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之後的皇帝是誰,安祿山為什麼不自己當皇帝

2022-01-30 19:24:24 字數 4999 閱讀 9098

1樓:廣東省高考蔡老師

安祿山的格局太小,他就看到眼前得失,根本不在乎天下,有兩個方面原因可以看出來。

原因一安祿山攻入洛陽之後,他想著是玩樂。根據歷史上的記載,安祿山生活最底層的胡人,機緣巧合遇上楊貴妃,討得楊貴妃的歡心,甚至做了楊貴妃的養子。可是安祿山不知足,他覺得自己得到遠遠不夠,故而起兵造反,一路上沒有任何阻礙就到達洛陽。

可是令人奇怪的是,他攻入洛陽之後沒有急於登基為帝,反而下令讓孫孝哲找一群樂工,這個神奇操作令人想不通,這是想要做什麼呢?後來才知道安祿山剛剛來到長安的時候,他無意間看到帝王的樂舞表演,就看過這一次,他就再也無法忘記,好不容易到自己做主,就想要看個過癮。

至於帝王之位都比不上馬戲團,這神一樣的操作,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原因二是安祿山把曾經欺負自己的大臣都記錄下了,一一報復回去。玩樂這件事也許大家能理解,但是令人不解的是安祿山拿出一個名單,上面密密麻麻記錄欺負過他的**,他也沒有考慮到影響和後果,總之就是有仇報仇,愣是殺了上百位**。安祿山也不管這個人是否有才華,只要是的得罪了他,無論罪名多麼小,一律都是送去見閻王爺。

站在安祿山的角度,也許他這樣做是沒有錯誤,可是他沒有想過是現在是奪江山,他把人都殺了,誰幫他一起管理好國家呢?因此從這裡也可以看出來,安祿山只是想過一把帝王癮而已,他從來沒有想過要如何管理國家,說句白就是隻在乎曾經擁有,不在乎天長地久。

總結一下,根據上面這兩個原因我們就可以看出來安祿山沒有大局觀念,他在乎是個人得失,而不是想要謀取天下。

2樓:金蟾居士

平定安史之亂的大唐皇帝是唐肅宗李亨。

安史之亂平定之後大唐的皇帝是唐代宗李豫(727年1月9日-779年6月10日),初名李俶[chù]。

安祿山當過燕國皇帝,死後史思明繼燕國皇帝位。

安祿山建立偽燕國,年號聖武。晚年失明,寵愛幼子,引發晉王安慶緒不滿。

至德二年(757年),為嫡次子安慶緒指使宦官李豬兒所害,諡號為剌。史思明殺死安慶緒後,成為大燕皇帝,追諡光烈皇帝。

3樓:匿名使用者

安史之亂後太子李亨當了皇帝,因為安祿山他當時並沒有得到整個國土,像「偽滿洲國」一樣,是一個不被國人認可的偽政權。所以他沒有自己當皇帝

4樓:匿名使用者

安史之亂之後的皇帝是唐肅宗李亨,安祿山為什麼不自己當皇帝:第一其實他很想當皇帝,並且也當了一年的皇帝,安祿山佔據東京洛陽城後,第二年,他自稱雄武皇帝,國號大燕,定都洛陽,只是他沒有拿下全部的國土,而且定都一年多就被自己的兒子殺掉,而整個大燕也不過存在了八年就被朝廷剿滅了。第二中國人根深蒂固的君臣思想,如果不是那種朝代覆滅,百姓跟那些前朝臣子不會承認政變勢力的。

5樓:不知道幾千裡也

安史之亂之後的皇帝是唐肅宗李亨,他是將唐玄宗逼退位的;安祿山起兵第二年就被兒子給殺了,所以沒有當上皇帝。

6樓:文以立仁

從歷史來講,安史之亂之後的皇帝是唐肅宗李亨,唐玄宗李隆基第三子,仍然是李唐的天下。

至於「安祿山為什麼不自己當皇帝」這個問題,要結合主客觀兩方面因素分析。

從主觀上講,他很想當皇帝,並付諸實踐。安祿山佔據東京洛陽城後,第二年(公元756年)正月初一,他自稱雄武皇帝,國號大燕,定都洛陽。但他當時並沒有得到整個國土,像「偽滿洲國」一樣,是一個不被國人認可的偽政權。

