故事
唐貞觀二年(公元628年),太宗對左右大臣說,我曾講過,**們無不愛財,其實他們並不懂得應當怎樣愛財。就拿五品以上京官和地方官來說吧,俸祿都很優厚,一年所得,數目很大。若受人賄賂,不過數萬,一旦敗露,官職、俸祿全被剝奪。
這豈是懂得愛財?上算嗎?唐太宗善於設身處地為**們著想,從他們的切身利益出發,教育他們切莫去做那些將會導致身敗名裂、人財兩空的貪贓枉法的事情。
唐太宗不反對**「愛財」,但反對他們愛財過度成為貪財,反對「受人財賄」,做違法亂紀的事情。他告訴身邊的大臣,**愛財要取之有道,要通過合法途徑取得。靠合法收入———俸祿就可以生活得很好;如果有非分之想,如果貪得無厭,就可能落得「一朝彰露,祿秩削奪」的下場。
從**的私利來說,也是很不划算的事情。他要**們學會算這筆賬。
為了加深左右大臣的印象,唐太宗又說,春秋時代魯國有個宰相名叫公儀休,愛吃魚,成為一種嗜好,但從不接受別人饋贈的魚。這樣,他就能長久吃到魚。因為他不接受別人的賄賂,不用擔心有一天蹲大牢而吃不上魚。
無論君主,還是**,都不能貪。如果君主貪婪,必定導致亡國;如果**貪婪,必定遭致身敗。《詩經》寫道:
「大風有隧,貪人敗類。」(見《詩經•大雅•桑柔》,意為大風颳得很猛,貪人敗壞族類。)此話誠然不錯。
唐太宗告誡**,站得正,才能立得穩。如果有貪慾,倒黴的就不僅是貪者個人:主(國君)貪喪國,臣貪亡身。
「貪者敗類」,貪者一人,會貽害很多人。從大處講,會殃及一國;從小處而言,會殃及家庭、家族。
接著,唐太宗講了兩個故事。
第一個故事載於《水經注•沔水》,說的是戰國時代秦惠王想攻打蜀國,苦於不知道到蜀國的路怎麼走。於是想出一條計策,命人刻五頭石牛,在石牛的屁股後面掛著**。蜀國的人見了,以為牛拉屎能拉出**。
蜀國國王貪圖**,乃派出五位大力士,將石牛拉到蜀國。這一來,就開闢了一條由秦國到蜀國的通道,這正是秦惠王所希望的。秦國的軍隊隨後而至,攻打蜀國,蜀國很快被滅亡了。
第二個故事載於班固《漢書•酷吏傳•田延年傳》。說的是漢代擔任大司農職務的田延年,徵用民間牛車3萬輛,用來租賃生利。每輛車租金原先為1000錢,田延年用欺詐手法增加至2000錢,共得6000萬,並將其中的一半即3000萬私自吞沒。
他在做這件事情時,其冤家對頭眼睛正盯著他,祕密地蒐集其違法亂紀的材料。他的一舉一動都在冤家對頭的掌握之中。於是田延年**3000萬錢的事很快被揭發出來。
大將軍霍光說:「先把他關到牢裡,然後交由大臣們公議處置他的辦法。」田延年自知罪孽深重,又害怕受到懲處,說道:
「我何面目入牢獄!」遂自刎而死。
講完了這兩個故事,唐太宗感慨頗深,嘆道:像蜀國國王和田延年這樣的人,在歷史上真是數不勝數啊!現今我要以蜀王為借鏡,你們也應當以田延年為前車之鑑,不學他們的樣子。
以上兩則故事,並非虛構,而是見於史書記載的真人真事。唐太宗用歷史上的這兩件事,有力地印證了主貪喪國、臣貪亡身的道理。大臣們聽了,定當驚出一身冷汗,定當深長思之,信服唐太宗所說的道理。
教育與法制相結合唐太宗在給大臣們上「反腐課」的時候,既以教育者自居,又將自己置於受教育者的地位。他說,不僅**們不能有貪慾,作為一國之君,他自己也不能有貪慾;不但**們要吸取田延年因貪而敗亡的教訓,他自己也要吸取蜀王因貪而亡國的教訓。他不是以居高臨下的姿態,而是以平等的態度來告誡大臣們的。
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一位皇帝能這樣做,是難能可貴的,是罕見的。
貞觀二年唐太宗那堂「反腐課」,是講歷史教訓。貞觀四年,他給王公大臣上了一課,是從心理學的角度談反貪。唐太宗說,人要知道畏懼,知道什麼能幹,什麼不能幹。
我終日孜孜以求,不但憐惜百姓,為他們憂慮,而且也希望你們長保富貴。天不是不高,地不是不厚,我所以始終兢兢業業,就是因為畏懼天地(害怕做錯了事遭到天地神靈的懲罰)。你們如能像我畏懼天地那樣,小心謹慎,奉公守法,則不但百姓安寧,而且自身常得歡樂。
古人說:「賢者多財損其志,愚者多財生其過。」錢財過多未必是好事(唐太宗在貞觀初年說到,珍寶乃「身外之物」),此言可為深誡。
如果徇私貪濁,不但敗壞法紀,而且損害百姓。縱然事情沒有敗露,內心豈不經常忐忑不安?人老是處於恐懼狀態,惶惶不可終日,時間長了,是會得病的。
因貪贓而恐懼,因恐懼而致死,這樣的事不是沒有。大丈夫豈能因一時貪圖財物,而害及身家性命,並且使子孫後代在人前抬不起頭來?你們應當好好思量我這些話。
唐太宗給**們把脈把得很準,他知道**們心裡在想什麼。古今**的心理是相通的。我們不是聽說,當代一些已經敗露的**,他們在被「雙軌」和逮捕之前,猶如驚弓之鳥,耳聞警車之聲,即心驚肉跳,見到檢察院的人,嚇得面無人色嗎?
