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明代宦官專權現象及其原因,明朝後期宦官專權十分嚴重,造成這一歷史現象的根本原因是

2022-01-23 03:24:19 字數 5172 閱讀 2956

1樓:

據<史記>記載,秦王政九年,便製造了御璽,劉邦滅秦得天下後,子纓將御璽獻給了劉邦,御璽成為「漢傳國空」。到漢末董卓之亂,御璽先後落入孫堅、袁術之手,再傳魏、晉。五胡十六國時,一度流於諸強,後被南朝承襲。

隋滅陳後,御璽被陳朝的蕭太后帶到突厥,直到唐太宗貞觀四年(公元630年)御璽歸唐。五代時,滅下大亂,流傳的御璽不知所終。在六朝以後的記載中,大都認為被秦始皇所用的御璽是用和氏壁改造而成的。

清代以後,人們開始對和氏壁的真實性產生懷疑,乾隆皇帝在<卞和獻玉說>中,認為這只是韓非子的寓言而已。 .明朝太監的亂政,實際是由於明朝皇帝與文官集團之間的矛盾,導致皇帝扶持起來的一個勢力集團,他們在為皇帝服務的同時,趁機為自己牟利。

明朝太監集團和皇帝往往是一體的,相互依靠的。

2樓:漢之廣

1.朱元璋是禁止宦官干政的。

2.朱棣奪位時依靠了宦官的幫忙,開始重用宦官,並且設立專門的學校,讓宦官讀書學習,幫助皇帝日常工作。因此明朝宦官與以往不同,都具有一定文化的。像鄭和就是宦官。

3.明朝時期,文官集團權利很大,皇帝往往身不由己。比如嘉慶要追認自己的生父為皇帝,用了三年時間和文官鬥爭才搞定。

而萬曆想廢皇后改太子,用了二十多年直到死都沒有幹成,二十多年裡鬱鬱寡歡不再理朝政,不與文官們合作。因此,皇帝只有倚靠宦官集團來和文官集團鬥爭。

4.宦官擁有官職,很多相當於皇帝的貼身祕書。明朝的朝廷分為內廷和外廷。

內廷就是以司太監掌印太監為首的,外廷是由內閣首輔為首的文官集團,相互制約。在明朝,由首輔領導的內閣擁有上奏建議權,六部負責行政權,決策權由皇帝親自掌握。由於皇帝無法過問全部事情,因此一些事情交由內廷處理,從而實際上內廷太監代替皇帝取得了決策權。

必須要由內廷簽署,這些建議和行政才能生效。

5.此外太監還掌握東廠。實際上東廠並非電影電視裡面的那樣橫行霸道。

京城中有三大獄,分屬刑部、東廠和錦衣衛北鎮撫司,三家刑治機構功能雖有重疊,但大略也有分工:盜匪姦殺等民案,由刑部管轄;涉及宦官及公門中人犯罪,由東廠管轄;凡大臣謀反弒逆或忤犯皇上,則由錦衣衛緝拿。一些重要的案件則往往由三司會審。

6.在明朝漫長的歷史中,真正太監亂政的時候有幾次,一次是武宗時的劉瑾,一次是熹宗時的魏忠賢,此外還有一個英宗時的王振。他與秦漢唐等朝的亂政還是有區別的。

他們依靠的是皇帝(實際上皇帝也是依靠他們),而不是要挾皇帝,所以當得不到皇帝支援的時候,這些人就立刻被文官集團砍了腦袋。

7.明朝太監的亂政,實際是由於明朝皇帝與文官集團之間的矛盾,導致皇帝扶持起來的一個勢力集團,他們在為皇帝服務的同時,趁機為自己牟利。明朝太監集團和皇帝往往是一體的,相互依靠的。

3樓:匿名使用者

到了英宗時代,宦官權力進一步擴張,開始握有典兵之權。《明史·葉釗傳》:

應詔陳八事,中言……宦官典兵,於古未見,唐始用之,而宗社丘墟;我正統朝用之,而鑾輿北狩。

正統是英宗的年號,他重用宦官王振,不斷地委以重任。然自正統元年至土木之變,英宗被俘,凡十四年,前七年上有太皇太后,下有三楊,號稱治平,王振尚不得逞其奸。而後七年太皇太后及楊榮、楊士奇相繼去世,三楊在世者唯有楊溥,但也年老多病,於是王振便肆無忌憚,為所欲為。

他竟然把太祖立於宮門上的那塊禁止宦官干預政事的鐵牌摘了下來,世人無不知權在王振,公侯勳戚皆呼之日「翁父」。及瓦刺來攻,英宗親征,授王振以指揮軍事的大權,這是明代宦官直接握有兵權之濫觴(以前僅是充任「監軍」)。此明代宦官權力嬗變之三。

明代宦官權力全面擴張,是在憲宗朱見深統治時期,他賦予親信宦官以軍政大權。鄒智於憲宗成化二十三年(2023年)上疏:

臣又聞高皇帝制閽寺,惟給掃除,不及以政。近者舊章日壞,邪徑日開,人主大權,盡出其手。內倚之為相,外倚之為將,藩方倚之為鎮撫,伶人賤工倚之以作奇伎淫巧,法王佛子倚之以恣出入官禁,此豈高皇所許哉。

