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秋狸
譯文:樂羊作為魏國的將領攻打中山國。當時他的兒子就在中山國內,中山國國君把他的兒子煮**肉羹送給他。
樂羊就坐在軍帳內端著肉羹喝了起來,一杯全喝完了。樂羊攻佔中山國之後,魏文侯雖然獎賞了他的戰功,卻懷疑起他的心地來。
魯國國君孟孫打獵時活捉了一隻小鹿,讓秦西巴帶回去,秦西巴發現這隻小鹿的母親跟在後面不停的哀號,秦西巴不忍心,就把小鹿放了,孟孫氣得將秦西巴趕走了,一年後又把他找回來當太子的老師,左右的人說:「秦西巴對您是有罪的,請他來做太子的老師,不妥當吧?」
出處:戰國·韓非《韓非子·說林》。
原文:樂羊為魏將以攻中山,其子在中山。中山之君烹其子而遺之羹。
樂羊坐於幕下而啜之,盡一杯。文侯謂堵師贊曰:「樂羊以我故而食其子之肉。
」答曰:「其子而食之,且誰不食?「樂羊罷中山,文侯賞其功而疑其心。
孟孫獵得麑,使秦西巴載歸。其母隨之而啼,秦西巴弗忍,與之。
孟孫適至,求麑安在。答曰:「餘弗忍而與其母。
」 孟孫大怒,逐之。居三月,復召,以為太子傅。其御曰:
「曩將罪之,今召以為太子傅,何也?」孟孫曰:「夫不忍麑,又且忍吾子乎?
」故曰:巧詐不如拙誠,樂羊以有功而見疑,秦西巴以有罪而益信,由仁與不仁也。
一、巧詐不如拙誠揭示道理
巧妙的奸詐不如拙樸的誠實。樂羊因為有功而被疑心,秦西巴以有罪而更加得到信任,原因就在於仁與不仁的差別啊。
二、創作背景
《巧詐不如拙誠》出自《韓非子》之《韓非子·說林》。《韓非子》是韓非逝世後,後人輯集而成的。據《漢書·藝文志》著錄《韓子》五十五篇,《隋書·經籍志》著錄二十卷。
其學說的核心是以君主**為基礎的法、術、勢結合思想,秉持進化論的歷史觀,主張極端的功利主義,認為人與人之間只有利害而沒有仁愛,強調以法治國,以利用人,對秦漢以後中國封建社會制度的建立產生了重大影響。
三、賞析
該書在先秦諸子中具有獨特的風格,思想犀利,文字峭刻,邏輯嚴密,善用寓言,其寓言經整理之後又輯為各種寓言集,如《內外儲說》、《說林》、《喻老》、《十過》等即是。著作中許多當時的民間傳說和寓言故事也成為成語典故的出處。韓非子的文章構思精巧,語言幽默,於平實中見奇妙,具有耐人尋味、警策世人的藝術效果。
韓非子還善於用大量淺顯的寓言故事和豐富的歷史知識作為論證資料,說明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地體現他的法家思想和他對社會人生的深刻認識。在他文章中出現的很多寓言故事,因其豐富的內涵,生動的故事,成為膾炙人口的成語典故,至今為人們廣泛運用了。
2樓:匿名使用者
巧詐不如拙誠,惟誠可得人心 選自《韓非子·說林上》
直接翻譯為現代話說就是「奸巧詭詐,不如笨拙誠實」
「巧詐」是指欺狂而表面掩飾的做法。「巧詐」乍看之下,好像是機靈的策略,但是時間一久,周圍的人懷疑甚至遠離的可能性會提高。相反的,「拙誠」是指誠心地做事,行為或許比較愚直,但是會贏得大多數人的心。
韓非子認為,與其運用巧妙的方法來欺瞞他人,不如誠心誠意地來對待別人。
附:《韓非子·說林上》節選
樂羊為魏將以攻中山。其子在中山,中山縣其子示樂羊,樂羊不為衰志,攻之愈急。中山因烹其子而遺之羹,樂羊食之盡一杯。
中山見其誠也,不忍與其戰,果下之。遂為文侯開地。文侯賞其功而疑其心。
孟孫獵得謨。使秦西巴持歸,其母隨而鳴,秦西巴不忍,縱而與之。孟孫怒而逐秦西巴。
居一年,召以為太子傅。左右曰:「夫秦西巴有罪於君,今以為太子傅,何也?
