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北境陌上子
「義」的意思是」適宜「的意思。
「引喻失義:,漢語詞語,指比喻不恰當。出自三國諸葛亮《出師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拼音:yǐn yù shī yì
引喻:引用類似的例證來說明事理。引喻:稱引、譬喻。 義:適宜、恰當。指說話不恰當,不合道理。
《出師表》出自於《三國志·諸葛亮傳》卷三十五,是三國時期(227年)蜀漢丞相諸葛亮在決定北上伐魏、奪取長安(今漢長安城遺址)之前給後主劉禪上書的表文。
這篇文章是在討論的基礎上,兼顧敘述和抒情。以懇切委婉的言辭勸勉後主要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佞,以此興復漢室 還於舊都;同時也表達自己以身許國,忠貞不二的思想。全文既不藉助於華麗的辭藻,又不引用古老的典故,多以四字句行文。
2樓:亦夢之城
解釋 義:公正合宜的道理;
出處 三國蜀·諸葛亮《前出師表》;
原句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翻譯 不應隨便看輕自己,說出不恰當的話,以致堵塞了忠臣勸諫的道路;
3樓:匿名使用者
成語詞條: 引喻失義
成語發音: yǐn yù shī yì
成語釋疑: 引喻:引用類似的例證來說明事理。義:公正合宜的道理。指說話不恰當,不合道理。
成語出處: 三國蜀·諸葛亮《前出師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4樓:頹廢的騾子
義:公正合宜的道理。
引喻失義指說話不恰當,不合道理。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摘自諸葛亮的《出師表》,這句話裡的「妄自菲薄」意思是
5樓:匿名使用者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摘自諸葛亮的《出師表》,這句話裡的「妄自菲薄」意思是? 過分自卑=
6樓:匿名使用者
妄自菲薄:過分看輕自己。妄:隨便,胡亂,輕率。菲薄:微薄。
引喻失義:說話不恰當。引喻:引用、比喻。這裡是說話的意思。義:適宜,恰當。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譯文:不應當隨便看輕自己,說不恰當的話,以致於堵塞人們忠心地進行規勸的言路。
出師表第一句,出師表的第一句是什麼啊?
看三國志原文,第一句是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與語文課本相同。附 三國志 三年春,亮率眾南征,其秋悉平。軍資所出,國以富饒,乃治戎講武,以俟大舉。五年,率諸軍北駐漢中,臨發,上疏曰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在中學的語文課本中 第一句是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
出師表中諸葛亮出師北伐的戰略目標是什麼
1 戰略目標 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2 出師表 簡介 出師表 出自於 三國志 諸葛亮傳 卷三十五,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給後主劉禪上書的表文,闡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對後主劉禪治國寄予的期望,言辭懇切,寫出了諸葛亮的一片忠誠之心。這篇表文以議論為主,兼用記敘和抒情。歷...
出師表中諸葛亮的建議在當時和現在有什麼重要意義
第一來條建議 開張聖聽 廣 自開言路 不利因素 先帝崩殂,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有利因素 不懈於內,忘身於外 第二條建議 嚴明賞罰 賞罰公平 宜 俱為一體,付 有司論其刑賞不宜 異同,偏私,內外異法 第三條建議 親賢臣,遠小人 任人唯賢,依法治國,以德立國,無論在過去,還是在現在,都有重要的社會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