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摩尼成道後第一次說法說的什麼

2021-07-04 08:12:08 字數 3856 閱讀 4322

1樓:海印放光

《華嚴經》,佛祖成佛之後第一次說法,說的就是華嚴經。

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成道之後,馬上進入禪定,用21天的時間給大菩薩們講《華嚴經》。《華嚴經》開頭的**有說明這一件事。**明確說明佛祖成道之後開始說的是華嚴經。

因為《華嚴經》是在禪定中給大菩薩講的,所以凡夫指看到佛祖在菩提樹下打坐21天。這樣導致南傳佛教至今還認為佛祖最早說的是《阿含經》,這也是大小乘之間的一個有爭議的問題。

另外,佛教有一個著名的偈,總結釋迦牟尼佛一生講經的時間順序和內容,如下:

華嚴最初三七日,阿含十二方等八,二十二年說般若,法華涅槃共八年。

2樓:息滅貪瞋痴

古大德說世尊講經“始從華嚴終大涅槃”。所以世尊成道後講的第一部經就是《華嚴經》。《華嚴經》是佛在定中講的,參加法會的都是四十一階級的法身大士。

凡夫入不了世尊的定,不能參加法會。只看到佛在**打坐,多長時間呢?有人說是二七日,有人說三七日。

二七、三七都有依據,我們無須爭論。

3樓:因緣法

一般佛教中將釋迦牟尼佛成道後初次傳法稱為初轉**。釋迦初轉**,相傳是在波羅奈斯的鹿野苑對憍陳如等五個**講的。第一次**到底是中道(八正道)還是四諦,有不同認識。

有人認為,佛陀是首先講了一番中道。因為原來隨侍他的這五個人,看他拋棄了苦行感到失望才離去的。釋迦最初對他們宣揚理論,應該是先批評了苦行和其他學派的主張,提出自己不苦不樂的中道學說,來證明苦行不是正道,只有中道才合理。

因而講了‘八正道’(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把五人說服了,然後才宣講四諦。另一種意見是,佛證佛果後,向五人宣講四諦,折服了五人,成為最先跟隨佛陀的**。

釋迦牟尼佛一生說了多少部經?

4樓:吖嘻

釋迦牟尼佛講經,分為五個時期:

一、華嚴,二、阿含,

三、方等,四、般若,

五、法華. 五時:第一華嚴時。

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得道以後,用妙觀察智、觀機施教,對於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以及宿世善根成熟的天龍八部,就在雪山一乘寂滅場中,現出千丈盧舍那佛圓滿報身,說圓頓修多羅的大教的《華嚴經》。一共說了七處九會,教導菩薩因地發心修行,一定要以十度萬行的因華,來莊嚴最上一乘的佛果,這是《華嚴經》的中心思想。佛得道後,最初說《華嚴經》,譬如太陽初升,先照高山。

《華嚴經》佛共說了三七二十一天。

第二阿含時。阿含經是佛對小乘聖人說的。華嚴**不契合於小乘根機的人,羅漢、辟支佛二乘人,雖然在座聞法,教大機小,有眼不見舍那身,有耳不聞圓頓教。

佛不得已隱大施小,到鹿野苑去。為五比丘說四阿含經的小乘教法,主要有苦、集、滅、道四諦、十二因緣等小乘教法。譬如太陽照到幽谷。

四阿含經就是《中阿含》、《雜阿含》、《長阿含》、《增一阿含》,一共說了十二年時間。

第三方等時。眾機普被曰方,四教並談曰等。佛看到羅漢、辟支佛,對於四諦,十二因緣教法,都能領悟。

也能夠依教修行,斷了見、思煩惱之惑,得證偏真涅槃之樂。他們以得小為足,不肯再去上求佛道,下度眾生。不肯從空出假,涉俗利生。

沉滯到化城之中,不肯再求進步。所以再說方等《解深密經》、《維摩經》大乘教法。維摩詰居士,善說不二法門,對小乘人呵斥了一頓。

使羅漢、辟支佛自恥小乘,仰慕大乘,發菩提心,引小乘人,入大乘道。繁興六度萬行,趨向佛果菩提。就象太陽普照大地一樣,方等教法,共說了八年時間。

第四般若時。般若就是智慧的道理,《大般若經》共有六百卷,分為八部般若。闡述實相真空妙理。

因為小乘人雖然發菩提心,行菩薩道,可是還有許多疑情和偏見的妄執、不能夠頓時泯滅,所以佛再廣談般若妙慧,予以淘汰。《金剛般若經》是《般若經》的節本,使二乘人斷疑生信,絕相超宗。《般若心經》教二乘人以觀音菩薩為榜樣,修學甚深般若波羅密多時,能夠照見色受想行識,五蘊皆空,能夠度一切苦厄。

《智度論》說:般若象大火炬一樣,四邊都不可相觸,觸之則燒,攖之則爛。它能將二乘聖人所有疑情妄執,偏見執著,統統消除乾淨。

回小向大,發四弘誓願,修六波羅密,直趨無上菩提,就象正中的太陽普照一切。《般若經》共說了二十二年。

第五法華、涅槃時。佛最後說《法華經》與《涅槃經》。經過華嚴、阿含、方等、般若四個時期的說法,發生了很大的功效,許多羅漢、辟支佛以及諸大菩薩,他們根機都在不斷的提高和成熟。

佛此時可以在靈山會上暢談本懷,稱性說法,使二乘人會權乘歸於實教,了知妄心即是真心。說出過去長劫以來的早已成佛的遠本,顯示幽微不可思議的甚深妙道,令上中下三根眾生都能得到殊勝的利益。佛給他們授記作佛,同時佛又說明他過去所說三乘教法,都是隨機說法的方便法門。

