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皇冠本田
首先得要知道配合的基本尺寸啊,這裡我列舉直徑為50mm的配合吧1、在標準公差數值表中查出基本尺寸為50一行,it11=160 ; it6=16 。
這說明孔的公差值為160um 軸的公差值為16um2、h11表明此配合為基孔制,那麼孔的下偏差為0 上偏差為0.16f6 在基本偏差表中查基本尺寸為50一行,f6=a(我這裡沒有基本偏差數值表所以用a代替)
且基本偏差為上偏差
3、孔:上偏差為0.16 下偏差為0
軸:上偏差為a 下偏差為a-0.016
2樓:
tolerance機械公差查詢工具,這個不錯
怎樣用機械設計手冊查公差
3樓:集秀雲板壬
首先得要知道配合的基本尺寸啊,這裡我列舉直徑為50mm的配合吧1、在標準公差數值表中查出基本尺寸為50一行,it11=160;it6=16
。這說明孔的公差值為160um
軸的公差值為16um
2、h11表明此配合為基孔制,那麼孔的下偏差為0上偏差為0.16
f6在基本偏差表中查基本尺寸為50一行,f6=a(我這裡沒有基本偏差數值表所以用a代替)
且基本偏差為上偏差
3、孔:上偏差為0.16
下偏差為0
軸:上偏差為a
下偏差為a-0.016
在機械設計手冊軟體,中怎樣查詢和確定?螺紋公差組合標註如m20一5g6g
4樓:海邊的風
如題所述的「5g6g」並非「公差組合」,而是中徑公差帶代號和頂徑公差帶代號,即,外螺紋的中徑公差帶代號為5g,頂徑公差帶代號為6g,如圖所示,根據公差帶代號,結合基本尺寸,查詢獲取具體公差值即可。
軸承和軸是過盈配合,我應該怎麼去查機械設計手冊!找到相應的公差!
5樓:一笑而過
查《機械設計手冊》中的滾動軸承,軸承的配合。
6樓:勢如
表2 配合產生的軸承內部最大應力
軸與內圈 外殼孔與外圈
這裡:σ:最大應力,mpa
d:軸承公稱內徑(軸徑),mm
di:內圈滾道直徑,mm
球軸承……di=0.2(d+4d)
滾子軸承……di=0.25(d+3d)
⊿deff:內圈的有效過盈,mm
do:中空軸半徑,mm
de:外滾道直徑,mm
球軸承……de=0.2(4d+d)
滾子軸承……de=0.25(3d+d)
d:軸承公稱外徑(外殼孔徑),mm
⊿deff:外圈的有效過盈,mm
dh:外殼外徑,mm
e:彈性模量,2.08×105mpa
7樓:匿名使用者
舉例來說,如果是向心軸承
則查這兩張表,《安裝向心軸承的軸公差帶》《向心軸承和外殼的配合》來分別確定軸與孔的公差帶,然後再手冊中查詢公差帶對應的數值。
機械設計手冊裡面有沒有長度尺寸公差等級
8樓:匿名使用者
公差是用在接觸部件上的專用名詞,是加工工藝造成的誤差,單純的長度只有誤差,沒有公差!
9樓:明天有你
你說的應該是線性尺寸的一般公差(自由公差),一般分四種等級:精密級f、中等級m,粗糙級c,最粗級v。
下面是中等級:
0.5---6 +-0.1
6-----30 +-0.2
30---120 +-0.3
120---315 +-0.5
---------------
10樓:匿名使用者
有的有線性尺寸公差和機加工尺寸公差
11樓:飛俠再顯
有的。誤差是由你加工工藝,加工裝置效能決定的。
12樓:咎睿拓跋博裕
如果是真實的零件,建議你使用1:50的錐臺和錐孔;孔距54使用js8公差,1,2樓的兩個公差給的太大了。
機械設計手冊查公差的方法,比如h11/f6的值是多少,怎麼查的?
13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得要知道配合的基本尺寸啊,這裡我列舉直徑為50mm的配合吧1、在標準公差數值表中查出基本尺寸為50一行,it11=160 ; it6=16 。
這說明孔的公差值為160um 軸的公差值為16um2、h11表明此配合為基孔制,那麼孔的下偏差為0 上偏差為0.16f6 在基本偏差表中查基本尺寸為50一行,f6=a(我這裡沒有基本偏差數值表所以用a代替)
且基本偏差為上偏差
3、孔:上偏差為0.16 下偏差為0
軸:上偏差為a 下偏差為a-0.016
請問,銅油嘴在機械設計手冊哪一本里
機械設計手冊種類太多,你可以直接搜尋這個 gb 1152 1989 直通式壓注油杯 不是銅油嘴吧,加註黃油的 油杯 具體忘了是第三還是第四了,是在密封和潤滑那部分 第三卷 第十篇 潤滑與密封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與機械工程及自動化有什麼區別?一 概念不同 1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是研究各種工業...
梧州學院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怎樣
這個專業已經成立3年,樓上的說錯了!學這個專業比較辛苦,畫圖畫圖的,有時候課程安排不合理,老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簡直是把我們當機器人。這是梧州學院的一個新專業,很多東西都沒有完善,主要是裝置方面,實習機床不多。老師數量嚴重不足,但還是猛著擴招,弄得很多老師變成萬金油,什麼課都能教,也就是什麼課都教不...
機械設計用什麼軟體?一般設計是用二維圖?還是三維?或者是用二
暫時通用的二維軟體autocad是拉不出三維的,只能三維拉出二維,現在的三維軟體都自帶 功能,如果你只是初學,自帶的 功能就足夠了。三維機械的主要是creo,solidworks,inventor屬於比較中低端的,容易學。autocad還有必要學嗎?機械二維設計軟體是不是淘汰了?直接用三維軟體造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