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歪歪家主
江西省永修縣西北隅,距南昌市約七十公里的雲居山,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名山。雲居山氣勢雄偉,林壑清幽。登上山頂,卻又是一番景色,這裡群峰聳簇,中間是坦坦蕩蕩的小平原大壩子,遍佈園林湖田,儼然似一大城郭,又宛如一朵盛開的蓮花,故又稱此地為蓮花城。
雲居山旅遊風景區位於永修縣西南部,105、316國道傍山而過,面積二百一十六平方公里,山體主峰海拔九百六十九.四米,十五公里水泥路通達山頂。
雲居山,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名山。雲居山氣勢雄偉,林壑清幽。登上山頂,卻又是一番景色,這裡群峰聳簇,中間是坦坦蕩蕩的小平原大壩子,遍佈園林湖田,儼然似一大城郭,又宛如一朵盛開的蓮花,故又稱此地為蓮花城。
自古以來,雲居山以其秀麗天成的風景和佛教禪宗著名道場被人們所稱道。古人稱其「雲嶺甲江右,名高四百州」,「冠世絕境,天上雲居」。
登上雲居山頂,一泓湖水,長平如鏡,拱衛寺門,湖形似月,紋名明月湖。每當紅曰初升,金光盪漾,寺殿生輝;入夜皓月當空,滿湖明月,映出蓮城古寺影像,顯得無比恬靜!從明月湖側轉過山口,山坡上有虛雲和尚舍利塔。
在雲居山頂的蓮花城內,有大片連綿不斷的竹林,無論是赤曰當空,還是大雪壓頂,這簇擁的根根翠竹,透著翡翠般晶瑩。盛夏時節,步入竹林,彷彿空氣也變成了透明的綠色,使人頓覺涼意透過心肺。在竹林的深處,掩映著一座盛名的禪宗勝地真如寺,是全國漢傳佛教三大叢林之一,為佛教曹洞宗發祥地。
真如寺,始建於唐憲宗元和年間(八○六~八二○年)。當時有位道容禪師與司馬頭陀同遊雲居山,登上山頂時,見這裡地平如掌,湖澄如境,四周龍珠峰、袈裟峰、缽盂峰、象王峰環列如屏障,就在這裡開基建寺--雲居禪院。道容禪師建寺後,與**全慶、全誨等相繼居住約七十年之久。
唐僖宗中和三年(八八三年),曹洞宗二祖道膺禪師來主此山,僧眾雲集一千五百餘人,唐僖宗賜額「龍昌禪院」。
道膺禪師(八三五~九○二年),是佛教禪宗五宗之一曹洞宗洞山法系的傳人。禪宗從初祖菩提達摩建立後,傳到六祖惠能時分南宗惠能,北宗神秀,其後又分化為溈仰宗、臨濟宗、曹洞宗、雲門宗、法眼宗五個派別。曹洞宗由良价(八○七~八六九年)和本寂(八四○~九○一年)分別在江西洞山和曹山創立,主要是宣傳理事不
二、體用無礙的思想,「家風細密,言行相應,隨機利物,就語接人」。而曹山這一法系四傳後就斷絕了,只靠洞山法系道膺禪師一脈在雲居山真如寺弘法,使之得以綿延流傳下來。從這個意義上說,真如寺是曹洞宗的源地。
禪宗五宗中,溈仰、雲門、法眼三宗在宋朝以後都失傳了,只有臨濟和曹洞二家儲存下來。由此也可看到雲居山真如寺在佛教史上的地位。
道膺禪師住持龍昌禪院三十年,圓寂後 弘覺禪師。在五代至宋這段時間裡,先後有道簡、道昌、懷嶽、懷滿、德緣、智深住持,仍提倡曹洞宗。北宋大中祥符年間(一○○八~一○一六年),宋真宗敕改名為「真如禪寺」,一直沿習至今。
宋朝真如寺的歷任住持是∶清錫、道齊、義能、慧震、契環、佛印、曉舜、自寶、守億等人,先後倡導法眼宗和雲門宗,其後是仗錫、元
請問出家有什麼要求麼?我想出家 求一個****啊!
2樓:唯鬆
阿彌陀佛,
你真的出家?
出家本是大好的事,只是要看你是不是真的。出家之後,放下所有世俗的人,事,高清,一心一意地參禪,或誦經,或拜佛等等。
不能想房子,不能想車子,更不能想過去的男朋友,女朋友什麼的。不能想著賺錢,見到錢,沒有感覺,見到男人或女人,跟沒看見一樣。
出家要深信因果,深信佛法,要不然,出家幹什麼呢?
你想想,上面的問題都明白了嗎?明白了,就恭喜你,去江西雲居山真如寺,那裡是天下第一叢林,還有蘇州靈巖山寺,福建莆田廣化寺,這是我國三大模範叢林。
出家的地方多了去了,****網上一查就有,但問題是,真正發心,是個極大的考驗。
看來你對佛教了解還不多,其實現在出家不能去小廟,小廟裡,一般是非多,世俗的事情多,經常搞經懺,賺錢,又多是子孫廟,不如法的,不是修行的去處。祖師大德,沒有特別情況,是不會住小廟的。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願正法久住!
