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累了就掛念你
公元263年,魏國名將鍾會和鄧艾率大軍進攻蜀國,姜維率眾將、鍾會率十萬大軍擋在天險劍閣外形成對峙局面。但鄧艾奪襲陰平直襲成都,後主劉禪畏戰放棄抵抗,投降魏國,蜀漢滅亡。劉禪被移居魏國,封為安樂雲。
公元280年,吳國被西晉所滅,吳主孫皓投降被封為歸命侯。同是投降,劉禪的安樂公爵位明顯高於孫皓的歸命侯。同是亡國之君,為何待遇不一樣,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1.劉禪的蜀漢是在漢朝滅亡時以漢室宗親的身份繼承,被視為正統,無論是在朝堂還是民間都還是有一定的影響力。對曹魏而言,蜀漢是曹魏建立之初不肯聽命,反而延續前朝旗號的敵對國,在建制上地位是對等的。
而孫皓的東吳本是漢朝的諸侯,到曹丕稱帝時,東吳向曹丕納表稱臣被封吳王,只是一方諸侯而非帝王。這屬於本國諸侯叛亂自主,在建制上要低於從未向魏稱臣的蜀漢。
2.後主劉禪雖然平庸無能,執政能力差,但還是一箇中規中矩的皇帝。在位四十一年,對百姓和下屬都不錯,名聲很好。
劉禪十分低調,善於自嘲,投降後還能說「此間樂,不思蜀」的話,讓司馬氏十分放心,心生好感。並且劉禪投降時,蜀國尚有抵抗之兵,本還有迴旋餘地。如繼續抵抗,就算不能取勝,也能抗衡許久,還是有翻盤的可能,會給魏國帶來巨大的損失。
但劉禪不顧死戰臣子的苦諫,開啟城門,率眾投降,也使川內百姓免遭殺戮之苦。司馬氏念及於此,善待劉禪。
3.東吳孫皓沉溺酒色,專橫殘暴,大肆殺戮。
投降時東吳已潰不成軍,損失殆盡,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於是不得不降,遭到司馬氏的鄙視。
2樓:娛樂風雨錄
我覺得這是因為劉禪給人的印象是隻顧貪圖享樂,而沒有什麼想要復國的強烈願望,這樣當時的皇帝自然會對他的戒心少一些,所以,給的福利也要好一些。而孫皓則相對於iu產而言,威脅程度稍高一些,所以,在爵位和權力上就沒有劉禪那麼好。
3樓:倩倩觀社會
之所以會有安樂公這個封號,都是因為劉禪的性格所致。他本人貪圖享樂,才會讓魏王放下戒備;也才有了樂不思蜀這個成語的出現。
4樓:匿名使用者
劉禪這個人政治上雖然沒有大作為,但是人品上沒問題,他能禮賢下士。不聽信監禁小人的讒言非常務實,孫浩卻截然相反,他殘害手足。是一個性情非常暴虐的人。所以他們兩個的待遇都不一樣。
為什麼劉禪投降後被封為安樂公,而孫皓投降卻被封為歸命侯?
