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暮靜雨
于禁也是對自己的軍事能力自視甚高,覺得以後一定能飛黃騰達,一旦被關羽所擒,不甘心一死了之,夢想留得有用之身,以後再東山再起,所以投降。
後來關羽失敗,于禁回到魏國後,曹丕表面上對於禁表示安慰,任命他為安遠將軍。 于禁拜謁曹操的陵墓時,曹丕卻命人畫關羽戰克、龐德憤怒、于禁降服之狀,于禁見到後,便因為覺得丟臉而羞愧得病死去。
三國時于禁投降關羽,最終結果怎樣?
2樓:匿名使用者
于禁 - 簡明歷史傳記
于禁,魏國五良將之一。他最早隨鮑信起兵,後來又一起歸附曹操,被任為官軍司馬。從此跟隨曹操四處征戰。
有一次曹操的青州兵四處搶劫,被于禁追殺後就去告發于禁叛變,恰好此時張繡叛變來攻,于禁就先紮下營寨才去見曹操,曹操問他怎麼不先來解釋,于禁認為分辯事小,退敵事大,曹操因此十分高興,於是封他為益壽亭侯。後來敗呂布,破袁紹,于禁與其它五良將都輪流任先鋒官而表現活躍。還有一次曹操厭惡朱靈並想撤掉他的兵權,就派于禁去辦,于禁手執文書僅帶數十騎就出色地完成了任務,他就是這樣地令人畏懼,被遷至左將軍。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包圍曹仁,于禁去救援,但被水淹七軍而被擒,于禁投降了敵人,而他手下的龐德卻不屈被殺。後來關羽被孫權所破,于禁也就歸屬了吳國,直到黃初二年才被送回魏國,那時他都已經鬚髮皆白,面容憔悴,淚流滿面。曹丕就命他去拜見高陵(曹操的陵墓),因為陵中畫有他屈膝降敵,龐德不屈的圖畫,所以于禁不久就羞愧發病而死,死後追諡為厲侯。
于禁 - 簡明演義傳記
曹操於兗州廣招人才時引軍數百人來投曹操,被命為點軍司馬。曹操經常稱讚其能,跟從曹操經歷數次戰爭。有一次曹操攻張繡時青州兵反,于禁殺之,不去申辯,在百忙中立起營寨。
得到曹操賞識,稱于禁有將軍之才。後來曹操使曹仁討關羽於樊城,又遣于禁助曹仁。因忌龐德立大功而鳴金收兵召回龐德,錯失了殺關羽的良機。
到了秋天,下大雨,漢水溢起,不聽成何相勸軍至高地,結果為關羽決水。于禁與諸將登高望水,沒有地方可以逃走,關羽乘大船攻于禁等,于禁遂降,惟龐德不屈節而死。後來關羽被孫權所破,于禁也就歸屬了吳國,送回魏國,但被曹丕羞辱而死。
3樓:匿名使用者
于禁,此人不簡單!
他確實在水淹七軍一戰投降,但《三國演義》寫得有些誇張了,完全把于禁寫成了一個徹徹底底的廢物。
其實不然,于禁位列曹魏五虎將,絕不是吹來的。于禁有勇有謀,最大優點是治軍有方,曹操對於禁非常放心。
但後來可能是年紀大了,已經不象當初年輕時那樣熱血沸騰,對家庭、親人、生活的留戀多了一些,於是怕死……這是難免的。
想來,三國中那些寧死不降的武將門,假如年紀都增加幾十年的話,想必一半以上都會降了。
4樓:博遜
樓上的寫了不少,但是似乎都沒寫出于禁最後怎麼啦。
按三國演義裡,于禁投降後被關押在荊州,呂蒙攻破荊州後,把于禁送回了魏國,似乎沒受到什麼處罰,但是後來曹睿故意在一個宮殿(主要沒記住那是什麼地方啦)的牆壁上畫上于禁投降關羽的一段情景,于禁就病啦,鬱鬱而終啦
三國演義上的于禁是怎麼死了
5樓:一起看劇一起耍
于禁,生年不詳,死於公元二二一年,曹操大將。字文則,泰山巨平(今山東泰安)人。弓馬熟練,武藝出眾。
初在鮑信手下剿滅黃巾軍,後歸附曹操。參加過攻打呂布、張繡、袁紹的戰事,因戰功拜虎威將軍、左將軍。建安二十四(公元二一九年),助曹仁守樊城,不聽龐德的進言,適遇大雨,被關羽水淹七軍,兵敗投降關羽。
孫權奪取荊州後,被送還魏國,不久病死。
戰功赫赫的三國名將於禁為什麼最後卻被主公羞辱而死?