《法華經》說“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佛說完《法華經》看到還有少數眾生末曾得度,所以接著再用一天的時間,說了《涅槃經》闡明遺餘的教法,使應度眾生,皆能得度。機薪既盡,應火潛輝。

佛說完《涅槃經》後,就入大涅槃,證得不生不滅常寂光淨土。《法華》、《涅槃》共說了七年時間、對佛一生說法的內容和時間,概括為四句偈:最初《華嚴》三七日,《阿含》十二《方等》八,二十二年《般若》談,《法華》《涅槃》共七年。

5樓:華藏居士

釋迦牟尼佛一生說法49年,講經三百餘會。

佛陀不僅在人間講經說法,也會受天主的邀請到天上去講經,比如《地藏經》

也會應龍王菩薩的邀請去龍宮講經比如《十善業道經》。

所以我們凡夫是無法計算出佛陀講過多少經的。

所謂八萬四千法門,也只是一個虛數,實際是無量無邊法門,因為眾生根性不同、機緣不同、欲求不同,所以法門不同,無非是讓我們就路還家、應病與藥而已。

6樓:落葉追秋風不動

三藏十二部,這是全部。

7樓:匿名使用者

釋迦牟尼傳法沒有經書,經書是釋迦牟尼涅盤以後後人根據釋迦牟尼說的話理解寫的,都不是釋迦牟尼說的.

8樓:被逆襲的黃瓜

請記住,釋迦摩尼在世時,沒有講過經,其言論都是教導**,答疑的對話

世尊(釋迦摩尼)入滅,摩訶迦葉帶領500阿羅漢進行第一次集結,由博聞強記,終日侍候世尊的阿難尊者口述其講過的話,500阿羅漢句句驗證補充,然後編注成經,其後來被後世上座部佛教比丘整合成【阿含經】,就是巴利三藏的經藏

阿難尊者在集結前還不是阿羅漢,被摩訶迦葉拒絕參加集結,後與摩訶迦葉約定,7日見性,修成阿羅漢,才被允許參加集結

因為沒有見性,無法辨別佛經的真偽,阿難也無法準確轉述世尊的真言,害人害己,造業無窮

佛經第一句,都是如是我聞,意思就是說,【這是我(阿難)親自聽佛祖(釋迦摩尼)說過的】

另外請不瞭解的人不要亂說,大乘佛教已經嚴重偏離釋迦摩尼的真法了,只有摩訶迦葉的禪宗和金剛經(金剛經是阿含經的漢化編譯版)不離世尊原意

請各位尊重歷史,不瞭解情況的人,可以去知乎上查詢,或者查詢國外資料,謝謝

轉述佛陀一句話,有緣者自會看懂

《巴利三藏》長部《三明經》:阿致羅筏底河的譬喻

“襪謝德,猶如這阿致羅筏底河的水滿到河邊烏鴉能喝到,一位男子走過來,他站在此岸,向對岸呼叫:『來!對岸,來!

對岸。』你怎麼想:那位男子是否因為呼叫、祈願、希求、歡喜而阿致羅筏底河的彼岸會來到此岸,來到他的腳下?

”釋迦牟尼佛問道。

襪謝德說:「不,先生!」

釋迦牟尼佛:「同樣的,三明婆羅門們舍斷那些婆羅門所作的法後,受持那些非婆羅門所作的法,然後這麼說:『我們呼叫因陀羅,我們呼叫蘇摩,我們呼叫伐盧那,我們呼叫伊舍那,我們呼叫生主神,我們呼叫梵天,我們呼叫大神通,我們呼叫夜摩。

』 襪謝德!那些三明婆羅門們舍斷那些婆羅門所作的法後,受持那些非婆羅門所作的法,因為呼叫、祈願、希求、歡喜而以身體的崩解,死後就能往生梵天淨土。這也是不可能的。

佛教徒們終日唸經,上香,祈求好運,祈求釋迦摩尼能夠帶他們脫離輪迴,和想要過河的男子有什麼區別?

望有緣者好自為之

你第一次面試後的感覺是怎樣的

我在第一次面試就是在大學的時候。三明市之前覺得自己很緊張,就害怕不被錄取,但是在面試之後,真的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會覺得放鬆自己的心情,然後會想反正都已經面試完了,能不能成功就看天命了。我的人生第一次面試還是比較成功的,面試官問出的所有問題我都能夠完美的回答,並且面試官對我的印象也非常的好,所以說...

第一次去男朋友家該帶些什麼,見面後該說些什麼做些什麼,需要注意些什麼呢

這個很簡單的,買些老年人的禮品就行了,簡單一點不要太濃重,見到他父母后要有禮貌,一般喊伯父 伯母好,因為是第一次去南方家,所有不能太瘋,要顯得有素養,如果她父母喜歡你,還會問你一些問題,你要處理好這些問題,不能答的太隨變,最好能始終保持微笑,注意,不是傻笑!微笑能給人親近感,還有的地方第一次見父母會...

跟前男友分手後,他第一次主動發簡訊給我說 夢到咱倆結婚了

我前男友也是摩羯的 摩羯的男的都一個樣 我前男友分手的介面就是明年我要出國了 他不想傷心 所以早分了好 我到現在都沒緩過來 如果你還bai愛他,如du果再跟你聯絡的話,也zhi開開玩笑,有一句dao沒一句的試探一版下。他知道權你放不下他嗎?不要讓他知道,最討厭男人把女人的真情不當回事。重感情,但是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