」孟孫曰:「夫以一而不忍,又將能忍吾子乎?」故曰:
巧詐不如拙誠。樂羊以有功而見疑,秦西巴以有罪而益信由仁與不仁也。
譯文:樂羊是魏國大將攻打中山國。樂羊的兒子在中山國,中山國懸掛樂羊兒子給樂羊看,樂羊並沒有因此而減弱進攻的意志,攻打更為猛烈。中山國於是將樂羊兒子烹了之後送羹給樂羊,樂羊喝乾了一杯。
中山國看到了樂羊的決心,不忍心和他對戰,終於拿下了中山國。於是成為文侯發跡的地方。文侯欣賞他的戰功,但懷疑他的內心。
孟孫打獵捕獲一隻貘。讓秦西巴拿著回家,貘的母親一邊跟一邊鳴叫,秦西巴不忍心,放了貘給母貘。孟孫(因此)發怒放逐了秦西巴。
一年過後,召回秦西巴做太子的老師。旁邊的人說:「秦西巴對君王是有罪的,現在又任命他為太子傅,為什麼?
」孟孫回答:「他能因為一隻貘而不忍心,又怎麼能忍心我的兒子啊?」所以說:
巧妙的奸詐不如拙樸的誠實。樂羊因為有功而被疑心,秦西巴以有罪而更加得到信任,原因就在於仁與不仁的差別啊。
3樓:
原文:樂羊為魏將以攻中山。其子在中山,中山縣其子示樂羊,樂羊不為衰志,攻之愈急。中山因烹其子而遺之羹,樂羊食之盡一杯。
中山見其誠也,不忍與其戰,果下之。遂為文侯開地。文侯賞其功而疑其心。
孟孫獵得謨。使秦西巴持歸,其母隨而鳴,秦西巴不忍,縱而與之。孟孫怒而逐秦西巴。
居一年,召以為太子傅。左右曰:「夫秦西巴有罪於君,今以為太子傅,何也?
」孟孫曰:「夫以一而不忍,又將能忍吾子乎?」故曰:
巧詐不如拙誠。樂羊以有功而見疑,秦西巴以有罪而益信由仁與不仁也。
譯文:樂羊是魏國大將攻打中山國。樂羊的兒子在中山國,中山國懸掛樂羊兒子給樂羊看,樂羊並沒有因此而減弱進攻的意志,攻打更為猛烈。中山國於是將樂羊兒子烹了之後送羹給樂羊,樂羊喝乾了一杯。
中山國看到了樂羊的決心,不忍心和他對戰,終於拿下了中山國。於是成為文侯發跡的地方。文侯欣賞他的戰功,但懷疑他的內心。
孟孫打獵捕獲一隻貘。讓秦西巴拿著回家,貘的母親一邊跟一邊鳴叫,秦西巴不忍心,放了貘給母貘。孟孫(因此)發怒放逐了秦西巴。
一年過後,召回秦西巴做太子的老師。旁邊的人說:「秦西巴對君王是有罪的,現在又任命他為太子傅,為什麼?
」孟孫回答:「他能因為一隻貘而不忍心,又怎麼能忍心我的兒子啊?」所以說:
巧妙的奸詐不如拙樸的誠實。樂羊因為有功而被疑心,秦西巴以有罪而更加得到信任,原因就在於仁與不仁的差別啊。
4樓:匿名使用者
樂羊是魏國大將攻打中山國。樂羊的兒子在中山國,中山國懸掛樂羊兒子給樂羊看,樂羊並沒有因此而減弱進攻的意志,攻打更為猛烈。中山國於是將樂羊兒子烹了之後送羹給樂羊,樂羊喝乾了一杯。
中山國看到了樂羊的決心,不忍心和他對戰,終於拿下了中山國。於是成為文侯發跡的地方。文侯欣賞他的戰功,但懷疑他的內心。
孟孫打獵捕獲一隻貘。讓秦西巴拿著回家,貘的母親一邊跟一邊鳴叫,秦西巴不忍心,放了貘給母貘。孟孫(因此)發怒放逐了秦西巴。
一年過後,召回秦西巴做太子的老師。旁邊的人說:「秦西巴對君王是有罪的,現在又任命他為太子傅,為什麼?