**們只要伸出了貪婪之手,他們就再也不會坦然地面對世人,再也不會有一日之安寧,就要惴惴不安地度日。古今**都是如此。唐太宗以上一番話,是會引起在場的王公大臣們的震撼的———無論他們是廉是貪。
對**,反貪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極為重要的。沒有反貪教育斷斷不行,僅有反貪教育也斷斷不行。
3。唐太宗愛民故事
唐太宗對有功之臣李世績更是關懷備至。李世績回朝任兵部上書時,積勞成疾,重病纏身。太宗親自探望,敦促太醫認真**,甚至過問李世績所服藥物。
太醫向李世民稟報說:「此病乃多年風寒淤積所致,我有一驗方,其它藥物都有,只缺『須灰』一味」。太宗迫不及待的問:
「須灰是何藥,能找到嗎?」太醫解釋說:「須灰就是鬍鬚所燒成之灰」。
太宗一聽,馬上說道:「這藥我有」。立即命人取來剪刀,親自將自己鬍鬚剪下,燒成灰後,又親自將須灰調入藥中,讓世績服下。
李世績服藥後,病情迅速好轉,很快便痊癒了。世績被太宗剪須一事感動得「頓首見血,泣以懇謝」。唐太宗親手將李世績扶起,溫和的說:
「朕賴卿以安社稷,卿安則社稷安矣,朕煎須以治卿病,乃是為社稷計,不為卿一人之私也,何謝之有?」孟子曰:「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
」誠然是也。
還有一次,唐太宗邀請李世績入宮赴宴,世績開懷暢飲,喝得大醉,在酒席上酣睡不醒。太宗擔心他受涼,脫下自己的長袍,輕輕蓋在李世績身上。在場之人,無不為太宗愛護功臣的仁慈之心而感動萬分。
名言: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 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取本分之財,戒無名之酒。常懷克己之心,閉卻是非之口。若能依朕所言,富貴功名可久。
歌曲名稱:《貞觀長歌》
關於李世民的故事,關於李世民的一些重要故事。
鷂死懷中 唐太宗的故事 一天,唐太宗得到一隻雄健俊逸的鷂子,他讓鷂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來跳去,賞玩得高興時,魏徵進來了。太宗怕魏徵提意見,迴避不及,趕緊把鷂子藏到懷裡。這一切早被魏徵看到,他稟報公事時故意喋喋不休,拖延時間。太宗不敢拿出鷂子,結果鷂子被憋死在懷裡。歷史故事 唐太宗李世民 唐王朝的開創者...
秦始皇,和李世民是人嗎,秦始皇,和李世民是一個人嗎
是啊.不是一個人,但都是秦王。秦始皇是秦朝的皇帝,李世民是唐朝的皇帝。兩朝相差了幾千年 不是,兩個朝代的人。不是 秦始皇是第一帝王 嬴政是秦始皇 李世民是發動玄武門之變的那位 史稱其為唐太宗 貞觀之治就是他 不要搞混了 孩紙啊,秦始皇是嬴政,李世明是唐太宗。一個秦朝,一個唐朝。我猜你還沒到初一吧 不...
臉譜的故事,一個臉譜的故事
黑臉張飛 張飛的角色,臉譜勾成十字門蝴蝶臉,蝴蝶有飛的意思,有張 飛 之意。張飛是三國演義中桃園結義的老三,三國時期蜀漢重要將領。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張飛以其勇敢 正義而著稱,張飛為人勇猛,曾在虎牢關與關羽 劉備一起迎戰呂布。長阪坡橋頭上一聲吼,嚇退曹操五千精騎。張飛對有學問的人很禮遇,如劉巴剛投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