鄒智所言,指的是憲宗任用宦官汪直。汪直當時領西廠,氣焰薰灼。汪直每次外出,隨從甚眾,前呼後擁,遮街塞巷,朝中公卿大臣遇之皆避其道。

一次,兵部尚書項忠遇之不避,備受其辱,可謂一手遮天,以至「今人但知汪直太監也」,朝中大臣皆唯其馬首是瞻,汪直實際上掌握了朝政。並且,汪直還於成化十四年(2023年)、成化十七年(2023年)兩次外任邊將,指揮軍隊打仗。明代宦官被用如將相,此明代宦官權力嬗變之四。

至此,明代宦官的權力完成了其擴張的全部過程,明代宦官終於登上了權力的頂峰。以後劉瑾的肆虐,魏忠賢的專擅,不過是上述先例的歷史延伸與再現罷了,從實質上說,明代宦官於政的法定手續,在憲宗時代就已完成。此距洪武頒佈「不許宦官干政」的祖訓僅一百年耳。

何以洪武之祖訓會背棄得如此之速呢?究其原委,筆者認為有三:

其一,政治需要。明成祖朱棣任用宦官,委以權力,完全是因為當年在靖難之役中,尚為燕王的朱棣就是靠勾結受建文帝壓迫的太監而掌握了建文帝的動向,此後又在其圍攻南京時,與宮內的太監裡應外合取得了勝利,登上了皇帝的寶座。因此,朱棣上臺後,也害怕會有失意的宦官像出賣建文帝一樣出賣自己,故而不惜背叛祖訓,拉攏宦官。

《明史·刑法志》雲:「初,成祖起北平,刺探宮中事,多以建文帝左右為耳目,故即位後專倚宦官,立東廠於東安門北,令劈暱者提督之。」而朱棣自己的宦官,如狗兒等,在「靖難」之役中,也為朱棣在戰場上立過功。

說白了,明成祖授宦官以權柄,完全是一筆政治交易。

其二,主怠賴宦。與創始基業的開國帝王們不同,越到後來,其繼承者們便越趨於荒怠、腐化,這是中國每一個朝代都反覆上演的一部迴旋曲。繼位的帝王們坐享其成,當然體會不到其先祖創業的艱辛,遂享樂深宮,不問政事,權柄往往被委以親信宦官。

於是,宦官的權力便得到了不斷地擴張。宣宗設立「內書堂」,提高宦官的文化水準,本意是把他們培養成秉承旨意的幫手而已,所謂秉筆太監。故宣宗雖然讓太監批閱文書,自己亦每日親筆批閱奏本,並對太監的批文進行審查,秉筆太監未敢售其私。

但後來的帝王們就沒了這份閒情逸致,為了有更多的時間享樂,有的乾脆撒手不管,宦官們「遂逞其志矣」。武宗時的宦官劉謹,遇一軍人向其賄賂,他便批示:授某某官,**兵部。

兵部在批示上蓋上大印,就成了正式任命書,武帝則完全矇在鼓裡。至於熹宗,更是歷史上有名的「頑重」,走馬、戲水、做木匠,無所不能,就是不理朝政,因此,魏宗賢才得以售奸。

其三,人治隨意。缺乏法治的保障,政策的決定完全取決於人主的個人意志,這是明代,也是歷代宦官權力失而復得的根本原因。明朝並非沒有制度,甚至應該說,制度還很嚴厲。

明太祖把宦官不得干預朝政的規定不僅定為祖訓,還被製成鐵牌立於宮門外,其用意就在於永遠地告誡子子孫孫,謹防大權旁落宦官之手。但為何僅僅隔了一代,從建文帝開始就漸漸地棄之不顧了呢?關鍵就在於封建社會是人治而不是法治,統治者對制度法律的確立與廢除有很大的個人隨意性,他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頒佈新的法律,而不受包括祖訓在內的一切制度的約束。

於是,歷史就上演了這樣一幕諷刺劇:朱元璋最怕宦官專權,但恰恰是這個明朝,成為中國歷史上宦官最有權勢的時代,被人們恥之為「最大的太監帝國」。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深思。

註釋:①《明太祖實錄》卷239。

②《明太祖實錄》卷112。

③④《國榷》卷6。

⑤《國榷》卷8。

明朝後期宦官專權十分嚴重,造成這一歷史現象的根本原因是

4樓:

答案c解析:a、d是直接原因,b是客觀反映。

明代的宦官專權是怎麼發生的?