5樓:老徐談文化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劉禪和孫皓向司馬家族投降後產生的影響不一樣,所以最終也就導致了劉禪和孫皓投降後得到的爵位不一樣。其實原本劉禪和孫皓都是一國之君,按道理來說向司馬家族投降後得到的待遇應該一樣才對。但實際上劉禪投降後被封為了公爵,而孫皓投降後只被封為了侯爵,產生這樣的結果主要有下面幾個方面。
第一個原因就是劉禪和孫皓投降的時間不一樣,所以意義也就不一樣。當時劉禪投降後吳國依然存在,所以司馬家族為了瓦解吳國的軍心,降低吳國的反抗程度才給了劉禪那麼優厚的待遇,這樣才能顯示出自己對待投降者的仁慈。而孫皓投降後則就不一樣了,那時候司馬家族算是完成了天下的大一統,也就沒有必要給投降的孫皓那麼優厚的待遇了。
第二個原因就是劉禪和孫皓在當政期間的作為差別很大,司馬家族對劉禪的好感比較高。在劉備死後劉禪登基時,手中並沒有掌握什麼太多的權力,等諸葛亮死後劉禪才漸漸的掌握了大權。而劉禪掌握大權後對內對外都比較中庸,算是一箇中規中矩的君王。
而孫皓在當政期間則做了很多壞事,根本沒有一個君王該有的風範。所以司馬家族也就不可能給孫皓太高的待遇了。
第三個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劉禪和孫皓對司馬家族的威脅程度不一樣,所以最終兩個人的結果也不一樣。不管是從當時劉禪的投降情況來看,還是從樂不思蜀這件事情來看,劉禪投降後算是一個人畜無害的角色。而孫皓生性比較殘暴,投降司馬家族也是迫於無奈,其實孫皓的內心是非常不符司馬家族的,所以最終司馬家族也就只給孫皓封了個侯爵。
6樓:還是離開
最後,蜀國在滅亡之前並沒有做多少抵抗,這極大地減少了魏國的損失,而東吳在滅亡前與司馬懿做了長達幾十年的對抗,二者在投降前的行為完全不同,出於這一點,司馬懿沒殺死孫皓便是優待了,更別說賜予公爵的稱號。而劉禪在投降後,蜀國內部還有很多勢力在反抗著魏國,且當時天下未定,為了能夠安撫這些人,魏國只能選擇優待劉禪。
7樓:王者小祁君
在三國演義中,大家都是亡國之君,劉禪和孫皓,但是在西晉的待遇卻非常的不一樣,甚至說差別特別的大,前者是公爵,而後者卻只是侯爵。究其原因,主要分為以下幾點。蜀將姜維、廖化率軍以劍閣險道為屏障,阻擊魏軍主力。
公元263年11月,蜀漢正式滅亡,開始了三國時代一統的序幕。在此背景下,雖然司馬氏消滅了蜀漢,但是,東吳依然是一個強勁的對手。
所以司馬家厚待劉禪,封劉禪為安樂公,這是非常有利於讓東吳放棄抵抗的手段。司馬氏將劉禪封為安樂公,不僅是為了籠絡原蜀漢地區的將士,也是做給東吳看得,意思就是如果主動投降的話,之後的待遇是非常好的。
到了公元280年,西晉正式消滅東吳的時候,已經終結了魏蜀吳三國時代了。正因如此在對待東吳亡國之君孫皓上,司馬炎完全沒有必須厚待孫皓的必要性了。孫皓只有被封為歸命侯,而沒有像劉禪一樣被封為公爵。
另一方面,就蜀漢來說,劉備作為漢室後裔,在曹丕篡漢自立後,也選擇稱帝。由此,蜀漢是和曹魏平起平坐的勢力,至少在名義上,蜀漢和曹魏都將自己視為正統。與此相對應的是,就孫權建立的東吳,一度臣服於曹魏。
黃武元年(222年),孫權被魏文帝曹丕冊封為吳王,建立吳國。
同年,孫權在夷陵之戰中大敗劉備。黃龍元年(229年),在武昌正式稱帝,國號吳,不久後遷都建業。對於孫權和東吳,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曹魏的臣子,並且,就孫權來說,其稱帝也是不夠名正言順的。
8樓:
同人不同命,兩個人在出生之後的地位就是不一樣的,背景不同,當然歸宿也不同。
9樓:柒小沐丶
因為劉禪是正統的地位,而孫皓只是一個名不正言不順的地位,兩者不能相提並論。
10樓:愛馬小摩托
因為劉禪是漢室正統,與漢獻帝是一家人,孫權那邊則是蠻夷,所以不能封公爵。
11樓:暴躁網友馬兒
因為劉禪沒什麼能力,只是一個花架子,做不出什麼實際貢獻,但是孫皓確實君主所忌憚的。
12樓:戲說愛情
劉禪又稱扶不起的阿斗,本來就沒有很大的作為官給高一點無所謂,但是孫皓實力強勁以免後患官位就低。
13樓:頭著地的天使
首先,孫皓屬東吳,投降前實力強勁,以免後患,投降後自然也不能給予過高的待遇。其次,與劉禪的正統地位對比,孫權的帝位顯得有點兒名不正言不順,這也是投降後只給歸命侯的理由之一。
14樓:小馬哥哥超帥
劉禪有成語樂不思蜀,日後並不會有大成就,而孫皓驍勇善戰日後難免成為禍害所以官職低一些。
三國最後統一了嗎?孫,劉,曹的下場是什麼?