一年多,被兒子安慶緒幹掉,接著,安慶緒又被史思明幹掉。這個所謂的「燕國」,終被朝廷消滅,前後只有八年時間。

從客觀上講,中國人根深蒂固的「忠君思想」,與西方人很不同,不是根本上的改朝換代,社會是不會承認政變勢力的。要不然,中國歷史早已被那些大奸臣們改寫多次了。

7樓:褪去一身桀驁

唐肅宗上元二年(761)九月改元,「去年號,但稱元年,以建子月為歲首,月皆以所建為名」,其後歷經建子、寅、卯、辰、巳月(夏曆四月),於四月五日崩,時代宗為太子,監國,四月十五日改元,並恢復寅正。四月二十日唐代宗即位沿用。

安祿山原患有眼疾,自起兵以來,視力漸漸減退,至此又雙目失明,看不見任何物體。同時又患有疽病,性情變得格外暴躁,對左右侍從稍不如意,非打即罵。稍有過失,便行殺戮。

他稱帝后,常居深宮,諸將很少能面見他議事,都通過嚴莊轉達。嚴莊雖受親重,也時而遭安祿山鞭撻。宦官李豬兒常為安祿山穿衣解帶,服侍左右,捱打最多,怨氣也大。

安祿山寵幸的段氏,生下一子名慶恩,也受祿山寵愛,常想以慶恩代慶緒。安慶緒時常擔心被廢,嚴莊也恐怕宮中事變於己不利,於是,嚴莊與安慶緒、李豬兒串通一氣,謀害安祿山。

唐玄宗唐玄宗

唐肅宗至德二載(757年)正月五日 (1月29日) 夜,安慶緒與嚴莊、李豬兒串通,三人悄悄進入安祿山住所。侍衛見是嚴莊和安慶緒,誰也不敢動。於是嚴莊、安慶緒持刀站立在帳外,李豬兒手持大刀直入帳內,對準躺在床上的安祿山腹部猛砍一刀。

安祿山平時總把佩刀放在床頭防身,事前已被李豬兒偷偷拿走,這時他捱了一刀,知大事不好,急忙去摸刀卻沒能摸到。他氣急敗壞地搖著帳竿大聲喝叫:「賊由嚴莊。

」在喊叫聲中,血和腸從腹部流出數鬥,很快死於非命,享年五十五歲。安慶緒當即在其床下挖了一個數尺深坑,用氈子裹著安祿山的屍體,連夜埋在坑中,並誡令宮中嚴加保密。

第二天早晨,嚴莊對部下宣告說:安祿山病危,詔立安慶緒為太子,軍國大事皆由太子處分。隨即繼承帝位,尊祿山為太上皇,然後發喪。

安慶緒殺父安祿山後,自立為帝,年號載初。命史思明回守范陽,留蔡希德等繼續圍太原。同年,長安為唐軍收復,安慶緒自洛陽敗逃退至鄴城(河北省邯鄲市臨漳縣),其部將李歸仁率精銳及胡兵數萬人,潰歸范陽史思明。

[23]

鄴城之戰

唐至德二載(757)十月,在陝郡之戰後,安慶緒僅率1300人從洛陽逃往鄴城(河北省邯鄲市臨漳縣)。唐軍遂收復洛陽城,並遣軍攻佔河內(今沁陽)等地,迫降安將嚴莊;陳留(治今開封)軍民殺安將尹子奇歸唐;唐將張鎬率兵收復河南、河東郡縣。但肅宗忙於迎太上皇還都,未及時遣軍追擊安軍殘部。

