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臥薪嚐膽原指中國春秋時期的越國國王勾踐勵精圖治以圖復國的事蹟,後演變成成語,形容人刻苦自勵,發奮圖強。春秋 時, 越王 勾踐 戰敗,為 吳 所執,既放還,欲報 吳 仇,苦身焦思,置膽於坐,飲食嘗之,欲以不忘 會稽 敗辱之恥。見《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漢趙曄《吳越春秋·勾踐歸國外傳》。
臥薪事不知所出。後用為刻苦自勵,發憤圖強,不敢安逸之典。 宋蘇軾《擬孫權答曹操書》:
「僕受遺以來,臥薪嚐膽,悼日月之逾邁,而嘆功名之不立。」
臥薪嚐膽主要講什麼
2樓:籃球酷愛者
臥薪嚐膽主要講的是越王勾踐發憤圖強、勵精圖治以圖復國的的故事。
春秋時期,吳越兩國相鄰,經常打仗,有次吳王領兵攻打越國,被越王勾踐的大將靈姑浮砍中了右腳,最後傷重而亡。吳王死後,他的兒子夫差繼位。三年以後,夫差帶兵前去攻打越國,以報殺父之仇。
公元前497年,兩國在夫椒交戰,吳國大獲全勝,越王勾踐被迫退居到會稽。吳王派兵追擊,把勾踐圍困在會稽山上,情況非常危急。此時,勾踐聽從了大夫文種的計策,準備了一些金銀財寶和幾個美女,派人偷偷地送給吳國太宰,並通過太宰向吳王求情,吳王最後答應了越王勾踐的求和。
越王勾踐投降後,便和妻子一起前往吳國,他們夫妻倆住在夫差父親墓旁的石屋裡,做看守墳墓和養馬的事情。夫差每次出遊,勾踐總是拿著馬鞭,恭恭敬敬地跟在後面。
後來吳王夫差有病,勾踐為了表明他對夫差的忠心,竟親自去嘗夫差大便的味道,以便來判斷夫差病癒的日期。夫差病好的日期恰好與勾踐**的相合,夫差認為勾踐對他敬愛忠誠,於是就把勾踐夫婦放回越國。
越王勾踐他回國以後,立志要報仇雪恨。為了不忘國恥,他睡覺就臥在柴薪之上,坐臥的地方掛著苦膽,表示不忘國恥,不忘艱苦。經過十年的積聚,越國終於由弱國變成強國,最後打敗了吳國,吳王羞愧自殺。
3樓:正業新青年
《成語天下》——臥薪嚐膽
4樓:楚浩
「臥薪嚐膽」一詞原指中國春秋時期的越國國王勾踐勵精圖治以圖復國的事蹟,後演變成成語,形容人刻苦自勵,發奮圖強。
5樓:amy火炎焱
「臥薪嚐膽」是我國家喻戶曉的典故。說的是春秋時期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打敗後,力圖雪恥,激勵自己,在屋內懸一苦膽出人、坐臥都要嚐嚐,使不忘受辱之苦。睡覺時不用床鋪和被褥,睡在木柴上面,使不忘亡國之痛。
經過這樣多年的磨礪,終於使越國強盛起來,打敗了吳國。
6樓:最後線索
「臥薪嚐膽」主要講的是:
「臥薪嚐膽」原指中國春秋時期的越國國王勾踐勵精圖治以圖復國的事蹟,後演變為成語。它主要講的是:越王勾踐為了使自己不忘記以前所受的恥辱,激勵自己的鬥志,以圖將來報仇雪恨,回國後臥薪嚐膽,最終東山再起,一舉滅吳。
1、字面釋義
睡覺睡在柴草上,吃飯睡覺前都嘗一嘗苦膽。
2、引申釋義
形容人刻苦自勵,發奮圖強。
3、教育意義
「臥薪嚐膽「的典故催人奮進千百年,對後人尤其對當代人極具教育意義,它印證了一個永恆真理: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有志者事竟成。
臥薪嚐膽的故事講的是什麼 40
7樓:匿名使用者
故事如下:
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憑著自己國力強大,領兵攻打越國。結果越國戰敗,越王勾踐於是被抓到吳國。吳王為了羞辱越王,因此派他看墓與餵馬這些奴僕才做的工作。
越王心裡雖然很不服氣,但仍然極力裝出忠心順從的樣子。吳王出門時,他走在前面牽著馬;吳王生病時,他在床前盡力照顧,吳王看他這樣盡心伺候自己,覺得他對自己非常忠心,最後就允許他返回越國。
越王回國後,決心洗刷自己在吳國當囚徒的恥辱。為了告誡自己不要忘記復仇雪恨,他每天睡在堅硬的木柴上,還在門上吊一顆苦膽,吃飯和睡覺前都要品嚐一下,為的就是要讓自己記住教訓。除此之外,他還經常到民間視察民情,替百姓解決問題,讓人民安居樂業,同時加強軍隊的訓練。
經過十年的艱苦奮鬥,越國變得國富兵強,於是越王親自率領軍隊進攻吳國,也成功取得勝利,吳王夫差羞愧得在戰敗後自殺。後來,越國又趁勝進軍中原,成為春秋末期的一大強國。
臥薪嚐膽出自《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越王勾路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
臥薪嚐膽的意思是睡覺睡在柴草上,吃飯睡覺都嘗一嘗苦膽。形容人刻苦自勵,發奮圖強。
8樓:衝殼子專業戶
越國被吳國打敗,越王勾踐立志報仇。據說他睡覺睡在柴草上頭,吃飯、睡覺前都要嘗一嘗苦膽,策勵自己不忘恥辱。經過長期準備,終於打敗了吳國(《史記·越王勾踐世家》只有嘗膽事,蘇軾《擬孫權答曹操書》才有「臥薪嚐膽」的話)。