15樓:快樂小尚尚
他仨在的時候誰也沒滅了誰,仨人死了以後誰的子孫也沒能完成統一,所以他仨嚴格來說沒有勝負,最後司馬一家篡位了,以原來魏國為班底滅了蜀國和吳國,區別在於滅蜀時名義還叫魏國,滅吳國時已叫晉國了,不過這也沒啥本質區別,都是司馬家掌權完成的三國歸一統,我心還是向蜀,所以對某些所謂魏滅了蜀的說法還是頗有微詞,就像曹操幹掉袁紹,能說大漢滅了袁紹嗎?還不是曹操滅的,實際掌權者已經更替了,用現在的話說,沒官宣而已。
16樓:月露傾寒
那時候孫權、劉備、曹操早死了。魏國皇帝順序是曹丕、曹睿、曹芳,曹髦、曹奐。蜀國皇帝順序是劉備、劉禪。
吳國皇帝是孫權、孫亮、孫休、孫和、孫皓。魏國曹芳時期,司馬家掌握了大權。曹奐時期,司馬昭主持伐蜀,蜀國滅亡,劉禪投降,被封為安樂公。
司馬昭死後,其子司馬炎為晉王,公元265年逼迫曹奐禪讓,改國號為晉,魏國滅亡,曹奐被封為陳留王。公元280年晉伐吳,吳國滅亡,孫皓投降,被封為歸命侯。至此三分歸晉。
17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晉統一
曹操先死,劉備次之,孫權最後
18樓:
司馬炎統一的。公元266年,司馬炎廢掉魏主曹奐,自己當皇帝,建立了晉朝,他就是晉武帝。
19樓:凌亂習慣
都死了 晉國統一了 孫氏存在最久
蜀漢和孫吳滅亡後 劉禪和孫皓作為亡國之君為何能夠善終?
20樓:小煜°瞉
公元263年,曹魏大將鄧艾率領一支奇兵,借道陰平小道,長途奔襲成都。蜀漢後主劉禪驚慌失措,在光祿大夫譙周的建議下,棄城投降。
國運43年的蜀漢政權就此終結。
17年後的280年,晉武帝司馬炎以賈充為大都督,使持節、假黃鉞,統率六軍攻伐孫吳。孫吳末代皇帝孫皓自知大勢已去,宣佈投降。
國運52年的孫吳政權從此不再。
蜀漢和孫吳先後滅亡後,劉禪和孫皓結局如何?
劉禪在蜀漢滅亡後,舉家遷到洛陽居住。劉禪被封為「安樂縣公」,人稱安樂公。此外,「食邑萬戶,賜絹萬匹,奴婢百人,他物稱是。
」看得出,曹魏對劉禪不薄。正因為此,劉禪才「樂不思蜀」,安享晚年,活了64歲才壽終正寢。
孫皓在投降晉朝後,也來到洛陽。晉武帝親自接見他,賜號為「歸命侯」。應該說,孫皓在洛陽也活得不賴。
一次,晉武帝設宴大會文武,孫皓也在座。晉武帝開玩笑地對孫皓說:「朕設此座以待卿久矣。
」孫皓不客氣地回過去:「臣於南方,亦設此座以待陛下。」後來晉武帝也沒給孫皓小鞋穿。
我們知道,歷史上的亡國之君,大多數下場很慘,為何劉禪和孫皓能夠善終?