安慶緒至鄴後重整旗鼓,旬日之間,其將蔡希德自上黨(今山西長治)、田承嗣自潁川(今河南許昌)、武令珣自南陽(今鄧州),各率所部至鄴城會合,連同安慶緒在河北諸郡招募的新兵,共約6萬人。安慶緒忌史思明勢盛,於十二月遣使至范陽(今北京城西南)調兵。史思明囚安慶緒使者,以其所領13郡及兵8萬降唐,被授范陽節度使;半年後復叛。

唐乾元元年(758)九月至次年三月,天下兵馬副元帥、朔方節度使郭子儀、河東節度使李光弼等九位節度使率各部唐軍圍攻鄴城(河北省邯鄲市臨漳縣)安慶緒部,與其援軍史思明部交鋒時,九路兵馬被狂風驚散潰敗。郭子儀軍潰退至河陽橋,李光弼整軍返回太原,其餘節度使各回本鎮,史思明重新佔領洛陽。

乾元元年九月,唐肅宗命郭子儀、魯炅、李奐、許叔冀、李嗣業、季廣琛、崔光遠等七節度使及平盧兵馬使董秦共領步騎約20萬北進主攻安慶緒,又命李光弼、王思禮兩節度使率所部助攻,以宦官魚朝恩為觀軍容宣慰處置使,監督各軍行動。十月,郭、魯、季、崔等部先後北渡黃河,並李嗣業部會攻衛州(今河南衛輝),以弓弩手伏擊而逐,大敗安慶緒親領7萬援軍,克衛州,誅殺叛將安慶和;旋又趁勢追擊,在鄴城西南愁思岡擊敗安軍,先後共斬其3萬餘人。安慶緒退回鄴城,被唐軍包圍,急派人向史思明求援,許以讓位。

史思明率兵13萬自范陽南下救鄴城,先遣步騎1萬進駐滏陽(今河北磁縣),遙為聲援。十二月,史思明擊敗崔光遠奪佔魏州(今大名北)後,按兵觀望。二年正月,李光弼建議分兵逼魏州,各個擊破史軍,魚朝恩不納。

二月,唐軍圍鄴城(河北省邯鄲市臨漳縣)四月不下,師老勢屈。史思明率部向唐軍逼進,並截斷唐軍糧運。三月初六,號稱60萬之唐軍,佈陣於安陽河之北。

史思明親領精兵5萬與唐軍李(光弼)、王、許、魯等部激戰,雙方**甚重。郭子儀率軍繼至,未及列陣,狂風驟起,天昏地暗,兩軍皆大驚而退。唐軍南撤卻一退不可止,郭子儀部退保河陽橋。

其餘各節度使兵退歸本鎮。史思明收集部眾駐鄴城南,誘殺安慶緒及高尚、崔乾祐等,入城兼併其軍,遂留其子史朝義守鄴城,自還范陽。

此戰,唐肅宗待安慶緒逃至鄴城一年後才下令攻討,發兵數十萬竟不設元帥,無統一節度;久圍城不下,糧秣不繼,軍心不穩,終於釀成一次大潰敗。 [25]

史思明覆叛

因契丹、同羅等族組成的精兵大部歸史思明,在安慶緒殺父稱帝后,對史思明收其潰散的殘部不滿。欲找機會除掉史思明。

李光弼李光弼

史思明自圍攻太原被李光弼擊退後,回到范陽駐守,安慶緒封他為媯川王,兼范陽節度使。范陽本是安氏老窩,安祿山從東京和西京所掠珍寶,多半都運往這裡存放,已是堆積如山。漸漸地,史思明恃富而驕,欲將范陽佔為自己所有,也不想再被安慶緒節制。

