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愛我是小仙女
中唐「安史之亂」及唐末黃巢農民大起義。這兩段時期中,天下大亂,蜀中相對安定,成為皇室及衣冠之族避亂之境。
2樓:小林是吧
安史之亂時期叛軍攻佔洛陽基本上斷了他們東邊的路,四川有「蜀道難」易守難攻,而且這裡沃野千里,來到這裡的唐玄宗從緊張刺激中緩過來。
3樓:
因為安祿山所率領的叛軍攻下了洛陽這個地方,封死了他往東面逃離的意圖。如果他往東方向逃離就等於自取滅亡.
4樓:嫣然
直接原因就是安史之亂的叛軍在攻佔洛陽後,基本上封堵了唐玄宗向東邊的道路,所以唐玄宗才會跑到四川躲起來。
5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當時唐玄宗已經來了,沒有力氣親自去平定這一場叛亂,而是逃到四川去躲避,沒有精力管天下。
6樓:餘溫
因為唐玄宗逃往四川成都後,憑藉著地形上的優勢,完全可以抵擋的住安祿山叛軍之後的攻擊。
7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他也知道唐朝的氣數將近了啊,自己躲在這裡能夠一定程度上延緩死亡,所以才躲到了易守難攻的四川。
8樓:談了個假的戀愛
安祿山佔領洛陽並在洛陽稱帝,大唐王朝東西兩都之間的通道斷絕。此時,就算唐玄宗想往東去都不太可能了。
9樓:
唐玄宗當時年事已高,戰亂讓他精疲力盡,逃到四川,他得到了緩和的機會,用來休養生息還來不及,他早就沒精力顧及全國。
10樓:晗兮汐
安祿山叛亂時,攻逼長安,唐玄宗因「劍南雖狹,土富人繁,表裡江山,內外險固」,而率官兵1300餘人倉皇入人蜀,到達成都。同期聞訊趕來扶駕勤王及追隨入蜀的中原人士更不在少數。
安史之亂唐玄宗逃亡到四川住了幾年,又返回長安的?
11樓:匿名使用者
據《新唐書》本紀第五玄宗條記栽:玄宗於「天寶十五載(756)七月庚辰,次蜀郡以避安史之亂。至德二栽(757)十二月,自蜀郡回京,居於興慶宮。
12樓:匿名使用者
電視裡演的基本上都是一年左右
唐安史之亂中,唐玄宗為什麼逃往成都?
13樓:我叫王土土豆
直接原因就是安史之亂的叛軍在攻佔洛陽後,基本上封堵了唐玄宗向東邊的道路。在此基礎上,唐玄宗要麼和太子李亨一樣逃往靈武等地,要麼就是逃往四川成都。
在此基礎上,唐玄宗這位皇帝之所以選擇後者,原因分為以下幾點。一方面,在唐朝時期,成都是五都之一。根據史料記載,唐代五都指的是唐代的五大都城。
分別為上都長安,東都洛陽,西都鳳翔,南都成都,北都太原。由此,對於四川成都來說,在當時是可以和長安、洛陽相提並論的大城市,具有成為唐玄宗臨時都城的條件。
同時,就唐朝五都來說,其他四個都城,也即上都長安,東都洛陽,西都鳳翔,北都太原基本上都受到了安史之亂叛軍的波及,也即都不安全了。在地理位置上,居於巴蜀之地中心的成都,無疑更加安全。
眾所周知,對於今四川省所在的巴蜀之地,具有易守難攻的地形特點。在唐朝之前,劉備建立的蜀漢正是利用了這一地形優勢,才可以和強大的曹魏抗衡數十年。對此,唐玄宗逃往四川成都後,憑藉著地形上的優勢,完全可以抵擋住安祿山叛軍之後的攻擊。
14樓:匿名使用者
當時有「楊一,益二」之說,即天下城市,揚州第一,成都第二。
中唐「安史之亂」及唐末黃巢農民大起義。這兩段時期中,天下大亂,蜀中相對安定,成為皇室及衣冠之族避亂之境。安祿山叛亂時,攻逼長安,唐玄宗因「劍南雖狹,土富人繁,表裡江山,內外險固」,而率官兵1300餘人倉皇入人蜀,到達成都。
同期聞訊趕來扶駕勤王及追隨入蜀的中原人士更不在少數。
15樓:匿名使用者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為避難,以最少的軍隊利用優越的地理條件阻擋叛軍的進攻速度!
16樓:匿名使用者
天府之土啊,易守難攻,沃野千里
安史之亂後唐玄宗的下場如何?