」孟孫回答:「他能因為一隻貘而不忍心,又怎麼能忍心我的兒子啊?」所以說:
巧妙的奸詐不如拙樸的誠實。樂羊因為有功而被疑心,秦西巴以有罪而更加得到信任,原因就在於仁與不仁的差別啊。
《初中文言文拓展閱讀》中《巧詐不如拙誠》的翻譯
5樓:文化傳承的源與流
巧詐不如拙誠:
【題解】
出自《韓非子·說林》,用來表明巧妙的奸詐不如拙樸的誠實。
【不同版本的原文及註釋】
版本一【原文】
樂羊為魏將以攻中山。其子在中山,中山之君烹其子而遺之羹。樂羊坐於幕下而啜之,盡一杯,文侯謂堵師贊曰:
「樂羊以我故而食其子之肉。」答曰:「其子而食之,且誰不食?
」樂羊罷中山,文侯賞其功而疑其心。
孟孫獵得麑。使秦西巴持歸,其母隨而鳴,秦西巴不忍,縱而與之。孟孫怒而逐秦西巴。
居一年,召以為太子傅。左右曰:「夫秦西巴有罪於君,今以為太子傅,何也?
」孟孫曰:「夫以一麑而不忍,又將能忍吾子乎?」故曰:
「巧詐不如拙誠。樂羊以有功而見疑,秦西巴以有罪而益信,由仁與不仁也。」
【註釋】
1、樂羊:魏將,安樂氏後代。
2、中山:古代北方的一個小國,在今河北省的北部。
3、遺:音wèi。贈送。
4、幕:軍中的營帳。
5、啜:喝。
6、文侯:魏文侯,魏國的國君。
7、堵師贊:魏人。「堵師」是複姓。
8、罷中山:從中山班師回來。罷:結束。
9、孟孫:複姓,即孟孫氏。魯國貴族。
10、麑:音ní。小鹿。
11、秦西巴:魯國人。
12、傅:老師。
13、吾子:我的兒子。
14、巧詐:巧言而狡詐。
15、拙誠:愚拙而誠實。
【譯文】
樂羊作為魏國的將領攻打中山國。(當時)他的兒子就在中山國,中山國國君把他的兒子煮了送給他肉湯。樂羊就坐在軍帳內喝了肉湯,一杯全喝完了。
魏文侯對堵師贊說:「樂羊因為我的緣故而吃了他兒子的肉。」堵師贊回答說:
「他自己的兒子他都吃了他的肉,誰的肉他不吃呢?」樂羊從中山國班師回到魏國,魏文侯獎賞了他的戰功,卻(開始)懷疑他的忠心了。
魯國國君孟孫氏打獵捉到了一隻小鹿,讓秦西巴帶回去。這隻小鹿的母親跟在後面不停地哀號,秦西巴不忍心,就把小鹿放了給了它母親。孟孫氏氣得將秦西巴趕走了,過了一年,又把他召回來讓他做了太子的老師,左右的大臣說:
「秦西巴曾經得罪了您,您現在又讓他來做太子的老師,為什麼呢?」孟孫氏說:「他對一隻鹿都不能忍心他傷心,他又怎麼能忍心讓我兒子傷心呢?
」所以漢代的劉向說:「巧言而狡詐不如愚拙而誠實。樂羊因為有功而被魏王懷疑,秦西巴卻因為有罪卻得到更多的信任。
這就是仁與不仁的區別啊。」
版本二【原文】
樂羊為魏將以攻中山,其子在中山。中山之君烹其子而遺之羹。樂羊坐於幕下而啜之,盡一杯。
文侯謂堵師贊曰:「樂羊以我故而食其子之肉。」答曰:
「其子而食之,且誰不食?」樂羊罷中山,文侯賞其功而疑其心。
孟孫獵得麑,使秦西巴載歸。其母隨之而啼,秦西巴弗忍,與之。孟孫適至,求麑安在。
答曰:「餘弗忍而與其母。」孟孫大怒,逐之。
居三月,復召,以為太子傅。其御曰:「曩將罪之,今召以為太子傅,何也?