一、安撫人心
《孟子離婁上》說:「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簡而言之就是一句話:
得民心者得天下。蜀漢和孫吳雖然滅國了,但仍然有很多大臣、軍隊和民眾沒有歸順。比如,蜀漢這邊,大將軍姜維還率領主力部隊堅守劍閣;孫吳這邊,交州刺史陶璜等依然還在抵抗。
因此,當劉禪和孫皓先後投降後,要好好對待他們,利用他們身上的巨大號召力,讓軍隊停止抵抗,讓大臣「棄暗投明」,讓民眾歸順馴服。事實上,也正是劉禪和孫皓親自寫信勸降,才讓姜維和陶璜放下**,結束戰爭。
另外,曹魏政權善待劉禪,也想樹立一個正面典型,做給孫吳政權的統治者看:「你們看,投降了我之後,依然吃香的喝辣的,豈不酸爽?」可想而知,如果曹魏對待劉禪很差,多年以後孫皓一定不會投降得那麼爽快。
二、不具威脅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劉禪和孫皓作為亡國之君,沒有什麼過人的能力,完全是因為投胎投得好,才僥倖成為一國之君。
劉禪和孫皓當政之時,朝政處理得一塌糊塗。劉禪貪圖享受,孫皓昏庸暴虐,早就失掉了人心。整個國家名存實亡。
他們投降後,對曹魏和晉朝根本就難以構成威脅,與其殺了惹來無窮無盡的麻煩,還不如好好養著。
三、光榮傳統
中國古代,其實有善待亡國之君的光榮傳統。自夏周以來,亡國之君被俘虜後,一般不會直接殺掉。商湯俘獲夏桀後,允許他帶著心愛的女人離開。
魏文帝曹丕逼漢獻帝禪讓後,也沒殺他,還封他為山陽公。司馬炎逼迫魏元帝曹奐禪位後,也沒殺他,只是降封為陳留王。
唯一的例外是西楚霸王項羽。他當年進入咸陽後,俘獲了秦朝末代皇帝子嬰,將其殺害。項羽這一舉措帶來巨大爭議和不滿,也讓自己成為眾矢之的。
在這種情況下,不管是曹魏政權還是晉朝,都不會將事情做得太絕。
【《三國志》《資治通鑑》等】
為什麼諸葛亮本是文將,死後卻被封為武侯
諸葛亮活著的時候是 武鄉侯 死後封 忠武 侯。武鄉侯是爵位,忠武侯是諡號。爵位是指身份地位的高低,是可以獲得食悒的 封地的稅收 諡號是指對此人一生的評價,是榮譽性質的。武鄉是個地名 縣 表示這裡是封給諸葛亮的食悒,他可以享受此地的稅收為己用。忠武是對諸葛亮一生最大特點的概括,是朝廷對老臣的褒獎。所謂...
封神榜裡有三霄娘娘,被封為什麼職務了
封感應隨世仙姑正神 坑三姑娘 雲霄娘娘青鸞 瓊霄娘娘鴻鵠 碧霄娘娘花翎鳥 執掌混元金斗 以上三姑,是坑三姑娘之神。混元金斗即人間之淨桶。凡人之生育,俱從此化生也 三霄娘娘是 為雲霄 瓊霄 碧霄的合稱,為感應隨世仙姑正神 又稱感應隨世三仙姑 中國神話傳說中的三位女神。傳說很久很久以前,雲霄 碧霄 瓊霄...
三國的君主都投降了司馬昭,為什麼只有劉禪善終
司馬昭需要劉禪來勸降大將和安撫人心 公元263年,司馬昭派大將鄧艾率領一支奇兵,借道陰平小道,長途奔襲成都。蜀漢後主劉禪驚慌失措,在光祿大夫譙周的建議下,棄城投降。國運43年的蜀漢政權就此終結。劉禪在蜀漢滅亡後,舉家遷到洛陽居住。劉禪被封為 安樂縣公 人稱安樂公。此外,食邑萬戶,賜絹萬匹,奴婢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