17樓:愛被知識問到人
唐玄宗(唐玄宗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李隆基(685年——762年),漢族,又稱唐明皇,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昭成竇皇后(竇德妃)。李隆基與太平公主合謀發動政變,殺死韋皇后,擁其父李旦即位,被立為太子。延和元年(712年),受禪即位,改年開元。
唐玄宗開元年間,社會安定,政治清明,經濟空前繁榮,唐朝進入鼎盛時期,後人稱這一時期為開元盛世。唐玄宗後期,他貪圖享樂,寵信並重用李林甫等奸臣,終於導致安史之亂髮生,唐朝開始衰落。公元712年至756年在位,在位44年。
諡號:大聖大明孝皇帝;廟號:玄宗:
安葬地:泰陵。「安史之亂」發生後,唐玄宗倉皇出逃。
逃至今陝西興平馬嵬驛時,將軍陳玄禮以軍士不滿為名,殺了楊國忠,逼迫唐玄宗讓楊貴妃自縊。在西行途中,太子李亨又被百姓截留,乘機北上寧夏靈武,被臣下擁立為帝,即唐肅宗,尊唐玄宗為太上皇。在郭子儀等重臣的努力下,至德二年(758年)末,唐軍收復長安,洛陽兩京,玄宗也由此返回長安。
回到長安後,玄宗住在城南的興慶宮裡。肅宗本就對玄宗心懷猜忌,加上奸相李輔國的挑撥,對玄宗更是冷漠少禮。實際上在肅宗的默許下,李輔國先是將興慶宮中的300匹馬取走290匹,只留下10匹;又將玄宗連騙帶逼地轉移到太極宮,以便監控;最後又把幾十年的貼身宦官高力士流放到巫州(今湖南黔陽縣)。
唐玄宗在這樣的環境中,更覺寂寞,淒涼,他整日鬱鬱寡歡,連飯也越來越吃不下了。上元三年(762年)四月五日,唐玄宗死在長安太極宮神龍殿,享年77歲。後人有詩形容他的晚年說:
「南內(指興慶宮)淒涼西內(指太極宮)荒,淡雲秋樹滿宮牆。由來百代明天子,不肯將身做上皇!」
18樓:蘿林蘭幽
玄宗退位當了太上皇太子李亨繼位,貴妃據正史記載是在馬巍坡時軍士譁變玄宗迫於壓力賜死貴妃,於是高力士將貴妃吊死。
19樓:端花
馬嵬兵變後,唐玄宗由於失去了百官的擁戴已經失去權力了。唐肅宗被擁戴為帝,尊李隆基為太上皇。李隆基不思收復失地繼續逃亡至成都,唐肅宗繼續留在靈武坐鎮,唐肅宗不聽忠臣李泌的計策沿邊境奇襲范陽(北京),而是希望早早克復兩京回去享福。
兩京克復後,李隆基被接到長安,居偏宮。一國不容二主,唐肅宗在太監的慫恿下一度想殺死父親唐玄宗,派一對禁軍騎馬至唐玄宗宮外甬道。多虧高力士仗義直言喝退禁軍將士,唐玄宗才得保命,從此言行收斂,鬱鬱而終。
20樓:雲暮歌
楊貴妃理論上是真死了。啥去了日本之類的基本不可信。人家見不到楊貴妃的屍體,應該不會罷休的。
而且當時兵荒馬亂,一個女子,能逃到**去?從長安附近到能入海的地方,那個叫路遠迢迢啊。更何況,她當時也靠四十的人了……在古代,這是一個當奶奶的年紀了。
至於唐玄宗,後來當了太上皇,算是平安老死的。他讓自己的兒子當天下兵馬大元帥抵抗安史叛軍,自己逃到四川去了。他兒子潛龍入海啊,當即就登基了,奉玄宗為太上皇,當時玄宗還不知道,等他知道了,大勢已去。
所以玄宗等於是被自己兒子逼著交出權力的。但是至少得到善終。這個情況和李淵類似,一代英主,晚年比較憋屈。
安史之亂是怎麼回事? 和楊玉環有什麼關係?