《三國演義》中於禁是怎麼死的?
6樓:謇秀梅偶裳
于禁-個人檔案字文則
個人資料性別男
籍貫[兗州]泰山鉅平
[今山東泰安]
官至左將軍
諡曰厲相關人物
曹操關羽
龐德曾效力過的勢力魏蜀漢
吳于禁-
簡明歷史傳記
于禁,魏國五子良將之一。他最早隨鮑信起兵,後來又一起歸附曹操,被任為官軍司馬。從此跟隨曹操四處征戰。
有一次曹操的青州兵四處搶劫,被于禁追殺後就去告發于禁叛變,恰好此時張繡叛變來攻,于禁就先紮下營寨才去見曹操,曹操問他怎麼不先來解釋,于禁認為分辯事小,退敵事大,曹操因此十分高興,於是封他為益壽亭侯。後來敗呂布,破袁紹,于禁與其它五良將都輪流任先鋒官而表現活躍。還有一次曹操厭惡朱靈並想撤掉他的兵權,就派于禁去辦,于禁手執文書僅帶數十騎就出色地完成了任務,他就是這樣地令人畏懼,被遷至左將軍。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包圍曹仁,于禁去救援,但被水淹七軍而被擒,于禁投降了敵人,而他手下的龐德卻不屈被殺。後來關羽被孫權所破,于禁也就歸屬了吳國,直到黃初二年才被送回魏國,那時他都已經鬚髮皆白,面容憔悴,淚流滿面。曹丕就命他去拜見高陵(曹操的陵墓),因為陵中畫有他屈膝降敵,龐德不屈的圖畫,所以于禁不久就羞愧發病而死,死後追諡為厲侯
三國演義中為什麼司馬炎當了皇上,三國演義 中為什麼司馬炎當了皇上我看了新三國演義
265年,司馬昭病死,享年55歲。司馬炎繼承相國 晉王位,掌握全 政大權。經過精心準備,同年12月,仿效曹丕代漢的故事,為自己登基做準備。三國演義 中為什麼司馬炎當了皇上我看了新三國演義 司馬炎 236年 290年5月16日 字安世,河內溫縣 今河南省溫縣 人,晉朝開國皇帝 265年 290年在位 ...
三國演義的好句,三國演義中的好句
一天濃霧滿長江,遠近難分水渺茫。驟雨飛蝗來戰艦,孔明今日伏周郎。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放龍入海,縱虎歸山。聖人迅雷風烈必變。人心即離天命去,英雄割據分山河。一日縱敵,萬世之患。龍能大能小 大則興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天子懦弱奸邪起,氣色凋零盜賊狂。光武中興興漢世,上下相承十二帝。天下大勢分久必...
三國演義為什麼是名著,為什麼三國演義被列為四大名著
三國演義 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 中國 由短篇發展至長篇的原因與說書有關。宋代講故事的風氣盛行,說書成為一種職業,說書人喜歡拿古代人物的故事作為題材來敷演,而陳壽 裴松之注引 三國志 裡面的人物眾多,以多個主人公做線索,事件紛繁,正是撰寫故事的最好素材。三國故事某些零星片段原來在民間也已流傳,加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