願佛保佑你!
3樓:新
1. 看大乘佛經,以儘快地明白佛法的根本,首先明理,先看《楞嚴經》,都看文言文 、白話文對照的:《金剛經》《大般涅磐經》《法華經》《地藏菩薩本願經》《圓覺經》《楞伽經》《淨土諸經》,《增一阿含經》等。
2. 看修行的書,明理不求實證,則無意義。目前時代,最好最易成就的,就是淨土宗和藏區的大圓滿法。
大圓滿法,天賜眾生福澤,能修習,當累世修的機緣,甚難得!修習大圓滿法,能即生開悟的。
六祖以後,禪宗已不適合人的根性,能度脫現代人的,最佳的就是大圓滿法了。正如蓮華士大師所預言:鐵鳥(飛機)飛翔時,大圓滿法將傳遍世界。
推薦修行的兩本書:母音老人著《大手印淺釋》。
丹貝旺旭仁波切著《金剛密乘大圓滿》。
修習大圓滿法,須拜有「仁波切」稱謂的大師為師,灌頂修行。
有「仁波切」稱謂的大師,不僅僅是開悟,且證量足,能夠灌頂加持,並非是普通意義上的活佛摩頂。
青海省果洛洲久治縣的德合隆寺
或 四川省甘孜洲白玉縣阿宗寺
都是修習大圓滿法的好去處。
3.所謂念念修行,就是終生念一佛名,唸到一心不亂。從而能往生極樂世界。
(唸佛名:一是消業障;二是佛力感應加持)
(當然要持戒、行善、發願、生菩提心)
(生真信,發切願,志誠懇切,唸佛名號。勿用觀心念法,當用攝心念法。楞嚴經大勢至菩薩說,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唸佛時,心中(意根)要念得清清楚楚,口中(舌根)要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耳根)要聽得清清楚楚。意、舌、耳、三根,一一攝於佛號,則眼也不會東張西望,鼻也不會嗅別種氣味,身也不會懶惰懈怠,名為都攝六根。都攝六根而念,雖不能全無妄念,校彼不攝者,則心中清淨多矣,故名淨念。
淨念若能常常相繼,無有間斷,自可心歸一處。
所謂十念記數者,當唸佛時,從一句至十句,須念得分明,仍須記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須從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隨念隨記,不可掐珠,唯憑心記,若十句直記為難,或分為兩氣,則從一至五,從六至十。
若又費力,當從一至三,從四至六,從七至十,作三氣念。念得清楚,記得清楚,聽得清楚,妄念無處著腳,一心不亂,久當自得耳。須知此之十念,與晨朝十念,攝妄則同,用功大異。
晨朝十念,僅一口氣為一念。不論佛數多少。此以一句佛為一念。
彼唯晨朝十念則可,若二十三十,則傷氣成病。此則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
從一至十,從一至十,縱日念數萬,皆如是記。不但去妄,最能養神。隨快隨慢,了無滯礙。
從朝至暮,無不相宜。較彼掐珠記數者,利益天殊。彼則身勞而神動,此則身逸而心安。
但作事時,或難記數,則懇切直念。作事既了,仍復攝心記數。則憧憧往來者,朋從於專注一境之佛號中矣。
大勢至謂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利根則不須論。若吾輩之鈍根,舍此十念記數之法,欲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大難大難。
又須知此攝心念佛之法,乃即淺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議法。但當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見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茲中喪,不能究竟親獲實益,為可哀也。掐珠唸佛,唯宜行住二時。
若靜坐養神,由手動故,神不能安,久則受病。此十念記數,行住坐臥皆無不宜。臥時只宜默唸,不可出聲。
若出聲,一則不恭,二則傷氣,切記切記。——淨土宗唸佛法門)
而開悟、明心見性,也就是在念念修行中:
前念已滅,後念未起,一念不生,迴光返照,了了分明,當下抓住,覺性顯前——《大手印淺釋》
《金剛密乘大圓滿》:有所謂:「內觀心性,向內觀!」之口訣。
如是不散以自心自觀。
此偈誦的意思是說:使能想、能念之心識,向它自己稍微地內轉;稍微地內向;輕微地內收,這樣便能認識本覺。華智仁波切說由此不能認識的話,便再也沒有其他辦法可以認識了。
當以自心稍許向內輕微地觀於它自身的時候,會有一種遠離一切散亂分別的赤裸明清,這就是覺性。
念:南無(音:那摩)阿(音:a) 彌陀佛
南無(音:那摩)觀世音菩薩
南無(音:那摩)地藏王菩薩
4樓:匿名使用者
在家也可以修持。出家能夠讓你得到什麼好處?書是死的,人是活的。
5樓:匿名使用者
佛法學習點我名字,再點空間,上面有個三慧禪房的連結,就都有了。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