21樓:匿名使用者
安史之亂是唐玄宗、肅宗時邊鎮守將安祿山、史思明掀起的反唐叛亂,也是唐朝
由盛而衰的轉折點。楊玉環對安史之亂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
1、安史之亂經過
公元755年,安祿山在范陽起兵叛亂,佔領洛陽、長安。唐玄宗在逃亡四川期間,將皇位傳於唐肅宗。公元757年,唐肅宗派大將郭子儀、李光弼率唐軍在回紇兵的幫助下,收復長安和洛陽。
後來,安祿山舊將史思明又起兵反唐。763年,唐朝打敗叛軍。這場戰爭持續了八年,稱作「安史之亂」。
2、楊玉環對安史之亂的影響
唐玄宗統治後期,唐明皇寵愛楊貴妃沉湎於歌舞昇平,荒廢政務;楊貴妃因為得寵一家勢傾天下,過著荒淫糜爛的生活;楊貴妃之兄楊國忠更是一個「不顧天下成敗」,只顧循私誤國之人,唐玄宗還重用奸臣李林甫,致使他在職期間排斥異己,培植黨羽,把持朝政,種種問題和矛盾的不斷激化最終導致安史之亂的爆發。
22樓:下無寸土
安史之亂是中國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由唐朝將領安祿山與史思明背叛唐朝後發動的戰爭。
是同唐朝爭奪統治權的內戰,為唐由盛而衰的轉折點。
安史之亂和楊玉環的關係:唐玄宗耽於享樂,寵幸楊貴妃,由提倡節儉變為揮金如土。
由於楊貴妃得到重寵,楊貴妃的哥哥楊國忠繼李林甫出任宰相,只知搜刮民財,以致群小當道,國事日非,朝政腐敗,讓安祿山有機可乘。
23樓:逗比逗無悔
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是中國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
朝將領安祿山與史思明背叛唐朝後發動的戰爭,是同唐朝爭奪統治權的內戰,為唐由盛而衰的轉折點。
這場內戰使得唐朝人口大量喪失,國力銳減。因為發起反唐叛亂的指揮官以安祿山與史思明二人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 又由於其爆發於唐玄宗天寶年間,也稱天寶之亂。
和楊貴妃的關係:安祿山挑起安史之亂的緣由,那就是誅滅楊國忠,楊國忠是誰?楊貴妃的族兄,唐玄宗為什麼重用楊國忠,那還不是因為楊貴妃。因此有人說這一切都是因為楊貴妃。
擴充套件資料
唐代經歷唐太宗「貞觀之治」、唐高宗「永徽之治」、武則天的「治巨集貞觀,政啟開元」「貞觀遺風」及唐玄宗的「開元盛世」後,成為了一個國富民強的國家,經濟在唐玄宗天寶年間達至鼎盛。安史之亂髮生後,對唐朝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安史之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種社會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統治階級和人民的矛盾,統治者內部的矛盾以及**和地方割據勢力的矛盾等等。
24樓:凮起雲湧
安史之亂的起因:
安史之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種社會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統治階級和人民的矛盾,統治者內部的矛盾以及**和地方割據勢力的矛盾等。
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將領安祿山與史思明背叛唐朝後發動的戰爭,是同唐朝爭奪統治權的內戰,為唐由盛而衰的轉折點。
安史之亂與楊貴妃:
安史之亂爆發後唐玄宗帶領士兵逃到了馬嵬坡,陳玄禮及韋諤認為楊貴妃是紅顏禍水請求玄宗殺死楊貴妃。
高力士勸說玄宗保軍心安定,殺死楊貴妃。玄宗忍痛命令高力士在佛堂縊死楊貴妃。
25樓:謙幻雪戀
安史之亂起於楊貴妃,也終結於楊貴妃。
當時燕君已經兵臨城下。唐玄宗只好帶著楊貴妃逃走,可是這並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次的叛亂沒有被平息。叛軍提出了一個要求,那就是要處死楊貴妃,於是,在馬嵬坡那個地方,唐玄宗忍痛賜死了楊貴妃。
這就是這場戰爭的一個轉折點。楊貴妃的死不僅是給了叛軍一個交代,也激勵了唐軍的士氣。從這個時候開始,唐軍就開始大敗燕軍,最後贏了。
楊貴妃是這場安史之亂的一個最重要的角色,不過說到底,也終究是一個可憐的女人。
擴充套件資料
安史之亂是中國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將領安祿山與史思明背叛唐朝後發動的戰爭,是同唐朝爭奪統治權的內戰,為唐由盛而衰的轉折點。這場內戰使得唐朝人口大量喪失,國力銳減。因為發起反唐叛亂的指揮官以安祿山與史思明二人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
又由於其爆發於唐玄宗天寶年間,也稱天寶之亂。
安史之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種社會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統治階級和人民的矛盾,統治者內部的矛盾以及**和地方割據勢力的矛盾等等。
參考資料
安史之亂前,安祿山為何能突然發跡
安史之亂 是唐玄宗末年,由安祿山和史思明發起的反叛唐朝統治的內戰。安史之亂後,唐朝開始由盛而衰。這場叛亂對唐玄宗而言是突如其來 沒有防備的,而對安祿山來說卻是蓄謀已久的。安祿山在安史之亂前,職務升遷很快。這得益於他非比常人的馭人之術。他在唐玄宗面前裝痴扮萌,在地方拉攏賄賂 為自己買下好名聲。他的過人...
為何唐朝的歷史給人感覺安史之亂後就結束了呢
特克斯勒消逝效應 troxler s fading 是瑞士物理學家特克斯勒 1804 年發現的,他指出,當一個人的目光聚焦在某個固定點上 20 秒或者更長時間之後,在該固定點周圍,也就是在觀察者余光中的其他視覺刺激源將會在觀察者的視野中慢慢淡化直至最後消失。安史之亂以前的唐朝十分強盛在安史之亂以前,...
造反一年安祿山就死了,安史之亂為何還持續了八年之久呢
因為當時整個大唐內部已經是四分五裂了,已經沒有能力來處理這場叛亂。安祿山雖然死了,可他的勢力還在,朝廷的軍隊又不齊心協力,內部還有人叛亂,所以才讓這場叛亂持續了八年時間。安祿山雖然被他的兒子給殺死了,但是之後安祿山的兒子又被史思明所擊滅,所以之後就是史思明之後繼續指揮著軍隊反叛大唐。因為他手下的人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