5樓:易書科技

自古以來,歷代皇朝都禁止宦官參與或干涉國家大事,但事實上,由於宦官能與皇帝和皇室成員接近。所以常常能竊取某些權力。東漢、唐朝末年就都曾經出現過宦官專權的現象,而到了明代,宦官專權現象就變得更為嚴重。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對宦官控制很嚴,他曾經在皇宮內鐫刻鐵牌,規定宦官不得讀書識字,不得干預朝廷政事。可是,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奪取皇權時。卻是得到宮內太監提供的情報才成功的,所以,朱棣稱帝后,對太監也格外地恩待,委以出使、專征、監軍等軍政大權。

為了將建文帝的餘黨全部清除,朱棣還設立了由親信太監掌管的特務機構——東廠。專門緝拿「要犯」。東廠只對皇帝負責,可隨意監督、緝拿臣民,不必經司法機關批准。

但在當時,皇帝還親自掌管朝政。宦官尚且不敢擅權。

明代的宦官專權,大約始於明英宗正統年問。英宗當皇帝時年僅9歲,不懂國事,因而對太監王振越來越寵信,使得王振的權勢越來越大。最後到了不可控制的地步。

王振假借皇帝的意旨,控制了朝廷上下。連英宗也時常被他所左右,從此開了宦官干政之端。明英宗還授權太監審理囚犯,宦官從此又插手司法。

後來,由皇帝批准,精銳的京軍「團營」又歸太監節制,從而開了宦官總領京軍的先例。到了明武宗正德年間,劉瑾等8個宦官勾結成夥,人稱「八虎」。他們拉攏一些大臣結成閹黨,幾乎將整個朝廷控制在他們手中。

就這樣,明代宦官專權的局面一步步地形成,並發展成了明代政治上的一大「毒瘤」。

明朝為什麼會出現宦官專權?

6樓:匿名使用者

你問的是明朝的宦官體系吧~歷朝歷代以來,宦官擅權常被作為朝政不修的源溯,而為禍最烈者無出明朝之右。

明太祖時,曾鑄鐵牌置宮門內:「內臣不得干預政事,犯者斬。」

明成祖給宦官委以出使、專征、監軍、分鎮等軍政大權。永樂十八年(1420),設立「東廠」特務機構,由親信宦官掌管,後來例用司禮監太監提督,開宦官干政之端。

明宦官專權,始於英宗時之司禮監太監王振。

與漢、唐相比,明代宦官數量龐大,機構發達,權力廣泛。

明朝宦官機構非常龐大,重要的有十二監、四司、八局,合稱「二十四衙門」。

明朝廢了宰相,形成了部分的權力真空,這為明代宦官專權提供了空間,使得宦官得以以皇帝家奴的身份竊取了部分皇權。

皇帝不理政事的時候,容易出現宦官專權的局面。

票擬製度——司禮監秉筆太監代替皇帝在大臣的奏章上「批紅」,成為皇帝的代言人,甚至利用職權之便擅自更改內閣的票擬。

《廿二史札記》卷三三「明內閣首輔之權最重」條:「人主不親政事,故事權下移,長君在御,尚以票擬歸內閣,至荒主童昏,則地近者權益專,而閣臣亦聽命矣」。「明代首輔權雖重, 而司禮監製權又在首輔上。

」英宗 王振 司禮太監 1435-1449

曹吉祥 司禮太監 1457-1461

門達 錦衣衛指揮使 1463

憲宗 汪直 西廠提督太監 1477-1483

孝宗 李廣 太監 1488-1498

武宗 劉瑾 司禮太監 1506-1510

錢寧 錦衣衛指揮使 1513-1521

神宗 馮保 司禮太監 1572-1582

礦監、稅監 1583-1620

熹宗 魏忠賢 司禮太監 1620-1627

毅宗 曹化淳 司禮太監 1628-1644

明代宦官掌握東、西廠和錦衣衛,是明朝特務政治的代表,是其得以專權一因。 を軒軒な 2007-11-02 12:04 檢舉

為什麼宦官專權會導致國家滅亡,為什麼明代宦官專權,到了清代就沒有了?

宦官掌權後的胡來從根本上來說是因後繼無人,造成做事沒有後顧之憂,肆意而為!至於文 武 外戚掌權,還是要取決於掌權的人或集團!打個比方,同樣是後宮干政,孝莊與慈禧是不一樣的!武則天與呂后也是不一樣的!權監掌國,亦有善者,馮保於張居正,延祚大明百年氣數。然,宦官者,非完人也,不浸四書五經,未染三綱六常,...

感情心理分析,男人面對前現女友的愛情會如何選擇?性格不同兩個女孩,活潑開朗與溫柔文靜

我覺得喜歡的是前女友吧。有同樣的興趣同樣的愛好,其實只需要多多溝通就好了。戀愛中小吵小鬧也是正常的。如果說現女友的一昧遷就但是沒有共同的興趣愛好和生活目標,就算在一起那男人也不會開心。你意思是那個男的腳踏兩條船吧?問最後會選擇誰?你在等待他的回答麼?我感覺你問這個問題,你可能是那個腳踏兩條船的人.大...

分析理想和現實的關係,如何正確理解理想與現實的關係

理想世界是 個完美而美好的世界,但現實世界確實 個真實而殘酷的世界。當理想與現實無窮接近時,美好而真實的世界就會慢慢浮現。反之,人心就會破碎,美夢就會變為人生之噩耗,成為我們無力承受的生命之重。關於理想和現實,哲學家馮友蘭總結了幾點,咱們不妨聽聽,看看有何優點或缺點。1,釋迦牟尼割自己的肉喂鷹,是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