形容人刻苦自勵,立志為國家報仇雪恥
9樓:匿名使用者
越王憑著自己的實力,把國家振興起來了。
10樓:一川菸草
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打敗後被囚,晚上在木柴上睡覺,白天嘗蛇膽,蛇膽是很苦的,他用這種方式激勵自己勿忘國恥,時刻記掛著富國大業,最後成功的故事
11樓:匿名使用者
一個故事能看出很多意思 1. 此故事可以看出吳王太傲 放虎歸山 太掉以輕心了 對於敵人只有死亡 然而他卻犯了一個善良錯誤,以為勾踐對他以不構成威脅了 放之走人了 造成後期勾踐翻盤 也可看出吳王治國方面欠缺 如能好好治國強兵 國家民眾 萬眾一心 達到盛世 誰會讓別人搗亂自己的和平盛世 善用人才 勾踐就是出師不利 在臥薪嚐膽也沒用 主方犯錯一步全域性竭輸
2. 此故事可以看出勾踐的韜光養晦 有長遠戰略目光 知己知彼 深知自己不是當前吳王的對手 養精蓄銳 以待戰機 可看出為達到自己心中目標受各種苦都可以 只要不死就有機會 不得不佩服其人毅力堅強 這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雖然是小人物也可以做出驚天地泣鬼神的大世界
12樓:吉爾伯特昂熱
越王勾踐臥薪嚐膽,每日自醒以求早日收復國土
13樓:墨笙
「臥薪嚐膽」是我國家喻戶曉的典故。說的是春秋時期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打敗後,力圖雪恥,激勵自己,在屋內懸一苦膽出人、坐臥都要嚐嚐,使不忘受辱之苦。睡覺時不用床鋪和被褥,睡在木柴上面,使不忘亡國之痛。
經過這樣多年的磨礪,終於使越國強盛起來,打敗了吳國。
臥薪嚐膽據有關吳越史料的書籍,戰國時期的《左傳》中「定公」和「哀公」篇中,有越王勾踐和昊王夫差的詳細記載,而沒有勾踐臥薪嚐膽之記錄。另一戰國時的著作《國語》中,也無勾踐臥薪嚐膽之說。
至東漢期間,《越絕書》和《吳越春秋》著作中,只有在「勾踐歸國外傳」中,有勾踐「懸膽於戶,出人嘗之,不絕於口」之句,而無「臥薪」之說。
「臥薪嚐膽」作為成語,最早見於北宋大文豪蘇軾所著的《擬孫權答曹操書》遊戲性的書信體裁文中,設想孫權在三國鼎立之時,曾經「臥薪嚐膽」,但這與勾踐毫無關係。到了南宋,呂祖謙在《左氏傳記》書中,曾有吳王夫差「坐薪嘗膽」,但只是「坐薪」,不是「臥薪」,只是「夫差」,不是「勾踐」。到了明代,張博在《春秋列國論》書中,也是「夫差即位,臥薪嚐膽」,雖有「臥薪嚐膽」,但亦是指夫差。
後來,在真德秀的《戊辰四月上殿奏扎》,和黃震的《古今記要》、《黃氏日抄》兩書中,才開始有勾踐「臥薪嚐膽」之說。明末,梁辰魚所著《浣沙記》劇本中,將勾踐「臥薪嚐膽」作為傳奇,加以渲染。馮夢龍也在《東周列國志》中多次講到勾踐「臥薪嚐膽」之事。
清初,吳乘權編的《綱鑑易知錄》,亦有「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臥薪嚐膽」之句。從此,越王勾踐「臥薪嚐膽」之故事,就愈傳愈廣,成為我國的成語典故了。
臥薪嚐膽主要寫了什麼,臥薪嚐膽主要寫了什麼故事?
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派兵攻打越國,但被越國擊敗,闔閭也傷重身亡。兩年後闔閭的兒子夫差率兵擊敗越國,越王勾踐被押送到吳國做奴隸,勾踐忍辱負重伺候吳王三年後,夫差才對他消除戒心並把他送回越國。其實勾踐並沒有放棄復仇之心,他表面上對吳王服從,但暗中訓練精兵,強政勵治並等待時機反擊吳國。艱苦能鍛鍊意志,...
臥薪嚐膽典故,臥薪嚐膽的典故
越王勾踐被吳王打敗以後,忍辱三年被放回國了,然後每天睡在木材上,房間掛個苦膽嘗一嘗,告訴自己不要忘記屈辱,勵精圖治最後打敗了吳國 臥薪嚐膽的典故?臥薪嚐膽 是我國家喻戶曉的典故。說的是春秋時期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打敗後,力圖雪恥,激勵自己,在屋內懸一苦膽出人 坐臥都要嚐嚐,使不忘受辱之苦。睡覺時不用床...
臥薪嚐膽的簡要概括,簡要概括 臥薪嚐膽 的主要故事內容 大概50字左右。 謝謝 速度回我 線上等
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派兵攻打越國,後敗受傷身亡,在伍子胥的建議下立夫差為五。此後,勾踐聞吳國要建一水軍,不顧范蠡等人的反對,出兵要滅此水軍,結果被夫差奇兵包圍,大敗,大將軍也戰死沙場,夫差要捉拿勾踐,范蠡出策,假裝投降,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夫差也不聽老臣伍子胥的勸告,留下了勾踐等人,三年,飽受...