」孟孫曰:「夫不忍麑,又且忍吾子乎?」故曰:
「巧詐不如拙誠,樂羊以有功而見疑,秦西巴以有罪而益信。由仁與不仁也。」
【註釋】
1、樂羊:魏將,安樂氏後代。
2、中山:古代北方的一個小國,在今河北省的北部。
3、遺:音wèi。贈送。
4、幕:軍中的營帳。
5、啜:喝。
6、文侯:魏文侯,魏國的國君。
7、堵師贊:魏人。「堵師」是複姓。
8、罷中山:從中山班師回來。罷:結束。
9、孟孫:複姓,即孟孫氏。魯國貴族。
10、麑:音ní。小鹿。
11、秦西巴:魯國人。
12、傅:老師。
13、吾子:我的兒子。
14、御:車伕。
15、曩:音nǎng。從前。
16、巧詐:巧言而狡詐。
17、拙誠:愚拙而誠實。
【譯文】
樂羊作為魏國的將領攻打中山國。當時樂羊的兒子就在中山國內,中山國國君把他的兒子煮**肉羹送給他。樂羊就坐在軍帳內喝了肉湯,一杯全喝完了。
魏文侯對堵師贊說:「樂羊因為我的緣故而吃了他兒子的肉。」堵師贊回答說:
「他自己的兒子他都吃了他的肉,誰的肉他不吃呢?」樂羊從中山國班師回到魏國,魏文侯獎賞了他的戰功,卻(開始)懷疑他的忠心了。
魯國國君孟孫氏打獵捉到了一隻小鹿,讓秦西巴帶回去。這隻小鹿的母親跟在後面不停地哭,秦西巴不忍心,就給了它母親。孟孫氏正好趕到,就問秦西巴那隻小鹿在**。
秦西巴回答說:「我不忍心(聽母鹿啼哭)就把小鹿給它母親了。」孟孫氏大怒,就趕走了秦西巴。
過了三個月,又把他召回來,讓他做太子的老師。他的車伕說:「秦西巴以前得罪了您,您現在又讓他做太子的老師,為什麼呢?
」孟孫氏說:「秦西巴對一隻鹿都不忍心(讓它傷心),他又怎麼能忍心讓我兒子傷心呢?」所以漢代的劉向說:
「巧言而狡詐不如愚拙而誠實。樂羊因為有功而被魏王懷疑,秦西巴卻因為有罪卻得到更多的信任。這就是仁與不仁的區別啊。
」版本三【原文】
樂羊為魏將以攻中山。其子在中山,中山縣其子示樂羊,樂羊不為衰志,攻之愈急。中山因烹其子而遺之羹。
樂羊坐於幕下而啜之,盡一杯。文侯謂堵師贊曰:「樂羊以我故而食其子之肉。
」答曰:「其子而食之,且誰不食?」樂羊罷中山,文侯賞其功而疑其心。
孟孫獵得謨,使秦西巴持歸。其母隨而鳴,秦西巴不忍,縱而與之。孟孫怒而逐秦西巴。
居一年,召以為太子傅。左右曰:「夫秦西巴有罪於君,今以為太子傅,何也?
」孟孫曰:「夫以一而不忍,又將能忍吾子乎?」故曰:
「巧詐不如拙誠。樂羊以有功而見疑,秦西巴以有罪而益信。由仁與不仁也。
」【註釋】
1、樂羊:魏將,安樂氏後代。
2、中山:古代北方的一個小國,在今河北省的北部。
3、縣:通「懸」,掛。
4、衰志:(作戰的)意志衰減。
5、遺:音wèi。贈送。
6、幕:軍中的營帳。
7、啜:喝。
8、文侯:魏文侯,魏國的國君。
9、堵師贊:魏人。「堵師」是複姓。
10、罷中山:從中山班師回來。罷:結束。
11、孟孫:複姓,即孟孫氏。魯國貴族。
12、麑:音ní。小鹿。
13、秦西巴:魯國人。
14、傅:老師。
15、吾子:我的兒子。
16、御:車伕。
17、曩:音nǎng。從前。
18、巧詐:巧言而狡詐。
19、拙誠:愚拙而誠實。
【譯文】
當時樂羊的兒子就在中山國內,中山國國君把他的兒子煮**肉羹送給他。樂羊就坐在軍帳內喝了肉湯,一杯全喝完了。魏文侯對堵師贊說:
「樂羊因為我的緣故而吃了他兒子的肉。」堵師贊回答說:「他自己的兒子他都吃了他的肉,誰的肉他不吃呢?
」樂羊從中山國班師回到魏國,魏文侯獎賞了他的戰功,卻(開始)懷疑他的忠心了。
孟孫打獵捕獲一隻貘,讓秦西巴拿著回家。那隻貘的母親一邊跟一邊鳴叫,秦西巴不忍心,就放了那隻貘給母貘。孟孫(因此)發怒趕走了秦西巴。
過來一年,召回秦西巴做太子的老師。旁邊的人說:「秦西巴對君王是有罪的,現在又任命他為太子傅,為什麼?
」孟孫回答:「他能因為一隻貘而不忍心,又怎麼能忍心讓我的兒子傷心啊?」所以說:
「巧言而狡詐不如愚拙而誠實。樂羊因為有功而被魏王懷疑,秦西巴卻因為有罪卻得到更多的信任。這就是仁與不仁的區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