史思明向唐廷奉上歸降書,願以所領13郡及兵8萬降唐。唐肅宗得報大喜,封他為歸義王,兼范陽節度使。但史思明「外示順命,內實通賊」,不斷招兵買馬,引起唐肅宗警覺。

唐朝廷策劃消滅他,不料計劃外洩,史思明覆叛,與安慶緒遙相聲援。

乾元元年(758年),安慶緒為副元帥郭子儀等統兵20餘萬所圍困,後增至60萬,但由於肅宗的孱弱和猜忌,諸軍不設統帥,以致戰事久拖不下。次年春,叛軍得史思明之助,大敗唐軍九節度使大軍,其圍遂解。宦官魚朝恩讒毀,郭子儀被召還長安,解除兵權,處於閒官。

不久安慶緒被史思明所殺,史思明接收了安慶緒的部隊,兵返范陽,稱「大燕皇帝」。 [23]

亂事告終

上元二年(761年)三月,叛軍內訌,史思明為其子史朝義所殺,內部離心,屢為唐軍所敗。寶應元年(762年)十月,唐代宗繼位,啟用唐將僕固懷恩為朔方節度使、河北副元帥,統兵進軍洛陽。

平定安史之亂的郭子儀

平定安史之亂的郭子儀

唐軍從正面,唐軍騎兵與回紇軍從側面,一起攻擊數萬叛軍。叛軍戰敗。史朝義派10萬精兵來增援,列陣於昭覺寺,唐軍攻擊叛軍,殺傷了很多叛軍,但是叛軍軍陣卻不動。

唐朝鎮西節度使馬璘奮擊,突入叛軍萬眾中,叛軍抵擋不住,唐軍乘勢殺入,叛軍大敗,轉戰於石榴園、老君廟,唐軍再次擊敗叛軍,斬首六萬級,捕虜二萬人。史朝義率輕騎數百向東逃走。唐軍攻佔洛陽城。

[26] 僕固懷恩率朔方軍追擊史朝義,連連取得大勝。

寶應二年(763年)春天,田承嗣獻莫州投降,送史朝義母親及妻子於唐軍。史朝義率五千騎逃往范陽,史朝義部下李懷仙獻范陽投降。史朝義無路可走,於林中自縊死,其餘部分叛將投降,歷時七年又兩個月的安史之亂結束。

唐廷任命降臣田承嗣為魏博(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節度使,李懷仙為盧龍(今河北北部)節度使,李寶臣為成德(今河北中部)節度使,薛嵩為相衛節度使,此後唐朝進入藩鎮割據的局面。 [3] [22]

安史之亂的安祿山,為什麼會被自己兒子殺死?其中有什麼緣由

在唐朝歷史上,安祿山是個重要人物。他發動了 安史之亂 使唐朝盛世走上了下坡路,同時還僭越稱帝,建立了大燕政權。然而,這樣一個忤逆的人,最後卻死在了親兒子手中。他怎麼會把事情搞得這麼糟糕呢?關於安祿山的出生,比較奇特。據說,他的胡人父親當年娶了突厥巫婆,多年沒有子嗣。最後,還是去祭拜扎犖山的山神,才生...

為什麼安史之亂的安祿山與史思明最終被自己兒子幹掉了呢

安史之亂中確實有一個非常有趣的想象 在7年加2個月的叛亂中,義軍有4個首領。一是帶兵,一年後殺,兩年後殺許 兩年後,史朝義殺了史思明 兩年後,史朝義戰敗自殺,安史之亂宣告結束。有十一個兒子,其中長子宗,次子徐,都是嫡系所生,是嚴肅生活的長子。安慶住在京城,嫁給了唐朝的宗室姑娘。755年,在起義,他心...

安史之亂的發起人是誰

安祿山與史思明二人為主。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是唐代於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發生的一場政治叛亂,是唐由盛而衰的轉折點,也造成唐代藩鎮割據。由於發起叛唐者乃是安祿山與史思明二人為主,故事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於爆發於唐玄宗天寶年間,也稱天寶之亂。安史之亂歷時七年零三個月,雖然亂事最終得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